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拾荒日记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14 10:57

拾荒日记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拾荒日记”的作文,可以记录下你参与拾荒活动的经历、感受和思考。为了写好这篇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写作目的和中心思想:" 你想通过这篇日记表达什么?是记录活动过程,抒发个人情感,还是引发对环保、资源利用、社会问题的思考? 确定一个中心点,比如:通过拾荒认识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体会到劳动的价值、感受到社区环境的变化、引发对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思考等。
2. "选择合适的视角和人称:" 通常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写,这样更能真切地表达个人感受和体验。 确保视角统一,全文围绕“我”的观察和感受展开。
3. "精心构思日记内容(结构):" "开头(起因):" 简洁交代拾荒的时间、地点、原因或背景。例如,是响应社区号召,还是个人意愿,或是某个触动你的事件让你决定去拾荒。 "主体(经过):" 这是日记的核心部分,需要详细描写。 "过程描写:" 你是如何准备工具的?沿途看到了什么?(注意观察细节,如垃圾的种类、分布地点、环境状况等)你具体做了哪些拾荒工作?遇到了哪些困难或

海岛拾荒日记之三十一

2021年1月28 星期四 妈妈岛 晴转雨


这个月,因为连绵不停的雨,因为曾经共同协作的团队的离去,从前分工合作的任务突然架在了我一个人身上,负重到有点动弹不得。我决定暂时离开让自己放空一下。


我去宿务办理了工签,想让自己放松下心情,又在墨宝小住了几天,回岛途中路过宿务做了激光手术去除了指甲下长起的病毒疣。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食物的原因,自己免疫力好像在下降。




也有朋友劝我留在宿务市做一些事业,说以我目前的能力,抛开这一切可以在那里发展的更好,我也同意这种观点。说实话,有一刻我动摇了。


但最终,依旧是我的诺言让我决定回到岛上继续,如果我离开了,这个岛就失去了由于我的存在有所改变的机会,现在的困难确是对我的挑战,但我想也是另一个磨练自己的机会吧,我需要的是静下来,一件件接手、分解所有的任务量。



由于手术的原因,不能碰水,但等待了一周后,跃跃欲试的我实在等不下去了。


周一,小朋友没有按照约定前来,我其实已经习惯了,但碰巧开始下起了雨,我也只好作罢。


第二天,还是约了相同的小朋友,但是我已经不做任何期待了,我在约定地点等到时间点,没人前来,我就独自行动了,尽管一个人力量有限,但我却可以从自己的行动中感受到充实和快乐。



第三天,依旧没人守时前来,在单独拾荒的过程中,遇到一个曾经的小女孩,陪着我捡完了全程,让我内心感到温暖,在最后垃圾分类的过程中,为了面包,更多的小男孩加入了进来。




曾经我让我的团队对于不同时间加入的小朋友要区别奖赏,因为这是对公平的捍卫,但他们总是以大家都花时间了,值得那些奖励搪塞了,但现在所有的控制权又回到了我的手里,我当然要按照我以为的方式进行奖励:给小女孩三个面包,另加一个铅笔作为特殊奖励,其他的小朋友,一个面包加以鼓励:下次请守时。




我其实已经post出了付报酬雇佣木工的通知,但是久久没有消息传来,我不想继续等下去了,即使没人帮忙,我也有自己的双手,我有的是时间,即使一天做不完一个,即使三天做一个,计划也依旧没有停止,心情终归是愉悦的。



当所有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控制权,重新回到手上的感觉,是振奋人心的。


早晨的拾荒又开始继续,人少了,但从未停止。



今天一些收到消息的木工也来找工作了,尽管换了一班人马,尽管花销大了,但是我很开心,我对自己内心的承诺,还在进行中。



凡事有交代,渐渐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看到自己的编织袋开始装满垃圾,竟是满满的开心,但随之而来的又是收集垃圾的重任了。


olivier&ocean 海岛保护计划,我要努力坚持到有所改变。

拾荒女童的抗癌日记:每个瓶子里都装着对妈妈的爱

凌晨五点的街道,晨雾还没散尽,10岁的林晓雅已经背着半旧的蛇皮袋出了门。她的小皮鞋沾着前夜的雨水,在湿漉漉的人行道上踩出轻浅的声响,眼睛却像雷达般扫过垃圾桶和花坛角落——那里或许藏着被人丢弃的塑料瓶,是她为妈妈攒下的“救命钱”。

晓雅的妈妈王慧去年被查出肺癌晚期,化疗费用像座大山压垮了这个原本普通的家庭。爸爸在工地打零工,收入仅够维持基本开销,懂事的晓雅看在眼里,悄悄捡起了别人眼中的“废品”。“一个瓶子能卖一毛钱,十个就是一块,攒多了就能给妈妈买药。”她把这个秘密藏在心里,每天放学和周末,就穿梭在小区、公园和街边,用小小的身影丈量着城市的角落。

第一次捡瓶子时,晓雅被同学撞见,有人笑话她“捡垃圾的”,她红着眼眶跑回家,却在看到妈妈因疼痛皱起的眉头时,第二天又准时出现在垃圾桶旁。“妈妈比面子重要。”她在日记本里写下这句话,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坚定。渐渐地,她摸清了规律:超市门口的饮料瓶最多,写字楼楼下常有没喝完的矿泉水,下雨天要留意躲在屋檐下的空瓶——那些都是她眼里的“宝贝”。

每天晚上,晓雅会坐在灯下,把捡来的瓶子一个个踩扁、捆好,再数一遍当天的收获。她有个铁盒子,专门用来装卖瓶子换来的零钱,硬币碰撞的叮当声,是这个家里最动听的音乐。有一次,她攒够50块钱,踮着脚把钱塞进妈妈手里:“妈妈,这个能买止痛药吗?”王慧抱着女儿哭了很久,泪水打湿了那叠皱巴巴的零钱,也打湿了病房苍白的床单。

晓雅的故事被小区邻居知道后,大家悄悄开始“配合”她:有人把空瓶特意放在垃圾桶旁,有人假装丢弃没开封的饮料,还有阿姨把自家的废纸箱整理好送给她。超市收银员会留着顾客喝完的瓶子,等她放学来取;楼下的保安大叔则每天替她留意着停车场的角落。这些无声的善意,让晓雅的蛇皮袋越来越满,也让她眼里的光越来越亮。

上个月,晓雅用攒了三个月的钱,给妈妈买了一支进口止痛药膏。“护士姐姐说这个管用。”她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学着护士的样子帮妈妈涂在疼痛的地方。王慧摸着女儿满是薄茧的小手,那双手本该握着画笔和课本,却过早承担了生活的重量。“等妈妈好了,带你去游乐园。”王慧轻声说,晓雅用力点头,她知道,妈妈的这句话,和她的瓶子一样,都需要慢慢“攒”才能实现。

如今,晓雅的铁盒子里已经有了300多块钱,她给盒子贴了张便利贴,上面写着“目标:1000元”。每天清晨,她依然会准时出现在街道上,蛇皮袋里装着塑料瓶,心里装着对妈妈的牵挂。那些被她捡起的瓶子,在回收站变成再生材料,也在这个小小的家庭里,变成了对抗病魔的勇气和希望。

有人说,10岁的孩子该在操场上奔跑,该在课堂上欢笑。但对晓雅来说,她的战场在垃圾桶旁,她的武器是一个个空瓶,而她的铠甲,是对妈妈沉甸甸的爱。当城市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她背着蛇皮袋的背影上,那身影或许瘦小,却比任何高楼都更接近生命的重量——因为每个瓶子里,都装着一个女儿最纯粹的心愿:妈妈,我们一起活下去。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