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14 22:30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小学英语观课记录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希望能帮助你:
"小学英语观课记录作文:关注关键,提升价值"
小学英语课堂是培养学生英语兴趣、基础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重要阶段。作为观摩者,无论是同行教师、实习学生还是教研人员,撰写一份高质量的小学英语观课记录,不仅是对课堂的客观记录,更是对教学现象的深入思考和专业成长的催化剂。那么,在撰写小学英语观课记录作文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 明确记录目的,突出观察重点"
在观课前,首先要明确自己观看和记录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学习某种教学策略?是为了了解特定年龄段学生的语言习得特点?还是为了评估教学效果?明确目的有助于在观课时聚焦关键信息,避免记录过于庞杂或偏离重点。例如,如果重点是观察教师如何运用游戏化教学,那么就应该特别留意游戏的设计、实施过程以及学生的反应。
"二、 客观记录课堂流程,详略得当"
观课记录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本身。要客观、准确地记录课堂的完整流程,包括:
1. "基本信息:" 日期、时间、授课教师、班级、课题、教材版本等。 2. "教学环节:" 热身(Warm-up)、新知呈现(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巩固(Production)、总结(Wrap-up)等环节
看到这个标题你也许会疑惑,孩子上英语课,老师能提供一个全英语的环境,对孩子学习外语不是有益无害吗?大多数小学生的家长可能会觉得,全英教学是高质量教学的代名词,老师能够进行全英教学,更是代表他是个能力高的老师。沉浸式英语学习法把孩子放到一个外语的环境,一上英语课,从“class begin”开始,所有人都马上切换成英语,并且要求大家只能讲英语,这样的模式真的对学习好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01 印尼课堂
印度尼西亚的语言环境非常复杂,他们现存707种语言,印尼语(Bahasa Indonesia)是他们的官方语言,爪哇语、巽他语、马都拉语使用者占人口总数一半多,英语的使用率并不高,大概只有10%的人能流利使用英语。
印度尼西亚日惹的一所普通公立初中,他们的一节初三英语课中,老师没有整段讲解,只说一句“小组讨论,语言不限”,之后摄像机的镜头记录下这样的20分钟:
• 学生A读题:“The text tells about…emmm…”
• 学生B用印尼语接:“maksudnya dialami ya, bukan diawali.”
• 学生C用爪哇语笑:“Nglawak!”(傻了吧)
• 四个人笑完,再用英语把正确答案说一遍。
研究者Rasman把他们的对话逐词标注回来,之后统计出:
– 三种语言来回切换,平均每人开口次数比纯英语课高2.7倍;
– 词汇当场记住的比例提高30%;
– 爪哇语出现次数只有印尼语的五分之一,但是每次出现都伴随哄笑。
根据对这段课堂录像的深入分析,研究者写成了一篇关于教学实践的论文,再一次验证了这个结论:允许母语和方言参与,学生的外语学得更快。
02 全英文课堂的优点
1.大量输入:学生耳朵里全是英语,听辨速度自然加快。
2.管理简单:一句“English only”就定下规则,老师不用多解释,让大家练习英语对话,学生也不会讨论与课堂无关的话题。
3.应试友好:语言环境向母语者靠近,课堂使用全英文模式更容易刷出高分。
03 全英文课堂的弊端
1.开口率下降
学生怕犯错,干脆沉默,“我的发音是不是很好笑?”“我说得对不对呢?”孩子心里可能有这些担忧,根据对比显示,纯英语课堂沉默时间比混用语言课堂高出一倍。
2.理解断层
老师说“Open your books to page five.” 全班都翻开书本,有的学生并没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只是看别人翻开书,他也照做,同桌或前后桌翻到第几页,他就翻到第几页;复杂的语言规则更是用英语解释三遍,学生仍摇头;但是换成母语,十秒就能懂。
3.教师角色错位
老师忙于“抓谁说中文”,老师提醒没说英语的学生:“English only~”“No Chinese!”好像变成语言警察,教学精力都被纪律管理吃掉。
04 课堂上多语混用(translanguage)的好处
这个语言学概念最先出现在语言教学的领域,探讨在像我国这样的多语环境中(学生需要在掌握普通话和方言的基础上,学习一门外语)怎样能更好地教学生学习一门外语。
1.理解更快
先用母语把概念弄清,然后再用英语输出。理解后再输出,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2.纠错高效
同伴一句中文提醒,比老师重复一遍难以理解的英文更有效,同桌的提醒语气轻松,也让孩子对错误记忆深刻。
3.心理减压
允许母语的使用,学生更敢开口,课堂气氛放松,焦虑值下降,孩子乐于说话了,口语自然流畅。
05 我们英语课的现实对照
1.一个老师盯一个班50个学生,全英文管理看似高效,实际造成大面积沉默。
2.中考、高考口语评分仍以发音准确度为主,老师不敢轻易放开母语,担心学生说出“中式英语”。
3.家长焦虑,听到孩子用中文讨论英语题,家长第一反应是不纯正,而不是学习内容懂没懂。
06 学习方法推荐
老师:
– 每节课留3到5分钟交流时间,学生可以用中文或英文问课堂中不理解的地方或词语,便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输出。
– 四人小组完成任务,先进行讨论沟通,使用的语言不限,发现同伴错误可以用中文提醒,最后用英语进行输出。
家长:
– 听到中式英语先别纠正,先听孩子把意思说完整,口音是其次的,能表达出来更重要。
– 不要听到孩子使用英语磕磕绊绊就觉得有问题,在使用英语时,孩子要组织语言,语言有点磕绊很正常。
政策:
– 口语评分标准应从“像不像英国人/美国人”逐渐转向“能不能被理解”。
– 教材例句中也可以偶尔出现“long time no see”等国际通用中式英语,让学生知道“世界听得懂”。
全英文课堂在输入量、课堂管理、应试表现上有优势,但代价是沉默率高、理解断层、教师角色错位。多语混用能提升理解速度、纠错效率和心理安全感,却受社会语言排序和考试标准限制。
允许母语进入英语课堂,不是降低课堂标准,而是先搭梯子再拆梯子。梯子稳了,学生才敢往更高处走。
如果当年我们也被允许用中文问一句“为什么”,今天的哑巴英语,会不会少一些?来评论区谈谈你的看法吧!
参考论文:
Rasman. (2018). To translanguage or not to translanguage? The multilingual practice in an indonesian EFL classroom. Indones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7(3), 687-694.
最近我开始帮着带孙子,小家伙聪明可爱,就是对英语一窍不通。我想着自己教了大半辈子英语,正好可以给孙子做英语启蒙。于是,我就开始写英语启蒙日记,记录和孙子学英语的点点滴滴。
刚开始,我心里也没底,不知道孙子能不能对英语感兴趣。第一天,早上叫孙子起床,我试着用英语说“Wake up, sweetie”,还配合着轻轻拍他的肩膀。孙子迷迷糊糊地睁开眼,一脸茫然地看着我。我又说了几遍,还加上了动作,他才慢慢反应过来。吃早饭的时候,我指着面包说“bread”,指着牛奶说“milk”,可孙子光顾着吃,根本没在意我说啥。晚上睡觉前,我给他读简单的英语绘本,可没读几句,他就睡着了。这一天下来,效果不太好,但我没灰心,毕竟万事开头难嘛。
不过,我也知道不能一直这样没效果下去,得想点办法才行。后来,我总结出了几个有效的方法,下面就跟大家分享分享。
我发现单纯地说英语,孙子不怎么感兴趣,于是我就改变策略,在生活场景里自然地输入英语。早上起床,我一边帮他穿衣服,一边说“Put on your clothes”;刷牙的时候,我说“Brush your teeth”。渐渐地,孙子开始有了反应,有时候我一说英语,他就知道要做什么。有一次,我刚说“Wash your face”,他就自己走到水池边去洗脸了。这种生活场景的英语渗透,让孙子在不知不觉中接触英语,效果还不错。
光是生活渗透还不够,孩子都喜欢玩,要是能把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就更好了。于是,我又想到了游戏化任务闯关机制。
为了让学习更有趣,我设计了游戏化任务闯关机制。我在家里藏了一些写着英语单词的卡片,然后和孙子玩寻宝游戏。我会说一些英语指令,比如“Find the card with ‘apple’ on it”,孙子就会兴奋地在各个角落找卡片。每找到一张卡片,他就能得到一个小贴纸作为奖励。通过这个游戏,孙子的词汇量慢慢增加了,而且每次玩都特别积极,注意力也更集中了。
孩子有了学习兴趣,也学到了知识,那怎么知道他到底进步了多少呢?这就需要一个能看到学习效果的方法。
我还做了一个可视化学习成果墙,把孙子每天的进步用贴纸记录下来。学会一个新单词,就贴一个小贴纸;完成一个小任务,也贴一个贴纸。看着成果墙上的贴纸越来越多,孙子特别有成就感,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能让我清楚地看到孙子的进步,也能激励他继续努力。
在教孙子英语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下面我就把常见的问题跟大家说说,再分享下解决办法。
在发音方面,很多人会担心自己发音不准,教不好孩子。其实,咱们祖辈也不要求发音特别标准,只要掌握基础的50个短句,再配合肢体语言和正向反馈,就能实现有效启蒙。我在教孙子的时候,会借助一些工具。像《美国家庭万用英语》这本书就挺不错,我也是用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的。它里面的内容很实用,还有发音示范。另外,TPR指令卡也很方便,上面有图片和英语指令,我可以一边指着卡片,一边做动作,让孙子更好地理解。
小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我在教学的时候,就会选择孙子状态比较好的时候,比如早上起床后或者晚上睡觉前。而且我会把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像前面说的寻宝游戏,就能让孙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英语,注意力也能更集中。
关于进度评估,我做了每周词汇量记录表和成就徽章体系。每周我会看看孙子学会了多少新单词,然后给他相应的成就徽章。这样既能知道孙子的学习进度,又能让他有目标感。
经过这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这些方法还挺有效的。现在孙子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也学会了不少单词和句子。我想大家和我一起启动21天亲子挑战,按照这三个核心策略,和孩子一起学英语。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孩子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