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15 11: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节日记忆的作文,要写好,确实需要注意一些关键事项。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你:
"一、 紧扣“记忆”和“节日”两个核心"
1. "选准核心记忆点:" 节日可能有很多活动,但你的作文需要围绕一个或几个最让你印象深刻、感触最深的细节或情感展开。是某个特定的食物?某次与家人的互动?某个独特的仪式?还是节日的某种氛围?选定这个核心点,才能让文章有焦点,不散乱。 2. "突出节日特色:" 记忆虽然是个人的,但表达时一定要体现出这个节日的独特性。比如春节的团圆、喜庆、鞭炮;中秋的月圆、思乡、月饼;端午的龙舟、粽子、习俗等。通过你的记忆,展现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氛围。
"二、 注重细节描写,让记忆“鲜活”"
1. "调动感官:" 回忆时,调动你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比如,除夕夜窗外的鞭炮声(听觉)、奶奶包饺子的手(视觉)、空气中弥漫的烟火味和食物香(嗅觉)、吃到亲手做的食物时的味道(味觉)、穿新衣服的柔软感(触觉)。丰富的细节能让读者身临其境。 2. "运用具体事例:" 不要
贴春联、贴年画
赶大集、办年货
包饺子、放鞭炮
换新衣、拍全家福
……
在你的记忆中,
过年都要做哪些事?
伴随改革开放40年,
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被一一记录在
岁月更迭的时间刻度上。
回望春节40年,
这些变化被浓缩在
一张张泛黄的黑白照片中,
成为历久弥香的珍贵记忆。
今天,
我们通过这些老照片,
带领大家一起找寻
时代变迁下的那些春节记忆。
三十这天的一大早,
人们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
赶集最具时代特色。
在生活娱乐较为单一的年代,
过年赶集可是人们最热切期盼的事。
全家老少、街坊邻居齐出动,
从地摊里挑上一副春联、几幅年画,
在人声沸腾的市集上讨价还价。
蔬菜水果、花生瓜子,
是年货中的“四大天王”,
更是家家户户年节的必备食物。
邀上三五兄弟,
买上几瓶好酒,
三十晚上,
不醉不归。
如果谁家办年货买了一辆自行车,
邻居们是要争先前来试用的。
要是买了台电视机,
街坊邻居更是要踏破门槛前来观看的。
趁大人们外出,
调皮的孩子跑到巷子里放鞭炮,
直到夜色渐浓、饿了肚子才甘心回家。
这时,
家里的大人们
一定已经开始为年夜饭做准备了。
鸡鸭鱼肉一样不少,
馋嘴的孩子总会先偷吃几口肉,
还油着嘴吵说饿。
一盘一盘端上的菜肴摆满桌,
举起杯敬这一年的平和喜乐。
夜幕四合,
万家灯火。
一家老小围坐一起看春晚,
共同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
“当、当、当......当!”
“新年好!”
时代更迭、岁月变迁。
如今,
人们开始在网上买年货,
在饭店吃年夜饭,
在网上收红包,
但回家过年仍然是内心不变的期盼。
贴春联、包饺子,
吃上一顿团圆饭,
热热闹闹过大年!
春节的记忆,
藏在老照片里,
藏在春联的字里,
藏在麦香浓郁的酒里,
藏在皮薄馅大的饺子里,
藏在红红火火的年节风景里,
更藏在每个人喜气洋洋的笑脸里。
最终,
这些藏起来的幸福喜悦,
汇成这个时代的甘甜记忆。
有人说,
现在的年味变淡了。
其实,
只要家人在身边,
年味便从未变淡。
有家的地方,
就是年。
▎来源:新华网 人民日报
▎责编:马珊
▎审发:吴楚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青未了| 春节,年味浓浓的回忆
文/张贵堂 图/源自网络
时光荏苒,岁月流转。春节,对于天命之年的我来说,少了些许激动的心情,多了几分怀念与牵挂。不变的味道,是乡情的味道;不改的情思,是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年味,在这牵挂中越发浓郁、越发醇厚。春节里,曾经的那些人那些事,温暖了曾经的岁月。
过了腊八,老家的年味就渐渐浓起来。“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到年。”“穿新衣,戴新帽,小孩子,哈哈笑。”唱儿歌、过大年,是年味浓浓的美好记忆。
春节,是家人最忙碌的时候:赶年集,买年货,蒸年馍,剁馅子,包饺子。赶年集是孩子们心里的头等大事,不图买东西,就图看热闹。跟在大人的后面,欢欢喜喜去赶集。集市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割肉,买菜,买鞭炮,买对联、买年画,忙得不亦乐乎。集市上,商贩的吆喝声,人们的谈笑声,震耳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熟人见面,嘘寒问暖,谈笑风生,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的欢乐。
年画被一张张挂起来,或摆放在地上。年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威风凛凛的老虎,有快乐喜兴的胖娃娃,骑着一条红色的大鲤鱼,还有当时流行的影视明星画。
集贸市场里,肥瘦的猪肉,排骨、猪蹄,新鲜的牛肉、羊肉,多少随你挑。活鸡、活鸭、鲜鱼,大小随你选。白菜、萝卜、芹菜、辣椒,各色蔬菜应有尽有。
春节期间,村庄外场地上,搭起戏台子。戏台前热闹起来,人们把长条凳、小木凳、竹椅子……放在各自中意的位置。戏台下最活跃的要算孩子们,不停地在人群里追逐打闹,无拘无束地嬉戏着。紧挨着坐的是爱看戏的老人们,他们是忠实的戏迷。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三五成群,磕着瓜子,拉着家常。戏台子周围,此起彼伏地喧闹起各种小吃的叫卖声,那声音诱惑着孩子们手里的压岁钱。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要贴年画、贴福字、贴春联。燃放鞭炮是我国的一个传统民俗。新年钟声敲响,中华大地,鞭炮齐鸣,响彻云霄,烟花飞舞。那大街小巷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充满着浓浓的香甜的年的味道,寄托着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
春节吃饺子,有猪肉馅儿的,有羊肉馅儿的,也有三鲜馅儿的。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饺子下了锅,厨房里氤氲着幸福祥和的雾气。
传统节日是文化的积淀,是围炉守岁、敲钟祈福,是走亲访友、贺岁拜年。春节文化既穿透了历史,又连接了时代,触发了所有人的情感共鸣。
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依然存在,要提高认识,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松懈心理。我们要科学防控疫情,安全出行,文明出行。春节里,可以通过手机视频,共同举杯,贺岁拜年。中华优秀传统春节文化,既要代代相守、薪火相传,也要与时俱进、共同发展。
爆竹声中旧岁去,共庆虎年新春到。让我们携起手来,用责任和担当守护我们的幸福安康的生活,祝愿我们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虎年春节!
作者简介:
张贵堂,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青作协会员,郓城县作家协会会员,郓城县摄影协会会员。有文章十多篇散见于报刊,有近200篇散文、小说、诗歌发表于网络文学平台。
壹点号郓州牧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