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听故事日记》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16 09:27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听故事日记》的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写听故事日记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作文:
"聆听花开,笔尖生花——听故事日记写作小贴士"
日记,是我们记录生活点滴、抒发内心情感的私密园地。而听故事日记,则是在此基础上,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它不仅记录了故事本身,更承载了故事带来的思考、感动与想象。如何让听故事日记更加生动、深刻,避免流于形式或简单复述呢?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
"一、 精心选择,有所侧重"
听故事日记并非记录所有听到的故事。首先,要选择那些真正触动你、引起你共鸣或让你印象深刻的故事。它可能是某个情节让你感同身受,某个角色让你心生喜爱或惋惜,或是故事的主题引发了你的思考。明确你为何要记录这个故事,是想分享感动,还是探讨哲理,抑或是描绘独特的想象?带着明确的目的去选择,你的日记内容才会更有焦点。
"二、 捕捉细节,描绘“声”景"
故事是声音的艺术,也是想象的艺术。在写日记时,切忌只写故事梗概。要努力捕捉那些能让你“听”到的细节:角色的语气是激昂还是低沉?是喜悦还是悲伤?背景音是热闹的市场还是寂静的深夜?这些声音的细节能极大地增强故事的表现力。同时,也要描绘那些你“看”

听故事的人

我向来以为,听别人的故事,不过是消遣罢了。那些悲欢离合,曲折离奇,听时或唏嘘或感叹,过后便如烟云散去,与自己何干?然而近来却发觉,别人的故事竟如一面镜子,照见自己的模样,使人不得不停下脚步,审视一番。

茶馆里的说书人,每日讲些古往今来的轶事。听众多是些闲散之人,我也常混迹其中。说书人声音沙哑,却能将故事讲得活灵活现。那一日,说的是一个书生,十年寒窗,终于中了举人,却因一场误会,被诬陷下狱。家人散尽家财营救,老母哭瞎了双眼。后来冤情大白,书生出狱,已是家破人亡。他站在废墟前,忽然大笑三声,投河自尽了。

听罢,满座嗟叹。我邻座的老者摇头道:"何至于此!活着总还有指望。"另一年轻人却冷笑:"指望?指望什么?十年心血,一朝尽毁,不如死了干净。"众人议论纷纷,我却忽然想起自己前些日子被掌柜克扣工钱的事。当时愤懑不已,几乎要辞工而去,如今看来,倒显得小题大做了。

后来又在市集上遇到一个卖唱的瞎子。他唱的是自家身世:原本是个小商人,因轻信友人,被骗尽家财,妻子跟人跑了,自己哭瞎了眼睛,只得流落街头卖唱为生。曲调凄婉,令人心酸。我丢下几个铜板,正要走开,却听他自言自语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可当初谁又能料到今日呢?"这话如针一般刺了我一下。我前月不是险些将积蓄借给一个久未联系的远亲么?幸而犹豫了几天,后来听说那人已骗了好几个亲戚的钱逃之夭夭了。

最令我震动的,是巷口住着的那个疯癫老人。他年轻时据说是个才子,能诗会画,却因痴恋一个女子,荒废了学业。那女子最终嫁与富商,他便疯了。每日在巷口喃喃自语,有时大笑,有时痛哭。孩子们常拿石子丢他,他也不恼。我每次路过,都加快脚步。直到有一日,听见他清清楚楚地说:"情之为物,害人至此!"我猛然想起自己对东街绸缎庄掌柜女儿的痴心妄想,不禁面红耳赤。

别人的故事听得多了,渐渐发觉,那些悲欢离合,虽然情节各异,内里的因果却大抵相似。贪、嗔、痴、慢、疑,五毒俱全,便酿成苦酒。而听故事的人,若肯细想,便能从别人的苦酒中,尝到与自己相关的滋味。

现在听故事,我不再只是消遣。那些或悲或喜的情节,都成了我审视自己的契机。别人的故事像一盏灯,照亮了我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愚昧和执念。虽然不能立地成佛,但至少,在重蹈覆辙之前,会多一分犹豫和警觉。

人生如棋局,旁观者清。听别人的故事时,我们何尝不是那旁观者?只可惜,回到自己的生活,又成了当局者迷。若能常保那旁观之清醒,或许能少走些弯路罢。

别人的故事,终究照见的是自己的人生。

“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他喜欢用生动的故事来说明道理,尤其是从历史故事中寻找借鉴。不久前出版的《习近平讲故事》是从习近平总书记数百篇讲话和文章中,精选出体现他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109则故事,涉及古今中外,在引用原文之外,还配有“延伸阅读”,用以丰富故事细节,还原故事语境,让读者更好地体悟故事背后的改革发展之道、大国外交之道、修身为人之道。

为了让广大少年儿童也有机会“聆听”习总书记讲的这些生动故事,对他们的成长给予教育和引导,近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了由人民日报评论部编写的《习近平讲故事》(少年版)。该书以《习近平讲故事》的内容为基础,针对少年儿童的特点,精心挑选出其中的47则故事,从廉政、品格、励志、交往等方面对少年儿童进行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好精神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曾把价值观养成比作“扣扣子”,“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习近平讲故事》(少年版)中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正是少年习近平的“第一粒扣子”:“我看文学作品大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后来看得更多的是政治类书籍。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估计也就是五六岁,母亲带我去买书。当时,我母亲在中央党校工作。从中央党校到西苑的路上,有一家新华书店。我偷懒不想走路,母亲就背着我,到那儿买岳飞的小人书……买回来之后,她就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在“英雄出少年”故事里,习近平总书记引述了马克思、牛顿、王勃等人青年时期大有作为的经历,鼓励全国广大青年坚定奋斗决心,成就非凡事业。在他看来,“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在“学而有思”故事里,他通过“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先人勤学苦读的故事,勉励大家要专心致志地看书学习,深入进行研讨,并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思考是阅读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是把书读活的关键”。

中少总社社长李学谦认为,该书内容具体而生动,通俗而深刻,是帮助广大少年儿童建立文化自信的优秀读物,也为中小学班会、国旗下讲话提供了优质的素材。(本报记者 却咏梅)

《中国教育报》2018年03月26日第9版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