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轻松搞定《护士评优自我鉴定》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15 23:58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护士评优的自我鉴定作文,需要展现出你的专业素养、职业精神、工作能力和个人品质。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可以帮助你写出一篇优秀的自我鉴定:
"一、 明确目的和对象:"
"目的:" 这篇自我鉴定是为了申请评优,因此要突出你的优秀表现和突出贡献,展现你符合评优标准。
"对象:" 评委通常是医院领导、资深护士、同事等,你需要用专业、客观、诚恳的语言来撰写。
"二、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开头:" 简明扼要地介绍自己,包括姓名、科室、职称、工作年限等基本信息。可以简要说明你对这次评优的态度和期望。
"主体:" 这是自我鉴定的核心部分,需要详细阐述你的工作表现和取得的成绩。建议按照以下方面进行展开:
"思想政治方面:" 体现你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医德医风等。例如,是否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是否热爱本职工作,是否具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等。
"工作能力方面:" 突出你的专业技能、业务水平、应急处理能力等。例如,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各项护理任务,在危重病人抢救中表现突出,积极参与科室的业务学习和培训等。
"工作业绩方面:" 用
致敬白衣天使!汉滨三院汪蓉蓉荣获“省级护理先进个人”称号
来源:【阳光报•阳光网】
阳光讯(通讯员 唐莹红 记者 向博)5月12日,记者从汉滨区第三人民医院获悉,在第112个“5.12”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汪蓉蓉荣获“2022年度陕西省护理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汪蓉蓉,女,中共党员,汉滨区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大学本科学历,主管护师,在14年护理生涯中默默耕耘,脚踏实地,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践行着一名护士的天职,曾多次荣获汉滨区卫健局“十佳护士”“抗疫先进个人”、汉滨区第三人民医院“抗疫天使”“优秀青年”“优秀医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经过多年在护理一线的磨砺,汪蓉蓉褪去了青涩和稚嫩,成长为业务精、素质强、有担当的患者健康守护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赢得了认可、信任、理解与尊重。2020年8月,她被提拔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作为科室护理带头人,在面对新组建成的护理团队技术参差不齐、理论基础薄弱和新人带教等重重挑战下,她没有退缩,带领着一支全院最年轻的护理团队,一步一个脚印,攻坚克难,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
在汪蓉蓉的带领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率先申请医院第一批6S精细化样板科室管理创建活动,通过团队半年的努力,科室6S精细化管理顺利通过市级专家验收并得到一致好评。该科室护理水平明显提高,并开展了多项护理延伸服务,科内护理新业务、新技术也不断增多,在全区内率先开展了PCCM专科建设,在全院内开展了“比学习、比服务、比技术”的三比活动,创建效果良好,医护人员受益颇多,科室病人满意度达到了95%以上。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多次接受上级领导的视察和同行观摩,均以严格的管理、整洁的环境、较高的整体素质、精湛的技术水平受到广泛好评;连年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综合目标考核第一名”、“优秀护理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汪蓉蓉主动请缨,始终冲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哪里有风险就到哪里去,先后递交请战书,加入医院第一梯队隔离病区医疗救治工作,义无反顾地奔忙在疫情防控最前线。2022年冬天,她又再次进入医院隔离病区参与新冠医疗救治工作,圆满完成了任务。在隔离病区的日日夜夜里,她不厌其烦地开导、安抚情绪欠佳的患者;她顶着疲惫的身躯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她无微不至地提醒、关心护士适量饮水和身体状况;她还时刻关注护士穿、脱防护服的每一步流程和细节是否规范,确保没有职业暴露的发生。
一袭白衣,救死扶伤。汪蓉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真心、爱心、责任心践行了南丁格尔的誓言,诠释了新时代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本文来自【阳光报•阳光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致敬白衣天使】护士先进事迹展播(一):平凡护理 初心未忘
在这繁花似锦,柳绿桃红的美好时节,我们即将迎来第112个“5·12国际护士节”。弘扬新时代南丁格尔精神,展示我省护理工作者风采。今日起,健康四川官微将持续推出护士节相关先进事迹,致敬白衣天使!先进事迹李俊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科护士长2023年度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积极创新护理管理模式,促进护理专业发展。极力推行质量安全-专业发展医护技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建立了护士主导的“PICC、疼痛、心理、营养、静脉血栓”一体化管理模式,建立了护士长为主导、护理组长/专业组长为核心、责任护士为主责的三级质量安全管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践行有温度的医疗。以肿瘤患者症状管理为核心,以护理组长负责制为抓手,对患者实施“身心社灵”的全人照护,病人满意度达98%以上。有效落实查对制度,创新性提出“患者参与核查”,床旁输液挂柱上悬挂“患者参与核查”的温馨提醒,杜绝了用药差错事故发生。以“身教重于言教”的理念教育学生,采取启发式教学,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6名,引领学科发展。作为四川省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负责人,连续12年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肿瘤专科护士800名,专科护士回到医院发挥了专业引领作用。以临床问题为导向,长期致力于肿瘤患者疼痛、心理、血栓、静脉通路管理的临床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0篇(SCI收录14篇,Medline收录6篇,核心/统计源期刊60篇)。SCI论文总被引180次,发表在Int J Nurs Stud(IF=6.612,护理1区/医学1区)的文章于2021年7月收录为ESI高被引论文。郭声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护理科研与教学成果丰硕。临床护理学科连续三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中平均排名进入前100强(57名),主持国家、省部和市厅级科研课题/项目16项,科研成果获科技进步奖7次,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教材8部;撰写专家共识和指南3部,授权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3项。作为护理硕士生导师,培养近10名护理研究生,专科护士近300名。扎根深度贫困地区助脱贫。作为资深党员,连续3年在西昌市及普格县发挥护理专家作用,指导普格县人民医院参加西昌市护理学会的技能比赛首次获得二等奖;为普格县人民医院连续培养专科护士近10名,实现医院人才储备的零突破。延伸护理服务受好评。搭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云平台、神经源性膀胱管理的推广等项目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护理服务能力。借助四川省老年护理工作室和医养结合老年护理云平台,提供区域内老年延续护理服务供给,累计服务约2000人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53%,患者再入院率降低15%,再入院患者30天死亡风险率降低10%。对于社区中脊髓损伤患者建立延续护理帮扶群,让近200名脊髓损伤患者获益,其中:大约70%患者家庭保持完整,40%患者重返工作岗位,15%患者重组家庭。楚鑫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作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临床技能名师,四川省专家服务团专家,医院科研百人计划“潜质人才”,担任多项国家、省市级学术任职。近3年主持部省级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5项,主研课题20项,获四川省护理学会科技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8部,副主编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9项。是《四川医学》等杂志编委。用良好的师德和精湛的技术,服务于病人,示范于学生。近5年指导护理研究生100余人,实习生3000余人。积极参与慕课、微课录制,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获“成都中医药大学微课比赛二等奖”、“医教协同优秀教师”、“杏林之夏优秀指导老师”等。注重护理技能提升及推广。平均每年对临床一线护士进行技能培训600人次,如:鼻、咽拭子标本采集,艾灸等护理技术。负责全国中医护理优势特色培训基地,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课程设置、实践培训工作,近5年有全国29个省市300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受培单位和学员均非常满意。规范中医特色的护理查房并推广,促进区域内护理查房质量提升。开展义诊和基层帮扶30余次。关注癌痛患者,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三联动的中西医结合癌痛管理模式,获四川省科技厅重大科技立项。陶岚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护理部主任2023年度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18岁从卫校毕业,留院工作近30年,从护士到护理部主任、成都市护理质控中心主任,在陶岚看来,护理工作最大的变化是质的提升,不变的是初心和爱心。注重总结经验,坚定认为护理不仅是一类工种,更是一门学科。牵头成立市级医院第一家伤口门诊,牵头成立全国首家“老年理遗护理专科门诊”,创建全省首批“造口工作室”,率先建立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促进学科创新上,始终葆有不断突破的勇气,让护理工作中诸多的“不可能”变为“不,可能”。在不断推进学科发展的同时,带领团队以行动创新实践,让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落地落实。标准化护理服务流程研究成果荣获成都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率先设立护理学科激励基金机制、带领团队不断刷新SCI影响因子……在突破学科研究上,始终葆有奋勇攀登的志气,引领护理工作从“量变”走向“质变”。在深化医疗改革的浪潮中,带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团队始终坚持勇立潮头。深入木里对口支援带动区域护理能力飞速提升、参与制定全省医疗护理员专业化培训与规范化管理方案并深入开展医疗护理员改革、牵头《新冠病毒感染医院护理工作指引》等方案、在卫健委领导下组织全市专家编写《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护理防控手册》……在带动学科建设上,持续葆有提质加速的锐气,让护理工作从“经验”迈向“体系”。何琳德阳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重大社会事件中的快速反应和组织协调。不论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还是抗击新冠肺炎3年的战斗中,何琳同志均是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出色的完成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开启四阶梯人才培养模式。何琳同志着力打造高素质护理人才队伍,开启“四阶梯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全院已有26名硕士研究生(含4名海外硕士),50名在读硕士。31人取得教师资格证书,396人获得国家级省级专科护士证书,120人次的护理管理者赴世界各地研修学习。围绕患者落实护理服务改善新模式。何琳带领团队积极探索护理服务新模式,以服务临床为导向的信息化建设全省领先,建立入院准备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提升就医体验。以项目为抓手,相继打造了伤口循证防治等多个明星项目,成果先后荣获亚洲医院管理社区类金奖、中国医院管理奖等荣誉。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在何琳同志的带领下,2017年我院护理专业成功申报四川省甲级重点专科。近五年,护理科研团队发表论文总数1101篇,立项各级课题30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33项,发明专利授权11项,专利转化27项。2022年公布的中国医院总科技量值(2017-2021)位列全国47位,全省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