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3招搞定《博物读后感400》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15 14:41

3招搞定《博物读后感400》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400字的《博物》读后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1. "明确核心内容与感受:" "读什么?" 确认你读的是《博物》杂志的哪一期或哪几期,或者是以《博物》命名的书籍的哪个部分。明确你印象最深刻的主题是什么?(例如:某个动物的介绍、某个地质现象的解释、某个历史趣闻、某种植物的特性等)。 "感受什么?" 思考这本书/杂志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启发、乐趣、知识或思考?(例如:增长了见识、激发了探索自然的兴趣、觉得写作生动有趣、引发了对某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等)。
2. "结构清晰,详略得当:" "开头(约50-70字):" 简要介绍你读的《博物》内容(哪个主题),并点明你整体的感觉或印象(例如:“最近我阅读了《博物》杂志关于‘深海生物’的专题,深受启发。” 或 “《博物》这本书以生动的笔触介绍了恐龙,让我大开眼界。”)。引出你的主要感受。 "主体(约200-250字):" 这是读后感的重点。选择1-2个你感受最深、最具体的点来展开。 "结合内容:" 不要只说“好”或“有趣”,要具体说明好在哪里

32本宝藏书单:打开4-9岁孩子的视野,品读名家大作,提升内涵

是金子总会发光!今天我推荐的这个书单,是宝藏级、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儿童书。这里有优秀的原创图画书、有直抵内心拨动每一个读者心弦的故事、也有很多被忽视的名家作品......

如果你足够有眼光,就替孩子把这些宝藏童书收藏起来吧!

一、不可错过的优秀原创作品

《金鸟》

金炬 吴敬 编绘

推荐语:绘本的灵感来源于金沙部落文化。三星堆的青铜神树、祭祀场景、礼器、太阳神鸟金箔,以及《山海经》中的神话、奇兽等,都能在绘本中找到缩影。

《乌干菜白米饭》

阿涩 著/绘

推荐语:乌干菜和白米饭是旧时寻常人家饭桌上的食物,这些食物陪伴过作者的童年时光。

在本书中,乌干菜和白米饭只是情感“导火索”,幼时的风景、玩耍、风俗和亲情才是着墨重点。难得的是,本书的图画和文字是同一作者,清新的文字和浓重的版画融合在一起,构筑了一次童年忆往的个体经验,更承载着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生蛋快乐》

孙莉莉 著 谷米 绘

推荐语:这是一则荒诞的寓言故事。

蛋蛋村里住着很多鸡、鸭、鹅。一张神秘的下蛋比赛海报让这个村子活跃了起来。鸡鸭鹅们各自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争当第一,神秘大奖花落谁家了呢?答案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延伸阅读

1、《雪英奶奶的故事》

周逸芬 著 乌猫 绘

2、《布莱克先生和他的狗》

九儿 著

3、《更少得更多》

郝广才 著

何雷洛 绘

4、《梧桐》

戴芸 著 张钢 绘

二、直逼人心的作品

《大猫,小猫》

伊莱沙·库珀 著/绘

推荐语:一本关于爱与陪伴的图画书。

一只猫孤零零地独自生活,直到一天,遇见另外一只小猫,故事开始了。大猫慢慢接纳小猫,并给予自己的爱,两只猫幸福地一起度过了很长时间,直到有一天……

缓缓的文字、简洁的画面,传递出关于生命、关于爱与陪伴的感动力。

《喀伦坡之狼》

威廉·格利尔 著/绘

推荐语:英国绘本作家威廉•格利尔在其第一部非虚构绘本《极地重生》之后又创作了一部非虚构绘本:《喀伦坡之狼》,它取材于19世纪末美国西部的狼和猎狼人的真实事件。

《兔子雅各的生命颂歌》

海贝卡·朵特梅 著/绘

推荐语:作者用看似流水账的方式探讨人生的哲学命题,带给我们关于生命与生活的深刻思考。幸福其实不在别处,幸福就在脚下,敢于直面人生,在平凡中追逐梦想,小人物也是大英雄。海贝卡的插画细腻逼真,每一处细节都栩栩如生,令人过目不忘。

《变形记》

卡斯特提斯·卡斯帕维舍斯 著

推荐语:这是角色互换的故事,但不是游戏而是生活。

耶普森先生和他的狗——椰子都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一天,椰子感到很烦,他提议要和主人互换身份,并征得了耶普森的同意。

从那天起,椰子每天吃冰箱里的食物,穿耶普森先生的衣服,然后去耶普森先生的公司上班;而耶普森先生则住在狗窝里,对着猫狂吠,周末被椰子牵到公园里去遛弯,只是他实在吃不下狗粮。一周后……生活从此而不同。

延伸阅读

1、《蓝熊》

南希·吉尔贝 著

以马内利·阿尔冈 绘

2、《小岛》

马克·杨森 著

3、《自由的线》

小克莱顿 著

4、《小狐狸奇遇记》

玛丽安娜·克尼亚泽维奇 著

伊万·苏里马 绘


三、充满无限想象力的故事

《我的山谷》

克劳德·旁帝 著/绘

推荐语:本书的绘画既严谨细致,又轻松有趣。多幅整页或跨页风景,画得壮丽磅礴,尤其是有云彩的两幅,像古典油画一样非凡的气韵,远超一般童书的视觉震撼。

《我掉进了吸尘器》

梅兰妮·瓦特 著

推荐语:以虫子“我”的口吻来讲自己被吸进吸尘器的遭遇和心路历程。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经历了从迷惑、恳求、愤怒、沮丧到最后接受的过程,每一个阶段的心理都描绘真切,包含了对于生命意义的领悟。

《人鱼女孩》

唐娜·乔·纳波利 著

大卫·威斯纳 绘

推荐语:《人鱼女孩》是一部精彩的图像小说,写实的绘画优美而细腻,海洋的景色壮观瑰丽,令人过目不忘。

《小红狼》

艾美莉·弗雷珊 著

推荐语:打开这本书,你一定会被它的美给震撼住。画面将古老的凯尔特装饰风格和现代漫画融为一炉,营造出一种空灵神秘的氛围。作者使用水彩和电脑等综合材料,而且不同的段落,还采用了不同的画材来进行区隔,使得整部作品叙事清晰,结构完整,读起来,仿佛有一股清泉流淌在时空中。

《群鸟的集会》

彼得·西斯 著

推荐语:现实世界另人失望,环境污染、种族纷争、国家争战、人心迷失等等,全世界的鸟儿聚集到一起,共商天下大事。

一只戴胜鸟决定带领大家去寻求希望。求索之旅,千难险阻,途中要穿越七座峡谷:追寻之谷、爱之谷、理解之谷、超然之谷、大同之谷、惊愕之谷、死亡之谷。每一座峡谷都隐藏着一个秘密,等着他们去发现和解答。

延伸阅读

1、《旅程》

弗兰切斯卡·桑纳 著

2、《山中》

卡门·奇卡 著

曼努埃尔·马索尔 著/绘

3、《当害怕来敲门》

安培 著

4、《狐狸和兔子》

伊戈尔·欧尼科夫 著

5、《驾驶西风号的少年》

克里斯·范·奥尔斯伯格 著

四、来自真实世界里

那些不能忽视的小故事

《小拖船之歌》

约瑟夫·布罗茨基 著

伊戈尔·奥列伊尼科夫 绘


推荐语:拖船是港口拖动大型船只进港出港的小轮船,身形虽小,但功率很大,拖动万吨巨轮不在话下。

小拖船就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很大多数人类一样,它的“一生”,也是忙忙碌碌,奔波劳累,从港口到海湾,两点一线之间,无数次迎来送往,生活得单调却又充满惊喜。小小的拖船,却见过无数国家的船舶,它们千奇百怪的巨大身影,洋溢着不同的异域文化,丰富着小拖船的生活阅历,使得从未跨出海湾的小拖船,它的生命也有着众多精彩的体验,渗透出醇厚隽永的魅力。


《拳击少女》

雷米·古琼 著/绘

推荐语:《拳击少女》讲述了一位被“小干巴枝儿”的小女孩,通过练拳击“战胜”强壮的哥哥们,摆脱了成长中的困境。而当她度过了生命中这个阶段性的“难关”后,她便不再练拳击,而拾回了自己真正的爱好,与钢琴相伴终生。

《远山牛铃声》

李如青 著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推荐语:两个孩子——一个是牦牛帮少年,一个是山谷的马帮女孩,他们带着各自的任务从古道的两端上路出发,不同的方向,相同的目标,一致的成长旅程。

延伸阅读

1、《歌之绘本》

芥川也寸志 编

安野光雅 绘

2、《希望的牧场》

森绘都 著

吉田尚令 绘

3、《想念》

陈致元 著

4、《暴风雨》

郭婧 著

格物明理著本草,济世寿民佑苍生——观《典籍里的中国》之《本草纲目》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了《典籍里的中国》第四期节目《本草纲目》,广获好评。作为一名世界级的科学巨匠——李时珍耗费近30年心血编著成的“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其书名早已为世人所熟知,但大众对其成书过程和书中浩繁的中华传统医药学内容知之甚少,更鲜少有人知道李时珍生前并未亲眼见证《本草纲目》刊刻出版。

节目采用“时空双向互穿”的呈现方式,让李时珍穿越400多年抚摸到了刊刻版《本草纲目》,弥补了其毕生的遗憾。“李时珍穿越400年看刊刻版本草纲目”的话题登上热搜榜前十,也说明了这种充满情感张力的艺术化表达,切实戳中当代人内心最柔软部位的同时,呈现出中医药传承发展的一种创新表达。

《典籍里的中国》这档节目通过戏剧的形式充分展现了李时珍格物明理著本草的艰辛过程和济世寿民佑苍生的大医情怀,带领我们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品读经典,感受《本草纲目》跨越数百年仍然焕发的勃勃生机。

一、走进中医药宝库的“金谷之园”

《本草纲目》以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为蓝本,集唐、宋诸家本草之精萃,广征博采、独辟蹊径,阐发药物的性味、形态、产地、采集、主治、炮制、方剂配伍、用药法则等,形成了医药并重、特色鲜明的理论体系。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为其作序称:“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禁以医书觏哉”。《本草纲目》问世以后刻本甚多,还被翻译为日、法、英、俄、德等多种文字,东渐日韩,西传欧洲,影响甚广,成为中国古代本草学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影响最为深远的经典著作。

《本草纲目》之所以能被后世奉为经典流传,与其本身丰富而独特的学术价值密不可分。首先,《本草纲目》确立了中国古代本草学的新体系。李时珍突破了前人的药物分类方法,“标名为纲、列事为目”,按照不同药物的特点,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级动物、植物,到高级动物、植物,将药物分为16部60类,以纲带目,纲举目张,逻辑清晰,结构严谨,为明清的本草学著作确立了新的学术规范;其次,《本草纲目》在中药学上有着突出的成就。《本草纲目》新增药物374种,收载新方8100余首,并且校订旧说、辨疑正误、结合临床实践,对很多药物的性理气味做了大量的补充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药药物品种和药性理论;《本草纲目》还是一部古代的百科全书。除了丰富的医学、药学知识外,该书还涉及到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等自然科学和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民俗学等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农、林、畜牧、渔等生产技术知识。

二、再现医药双圣的传奇人生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也是世界公认的杰出中华医者。

李时珍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早年业儒,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为撰写《本草纲目》,李时珍历经近30年读万卷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深入民间请教、亲自采药考察,足迹遍布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四川等地。王世贞称其“长耽嗜典籍,若啖蔗饴”,顾景星在《李时珍传》赞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

《典籍里的中国》之《本草纲目》以李时珍的一生为主线,为我们生动演绎了李时珍是如何不畏“从医难”、“著书难”、“出书难”,剧中少年、青年、中年不同阶段的李时珍始终铭记自己对父亲李言闻许下“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的承诺,心定志坚、逆流而上完成《本草纲目》的编撰工作,以及《本草纲目》惠及后世的故事。其子李建元于《进<本草纲目>疏》中言:“父有遗命而子不遵,何以承先志;父有遗书而子不献,何以应朝命。”三代人承前启后,众师徒齐心协力,为修撰本草穷毕生之精力,才有如此皇皇巨著,这种锲而不舍、至臻至善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正是千年来中国文化精神传承的最好诠释。时至今日,李时珍的中华传统医学思想和《本草纲目》丰富的内容对中华传统医学的研究发展及临床实践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中外学术界的重视。

三、传承格物明理、求实创新的时珍精神

李时珍卓越的医学成就在中华传统医学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历久弥新,其“格物明理、求实创新”的大医精神,更为古今中外的能人智者所敬仰。

格物明理,一生勇攀科学高峰:王世贞在序中称赞《本草纲目》是“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时珍云:“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本草纲目•凡例》);“医者贵在格物也”(《芎䓖•发明》)。格物思想是儒家“大学之道”的基石,是修身治平的根本。李时珍治学讲求格物明理,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挥,在格物致知的基础上,他充分重视强调了解万事万物之理的重要性,可以说,格物明理思想贯穿于《本草纲目》全书之中,并构成了李时珍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种求真务实的“格物”精神,数十年如一日,指引着李时珍永攀科学高峰。

济世寿民,医者仁心的大医情怀:济世寿民,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体现的是古代儒士积极的入世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进<本草纲目>疏》中云“伏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李时珍倾其一生心血所著的《本草纲目》就是一部非常讲究切用的医药著作,其所有理论与方药都服务于治病救人。作为一名儒医,李时珍秉持“治身以治天下”“寿国以寿万民”的理念,研习本草,悬壶济世。嘉靖《蕲州志》中记载了李时珍“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充分肯定了其“博施于民”“重仁轻利”“济世救人”的医者风范。

医药并重,传承医家之正宗:李时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药物学家,更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郭沫若赞其为“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书考八百家”,所引用的各类书籍中医书276家,排列第一的即是中华传统医学理论之渊薮《黄帝内经》,此外还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药王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等,《本草纲目》与这些先贤著作一脉相承,在此基础上,李时珍还提出了“脑为元神之府”的论断,发展了“命门三焦”学说,丰富了“脾土为本”的理论,补充和匡正了“十剂”思想,记载了大量临床医疗经验,这都为中华传统医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是广大中医药学子和临床工作者必读经典。

四、堪称美轮美奂的精品之作

节目的精彩纷呈,还离不开优秀创作团队的“一月磨一剑”。自开播以来,节目几乎是按照“月更”的频率与观众见面,这是因为无论是从剧本到舞台,还是从演员到配乐,每一期节目制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正如李时珍“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的艰难著书历程,创作团队也是满怀对典籍的敬重,埋头啃下晦涩难懂的“硬骨头”,再经过电视语言和戏剧艺术的加工,带给观众视觉上的美学冲击,配合当代读书人和专家学者的解读,让我们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与魅力。

全景展现《本草纲目》的博物之美:剧中通过撒贝宁和李时珍、李建元跨时空的对话,勾勒出《本草纲目》的广罗博采。全书52卷,近190万字,记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首,绘图1109幅,上至飞禽走兽,下至虫鳞介羽,无不备采,“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李时珍认为“此本草之书,所以不厌详悉也”,不可因自己的学识和时代限制,而对一些药物资料大肆的删减,其瀚繁的内容还对博物学、地理学、林学、农学、气象学等诸多其他学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其为“16世纪的中国百科全书”。

着力烘托以人为本的生命之美:“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剧中一个个故事被赋予了“生命”的温度,不论是父子携手行医诊病,为百姓疗疾却苦,“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蕲州志》),惠及乡里;还是时珍不远千里拜谒求序,却审慎未定,修订十载,稿凡三易,才有今日的流芳四海。尊重生命,留情民谟,《典籍里的中国》之《本草纲目》生动地解读了何谓“苍生之大医”,他们的故事将代代相传,为世人景仰。

充分彰显古籍经典的文辞之美:李时珍儒学功底深厚,《本草纲目》虽是一部药学著作,但文辞斐然,图画精准,说理有力,通过剧中对金陵本的展现便可见一斑,无怪乎王世贞序中开篇连续七个用典“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辨明珠。故萍实商羊,非天明莫洞。厥后博物称华,辨字称康,析宝玉称倚顿,亦仅仅晨星耳”以盛赞李时珍的杰出才华。此外《本草纲目》常寓文史于医药,如介绍“枸杞”引用刘禹锡《枸杞井》:“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清泉药有灵。翠黛叶生笼石瓷,殷红子熟照铜瓶”(《木部•枸杞》),赞叹“菊”之性味云:“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露霜,叶枯不落,花稿不零,味兼甘苦,性禀平和……宜乎前贤比之君子,神农列之上品,隐士采入酒斝,骚人餐其落英”(《草部•菊》)。

李时珍对中医药的发展居功至伟,《本草纲目》堪称中医药研究的巨大宝库,其中记载的信息对后世的医药学、地理学、农学、气象学、博物学等都有着积极影响。此外,他还系统整理了脉学理论和奇经八脉等,传承和发展了中医脉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著作。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格物明理、求实创新、知行合一、济世寿民、医药并重”的精神以及所应用到的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批判继承和历史考证等科学方法在《本草纲目》都有充分体现,其精神启迪着后世中医药工作者不断地传承经典、守正创新,济世寿民、护佑苍生,为“健康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王平,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岐黄学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李时珍医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会长,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兼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

来源: 中国网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