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如何写《船舶技师工作总结》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15 23:27

如何写《船舶技师工作总结》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船舶技师工作总结的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总结内容充实、专业、有条理且具有价值:
1. "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读者对象:" "目的:" 是为了记录个人工作、向上级汇报、绩效评估、技能提升规划,还是为了申请晋升或参与评优?明确目的有助于确定总结的侧重点和深度。 "读者:" 总结是写给谁看的?是直属领导、人力资源部门、技术委员会还是同事?不同的读者关注点不同,语言风格和侧重点也应有所调整。例如,对领导可能侧重成果和贡献,对技术委员会可能侧重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案。
2. "突出船舶技师的专业性:" "专业术语:" 适当并准确地使用船舶和轮机相关的专业术语,展现你的专业素养。但也要注意,如果读者不熟悉专业背景,应适当解释。 "技术深度:" 总结应体现你在具体技术领域(如轮机、电气、甲板机械等)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可以描述你负责的具体设备、系统,以及你对这些设备原理、维护保养、故障诊断和修理的掌握程度。
3. "内容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基本结构:" 通常包括标题、引言(概述工作背景和总结目的)、主体(详细阐述工作内容、

对待工作敬业,更追求“精业”——记中国船舶集团特级技师李勇

中国船舶集团特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市劳动模范、长三角大工匠……在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搭载部埋弧焊接三班班组长李勇身上有着各式各样的技术职称、荣誉头衔,或许没人能够精确地细数。从一个小学徒到特级技师,深耕焊接技术40年,他怀揣着怎样的梦想,又是如何一一实现的?


图说: 李勇在进行焊接作业。受访者 供图

立志吃透这碗饭

早在同龄人还在享受知识灌溉的时候,年仅16岁的李勇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边做工边参加技校学习。记忆中看到过烧电焊火光四射,李勇便凭着这一印象选择了电焊工作,一干就是40年。

焊接时腿要站得稳,手持焊枪,胳膊不能抖。有时在封闭空间里,温度非常高,几个小时焊接下来,衣服被汗水浸透。正是在那样的严苛环境下,李勇磨炼出了高超的技艺。

1996年,李勇参与“三峡船闸人字形闸门制造”重大工程。他带领一支临时组建的小分队,16天内将埋入地底的4个底座全部焊接完成,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

此后,他立志要吃透电焊这碗饭,自费参加培训,并考取了国内首批“国际焊接技师证书”。2001年,他看到上海外高桥造船厂的招聘启事后报名,证书助他成功进厂。

虽说技术过硬,但对造船,李勇是新手,“那时几乎每天下班回家后都自学到第二天天亮”。他至今还记得,外高桥船厂的第一条船出坞前,有一条100毫米长的横焊缝始终不过关,多位“资深”老师傅都搞不定。他主动请缨,一次合格。经此“一战”,李勇成了厂里的焊接“明星”。

言传身教传帮带

带徒传技,是制造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2016年,李勇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加入团队的大多是刚从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年轻人。

迄今为止,李勇培养的焊工超过1000余名,其中出了1名上海市首席技师、1名特级技师、5名高级技师。他们一起攻克了“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工程、超大型箱船抗扭箱厚板焊接等多项技术难点,为批量建造大型船舶储备了宝贵经验。

工匠精神铸精品

大型邮轮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2019年10月,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外高桥造船厂开工建造。邮轮为控制重量,甲板厚度最薄处仅5毫米,极易出现焊接变形。李勇班组作为搭载焊接的中流砥柱,几个月内开展了上百次焊接试验,反复调节数值,最终发现了材料短时间不均匀加热导致钢板上下弯曲产生波浪变形这一关键技术堵点,并成功试验出应对解决的工艺。

李勇在实践中总结归纳经验,编写了多部培训教材和大型邮轮焊接标准作业指导书,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对待工作他不仅敬业,更追求“精业”。“思维要创新,产品才有更高的品质,带教的徒弟才能经得起考验。”凭借执着的工匠精神,他用手中的焊枪铸就了“中国制造”的深刻印记。

新民晚报记者 解敏

船舶电焊大师陈庆城:匠心筑梦蓝海,以焊枪绘就中国“船”奇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看着村里的木匠师傅,用一双巧手雕刻出精美的家具,心里就种下了一颗学技术的种子。”回忆起自己的从业初心,陈庆城的眼神里充满了坚定。初中毕业后,他毅然选择了报考技工学校,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像木匠师傅那样,用技术改变命运。

正是这份对技术的执着与热爱,让陈庆城在毕业后,顺利进入广船国际,成为了一名电焊工。从此,他与焊枪为伴,与焊花共舞,开启了自己的造船生涯。

陈庆城。

创新焊接工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在广船国际工作期间,陈庆城目睹了中国造船行业的飞速发展,并且亲身参与和体验了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变化。他深刻认识到,要想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不断创新,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

于是,陈庆城带领团队,开始了一场场技术攻坚战。他们针对船舶合拢焊接中的平对接、立对接、横对接等难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从最初的手工电弧焊,到后来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再到如今的垂直气电焊和双丝垂直气电焊,陈庆城和团队不断突破,每一次技术创新都带来了效率的显著提升和成本的大幅下降。

“我们之前用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虽然效率还可以,但是与垂直气电焊相比,还是差了很多。”陈庆城说,“垂直气电焊可以实现单面焊双面成型,效率比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快3到6倍。而且,我们还在这个基础上,研发出了双丝垂直气电焊,可以应用于60毫米厚度的钢板,这在国内外都是首创。”

除了垂直气电焊,陈庆城团队还研发出了“镜子反射法焊接”和“听声辨成型法”等创新技术。镜子反射法焊接,是通过镜子反射的原理,让电焊工在狭窄的空间内也能进行高质量的焊接。而听声辨成型法,则是通过电焊时发出的声音,来判断焊接参数是否合适,从而实现对焊接质量的精准控制。

“这两种方法,都是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陈庆城表示,“它们不仅节省了时间,改善了作业环境,还大大提高了焊接效率和质量。”

参与建造“和平方舟”号,焊缝一次合格率100%

提及陈庆城的贡献,不得不提到他参与建造的“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这艘被誉为驶向大洋的“生命之舟”,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制式远洋医院船,2008年12月入列,舷号866。船长178米、宽24米、高35.5米,共有8层甲板,排水量14300吨。

在“和平方舟”号的建造过程中,陈庆城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船体结构复杂狭小,焊缝位置施焊可视角度小,这无疑对焊接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然而,陈庆城却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他日夜钻研,反复试验,终于研究出了“听、快、准、狠”的特殊焊接绝技。这项绝技不仅大大提高了焊接效率,更确保了焊缝的质量。在X光拍片探伤中,“和平方舟”号的焊缝一次合格率达到了100%,经受住了全球各种复杂海域的考验。

“零缺陷,确保万无一失”

此外,陈庆城还参与了虎门大桥及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的建设。

深中通道是连接深圳和中山的重要通道,路线全长约24公里,是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在这样一个宏大的工程中,焊接质量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深中通道全长约24公里,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是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图源:新华社。

陈庆城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带领团队深入一线,对每一个焊缝进行仔细的检查和修复,确保深中通道的焊接质量达到最高标准。陈庆城回忆起了深中通道建设过程中的经历:“有一次,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小的焊缝缺陷。虽然这个缺陷并不影响整体结构的安全,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们还是决定对它进行修复。”

“能够参与到这些大国重器、重大工程中,我感到无比自豪和荣幸。”陈庆城感慨地说,“这不仅是对我们技术实力的肯定,更是对我们责任感的考验。”正是有了像陈庆城这样的优秀工匠,中国的造船业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屡创佳绩,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焊接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去雕琢”

46岁的陈庆城,已经与焊枪相伴了27个春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以一颗匠心,一双巧手,诠释了何为大国工匠。

回忆起初次接触焊接的那一刻,陈庆城的眼中闪烁着光芒:“我从小就对机械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焊接是一门技术活,需要耐心、细心和匠心,这正是我所追求的。”

凭借着对焊接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经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和不断钻研,陈庆城从一名普通的焊工成长为了一名技艺精湛的焊接高手。从最初的笨拙到后来的娴熟,每一次与焊枪的亲密接触,都是他对技艺的磨砺和对梦想的坚守。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陈庆城还先后培养出了多名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以及全国技术能手等优秀人才。他经常对徒弟们说:“作为一名工匠,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更要有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才能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行业中脱颖而出。”

“焊接不仅仅是把两块钢板连在一起那么简单,”陈庆城表示,“它更像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去雕琢,去创造。”

人物名片

陈庆城,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参加工作27年来,陈庆城始终扎根生产一线,在焊接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潜心研究技术,以精益求精的匠心解决造船焊接技术难题100余项,技改创新成果78项,获国家授权专利27项,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曾参与“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新型航母综合补给船、10万吨级半潜船“新光华”轮等“大国重器”的建造,也参与了虎门大桥及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建设,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展现出新时代船舶行业工人矢志创新的风采。

奋斗者说

南都·湾财社: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挑战

陈庆城:我曾参与的项目如和平方舟医院船、深中通道海底隧道等,对焊接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需要确保焊缝的抗拉强度、冲击性能等达到标准,且焊缝的力学性能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每一项工程都是一次挑战。”他回忆道,“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攻克技术难关。”

南都·湾财社:对有志于投身造船业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陈庆城:我经常跟年轻人说,“行行出状元”,焊接是非常有前途的行业,只要你肯努力,肯钻研,就一定能在这个领域里闯出一片天地。技能竞赛是实现梦想的途径,通过竞赛展现才华,赢得认可。多参与实际项目,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在焊接等技术领域,要追求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蕾娜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