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14 21: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划龙舟的日记作文,想要写得好,确实需要注意一些关键事项。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你:
"一、 确定写作重点和中心思想 (Topic & Focus)"
"你想写划龙舟的哪个方面?" 是比赛的紧张刺激? 是团队协作的温馨? 是节日的热闹氛围? 是学习划龙舟的过程和感受? 是观看龙舟表演的印象? "明确中心:" 一篇好的日记作文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主题。是想表达激动的心情?团队的力量?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是其他?围绕这个中心来选择和组织材料。
"二、 注入真情实感 (Authenticity & Emotion)"
"日记的特点就是真实记录个人感受。" 不要害怕表达你的真实想法和情绪,无论是兴奋、紧张、疲惫、感动还是自豪。 "运用感官描写:" 划龙舟是一个充满感官体验的活动。 "视觉:" 龙舟的形状颜色、旗帜飘扬、水面的波浪、队员们的服装、岸边观众的景象、阳光或阴天等。 "听觉:" 划桨入水的声音、鼓声、呐喊声、观众的加油声、风声、水声。 "触觉:" 汗水浸湿的衣服、阳光的炙烤
10月23日晚6点,落日伴晚霞,佛山的天空像打翻了橘色颜料盘。
在南庄镇溶洲村丰年水闸口,霞光从天际染至水面,一艘艘龙舟来回穿梭,所到之处翻起浪花、荡出波纹。上至五六十岁的阿伯,下至二十岁出头的小伙,三人一舟挥桨训练,不知疲倦。
10月23日晚,溶洲村的村民招勇全准备开始训练扒龙舟。
村民罗兆佳就是其中一员。继夺得2024年南庄镇五人龙舟赛镇内组第一名,这两周,他与队友们又在积极备战一场企业龙舟赛,希望能再次获奖。
热衷比赛、奋楫争先,刻在溶洲村民DNA里的龙舟精神非同一般。在一次次比赛中、一次次荣誉中,热爱被带动、文化被传承,扒龙舟逐渐发展成全村运动,成为了淳美溶洲一道活力景观。
一种热爱叫“饭可不吃,龙舟不可不扒”
下午5点,39岁的罗兆佳和两名队员骑着电动自行车,准时来到丰年水闸旁的龙舟训练基地,即将开始当日的训练。
三人麻利地换好衣服、穿上长袜,再合力将一艘龙舟抬至水边,依次登上龙舟。随后,他们人手一把印着“淳美溶洲”字样的船桨,整齐划一地振臂挥桨,龙舟快速前进,掀起阵阵浪花。
10月23日下午5时许,溶洲村的村民赶来丰年水闸旁的龙舟训练基地,开始训练扒龙舟。
这一幕似曾相识,让人想起了上个月举行的南庄镇五人龙舟赛。比赛当天,经过两个多小时紧张刺激的角逐,罗兆佳所在的溶洲新兴1队从212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镇内村居组第一名。
这不是他第一次获奖。去年的南庄镇五人龙舟赛,他和队友们也是冠军。今年以来,他们先后参加了八场扒龙舟比赛,每一场都能拿到第一名或第二名。
好成绩的背后,是纯粹的热爱,更是持之以恒的苦练。
从2018年开始,罗兆佳正式接触扒龙舟,除了疫情期间外,他每周都雷打不动地坚持训练。没比赛时,一周练习两三天;有比赛时,一周练习五六天。
“我把扒龙舟当成锻炼身体,已经变成一种习惯。”罗兆佳告诉记者,每次训练都让他感到充实和快乐,每场比赛都让他更深刻地感受龙舟精神的魅力。
今年41岁的罗灼灵同样对扒龙舟情有独钟,他是罗兆佳的队友之一。2018年那会,他连如何正确握桨、如何发力都不大懂,加上身材瘦小,扒龙舟学得很吃力。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抱着一股热血,他跑去顺德向专业教练学习,并利用下班时间勤学苦练。如今的他,个头不高却浑身腱子肉,皮肤晒成了健康的古铜色。
2022年,他与罗兆佳等人组队,成长为溶洲村的种子选手。三年来,他们队伍挑战了大大小小各种龙舟比赛,以赛促练,培养出默契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一比赛就拿奖”已成为常态。
23日晚7点多,天色早已暗沉,罗兆佳、罗灼灵与另一名队员才从丰年水闸另一侧返回龙舟训练基地。被问及累不累、饿不饿,三人纷纷摇头,笑着说“饭可以不吃,但龙舟不可不扒。”
一种传承是扒龙舟渐成全村运动
溶洲村,极容易误听成“龙舟”村,也很难不让人想到龙舟。
“从小到大,扒龙舟都比过年还热闹。”溶洲村土生土长的罗灼灵从小就喜欢看龙舟比赛。因父亲年轻时是扒龙舟的好手,受父亲的熏陶,他也喜欢上扒龙舟。
同样受人熏陶的还有26岁的招勇全,“村里扒龙舟的氛围越来越好了,看到身边人都在训练,我也想参与进来。”
10月23日下午,从事卫浴售后工作的他一下班就赶回村里,约上多名好哥们,组队来到龙舟训练基地,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扒龙舟训练。在橘色的霞光中,年轻小伙们挥桨开划,一艘龙舟慢悠悠地出发了,留下一串青春活力的背影。
在溶洲村,扒龙舟正在成为一项全民运动。
10月23日晚,连续训练两个多小时后,罗兆佳和队友们才返回龙舟训练基地。
此言不虚。近年来,南庄镇不断弘扬龙舟文化,溶洲村也持续组织或参与各类龙舟赛事,不仅让龙舟队员有了更多展现风采的舞台,也激发和带动了全村人对龙舟运动的热爱。
仔细观察正在河边训练的龙舟队员,除了青壮年,还能看到五六十岁的老伯,甚至能找到十来岁青少年的身影。
今年56岁的老罗平时在村委会工作,看到今年更加火热的扒龙舟赛事,他也忍不住心痒痒,自行组队加入了训练行列。从上半年开始,他坚持每周练三次,这周正在为11月9日的一场比赛做准备。截至目前,他已先后参加了六七次比赛,拿过几次奖品,“重在参与,主要是锻炼身体、感受氛围。”
每逢节假日或寒暑假,村里的学生也来凑热闹。罗兆佳告诉记者,他儿子刚满13岁,也特别喜欢扒龙舟。今年暑假期间,他曾带儿子上龙舟练过几次,“让他从小感受拼搏向上的龙舟精神。”
训练很积极,看比赛更积极。正如村民所说,每一年的龙舟赛都是溶洲村最热闹的时刻。老老少少担凳仔、霸头位,齐聚河道两旁,吆喝声和加油声此起彼伏,氛围感拉满。
除了扒龙舟,溶洲村近年来还致力于发展兵乓球、羽毛球等运动,同样卓有成效,多才多艺的村民们斩获不少奖项。
在这里,村民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龙舟精神的内涵和力量,也让我们看见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淳美溶洲,生机勃勃,拥有许多可能。
统筹/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冯上斌
撰文/摄影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周龙凤
视频加载中...
9月15日,中秋假期的前一天,天气异常闷热。在庄头村龙狮会会长黄锡的引领下,佛山传媒驻村记者团来到大岳公馆探访陈村镇唯一一条村居龙舟。
庄头村优美环境。
大家一定会好奇,佛山是岭南水乡,龙舟数以万计,不少有着数百年历史。为何庄头龙舟值得一探呢?原来这条龙舟的背后,藏着一个义薄云天的动人故事。
要听古,最好的聊天对象肯定是聚在榕树下、祠堂内的村民。
走进大岳公馆,只见几位“伯父”围坐着聊天。听闻记者来意,一个个热情地当起了“讲解员”:“战乱年代,南海的聚龙、上海两村村民跑来庄头避难,我们祖辈为他们提供庇护。后来庄头村民为避战乱,又跑到聚龙、上海两村躲避,三个村子守望相助、共渡时艰,结下百年情谊。”
为纪念和延续这段百年世交,每到端午,聚龙、上海两村就会派出龙船到庄头举办巡游,感恩情、续情谊、送吉祥。庄头村则会派出醒狮队到两村回敬。三个村子之间的你来我往的这个活动被当地人称为“龙狮会”。
“2022年年底庄头村筹集20万元资金,在聚龙、上海两村帮助下到广州购买了龙船,2023年端午首次实现三龙聚首,河涌两边围满村民,热闹过过年。”黄锡说,端午后龙舟被重新藏进大岳公馆前的河涌泥里保存。
一条龙舟牵出一段古。虽然没有南海盐步与荔湾泮塘“龙舟探亲”那样声名在外,但在三个村子的村民心中,每年端午龙舟巡游的习俗,时刻提醒着他们刻在骨子里的“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美好品质。
时至今日,庄头村年轻一辈结合乡村振兴、以水兴村,将一年一度的龙舟巡游,搭配草艇竞速、草艇拔河、水上斗牛等新奇有趣的项目,逐步拓展演变为独具庄头特色的水乡文化节,让每个村民街坊都来参与、都能参与,在家门口尽享文化盛宴。
庄头村优美的环境。
“我们庄头的水乡文化节人人都可以参与,不是村民都可以参加,来玩的人都十分之开心。”“伯父们”说,希望记者团将庄头古老的故事、好玩的节庆传播开去,让更多外地人走进庄头、了解庄头。
是呀,做人做事最紧要开心,多么朴素的道理。村民们开心了,村子的凝聚力就有了,有了凝聚力,就不怕干不了事、干不成事,才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赢下每一场“硬仗”,让村民更有幸福感与获得感。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莫璇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林安迪
视频/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冯振澎 莫璇 陈培玲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