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15 12:58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护航十九”工作总结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总结内容全面、深刻、有说服力:
"一、 明确主题与核心内涵:"
1. "准确理解“护航十九”":首先要清晰界定“护航十九”具体指什么。通常是指为某项重大任务、重要会议(例如,十九大)或关键时期提供保障和支持的工作。你需要明确你的工作是在哪个背景下、为了什么目标而进行的“护航”工作。这决定了总结的焦点。 2. "紧扣“总结”性质":作文虽是书面表达,但其本质是总结。要围绕“回顾”、“分析”、“评价”、“反思”、“展望”这几个核心功能展开,避免写成流水账或简单的工作罗列。
"二、 内容结构要清晰:"
1. "开头(凤头)": "点明主旨":简明扼要地说明“护航十九”工作的背景、意义以及你(或你所在的集体)承担的具体任务。 "概述成果":可以开门见山,概括性提一下总体完成情况和主要成效,给读者一个整体印象。 2. "主体(猪肚)": "分点阐述":将工作内容按照时间顺序、任务模块或重要程度等进行划分,分点、分段清晰地叙述。 "具体事例":用具体
河北日报讯(王璐丹、李燕茹)4月30日13时08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顺利出舱,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网通院”)研制的卫星通信系统和北斗态势系统为航天员平安回家提供坚实技术保障。
神舟十九号返回的东风着陆场是一片约13000平方公里的无人区,没有网络信号覆盖,卫星通信是着陆场现场搜救任务唯一的通信手段。网通院研制的卫星通信系统通过布设固定站、车载站、机载站、便携站等多型装备,形成近中远程搭配、陆空协同的立体化搜救引导测控通信网,助力飞船安全返航。
“该系统能实时测量飞行轨道,监测返回舱供电、温度、气压等参数及航天员各项生理参数,还能实时传送地面发出的指令,指挥返回舱变轨、调整姿态,实时传输话音、图像数据,保障地面与航天员进行沟通。”网通院技术专家介绍。
固定站具有稳定可靠的特性,能建立坚实的通信链路,确保指令和数据准确无误地传达;车载站能在广阔地域中保持与任务中心的实时图像、话音和数据传输,确保搜救力量高效运作;机载站能第一时间发现返回舱,并锁住目标;便携站是在返回舱成功着陆后,将航天员出舱这一画面呈现在电视屏幕,并提供及时准确的现场情况。
在神舟十九号回收任务中,网通院研制的北斗三号态势系统首次执行返回舱回收任务。该系统由指挥、机载、车载、手持等多种型号终端组成,实现了空、地、机动分队全覆盖,具有着陆场区域搜救力量实时分布情况获取、搜救态势信息及时回传等功能。
“相比上一代系统,新系统定位精度显著提高,抗干扰能力更强,更重要的是,该系统创新性地解决了北京与着陆场区因距离过远导致的通信成功率问题。”网通院技术专家表示,新系统将各搜索载体态势信息上报的成功率提升到95%以上,使后方各级态势系统的显示更加连续稳定,有力支持各级指挥人员的调度决策。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4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航天员乘组平安回到地球家园。来自青岛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下称“中国电科22所”)全程守护航天员平安回家,再一次圆满完成神舟系列飞船返回保障任务。
当“发现243信号”、“243信号跟踪正常”的调度口令再次响彻北京飞控中心指控大厅,中国电科22所自主研制的定向仪再次准确捕获返回舱成功开伞,按程序正常降落两个关键节点,引导空、地搜救力量快速抵达飞船落点,为第一时间救援航天员、处置返回舱争得先机。
据了解,定向仪采用无线电“呼叫—应答”模式,不受外界环境、气候影响。无论是风霜雨雪,还是白天黑夜,无论是大漠戈壁,还是远海大洋,都能够全天候全天时正常工作,堪称载人航天搜救回收任务中的“杀手锏”装备。各类型定向仪装载于空中搜救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地面分队特种车辆、海上搜救船只等搜救力量中,在航天着陆场构建起陆海空天一体、近中远程结合的立体化搜救引导定向网络,实现对着陆返回舱从开伞到着陆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定位。
中国电科22所自主研制的航天员通话电台,是航天员与地面搜救力量联络的“保底”关键手段。飞船着陆后,该设备接过测控通信系统的“接力棒”,立即建立起航天员与医监医保人员的语音沟通线路。这不仅仅是一条技术线路,更是“生命之线”“放心之路”。
任务期间,中国电科22所电波观测团队持续开展电离层环境加密观测和跟踪分析,预警专家和值班员做好24小时环境应对准备,及时提供预报数据和分析报告。圆满完成了此次神舟系列飞船返回保障任务。
据了解,这是中国电科22所第19次圆满完成航天护航任务。19战19捷。30多年来,中国电科22所载人航天搜救回收技术不断提升,同时伴随着国家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创造了我国航天器着陆回收史上的多个第一:研发了第一台“车载定向仪”、第一台“船载定向仪”、第一台“机载定向仪”,保障了神舟系列历次发射和返回任务以及嫦娥、实践等系列航天器的着陆回收任务。为我国航天强国建设提供坚强支撑,也为每一次星辰大海的远征保驾护航。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通讯员 黄琳)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