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水稻日记》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14 17:57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水稻日记》的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水稻的日记作文,可以遵循以下注意事项,让你的作文更生动、具体和有深度:
"一、 明确日记的核心内容与目的:"
1. "是记录观察?" 你看到了水稻的什么变化?是发芽、长叶、抽穗、开花、结果(稻谷成熟),还是它的形态、颜色、气味? 2. "是记录过程?" 你参与了水稻的种植、照料过程吗?记录下播种、浇水、施肥、除草、防虫等具体活动。 3. "是抒发情感?" 你对水稻有什么感受?是喜爱、好奇、敬佩,还是从中体会到什么? 4. "是表达思考?" 水稻的生长让你想到了什么?是生命的奇迹、农民的辛劳、人与自然的关系、粮食的珍贵,还是对成长的感悟?
"二、 选取独特的切入点:"
"不要面面俱到:" 日记的特点是记录当下的感受和观察。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或最有感触的点来写,比如: 观察到一颗稻穗艰难地抽出,充满了力量。 第一次闻到稻田的清香。 看到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的身影。 思考水稻从一粒种子长成谷子的神奇过程。 "小处着眼:" 可以从一片

一株水稻的成长日记 | 手绘

眼下
全国各地秋收正忙
一片丰收的场景

在作物的成长中
气象守护必不可少
今天象象为大家送上
《一株水稻的成长日记》
一起来了解下水稻的成长史吧


中国气象局宣科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策划:闫泓 李梁威

设计:李梁威

编辑:张娟

审核:段昊书

抢抓农时忙春耕|周德华的水稻种植日记

来源:【黑龙江日报】

4月16日,晨曦微微露出,北大荒农业股份七星分公司第四管理区水稻科技示范户周德华就已经来到大棚基地,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劳作,查看温度计、打开秧棚通风、给苗床浇水,这些娴熟的操作,为春播育壮秧、粮食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周德华在大棚基地

“秧棚通风分为大通风和小通风,主要看秧棚播种的时间和秧苗生长情况来决定。通风的时间根据棚外气温情况动态监管,一般情况要在下午3点关闭通风口和棚门。”周德华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育秧经验。

随后,周德华拿出手机,查看管理区生产微信群里的信息。他说,这是一条有关苗床浇水的技术标准,主要内容就是叮嘱大家及时做好“浇水三看”:一看床面是否发白和根部生长情况,二看早晚叶间水珠大小,三看午间高温期间心叶是否卷曲;另外还有施肥、防病、调酸等技术指导。这种“掌上”送技术、送服务、送信息的服务模式,对种植户来说很便捷、很实用、很见效。

吃过早饭,周德华来到自家水田查看搅浆整地作业情况。说起推广应用先进农机具,周德华满脸的喜悦,他今年新购了一台北斗导航自动水平打浆机、一台宽窄行侧深施肥水稻插秧机和一台双轴埋茬搅浆机,并给拖拉机和插秧机安装了卫星导航系统,水田搅浆、筑埂作业辅助直行,既减少了用工,又减轻了劳动强度,还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作业质量。

紧接着,周德华从衣兜里拿出一张规划图,他说,这是他今年开展搅浆整地作业的顺序图,眼前这320亩水田分成了36个格田,每个格田的土质、高低情况都做了详细标记,泡田整地作业按照标记逐步推进,有效提高了作业标准,为下步插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周德华坐在沙发上习惯性地拿起手机,对比七星水稻标准种植模式开始记录,生产投入、新技术运用推广……这个记录本成了七星水稻标准种植模式微缩版的教科书。

据了解,已有26年水稻种植经验的周德华,依靠科学种田连续四年水稻平均亩产达675公斤。他作为2022年度《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种养能手作物种植三等奖的获得者,正在引领七星分公司广大种植户学习科技、应用科技,走出了“稻”路前沿的最美姿态。

来源:黑龙江日报

本文来自【黑龙江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