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16 12:57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对外记者工作总结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
"对外记者工作总结作文:要点与注意事项"
对外记者,作为国家形象塑造者和国际话语权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其工作总结不仅是个人工作成果的梳理,更是对传播效果、挑战与经验的深刻反思,对未来工作的指导。撰写一份高质量的对外记者工作总结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一、 明确总结目的与受众"
"目的性:" 首先要清晰本次总结的目的。是为了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是为了团队内部经验分享?还是为了个人职业发展记录?不同的目的决定了总结的侧重点和详略程度。 "受众意识:" 考虑总结的阅读对象是谁。是领导、同事还是更广泛的同行?不同的受众对信息的关注点、专业术语的使用、行文风格都有不同要求。例如,对领导可能更侧重成果和影响,对同事可能更侧重方法和经验,对同行可能更侧重案例和思考。
"二、 内容翔实,突出对外传播特点"
"核心内容:" 真实、全面地反映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报道选题:" 聚焦了哪些具有国际关注度的选题?选题的策划过程和考量? "采访过程:" 如何突破语言、文化、地域等障碍进行采访?采访对象的选择和沟通
中国青年网 侯倩倩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青年已成为跨文化交流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他们不仅是中国故事生动的讲述者,更是世界观察中国真实的窗口——开放、自信、充满活力的中国,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国青年的目光,而中国青年也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拥抱世界,在对外展示当代中国面貌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怀着这份认知与期待,在五四青年节前夕,我们走上街头,看来自不同国度的青年们眼中关于中国青年的真实“画像”。
采访过程中,外国青年们真诚的讲述勾勒出一幅鲜活的中国青年“群像”。俄罗斯姑娘Dalia被校园里无处不在的专注身影所震撼:“图书馆、教学楼走廊甚至树荫下的石凳,处处是埋首书卷的同学。那种对知识的纯粹渴求,令人深受鼓舞。”沙特留学生Aziz更是由衷赞叹:“中国青年一直在学习,这一点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好学,是他们给予中国伙伴的突出特点。
“友好”的温度,流淌在那些温暖的日常细节里。沙特学生Fosse动情回忆起在东北朋友家度过的除夕夜:“围着圆桌吃饺子,听着窗外爆竹声,和他们家人唠家常的轻松氛围,让我这个异乡人感到如此亲切。”Dalia也笑着分享:“在食堂,一个中国女孩主动坐过来聊天,想和我交朋友。这种自然而然的善意,真的暖到心里。”
来自加纳的留学生姑娘则敏锐捕捉到中国青年的创新活力:“他们从不满足现状,总在尝试新想法、创造新东西,这种精神太迷人了。”在中国任教的法国教师Patric这样总结:“中国青年充满闯劲,在各自领域奋力拼搏。中国今日的成就令世界瞩目,某种程度上,中国青年的样子,也是我想象中世界未来的样子。”
深入交谈后,我发现中外青年间存在着无数奇妙的“共振点”:我们同样热衷讨论如何高效学习一门新技能,同样享受周末约朋友小聚的惬意时光,同样关注时尚穿搭的潮流表达,同样为某首歌曲着迷,同样喜欢通过社交媒体来分享生活点滴……原来“Z世代”的脉搏如此相通。这些共同兴趣如同无形的丝线,悄然编织起理解与亲近的纽带,让我得以深入他们的世界,记录下那些真实而富有张力的故事。
采访结束后,那些生动的面孔与真挚的话语依然在脑海萦绕。我深切体会到,中国青年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从来不应是单方面的“自我展示”,而是通过真诚互动在国际视野中自然“生成”的真实映像。正是中国青年的积极进取,以及对外交流时展现出的从容与自信,才让外国青年给出了“好学、友好、勇于创新”的中肯评价。青年作为时代脉搏的感应者,他们的故事就是时代最生动的注脚,中国青年向世界展示着一个开放、自信、充满无限可能的当代中国。
未来,如何继续讲好中国青年故事?这次街头采访给了我珍贵的启示:好故事不在宏大的口号里,而在真实、具体、带着情感温度的个体互动中。我将继续深入青年真实的生活现场,捕捉那些微小却闪光的交往瞬间——也许是自习室里中外学生为一个难题的激烈探讨,也许是社交媒体上跨越时区的创意碰撞,也许是运动场上击掌相庆的默契笑容。同时,尝试让青年成为故事的“共同创作者”,加入到视频创作中来,让中国青年的形象更立体鲜活。
五四的火炬穿越百年,照亮的不仅是历史,更是青年与世界对话的无限可能。当中国青年以好学为翼、以友好为桥、以创新为刃,他们的故事便拥有了穿透文化隔阂的力量。作为记者,我愿成为这些故事的记录者与传递者,让世界看见一个真实的中国,更看见一群正在创造未来的中国青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扎根边境禁毒一线的背影英雄
——对话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杨翔
杨翔,现任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副支队长。从警17年来,他始终奋战在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第一线,参与缴获毒品1.5吨,摧毁犯罪团伙300余个。他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5次,获评“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等称号。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38岁的杨翔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6月20日,一束手电筒的光束刺破云南省临沧市边境地区的晨雾,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副支队长杨翔俯身贴近泥泞的地面,指尖轻触草丛上的新鲜车辙印,“他们刚经过这里,不超过2小时。”他向队员示意,1个小时后,5名犯罪嫌疑人落网,这是杨翔带队追捕毒贩的片段。
与毒贩贴身搏斗、在边境密林潜伏数日、乔装潜入贩毒窝点……这些电影中的惊险情节,都是杨翔的真实经历。今年5月中旬,因为一张背影照片,杨翔火出了圈。“不露脸,是为了工作方便。哪天你们看到我在媒体上露脸,就说明我已经告别了办案一线。”对于杨翔来说,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悄悄收起荣誉,默默把工作干好”。
利刃破毒网 火眼金睛觅端倪
“每一起案件都像复杂的谜题
我非常享受这种抽丝剥茧侦破案件的乐趣”
记者:禁毒工作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也很辛苦,是什么样的理由支撑着你?
杨翔:临沧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毗邻世界毒源地“金三角”,国境线长290余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禁毒的前沿阵地。我刚入警那会儿,见到很多被毒品毁掉的家庭。吸毒成瘾的大人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全部变卖,他们年幼的孩子,因无人看管出现了一些异常行为。我穿上警服那天就立过誓:毒贩有多狡猾,我们的禁毒防线就要筑多高!对于我来说,哪怕再危险、再辛苦,也要干好禁毒工作,只要国家需要、人民需要,我就会一直坚守在这里。
记者:在17年的禁毒生涯中,哪一起案件让你印象最深刻?
杨翔:2018年的一起油箱藏毒案让我至今难忘。当时我接到线索,说有一批毒品即将入境,但我们对交易时间、地点和毒品运输方式一无所知。我带着侦查员在边境一线蹲守。当时是4月,热带雨林气候湿热,我们设立的临时检查执勤点有很多蚊虫,大家手上身上被咬了很多包,又疼又痒。不过,我们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检查过往车辆上。每一辆车我们都仔细察看轮胎上有没有沾上颜色特殊的泥巴、货箱缝隙有没有夹层,观察司机的眼神、表情,甚至不经意的小动作。6天过去,我们没有任何收获,侦查员的情绪有些低落,我心理压力也很大,但我清楚,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
第7天凌晨,一台拉水泥的拖拉机缓缓开过来。当我们上前盘问时,司机眼神躲闪,脸上的肌肉不自然地动了几下,他的手也一直搓着方向盘,这是典型的焦虑动作,我的神经瞬间紧绷起来,直觉告诉我,这台拖拉机有问题。我就和侦查员一起将水泥袋逐袋搬下来检查,可当我们检查完最后一袋,也没发现任何异常。
难道是线索错误,还是毒品被转移了?虽然有些沮丧,但多年的经验告诉我,错不了,东西肯定在拖拉机上,我又绕着拖拉机走了两圈,走到油箱旁边时,敲了敲油箱,发现声音和正常油箱清脆的声音截然不同。我立刻意识到油箱有问题,拆开油箱,果然发现了夹层,里面藏着11.744千克海洛因,2名犯罪嫌疑人束手就擒。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大家也很兴奋,这不仅是一次胜利,更是对我们坚持和努力的最好回报。从一条小线索入手,层层深入,与毒贩斗智斗勇,直到人赃俱获,每一起案件都像复杂的谜题,我非常享受这种抽丝剥茧侦破案件的乐趣。
记者:你在抓捕毒贩的过程中遭遇过什么危险情况,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杨翔:2021年,我从工作中获悉,境外一名毒贩近期将运送一批毒品入境。为确保案件顺利侦办,我带领专案组一边继续收集情报,一边赶赴接货地点设伏。为实现对“接货”人员马某的精准抓捕,我们进行了连续48小时的跟踪侦查,但马某狡猾多端,多次更改路线,给案件侦破带来了极大困难。为进一步锁定线索,我和队友采用化装侦查的方式,在马某第三次更改交易地点后准备交易时,成功将其抓获,当场缴获毒品94千克。
我们开展禁毒工作,一个案件从得到线索到侦办,两三个月是常态,到了最后的抓捕环节,更是不敢有丝毫疏忽,遇到毒贩持刀持枪反抗、驾驶汽车疯狂冲卡的情况也是家常便饭。因此,我们在行动前都会对抓捕对象和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判,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备警力。每当遇到危险时,我相信我的战友,愿意把后背交给他们。我也相信,我们掌握的正义之剑终将战胜一切黑暗。
临沧边境管理支队民警(左)现场缴获毒品。
金盾守边关 踏遍万壑断歧路
“毒贩改道比换鞋快
我们必须比他们更熟悉这些线路
把每条缝隙都堵死”
记者:除了组织和参与各类毒品案件的侦办,你还要带领大家对边境线进行巡查、堵卡,防止毒品走私入境,在边境一线查缉时,自然环境往往很恶劣,你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开展工作的?
杨翔:临沧市地处横断山系怒山山脉南延地带,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7%,公路多为S形,还有很多小路便道,这里山高林密、地形复杂,很多地方地图上没有标注。每到一个新地方,我都要把周围的小巷、小路转一圈,记下明显的地理特征,比如哪里有小路、哪里有山洞,全记在心里。毒贩改道比换鞋快,专挑地图上没有标记的小路走,我们必须比他们更熟悉这些路线,把每条缝隙都堵死。我还会定期组织“百日边境踏勘活动”,和队员们一起走遍边境的每一个角落,详细了解地形。290余公里边境线,哪里能通车、哪里能走摩托车、哪里只能徒步,我要求大家全刻在心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打击犯罪时占据主动。
记者:身边的战友每次巡逻前,你都会亲自检查大家携带的随身装备,为什么要这样做?
杨翔:打击毒品犯罪是团队作战,每个人都是团队的重要一员。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装备问题,都可能在关键时刻危及生命。张绍津是我带了7年的徒弟,2023年年底,因禁毒成绩突出荣立个人一等功。收到他受表彰的视频时,我正带队侦办一起跨省贩毒案件。我看到他胸前熠熠生辉的奖章,既为他骄傲,也想起了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抓捕。当时,一名毒贩驾车逃跑,将油门踩到底,冲撞提前设置好的路障——两辆装满货物的大货车。当时,张绍津距离撞击点仅有五六米,幸好他不在车的正前方,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从那以后,我对装备检查更加严格,每次出发前,我都会亲自检查每名队员的战术背心是否穿戴好、枪支装备是否能正常使用。我知道,只有把这些细节都做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安全。比抓获犯罪嫌疑人更重要的,是把兄弟们平安带回家。
记者:你在禁毒工作中总结出了很多实用的方法,能详细讲讲这些方法吗?
杨翔:2019年5月的一天夜晚,我们开展一次公开查缉时突降暴雨,有两个冒雨步行的人进入我们视线,雨夜徒步,不是本地人就是有问题。于是我立刻带队追上去。当我们快接近那两个人时,他们突然消失在玉米地里。我知道,在那种情况下,他们跑得慌张,带着东西跑不快,肯定会丢下“累赘”。果然经过3小时搜索,我们在玉米地里找到一个背包,里面装着用黄色胶带包裹的42.27千克冰毒。后来我就将这条经验写进了“查缉指南”——毒贩逃命时会把毒品当成累赘丢掉。
近年来随着毒品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贩毒形式不断变化,藏毒方式也层出不穷,我们就必须得比他们多算几步,为此我总结出“物流包裹六步走”“检查货车八对照”等查缉技巧,这些经验都是我们在无数次实战中总结出来的,我把它们分享出来,就是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同事,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让毒贩无处遁形。
杨翔(右)与同事研判线索。
记者:能否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你的禁毒生涯?
杨翔:第一个关键词是“坚守”。17年来,我始终坚守在禁毒一线,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危险,从未想过放弃。因为我知道,这里是禁毒的前沿阵地,我们的坚守,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安宁。
第二个关键词是“责任”。作为一名边境管理民警,我肩负着打击犯罪、守护边境的重任;作为团队的领导者,我要对每一名队员的安全负责。这份责任,是我前进的动力,也是我不能辜负的使命。
第三个关键词是“希望”。每次看到因为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的家庭和个人免受毒品的危害,就会觉得很值得,我们多查一克毒,人民少受一分害。每一次巡逻,每一次抓捕,都是为了万家灯火更加安宁,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天下无毒。
作者:马燕 鹿晋芸 高雅兰
图片来源: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临沧边境管理支队
来源: 公安部新闻传媒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