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15 19: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保护隐私”的观后感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文章有深度、有说服力且结构清晰:
"1. 明确“观后感”的性质和核心:"
"“观后感”不是简单复述:" 不要仅仅罗列你看到的关于隐私保护的内容(比如纪录片、讲座、新闻事件等),重点是表达你 内心 的感受、思考和启发。 "核心是“感”:" 重点在于“感受”、“感想”、“思考”、“启示”。你需要阐述隐私保护这个议题触动了你什么,让你产生了哪些想法,以及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2. 精心选择和组织素材:"
"具体的“观”:" 你是看了什么?一部纪录片、一篇深度报道、一次专家讲座、还是社会上的某个具体事件(如数据泄露、人脸识别争议等)?清晰地说明你的“观”的对象是什么,这为你的感想提供了基础。 "选取关键点:" 从你观看的内容中,选取最能触动你、最让你有话可说的1-3个关键点作为你感想展开的核心。例如,可能是数据泄露的严重后果、个人隐私被过度收集的现象、法律保护的不完善,或是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挑战等。 "结合实例:" 用具体的例子来支撑你的观点。这些例子可以来自你观看的内容,也可以是你亲身经历或观察
光明日报记者刘华东
“滴滴,滴滴滴滴,滴滴……”曾经,一部名为《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电影风靡全国,主人公李侠的形象深入人心。李侠的原型是我党密码工作的先驱之一李白。新中国成立前夕,李白奉命潜伏在上海,通过秘密电台传送了很多紧急重要的密码电报,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成立作出了突出贡献。多年以后,这部电影还被人津津乐道。在舞台剧中扮演李侠的演员胡歌感叹,李白烈士的一生就像一根火柴,他一直潜伏在黑夜里,当划亮这根火柴的时候,也预示着他的生命要走到尽头。但恰恰是这根火柴,点亮了新中国的光明。
密码工作,对大多数群众而言,神秘而遥远。随着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密码法,这一行业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看似神秘而遥远的密码,其实与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国之重器,“网络空间的DNA”
我们党的密码工作诞生于1930年1月,已走过近90年历程。近年来,我国密码事业加速转型升级,密码功能已由单一的信息加密拓展到身份识别、安全隔离、完整性保护等领域,遍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密码就像“网络空间的DNA”,是构筑网络信息系统免疫体系和网络信任体系的基石,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信息安全,是保护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的战略性资源,是国之重器。
以商用密码为例,看似离我们日常生活很远的商用密码,实际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国家密码管理局总工程师徐汉良介绍,自1999年10月国务院颁布《商用密码管理条例》以来,我国商用密码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我国自主研制的商用密码产品广泛应用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保护人民群众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目前已成功发放第二代居民身份证18亿张,数字身份认证证书9.8亿张,居民健康卡超过1亿张,第三代社保卡覆盖2400万户,全面签发因公电子护照,保护了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节约了社会运行成本,为构建安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商用密码广泛应用于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网上证券、电子保单等金融业务,金融IC卡累计发卡达6.5亿张,在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使用,有力保障金融信息安全和系统稳定运行,保护了公民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
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有效遏制偷税、漏税、税票造假等违法行为,每年为国家防范税收流失1000亿元以上,20年来,为国家税收贡献数万亿元,为我国税收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
此外,商用密码技术为电力系统发电、输变电、配电控制和用电计量等各个环节的安全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使用商用密码安全模块的智能电表已遍及千家万户,有力保障了我国电网基础设施安全运行。
密码法,填补法律空白
密码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最有效、最可靠、最经济的关键核心技术。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在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背后,密码都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密码工作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信息安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进入新时代,密码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担负着更加繁重的保障和管理任务,制定一部密码领域综合性、基础性法律,十分必要。
“密码法的颁布实施,是密码工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必将对密码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国家密码管理局局长李兆宗表示,密码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命门”“命脉”,密码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特殊重要事业。制定和实施密码法,把密码应用和管理的基本制度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填补了我国密码领域长期存在的法律空白,推动构建以密码技术为核心、多种技术交叉融合的网络空间新安全体制,对于加快密码法治建设,理顺国家安全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关系,完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李兆宗表示,国家密码管理局将紧紧抓住密码法出台的契机,加强密码法律制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商用密码管理条例》等配套法规制度的制定修订工作,确保密码法规制度符合密码法确定的立法原则和基本制度,与密码法的相关规定相互协调和衔接。
科普链接
1.密码是什么?
提到“密码”,大家都会很熟悉。电脑、手机开机需要“密码”,电子邮箱、微信登录需要“密码”,银行转账、电子支付需要“密码”……生活中的这些“密码”实际上是口令,它是一种简单、初级的身份认证手段,是最简易的密码。
密码法中的密码,是指采用特定变换的方法对信息等进行加密保护、安全认证的产品、技术和服务。
2.密码的功能是什么?
密码的主要功能有两个:加密保护、安全认证。
加密保护是指采用特定变换的方法,将原来可读的信息变成不能识别的符号序列。
安全认证是指采用特定变换的方法,确认信息是否被篡改、是否来自可靠信息源以及确认行为是否真实。简单地说,安全认证就是确认主体和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3.密码有什么类别?
按照保护信息的种类,可以将密码分为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和商用密码。核心密码是用于保护国家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信息的密码。普通密码是用于保护国家机密级、秘密级信息的密码。商用密码是用于保护不属于国家秘密的信息的密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法使用。
按照功能形态,可以将密码分为密码技术、密码产品和密码服务。密码技术,是指采用特定变换的方法对信息等进行加密保护、安全认证的技术。密码产品是承载密码技术、实现密码功能的实体,如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智能电卡、社会保障卡中使用的密码芯片。密码服务是基于密码技术和产品,实现密码功能的行为,比如增值税发票防伪税控系统运营。
(光明日报记者 刘华东整理)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9日03版)
“我从心底敬佩您这样的人……您为这些女孩子们在荆棘重重的道路上开出了一片天,督促她们走向了更高、更远的地方。您选择将自己的爱给了山区的女孩们,让她们看到了更为广阔、美丽的风景。”12月5日,南航乘务员朱静怡给飞机上偶遇的一位乘客写了封信。
这位乘客正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上图右。陈欣波摄,新华社发)。
为大山里的女孩点亮梦想,张桂梅老师感动了无数素昧平生的人。究竟是什么,赋予一位山区人民教师如此厚重的力量?
“源源不断的爱奔向我、鼓励我”
陈法羽一辈子也忘不了在华坪女子高中入学时那张贴在床边、写着自己名字的小纸条。她是女高的第二届毕业生,如今是丽江市永胜县一名民警。
2009年,陈法羽初中毕业,中考没达到高中录取线。父亲对她说:“自费读高中咱家供不起,要不你回家,过几年找个好人家嫁了。”
那一年,陈法羽16岁,心有不甘。此时有人告诉她,华坪建了所免费女子高中,专门招收贫困山区初中毕业的女孩,想读高中可以去试试。这对陈法羽来说,无疑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开学报到,宿舍的床已经铺好了。被褥崭新整齐,床位上贴着名字。陈法羽轻抚写着自己名字的字条,忍不住哭了:“这张小床让我感到安全和温暖,这张纸条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几乎每个从华坪女高毕业的学生,都有和陈法羽相似的感动,她们对张桂梅的敬重无以言表——有什么比改变命运更重要?
张老师对学生的爱真挚热烈,又一以贯之。拖着病体,她坚持为毕业班的孩子上课;节衣缩食,她把省下来的钱捐给学生……有人曾说,张老师快枯竭了,人的爱是有限的。张桂梅听后说:“不会的,因为有源源不断的爱奔向我、鼓励我!”
“坚持,再坚持一下呗”
进入女高的陈法羽很快发现:关爱的同时,是严格的管理。
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课间出操1分钟站好队。张老师每天拿着小喇叭,不厌其烦地喊学生起床、跑步、吃饭、睡觉,“你们迟到一秒钟我也不干!”
张桂梅和病魔斗:“不能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休止地看病上”;
她和贫困较劲:“挽救一个女孩拯救三代人”;
她对学校老师、学生要求严格:“坚持,再坚持一下呗!”这是张桂梅劝慰大家最多的话。
陈法羽说:“我们来女高读书是来改变命运的,不拼拿什么和别人比?张老师也在拼啊!”
校办主任张晓峰告诉记者,张桂梅老师是在拿命办学,师生们服气。
张桂梅的言传身教也感染着女高老师们。韦堂芸老师受伤左脚骨折,想到还有100多天就要高考,她拄着双拐给学生上课;杨晓春老师悄悄给学生垫付医药费、生活费,却从不往外说——这样已知和未知的故事,在女高还有很多。
张桂梅宿舍里有4张床铺,1张自己睡,3张留给“不听话”的和生病的学生。有名女生性格孤僻,和张桂梅住在一起。不管张老师怎么关心她、开导她,她都不怎么说话。张老师疾病缠身,每天早晨5点起床,忙里忙外一天,晚上还和她聊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痛哭,说一定好好读书。
“女高的许多学生家庭贫困、变故多,她们的心要好好去焐。”张桂梅说。
“走出这里,就忘了女高和我吧”
10多年来,张桂梅老师走过11万公里的家访路,走进1000多名学生的家。
有些地方,包车司机都不愿意去,张桂梅虽然因小脑萎缩导致行动失衡,却跋山涉水坚持家访。她握住学生家长黝黑皲裂的手,脱下外套塞给人家,自己冻成伤寒……在她看来,女高不是普通的学校,是连接党委政府和山区贫困群众的桥梁。
“女高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的后盾。”各级党委政府对女高关爱有加,当地为女高解决了50个教师编制,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全额拨款。
在女高教学楼走廊的墙上,挂着大大小小的牌子,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捐款记录。“学生们每天经过这条‘爱心长廊’,会记住得到的帮助。”张桂梅说。
有人联系张桂梅,表示要给女高捐款,但条件是提供学生家庭地址和贫困情况的照片。对于公开学生信息的行为,张桂梅并不同意。她说,对学生的信息要严格保密,既维护学生的自尊,又保护她们的隐私。张桂梅也经常对毕业生说,“走出这里,就忘了女高和我吧。”
如今女高毕业生遍布全国,她们把艰苦朴素、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感恩回报的精神带出了大山,又带回到山里。
周云丽是女高第一届毕业生,2015年大学毕业后考取宁蒗县一中数学教师岗位。正当她准备上岗时,听说母校数学老师紧缺,她毫不犹豫放弃“正式编制”,回到女高任代课教师。陈法羽将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寄给学校,之后每月拿出500元钱资助在校贫困学妹,“女高改变了山里女孩的人生,我们也要把张老师的精神传下去。”
短评
师者如灯
教师马海至今念念不忘一个场景:2009年秋,他陪张桂梅老师去家访。走访完大多数学生后,还剩一名家住大山深处的学生。当时天色已晚,要坐拖拉机进山里,考虑到张老师身体不好,马海就让张老师先回去,自己和其他人进峡谷去家访。等马海他们一路颠簸返回,已是后半夜。一出峡谷口,只见张老师提着电瓶灯,站在原处等着马海他们,一问,她已站了五六个小时。马海说,当时感觉那盏灯格外明亮,无论多久都会亮在他的心里。
作为一名山村教师,能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张桂梅靠的是全身心去“立德树人”。在张桂梅身上,我们看到了为人师者的人格形象。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之路上,我们期待更多像张桂梅一样的名师涌现。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1日 04 版)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