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14 06: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故居的观后感范文作文,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能让你的文章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1. 明确中心思想 (Clear Central Theme):" "核心问题:" 你参观故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是被故居的建筑风格、历史氛围、主人风采,还是其中蕴含的某种精神所触动? "立意:" 确定你文章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或情感。例如,可以是“历史的厚重感”、“先贤的榜样力量”、“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故居保护的重要性”等等。一篇好的观后感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贯穿全文。
"2. 精心选择内容 (Careful Content Selection):" "具体细节:" 不要泛泛而谈。选择一两个让你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来重点描写。这可以是: "建筑特色:" 独特的梁柱、精美的雕刻、古老的家具、特定的布局等。 "历史痕迹:" 墙上的斑驳痕迹、散落的旧物、照片或画像中的人物神态等。 "故事传说:" 主人的人生经历、故居相关的历史事件或趣闻轶事。 "氛围感受:" 故居给你的整体感觉,是宁静、肃穆、奢华、简朴还是充满故事感? "详略得当:" 对核心细节进行细致描绘,其他
国庆长假期间,位于东西城、丰台等区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均迎来了参观高峰,游客们纷至沓来。
记者了解到,10月7日前,李大钊故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的参观预约均已满员。其中学生游客居多,还有不少是举家前来,有的干脆把节日家庭聚会地点定在了革命活动旧址,全家人共同抚今追昔,感受如今的美好生活多么地来之不易。
初中生观后感写满一页
“我走进李大钊故居,去品味,去发现,这位伟大的共产党人生活过、工作过、奋斗过的地方。”稍显稚嫩但十分工整的笔迹出自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初二一班的学生徐一净之手。这篇现场写就的观后感有满满一页。
北京李大钊故居负责人刘洋说,尽管这几天不时天降小雨,像徐一净这样的学生和年轻人参观热情十分高涨。每天早上,还没到开馆时间,参观者早已盈门。大钊先生像前,起居室屋内……刘洋发现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看得都非常仔细。有的甚至边参观边记录,并且向工作人员询问展品细节。“很多学生都是看了《觉醒年代》以后激发了参观故居的愿望,借着国庆假期走进大钊先生生活过的地方,感受先烈伟大的人格魅力。”刘洋说。
距离北京李大钊故居不远处的京报馆旧址,也在国庆假期迎来了不少学生和学生家长。
10月2日下午,白家庄小学本部北校六年级五班的学生马炎斌就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旧址,了解一代知名报人邵飘萍先生。在邵飘萍像前,一家三口庄重合影。
京报馆旧址的留言簿上,观后感和寄语这几天多了上百条。有很多是清华、北大等首都高校新闻专业的学生留下的。“追寻烈士足迹,努力成为新时代追求真理的报人。”一位新闻专业的大学生这样写道。
家庭聚会定在中国铁路起步的地方
在二七厂1897科创城,中央大草坪四周散落着几幢欧式建筑,这个“二七”大罢工旧址之一、二七机车厂近代建筑遗存,如今焕发着勃勃的生机。
“孩子前段时间看了个中国高铁的纪录片,特别感兴趣,我就把国庆家庭聚会的地方定在了中国铁路起步的地方,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一下。”赵静一大家子在这里聚会,9岁的女儿和两个表弟表妹跟着家人一起参观“百年追随”专题展。“先烈们曾经的付出,应该就是希望看到孩子们能无忧无虑地成长。今天的中国,山河锦绣国泰民安,如他们所愿,也是我们奋斗的方向!”
大学生在红色遗址实地学习新闻史
10月1日以来,位于东城区箭杆胡同20号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参观者络绎不绝。利用国庆假期,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的大二学生王润殷特意为自己安排了一次红色主题游。
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里,她感到书本上学到的新闻史更加鲜活了。“置身故居之中,身临其境地学习陈独秀的生平和先辈们借助《新青年》等杂志报刊为革命鼓与呼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感觉脚下更有力量。”王润殷说。截至10月2日晚,从10月3日至7日,《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预约均已满员。
距离《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不远,同样位于东城区的北大二院旧址“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也人气颇高。由于这两天参观者众多,留言簿上的留言增加了好几页。
据介绍,京报馆旧址每日预约上限为120人。目前,国庆假期期间仍有部分预约名额,参观者仍可通过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实名预约。北大二院旧址每日预约上限为300人,目前假期期间仍有部分名额,参观者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党史e起学”预约参观。
(原标题:李大钊故居10月7日前已约满,红色遗址国庆迎来参观高峰)
来源:北京日报 | 记者 张骜 孙颖 李瑶
流程编辑:U016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来惠阳很多次,一直有想去参观叶挺将军故居,昨天(星期天)刚好有闲暇,就来到位于惠阳秋长镇周田村将军祖居。
整个老屋占地还是非常大的,从这里展出的资料我们获悉将军一些身世和家族背景。老屋由其祖父兴建,在当时这样规模应该也是一笔不菲的费用;他祖父是开药堂的,所以与一般农家还是有相当大的区别,将军应该算出身于一个较为富庶的家族。
传统社会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将军夫人李秀文是官宦世家,其曾祖父官至广东水师提督,并曾经获得清同治皇帝钦赐匾额奖励 ,是那种有荣光荫庇后人的祖上。这样看来将军还是稍微有一点点高攀的意味,不过他们成婚于北阀时期,将军有可能已是头顶光环的一代名将。
皖南事变后,1941至1946年,事变主人公叶挺遭受5年囚禁,期间,夫人李秀文为遭囚禁的叶挺四处奔走,陪夫坐牢,支撑家庭重担,演绎了一个优秀女性美丽的故事。叶挺囚禁期间创作了一首《囚歌》,几十年前学生时代我在《红岩》这部小说曾经读过,不知作者就是叶挺,这次白了少年头的人儿不经意间又和这首《囚歌》相遇,没了少年的澎湃,只剩下些许的唏嘘。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你自由!……
中国儒家文化寻求人生的价值有立德,立言,立功之说;叶挺将军身后的荣光为我们诠释了一个立功的故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