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15 22:29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小学读书笔记交流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希望能帮助你:
"让书香流动起来:小学读书笔记交流作文的注意事项"
阅读,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而读书笔记,则是记录思考、沉淀感悟的基石。当我们将这些珍贵的记录分享出来,进行交流,便如同在知识的海洋中抛撒石子,激荡起层层涟漪,让书香在同学之间流动起来。那么,在进行小学读书笔记交流作文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 内容要“真”:分享真实的思考与感悟"
交流的目的是分享,是互相启发。因此,你的读书笔记内容必须是真实属于你自己的。不要为了炫耀而拼凑别人的观点,也不要只是简单复述书中的情节。要注重分享你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真实想法、感受和疑问。比如,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角色?为什么?这本书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什么事情?你有哪些地方没看懂,想请同学一起讨论?真实的内容最能打动人,也最能引发有意义的讨论。
"二、 表达要“清”: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分享"
作为小学生,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还在发展中。在交流时,要注意用清晰、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生僻的词语,句子要完整通顺。可以先在草稿纸上简单构思一下要分享的重点,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表达清楚,才能
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雨果曾言: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为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栏目推出“我的读书笔记”新闻策划,记录下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校长老师的读书感悟,让阅读成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菏泽曹县魏湾镇陈胡同小学教师石西珍读书笔记:
“是的,没有时间啊!”这句话如此熟悉,在工作中,每次和同事聊天,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用,一天24小时都不知道干什么去了。时间的马车从身边驶过,不曾留下一点痕迹,直到它已经走远,我们才看到它的身影。
刚工作的第一年,这种体会更加强烈,一天天按部就班地过着,好像所有的程序已经设定,只等我一步步走下去。那时候,连备课、改作业的时间都得挤出来,哪有什么时间读书。入职培训时加入了支教岛,每天打开群,我真心佩服那些读书的人。我无数次幻想,哪天自己也捧起一本书,静静地读一读,和那些教育界的名流们,来次心灵的碰撞。这个计划一直被挂在高处,从未触及。直到李胜楠主任把我拉进支教岛读书群(二群)。李股长鼓励我一定要多读书,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我终于开启了人生的阅读之旅。
起初,我把读书当做了一项任务,毕竟答应了领导,咱不能食言。为了读书,我早晨早早到校,上课前先读上一段。早晨没时间,就利用大班空时间读。有时回到家里,拿起一本书就读。虽然每天也在坚持,但是读书没有系统化,没能持续地读一本书。尽管这样,一段时间下来,我越发觉得自己目光短浅,知识水平极其有限,作为语文教师就连文学地基还没有建立。通过读书,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内心不免有些恐慌。心底发出了强烈的呐喊:我要成长!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是的,我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专业的成长。从踏上讲台的那天起,直到现在,没有人给我指导该怎么备课、怎样把课上好。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我没有登上公开课讲台的勇气,我害怕领导听我的课,担心课堂上学生的质疑会让我尴尬……
当我和书籍真正结下友谊,把书籍当作精神的食粮,越读越快乐,越读越上瘾。我开始网购一本本专业书籍,于永正老师的书、魏书生老师的书、陶行知先生的书,还有在阅读中这些老师提到的相关书籍。既然名师都看的书,我也想买来看看。慢慢地,文学类书籍也纳入了我的书橱,曹文轩先生所有的小说都一一摆在了书橱;对于路遥的小说也是越发上瘾;老舍先生的文章百读不厌……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我的眼界逐渐开阔起来,书籍的积累让我有了自信,正印证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站在讲台上我不再畏惧,有时文中的一个知识点我还可以延伸,学生听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我时常问学生十万个为什么;给他们讲一讲中国历史故事;科普知识……在他们心里,老师成了无所不知的“厉害人物”。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这位历史老师靠什么用一生的时间来备好每一节课?读书!我们备课不仅仅是一节课的知识点,还要备老师的状态,老师的修养。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学生。为师者要自带光芒,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
我尝到了读书的甜头,开始带动班级学生阅读打卡,每天我会把他们的读书做好记录,对于坚持阅读的同学进行表扬。为了给同学们的阅读注入更大的动力,我们举行“读书分享会”。我用书籍作为奖励,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广大阅读范围。长期的阅读,同学们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我的教学也越来越轻松。
很多同事问我哪来的时间读书。我的是:“每天早起一个小时。”加入读书群已经有三年的时间,读书让我养成了早起的习惯,无论是双休日、寒暑假,早起读书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工作中,零碎的时间也可以用来读书,哪怕是课下10分钟也可以消化一篇小文章;在焦急等人的那段时间不妨让书籍陪着我们度过;午后,沐浴着阳光,手捧一本书,我们是何等幸福;周末静坐一隅,到书籍里畅游一番,精神饱满……
与书籍结下的这段情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雨果曾言: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为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栏目推出“我的读书笔记”新闻策划,记录下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校长老师的读书感悟,让阅读成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山东东明县武胜桥镇沙堌堆小学教师王咏娟的读书笔记:
静下心来,一口气把张志勇教授的《问道教育》第一辑“教育•孩子”读完,再一次静下心来思考教授的话,并与我的真实生活做对比。
接连教了四年的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这学期接了两个二年级班,我自己一时适应不过来,一是教课的方法上还不适应;二是总是认为简单的知识不用再说了,但往往是学生出错最多的地方。
课堂上,学生的眼睛是无神的,学生对数学缺少兴趣,不管我是有意引起学生注意,还是随意让学生注意,大部分学生的专注力都坚持不了几分钟,一节课下来我很累,孩子也很累。效率很低,一些基础的知识都掌握不了,有的时候看着学生的反应,能感觉到学生掌握了,可是过了一天做题时又忘得一干二净。这让我很心急。
课堂上维持纪律,批评学生的时间占用了很多,但是效果也不见好转,成了恶性循环。我一度崩溃,课下我精心备了课,课上却发挥不了备课的效果。这本《问道教育》,让我困惑、迷惑、崩溃的情绪稳定了下来。离孩子们近些,也就是离真正的教育近些!
离孩子们近些,再近些!以尊重孩子为前提。课堂上我看到学生不听课,就不管不顾的批评,七八岁的孩子也有自尊,我没有照顾到他们的自尊,我的批评不但起不了好的效果,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想到此,心里很自责。
上周五,放学时,孩子们排队准备离开校门,一个二班的女生跑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这一天下来您辛苦了!”
自责一下子涌上了心头,急躁的心情没有了,孩子的这一句话让我反思了很多。我总是站在我的角度来看待学生,从来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学生,学生学不会,我总是认为我该讲得都讲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差。从来没有真正地走进学生,走进和我有缘的这些孩子,而孩子们对我还这么信任。
“课堂教学除了完成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培养,还有没有更重要的价值和内涵?”这句话问得多好,课堂上只是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培养,课堂起不了好的效果,也不是教育的境界。
爱,在课堂中更为重要。没有人与人的情感交往,没有人与人的情感关注,没有人与人心灵世界的相互审视和关照,教育要想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样的话,是我的启明灯,让困惑的我有了一个方向。我得想办法让我的这些孩子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愿望,我该怎样去做呢?
这让我想起初入教师这一行业时的那一年,面对六年级基础不是很好的一班孩子,我静下心来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手把手地教他们怎么把笔顺写对,首先是我自己要有耐心,允许孩子们犯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改正,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好,“无为而治”。
重新反思自己,审视自己,几年下来,再没有那样的心境了吗?不,不管到了何种时候,我们教师都要静下心来,走进孩子,多些耐心,学会真爱孩子。
杨守菊老师说:“教育不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培育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优秀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活泼、主动发展;教育不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检。”当教育具备这些特性之后,当学生进入了人性成长的自然状态,当学生有了积极主动的进取心之后,教育才能良性循环。
真正走进孩子,离孩子们近些,再近些!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