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15 06: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陇海大院》的观后感作文,可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让你的文章更充实、更有深度:
1. "明确中心思想/主题:" "首先思考:" 你从《陇海大院》这部剧中感受到了什么?是关于邻里情、时代变迁、家庭伦理、个人奋斗,还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的描绘? "确定核心:" 确定你想要重点表达的观点或感受。例如,你可能想强调“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美德如何在现代都市生活中依然闪耀,或者探讨剧中人物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坚守初心、展现人性的光辉。
2. "内容选择与详略得当:" "选取典型情节/人物:" 不要试图涵盖剧中的所有细节。《陇海大院》情节丰富,人物众多。选择一两个对你触动最深的情节、人物或场景进行深入描写。例如,可以选择某个邻里间互相帮助的感人故事,某个人物面对困境时的抉择,或者某个展现时代风貌的关键事件。 "细节描写:"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你选择的内容,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环境氛围。细节能增强感染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详略结合:" 对你中心思想相关的部分要详细写,突出重点;对次要的部分可以简略带过。
3. "
在河南郑州,有一个以铁路系统职工为主的居民小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大院,被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感慨过:“这个大院是所有人心里向往的爱的大院!”
这个大院,就是“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陇海大院爱心集体。这个大院是郑州报业集团连续3年推出的3个感动中国人物中的第二个。
5月20日,在这个充满爱意的日子,记者再一次来到陇海大院采访。
重逢每个人都有千言万语
陇海大院的核心人物、高位截瘫、父母哥哥病故、生活不能自理的高新海,被好邻居们帮助照顾、被爱心围绕了46年。
5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了陇海大院社区,摇着电动轮椅的高新海和社区第一书记井勇已经等在门口。进入高新海家,好几个老邻居正在屋里热聊。因为记者之前多次采访陇海大院爱心集体,和大家像老朋友一样熟悉。因为疫情原因,好久没有见面了,这次重逢,每个人都有一肚子话想说。
话题还是从疫情开始,井勇深有感触地说:“好在高新海家在一楼,他床的位置也靠近窗口。每天,我给他送一日三餐,采购药品和生活用品,清理垃圾。”
今年5月,新一轮疫情来袭时,井勇就有经验了,他和一个人住在小区的70岁好心人陈会云商量,让他从5月4日住进了高新海家专职陪护,两个人在一起也多些慰藉。
△郑州本轮疫情解封后,陇海大院的老邻居们重聚,吃瓜热聊“要看一看你们的‘郑州眼’”“老高总说是我们帮他,其实我们也从他身上感受到很多力量,享受了他不少好处呢!”家住高新海同一栋楼的老邻居张海龙的回忆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王志平、王金贵、南志军、常桂琴、闫和平、孙庆枝夫妇、幼年丧父现在在工作之余像照料父亲一样经常上门的高新海的侄子高玉虎……
大家七嘴八舌,抚今追昔,讲述着大院邻居们质朴无华的守望相助,讲述着大院居民更加深厚的邻里深情。
井勇说:“作为《郑州日报》《郑州晚报》的忠实读者,感谢他们对陇海大院的长期关注、关爱、支持、帮助,祝报业集团越来越兴旺,报纸越办越好,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听说咱们报社已经搬回到西区的CCD了,等到疫情更稳定了,我想和邻居们一起去你们新的报业大厦楼看一下,特别要看一看你们的‘郑州眼’!”高新海动情地说。
在陇海大院爱心集体2014年感动中国时的颁奖词中最后写道:“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
是的,他们的心始终在一起,他们的爱始终在凝聚,他们的精神永远在城市传扬。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翼飞 文/图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丁丰林
一个是“2017感动中原人物”,一个是“2014感动中国人物”。11月27日上午,从平顶山来到郑州的“背上兄弟”窦小伟和李永和二人,专门去到郑州陇海大院,看望同为残疾人的高新海,同时为陇海大院的居民们进行了一场颈肩腰腿疼痛的义诊。这一次的相遇,给这个冬天带来了不一样的温度。
“很早就想来看看您,直到现在才找到机会。”上午9点,在陇海大院社区书记井勇的引领下,李永和推着窦小伟来到幸福路6号院,见到躺在床上的高新海后,两人一见如故,相聊甚欢。
1975年出生的窦小伟,从小罹患“先天性肌营养不良”,无法独立行走。在他上小学的第一天,认识了热心肠的同学李永和,从此李永和开始背着他进出教室,到操场,上厕所,包括后来他们一起上高中,上大学,一背就是37年。在1994年时,窦小伟和李永和同时考进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两人开办了“伟和”疼痛门诊,“伟和”就是取自两人的名字。这一对“背上兄弟”被评为“2017感动中原年度人物”。而对于李永和来说,照顾窦小伟重来都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去年五月,李永和也获得“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称号。
1951年出生的高新海,在25岁的时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导致高位截瘫。更不幸的是,他的家人和父母也相继离世,这时,是陇海大院的邻居们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带他看病、做康复训练,照顾他生活起居,一帮就是四十多年。“陇海大院”也因此荣获“201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虽然我们都是残疾人,但是我们都遇到了好心人。我有我的‘背上兄弟’,你有一整个大院的人。”窦小伟动情地说。
“就是因为遇到了好心人,我们才有了不一样的生活。”高新海言语中充满感激。
自己本身就是残疾人,为什么要专门来到郑州,去看望另一个残疾人呢?窦小伟说,早在几年前,他就在新闻里看到了“陇海大院”的故事,“高新海大哥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一直在激励着我,鼓励我克服困难,所以我很想来看看他,更要感谢陇海大院的各位好心人,感谢他们对残疾人的关爱和帮助。”
陇海大院社区书记井勇介绍说,自2014年陇海大院拆迁之后,高新海就搬到了这里居住。目前,陇海社区新区已经建成,原居民也大多都回迁了,但是新居的暖气目前还正在安装,考虑到高新海的身体情况,社区计划等到暖气全部安装完成,供上暖以后,再安排高新海回迁。
在看过高新海后,窦小伟和李永和去到陇海大院社区,为大院里的居民进行了义诊。特别是长期专研“疼痛科”的窦小伟,给十几位老人看病诊疗,还赠送了50盒自己研发的冷敷膏药,受到大院居民的连连道谢。
“12月3日是世界残疾人日,我是个残疾人,正是因为得到了大家的帮助才有了今天。现在我学有所成,当然要帮助那些‘帮助残疾人’的人。”窦小伟说,他也希望呼吁大家,能够尽可能地帮残助残,因为“正常人的一个举手之劳,对残疾人就是莫大的帮助”!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程永兵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