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15 16:2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水浒传》读书笔记的评语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评语能够准确、有建设性且具有启发性:
"一、 明确评语的目的和对象:"
"目的:" 是为了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启发思考,还是综合评价?评语应具有指导性和鼓励性。 "对象:" 是写给谁看的?是自己对笔记的评价,还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同的对象,评语的侧重点和语气可能不同。如果是老师评价学生,应更注重鼓励和引导。
"二、 评价内容应具体、有针对性:"
"紧扣《水浒传》内容:" 评语应围绕《水浒传》的主题、人物、情节、语言、思想意义等方面展开。避免空泛的赞美或批评。 "例如:" 可以具体提到学生笔记中分析的某个具体人物(如林冲的转变、鲁智深的侠义精神)或某个情节(如“智取生辰纲”、“大闹野猪林”)的深度和见解。 "关注笔记的结构和逻辑:" 评价笔记的条理性、逻辑性如何。例如,观点是否清晰?论据是否充分?分析是否合理?段落之间衔接是否自然? "考察思考深度:" 评语应关注学生是否仅仅停留在故事复述,还是进行了独立思考和深入
诗话水浒堪称奇
——赵统斌《水浒全传图咏》漫评
文/郭满禄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三百年来,对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的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水浒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水浒人物可谓妇孺皆知。至于水浒文化,一如牡丹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这是其他小说所难以比并的。而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又恰恰说明它影响的深远与巨大。作为水浒故事的发源地,水浒文化研究的热潮正所谓方兴未艾,并逐步向更深的层次拓展。适当其时,由赵统斌先生赋诗(每回故事、人物大致以一首七言绝句概括),谢孔宾先生书法、周苶先生场景雕刻的《水浒全传图咏》(以下简称《图咏》)正式出版。无疑,这是对水浒、水浒文化研究的贡献,亦是对菏泽地方文化的贡献。《图咏》是第一家以诗的体例概括全书故事内容的著述,而且它又集叙事、写人、评点、歌咏于一体,读其诗,则可知其事,可知其人,亦可略窥作者的思想与褒贬,若非对水浒、对水浒研究比较熟悉而又精于古诗之技艺者,百二十回图咏是难以写出的。
也许有人怀疑,一首绝句难道就能概括一回的故事情节吗?(当然有的章回因内容过于复杂,作者有时用二、三首绝句叙述,但大部分是一回一首)毫不夸张地说,熟读水浒的人,根据作者的诗作,即可衍义出水浒故事梗概,这是因为作者的诗作概括了每回的主要情节,而且概括的十分准确。如五十九回《吴用赚金铃吊挂·宋江闹西岳华山》,作者用“渭水接天少华雄,月倾官渡舟楫明。金铃吊挂西山庙,轻取华州一座城”来概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作者用“月白风清香雾浓,消弥三界乃浑融,火球一爆开天目,神坛碣石俱英雄”来叙述,皆可谓精当准确。可以这样说, 大部分诗作,都能抓住每回的主要情节来写作,甚至有时亦顾及到重要细节描写,如七十一回“火球一爆开天目”即是其例。
更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叙述事件的同时往往写及主要人物,抑或言,作者是以人物为线索来铺排事件。所以很多诗,在概括内容的同时,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形象。如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写武松:“快活林里酒旗风,醉眼横斜蔑蒋忠。戏把鸟人当虎打,拳来脚去一身轻”,既叙述了武松醉打蒋门神的主要情节,又刻画了武松艺高胆大、尚智尚勇的性格,同时也表现了武松的弱点,私人恩怨较重,他醉打蒋门神使人立刻联想到完全是报施恩的知遇之情。水浒中的鲁达,是农民起义军中的一个突出代表,他慷慨好义,疾恶如仇,豪侠直露,对种种恶势力采取主动进攻的态度。他有鲁莽、单纯的一面,亦有机警、粗中有细的一面。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作者写鲁达:“挥拳如钵耳生风,打恶驱邪杀害虫。内细外粗言诈死,匆匆逃遁似流星。”二十一回《怒杀阎婆惜》中作者用“频蹙蛾眉发怨气”写婆惜寂寞难耐、满腹愁怨的神态,四十五回《杨雄醉骂潘巧云》中用“金步三摇赴庙堂”写潘巧云轻巧的身段和卖乖弄俏、寻觅风流的心态,第四十八回《一丈青捉王矮虎》写一丈青:“飞马走来一丈青,风姿野逸傲男丁”,写一丈青英雄勇武、潇洒飘逸的风姿等,都极为生动传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人物刻画中,作者善用白描的手法展现人物形象。五十六回《时迁盗甲》中写时迁:“风高鸟静月黑天,君子梁头倒卷帘”,前一句是人物出没的环境,后一句写人物。此句谐谑风味十分浓厚,时迁善盗,其时又恰伏梁间,真可谓梁上君子。然其飞檐走壁、身轻如燕、往来无迹,“倒卷帘”一句写出其轻灵的身段,维妙维肖,形神俱见,令人叫绝。
关于对水浒人物的评介,《图咏》亦不乏新颖之处。近几年,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道德内涵的充实与丰富,而使人们更看重个体与人性,因此,对水浒人物的研究,亦有不少新的观点出现,而《图咏》诗作在这方面亦表现出它的不落俗套之处,比如对水浒女性的分析即是如此。大致说来,水浒写的较多的是两类女人,一是诸如扈三娘、孙二娘一类的英雄,一是以“淫荡”著称的坏女人的典型,诸如阎婆惜、潘金莲、潘巧云、贾氏之流,作者的笔触评及这些人时,有时并没一概抹杀,甚至寄于同情,比如写婆惜。她嫁于宋江,纯粹是报恩。但宋江毕竟是英雄人物,“于女色上不十分上心”,年轻的婆惜独居寡欢,难免做出有悖于传统观念的一些事,以此将其归于坏女人的典型似乎过于苛刻,所以在二十一回图咏里作者写道:“窗前月漏梧桐影,两个冤家对暗灯。频蹙蛾眉发怨气,鸳鸯帐里梦魂惊”,对于婆惜短暂的悲剧一生,作者似有深沉的哀惋和叹息,这种观点与近代尊重人性的观念似不无契合之处。试想新婚燕尔,宋三十天半月不来走动,风流如婆惜者,年少如婆惜者,不蹙蛾眉者何,不发怨气者何,不另寻新欢者何?另外,关于对水浒主题的揭示,诗作亦不乏独到之处。关于水浒主题的讨论,就我所知,不下十余种说法,我比较倾向农民起义悲剧说。一部水浒,就是一曲农民起义的悲歌。然其悲剧结局与宋江招安投降的主张则有直接关系。所以作者笔墨所到之处,除指出宋江思想的复杂性之外,对宋江的投降路线则多有批判和指斥,如八十二回《宋公明全伙受招安》,作者写道:“情注梁山偌许年,雁翔水泊意绵绵。招安自悖弟兄愿,散尽千金心亦寒”、“独执降诏万人怨,众意难敌一权专。浩荡皇恩多拒受,风飞御宴虎眈眈”。我注意到,诗中牵涉宋江之语,则多讥刺批判之辞。再者,诗中对于水浒其他英雄人物的评语,亦不乏卓见。作为以诗话水浒者,不少地方透露出作者卓尔不俗的见解,这说明作者对水浒的研究是下过一番功夫的。大家知道,从清代金圣叹的评点,到20世纪对水浒研究的开拓,其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其研究方法递嬗演化,渐趋科学与客观,而作者的评介则显然带有浓厚的现代意识,这是难能可贵的。我说图咏的作者是集叙事、写人、评点、歌咏于一体,于此则可以得到证实。
《图咏》旨在概括全书基本内容、写出主要英雄人物的风貌与业绩,应当说,很难有闲散之笔顾及环境气氛的渲染。而这一点,亦恰恰是水浒一书的缺陷,即缺乏必要的场景描写。而《图咏》作者却在叙事、写人之余,稍加涂抹点染,即写出其时其地的环境,渲染出其时其地的气氛,有力地配合了事件的叙述和人物的描写,从而弥补了水浒这种写作上的缺陷。如《大闹野猪林》之“虬枝郁郁锁云烟”、《火烧草料场》之“纷纷扬扬鹅羽飞”、《智取生辰纲》之“午后浮尘腾热浪”、《计夺宝珠寺》之“二龙岭上卧松云”、《怒杀阎婆惜》之“窗前月漏梧桐影”、《武松打猛虎》之“平地无端起骤风、满山黄叶卷沙鸣”、《血溅鸳鸯楼》之“清风明月夜听蝉”、《求欢偎美人》之“天高地暗布彤云,小轿悠悠过密林”、《花荣巧射雁》之“阵阵松风阵阵凉、碧空忽见雁一行”、《逃窜遇张横》之“浔阳江上芦花飞,日暮苍山星月垂”、《玄女授天书》之“月下凄风催客来,庙门半敞角声哀”、《玉麒麟中计》之“芦花飞处荡扁舟,枫叶来时鸟亦幽”、《燕浪子救主》之“梧桐秋雨似垂泪”、《诱擒刘梦得》之“晚风梳柳牧笛鸣”等等、等等,可谓俯拾皆是。通读全诗可以发现,几乎每首诗都有描写环境、渲染气氛的句子。这样写,使读者易于把握全诗情调,再者,以警句开篇,笼罩全诗,尤如《曹州风物图咏》,善自发端,是作者才情的显露。另外,尤其使人称赏的是,继环境描写之后的转换之笔,如《月夜遇道君》之“融融月色笼青楼”,下接“锦幔灯烛戏粉头”,又如《黑夜杀秃驴》之“暗柳拂墙星月迷”、以一“迷”字引出下句“楼门半掩醉偷期”,皆上下浑融,衔接自然,不露任何痕迹。这种诗的陡转,最能显示作者的才情与笔力,亦是结构诗作的技巧所在。所以由是观之,作者写作古诗的水平,几臻娴熟地步。
由文学史的角度看,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总趋势是由言志到缘情。而标志这种转变的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而在文学理论方面,则是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的诗歌创作观,开启并左右了中国诗歌的发展道路。所以“诗缘情”应当是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图咏》的诗作,可以说多融进了作者的情感与感慨,流露出作者的褒贬与好恶。如十九回《林冲水寨大并火》,作者写道:“茫茫巨泊汇千川,杯水当湖自找嫌。拼却区区狭隘客,豪杰从此主梁山。”一方面批判了王伦的狭隘,一方面赞扬了晁盖等人的大义之举,预示了梁山泊事业的发展道路。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写李逵“奋挥巨斧旗杆倒,直教豪情上碧天”,对他那种大义凛然的行为给予热情颂扬,流露着作者对人物的喜爱之情。《水浒全传图咏》的尾诗写得尤其精彩。“茫茫水泊起野风,弥望梁山慨叹生。半世功名成粪土,风流不过酒一盅”。这首诗写出了对水浒事业、水浒人物悲剧结局的哀惋感叹,充满了无限凄凉的情调。亦寓“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兴废之叹,风流蕴藉,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
在我评析统斌《曹州风物图咏》的文章里,就曾经指出过,统斌非常善于写景,在那本书里写景佳句可谓层出不穷。诸如《琴台》“秋风夜送寒蛩来,烟锁长堤柳拂怀”,《汤王陵》“暮鼓两声落晚霞,茔前碑寂鸣寒鸦”,《文亭山》“山上笼烟易怀古,水中凝翠自生幽”等,皆为写景佳句,堪可传诵。而在《水浒全传图咏》里,依然显示出作者这方面的才能,前边我已列举很多。除此之外,又如《智破祝家庄》之“独龙冈上卧一庄,碧水四合曙色凉”,《太湖小结义》中“鸥鹭啾啾鸣夕烟,苇湾薄巷走飞船”等,皆为白玉之映尘沙之句,令人称赏。不过在这里我想说的有二点:一是作者在这里构筑的佳句,皆自然晓畅,仿佛信手拈来,略无斧迹凿痕,这一点却非常人可比。其次,其写景佳句往往营造出一种意境、一种氛围,或寥廓、或凄清、或幽邃、或深险、或朦胧,皆是随着水浒情节的变化而转换,决非以写景为衬句而游离于主题之外。然而,更令人惊奇的是,叙事写人的诗,有时完全以写景笔法出之,如《吴用劝三阮》,本事是吴用至石碣村智诱三阮,参加晁盖劫取生辰纲的行动,而作者却这样表现:“风来蒲絮绕船飞,水上波翻鱼蟹肥。阮氏三雄投保正,芦笛从此唱夕辉”。写湖面上满是蒲苇,船儿在水面上翻波跃浪,追逐鱼虾,一阵风过,湖面上蒲絮乱飞,一片迷离,这便是三阮的水上生涯。一旦投奔保正,归附梁山,便挣脱种种羁绊,享用八百里水泊夕阳送晚、芦笛鸣幽的逍遥与自由,这是另一番大天地的令人神往的生活。这首诗意境优美,写景即是叙事,实为《图咏》神来之笔。
总之,《水浒全传图咏》是别出新裁的一部诗作,是目前水浒文化研究中出现的一枝奇葩异株。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漫评一文,文果载心,余意有寄,庶乎不负暑蒸之苦,诗曰:
诗活水浒堪称奇,
不谬蹊径独有律。
漫言词章风流尽,
足俪邺都赋新曲。
编辑:马学民
壹点号青未了菏泽创作基地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千百年来为世人所熟读。其中的梁上108条好汉“替天行道”的英雄形象被大家所喜欢,但就是这么一本书,创作出来后却一度被官方列为禁书。
许多人都觉得其中的原因是《水浒传》这本书中“替天行道”的理念为朝廷所不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基础、愚昧民众思想才禁止这种书籍的流传的。
但事实却非如此,《水浒传》这本书在现在看来其文学造诣很高,值得推崇。但在古代,它却是一本引导人民去杀人、放火、暴乱的邪书。书中的人物大多也并非英雄好汉,而是一群杀人不眨眼的黑道暴徒。
图注:梁山好汉剧照
在《水浒传》中主要讲的就是梁山好汉们的“义”,“义”在人聚,“义”去人散。可以说这个“义”字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梁山泊的中心建筑是“聚义厅”,虽然后来被宋江改为了“忠义厅”但是,其中的“义”字依旧没有动过。
《水浒传》中的好汉们,在梁山上,可以说如同“兄弟”一般。但这其实都是表面兄弟,酒肉兄弟。
图注:及时雨宋江
其实梁山的好汉们是有派系的,许多作者都深入分析过,梁山上的派系足足有有七大派系之多,本文只选择其中影响力较大的几个派别来简单说一下。
宋江派:包括宋江的弟弟宋清、徒弟孔明、孔亮,以及宋江在江州结识的李逵、戴宗等等铁杆粉丝派系,这就不多说了。
三山派:主要是指二龙山(鲁智深、武松、杨志等),少华山(朱武等),名气较大的桃花山(李忠和周通),这一波人。
降将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关胜、呼延灼等原本就是朝廷的战将,后来战败投降梁山。
梁山元老派:主要由宋江未上山之前,原来晁盖系统的人组成。包括林冲、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迁、宋万、朱贵、白胜,一共有9人,是梁山上资格最老、对梁山贡献最大的一派。
就这几个派系之间,关系并不是特别好,甚至互相都看对方不顺眼。
比如为了请美髯公朱仝上山,李逵直接杀死了小衙内,断了朱仝后路。朱仝一路追杀李逵,甚至说出了只要杀了李逵就上山的狠话。
宋江派系一家独大后,没有晁天王的元老派大多受到了冷落。而降将派人物几乎都是被宋江派系陷害过,虽然最后都上了山,但心中对宋江派系的人打心眼里看不起,所以他们都十分积极接受招安。
而武松鲁智深的三山派系可以说是和其他派系都不怎么熟络,和其他派系没仇也没恩,日子过得独来独往。
梁山好汉劫法场救宋江
甚至于同一派系之间的兄弟友情也值得推敲。
比如,李逵母亲被老虎吃了那次。李逵回乡接母亲上梁山享福,结果母亲在途中被老虎吃了,一怒之下,他斩杀了四只老虎,伤心的回梁山。路上却被官府抓了,幸亏朱富、朱贵两兄弟相救。三人一起上了梁山,梁山上的众兄弟看到李逵浑身是血的回来了,便问其中缘由。
等李逵将自己母亲被老虎吃的事情说了以后,梁山的兄弟大都安慰,但被李逵敬重的宋江哥哥却说“被你杀了四猛虎,今日山寨里添得两个活虎,正直作庆”。宋江可以说完全没有替李逵悲伤,眼中只有刚刚上山投奔的朱富、朱贵两兄弟。为了拉拢二人,不顾李逵的感情,举办开了宴会。
自己兄弟的母亲被老虎吃了,你不好言安慰,披麻戴孝就算了,还喝酒庆祝,明显的表面兄弟。
所以梁山的这群人之间感情并没有想象中的深厚,顶多算是一群吃大锅饭的工友而已。
梁山的这群所谓的好汉们,嘴上说这替天行道,但干得却都是杀人放火、暗地构陷的勾当。
比如三打祝家庄,这可以说是黑道势力之间的火拼。祝家庄,是个黑白两道都有人的大户。在攻打祝家庄的时候,扈家庄前期派遣扈三娘支援,三娘被捉后。扈家庄不久就公开投诚,扈成也兑现承诺将祝彪绑来换取扈三娘。
但李逵却在宋江授意下,杀了祝彪,扈成外逃。随后李逵杀进扈家庄,将扈家庄灭门。几乎不留活口。宋江完全没将自己结拜的好“义妹”扈三娘放在心中,随后也匆匆将其许配给梁山上最丑陋的矮脚虎王英。
不仅仅如此,在逼迫秦明上山时候,吴用设计让秦明全家被杀,妻子脑袋都被挂在城门上了。为拉朱仝入伙,指使李逵将年幼的小衙内扔入万丈深渊,连尸首都无处去寻,让人气愤无语。如此无辜的小生命说杀就杀了,可见这群人手段残忍。
详见文章《 为啥说我这辈子是宋江、吴用、李逵的一生黑?! 》
可以说为了让心仪的人上山,他们这群人威逼利诱栽赃陷害的手段往全了使,手段残暴可耻之极。
(杀人如麻的黑旋风李逵)
梁山好汉们在做事情时候根本不顾及百姓的死后,只为个人私利,大家可以看下
第三十四回 镇三山大闹青州道,霹雳火夜走瓦砾场。青州城下数百户人家被杀,秦明家小被杀光。
第四十三回,假李逵剪迳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李逵杀死无辜猎户百姓若干。
第五十回 吴学究双用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扈三娘老爹一家被杀,单跑了兄长扈成,祝家被灭族 。
第五十一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美髯公误失小衙内。小衙内被杀。
第五十四回,入云龙关法破高廉,黑旋风探穴救柴进。高廉一家被灭门(不过高俅兄弟确实不是好东西)
第六十七回,宋江赏马步三军,关胜降水火二将。大名府被杀百姓五千余人。
第六十八回,宋公明夜打曾头市,卢俊义活捉史文恭。曾头市肯定被杀不少百姓被杀第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四柳村狄太公的女儿和王小二被杀。
(攻打祝家庄)
还有打应天府的时候,城中百姓死了五千多人。尤其是李逵说其是屠夫也不为过,就比如当时在江州劫法场,本来是冲着官兵去的,但是李逵大斧只顾“排头砍过去”,杀得大多是平民百姓,甚至连别人让他别伤及无辜他都不听。
《水浒传》这本书被禁绝对不是没原因的,书中有大量违人伦的剧情让人心生厌恶,人肉包子店、烧烤人肉等行为比比皆是,而且李逵、王英等人还特好吃人肉。
鲁迅先生非常中肯的评论《水浒》说到: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李逵劫法场的时候抡起板斧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三闲集.流氓的变迁》)
这也是后来有文人重新撰写水浒传后续《荡寇志》,让这些所谓的好汉一个个全部被官府所杀。
虽然用今天的眼光看待《水浒》中的“好汉”基本上极少能算得上侠义的象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水浒传》这本书的文学价值确实很高。书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与描述十分深入人心。这也正是《水浒传》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的重要缘由。
文/
福尔摩小登
90后历史爱好者,潜心研究历史多年,对关于历史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
图/网络
参考资料/
《水浒传》、《三闲集》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