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16 14:27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撰写考律工作总结作文时应注意的事项的文章:
"撰写考律工作总结作文的关键事项"
考律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考律(通常指参与法律考试命题、审校、阅卷、研究等工作)所做工作的回顾、梳理、分析和反思。一份高质量的考律工作总结,不仅能清晰呈现工作成果,更能体现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分析能力和总结提炼能力。为了写好这份总结,以下关键事项值得注意:
"一、 明确目的与读者,确立基调"
1. "目的清晰:" 首先要明确写这份总结的目的。是为了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是为了团队内部交流经验?还是为了自我评估与提升?不同的目的决定了总结的侧重点和详略程度。 2. "读者对象:" 考虑总结的读者是谁。是领导、同事还是更广泛的同行?读者的专业背景、关注点不同,会影响总结的语言风格、专业术语的使用以及内容的呈现方式。例如,给领导的总结可能更侧重宏观成果和关键数据,给同事的总结可能更侧重具体做法和经验分享。 3. "基调把握:" 总体基调应是客观、严谨、专业的。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正视问题,避免过于主观或情绪化的表达。同时,根据目的,可以适当体现积极性、探索性或反思性。
"二、 内容结构完整,逻辑清晰"
一份
说明:
1.今年6月法律(法学)专业研究生毕业。
2.找工作地点为成都市。4月23日开始四川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的校招投递,4月27日正式开始面试,5月20日结束面试。
3.我去面试的团队,初次印象都挺好的,只是看业务和薪资等各方面是不是适合自己。
一、简历投递方式有哪些?
1.各高校校招(春招秋招,更方便,成功率也更高);2.亲自上门投递(更显诚意,但也看运气);3.老师同学推荐(更靠谱);4.官网或公众号投递(简历是第一印象);5.主动私聊视频平台的律师或律所(更有针对性)等等。
二、一共面试了多少家?
一个月,投递了应该有四五十家左右,面试了二三十家左右律所。律所只要集中在武侯区和天府新区。
三、业务领域是哪些?
随着行业的专业化发展,民商事和刑事都做的,已经很少了,啥都做的主要集中在本地小所,当然,也有小所开始了自己的专业化和精品化。
其次,现在也很少有只做诉讼的团队,有一个高伙曾在面试的时候和我说,如果只做诉讼的话,早就饿死了。这也是法律业务的一个趋势,因为如果你的客户大多数是公司,那公司这边肯定有合同审核,专项服务等非诉需求,公司肯定希望他只用请一个律师团队,就可以帮他解决所有的法律问题,所以未来的律师只有具备处理诉讼和非诉的能力,才能给自己带来更广阔的法律市场。
四、薪资待遇怎样?
成都大部分是3000-5000,然后律所承担社保,但个人部分自己承担,少部分律所还有年终奖和公积金,而且有的律所的公积金还是按照最高的比例来交。当然也有月薪到手2000-3000的律所,但比较少。
如果想找薪资待遇好的,一般公司制律所和少部分大所的团队薪资待遇会比较好,同时还有五险一金,但这种律所和团队比较少,要求也肯定相对比较高,要多找找看。
五、案源分配是怎样的?
如果是自己的案源,关于案源费,部分团队有五五开的,也有自己拿30%的,也有10%的(因为如果案源费过高,怕你不认真去做团队的案子)。
自己的案源,有的团队是要求给团队做,有的是可以和其他团队律师合作办理。
六、团队看重什么?
大部分团队首先看中的是你这个人,以及你的品格。其次是做事情要踏实认真,细心负责,以及学习能力,最后才是专业能力和稳定性。
因为专业能力是可以靠学习和时间来积累的,但人本身所具有的良好素质和品质,是很难再改变的。
有啥疑问,欢迎大家评论区补充。
各位即将踏入或正在律所实习的小伙伴们,作为一个从 "律小白" 一步步摸爬滚打过来的 "老实习",今天想以亲身经历跟大家掏心窝子分享:律所前 6 个月的实习期,真的是拉开差距的黄金期!只要找对方法,完全能从打杂小妹 / 小弟蜕变成让团队刮目相看的 "靠谱新人"。
一、实习前 3 个月:别等带教律师喂饭,主动开挖学习矿脉
还记得我刚进所时,每天看着带教律师忙得脚不沾地,自己抱着电脑坐如针毡。直到有天整理档案时发现:档案室简直是座未开采的金矿!那些泛黄的卷宗里,藏着最鲜活的实战教材。
(一)为什么说卷宗是最好的老师?
我曾花两周时间集中研究了 50 份民间借贷卷宗,发现看似简单的 "借钱不还" 背后暗藏玄机:有的案子因为没写利息约定导致诉求被驳回,有的靠聊天记录补正了书面合同的瑕疵。这比啃枯燥的法条直观百倍!建议大家优先研究律所高频案由,像我们所民商事居多,我就重点啃了合同纠纷、侵权赔偿、婚姻家事三大类。
(二)教你 3 步吃透一份卷宗
二、核心能力突破:从 "看热闹" 到 "看门道" 的 3 个爆破点
当整理完 100 + 卷宗后,我发现真正拉开差距的是这三项 "硬功夫",这也是带教律师悄悄观察新人的核心指标。
(一)案由选择:像拼图一样匹配请求权
新人常犯的错:看到合同纠纷就直接选 "合同纠纷" 大案由,结果被带教打回来。举个真实例子:我曾帮律师草拟一份追货款的诉状,直接写 "买卖合同纠纷",律师却改成 "债权转让合同纠纷"—— 原来原告是通过债权转让取得的权利,案由错了整个法律关系都歪了!
正确做法:拿出 "案由 - 诉请对照表"(这是我自己整理的,文末送模板),比如:
关键要记住:案由是请求权的外衣,穿错衣服法官连门都不让进。
(二)诉请设计:把 "想要" 变成 "能赢" 的艺术
我第一次写离婚诉状时,把 "家务劳动补偿" 随便写了 5 万,被律师批注:"依据《民法典》1088 条,要提供具体劳务时长、经济贡献证据,你这数字是拍脑袋吗?" 后来我学会了:
(三)证据思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链
这是我踩过最多坑的地方!刚开始觉得 "证据不就是原告提供一堆合同,被告提供反驳证据吗",直到跟了一个民间借贷案才惊醒:原告只有转账记录,没有借条,被告抗辩称是 "合伙投资款"。这时候,律师从聊天记录里挖出关键句:"上周还你 3 万本金,剩下的 20 万下个月凑齐"—— 这直接锁定了借贷关系!
教大家个 "证据三性检查法":
三、批量学习法:30 天吃透一类案件的开挂秘诀
别零散地看案子!我试过最笨的方法:今天看离婚案,明天看侵权案,结果脑子一团浆糊。后来跟资深律师学了 "主题式轰炸学习法",效率翻倍:
(一)按 "争议焦点" 分类建档
比如做合同解除类案件时,我建了三个子文件夹:
(二)巧用 "三看学习法"
每看一份判决书必做三件事:
(三)搭建自己的 "法律武器库"
我用 Excel 做了个 "办案工具箱",现在还在不断更新:
类别 | 工具 | 用法 | 案例 |
法条 | 北大法宝 + 法信 | 查司法解释配套规定,比如《民法典》563 条对应《合同编通则解释》第 22 条 | 处理延迟履行案时,结合这两条精准主张解除权 |
会议纪要 | 最高院九民纪要 + 省高院指导意见 | 找地方裁判倾向,比如浙江高院对 "职业放贷人" 的认定标准 | 代理借贷案时,用当地纪要说服法官驳回对方诉求 |
可视化工具 | 流程图 + 关系图 | 复杂案件画 "法律关系树",比如多层转包的建设工程案 | 法官看了图说 "这个图比诉状清楚多了" |
四、工欲善其事:推荐一个让我少走 3 个月弯路的神器
刚开始写文书时,我对着空白 Word 憋半小时写不出开头,格式还老是错(比如把 "此致" 写成 "此至",被法院退回来)。直到发现 "和讼" 这个宝藏工具,简直打开新世界大门:
(一)文书模板:直接站在巨人肩膀上
里面有 2 万 + 真实律师上传的文书,我第一次写《民事起诉状》时,找了 10 份同类案件模板,发现高手都这么写:
现在我写文书前必做:在和讼搜 3 份同案由优秀文书,拆解 "诉讼请求逻辑链"" 证据组织方式 ""法律引用技巧",然后模仿改写,效率提升 3 倍!
(二)案件流程模板:手把手教你办案步骤
作为实习生,最慌的就是 "不知道接下来该干嘛"。和讼的 "诉讼案件流程图" 救了我:从 "接受委托→证据收集→诉前准备→立案→开庭→执行",每个节点都有详细指引,比如:
我跟着流程走,第一次独立跟进的小案子居然没掉链子,带教律师说 "流程意识强,很难得"。
(三)隐藏功能:实习生的效率外挂
五、给新人的真心话:别怕做 "笨功夫"
实习时我曾羡慕那些 "聪明型" 实习生,觉得他们跟法官沟通流畅、文书改两下就过。后来发现,真正让我站稳脚跟的,是那些 "笨功夫":
最后想跟大家说:前 6 个月别太在意工资高低、打杂多少,重点看 "每天有没有学到新东西"。当你吃透 200 份卷宗、写出 50 份合格文书、跟完 10 个完整案件流程,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悄悄长出了独立办案的翅膀。
现在的我,每次看到新人迷茫的眼神,就想起当年那个在档案室加班的自己。把这些经验分享出来,希望能帮大家少走弯路。
记住:实习不是镀金,是真刀真枪的实战预习。撑过前 3 个月的混沌期,后面只会越来越顺。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