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考律工作总结》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16 14:27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考律工作总结》小技巧(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撰写考律工作总结作文时应注意的事项的文章:
"撰写考律工作总结作文的关键事项"
考律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考律(通常指参与法律考试命题、审校、阅卷、研究等工作)所做工作的回顾、梳理、分析和反思。一份高质量的考律工作总结,不仅能清晰呈现工作成果,更能体现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分析能力和总结提炼能力。为了写好这份总结,以下关键事项值得注意:
"一、 明确目的与读者,确立基调"
1. "目的清晰:" 首先要明确写这份总结的目的。是为了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是为了团队内部交流经验?还是为了自我评估与提升?不同的目的决定了总结的侧重点和详略程度。 2. "读者对象:" 考虑总结的读者是谁。是领导、同事还是更广泛的同行?读者的专业背景、关注点不同,会影响总结的语言风格、专业术语的使用以及内容的呈现方式。例如,给领导的总结可能更侧重宏观成果和关键数据,给同事的总结可能更侧重具体做法和经验分享。 3. "基调把握:" 总体基调应是客观、严谨、专业的。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正视问题,避免过于主观或情绪化的表达。同时,根据目的,可以适当体现积极性、探索性或反思性。
"二、 内容结构完整,逻辑清晰"
一份

实习律师|研究生一个月面试了30家律所,毕业季律所求职经历总结

说明:

1.今年6月法律(法学)专业研究生毕业。

2.找工作地点为成都市。4月23日开始四川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的校招投递,4月27日正式开始面试,5月20日结束面试。

3.我去面试的团队,初次印象都挺好的,只是看业务和薪资等各方面是不是适合自己。

一、简历投递方式有哪些?

1.各高校校招(春招秋招,更方便,成功率也更高);2.亲自上门投递(更显诚意,但也看运气);3.老师同学推荐(更靠谱);4.官网或公众号投递(简历是第一印象);5.主动私聊视频平台的律师或律所(更有针对性)等等。

二、一共面试了多少家?

一个月,投递了应该有四五十家左右,面试了二三十家左右律所。律所只要集中在武侯区和天府新区。

三、业务领域是哪些?

随着行业的专业化发展,民商事和刑事都做的,已经很少了,啥都做的主要集中在本地小所,当然,也有小所开始了自己的专业化和精品化。

其次,现在也很少有只做诉讼的团队,有一个高伙曾在面试的时候和我说,如果只做诉讼的话,早就饿死了。这也是法律业务的一个趋势,因为如果你的客户大多数是公司,那公司这边肯定有合同审核,专项服务等非诉需求,公司肯定希望他只用请一个律师团队,就可以帮他解决所有的法律问题,所以未来的律师只有具备处理诉讼和非诉的能力,才能给自己带来更广阔的法律市场。

四、薪资待遇怎样?

成都大部分是3000-5000,然后律所承担社保,但个人部分自己承担,少部分律所还有年终奖和公积金,而且有的律所的公积金还是按照最高的比例来交。当然也有月薪到手2000-3000的律所,但比较少。

如果想找薪资待遇好的,一般公司制律所和少部分大所的团队薪资待遇会比较好,同时还有五险一金,但这种律所和团队比较少,要求也肯定相对比较高,要多找找看。

五、案源分配是怎样的?

如果是自己的案源,关于案源费,部分团队有五五开的,也有自己拿30%的,也有10%的(因为如果案源费过高,怕你不认真去做团队的案子)。

自己的案源,有的团队是要求给团队做,有的是可以和其他团队律师合作办理。

六、团队看重什么?

大部分团队首先看中的是你这个人,以及你的品格。其次是做事情要踏实认真,细心负责,以及学习能力,最后才是专业能力和稳定性。

因为专业能力是可以靠学习和时间来积累的,但人本身所具有的良好素质和品质,是很难再改变的。

有啥疑问,欢迎大家评论区补充。

律师进阶丨从律小白到入门,这 6 个月我摸爬滚打总结的干货



各位即将踏入或正在律所实习的小伙伴们,作为一个从 "律小白" 一步步摸爬滚打过来的 "老实习",今天想以亲身经历跟大家掏心窝子分享:律所前 6 个月的实习期,真的是拉开差距的黄金期!只要找对方法,完全能从打杂小妹 / 小弟蜕变成让团队刮目相看的 "靠谱新人"。

一、实习前 3 个月:别等带教律师喂饭,主动开挖学习矿脉

还记得我刚进所时,每天看着带教律师忙得脚不沾地,自己抱着电脑坐如针毡。直到有天整理档案时发现:档案室简直是座未开采的金矿!那些泛黄的卷宗里,藏着最鲜活的实战教材。

(一)为什么说卷宗是最好的老师?

我曾花两周时间集中研究了 50 份民间借贷卷宗,发现看似简单的 "借钱不还" 背后暗藏玄机:有的案子因为没写利息约定导致诉求被驳回,有的靠聊天记录补正了书面合同的瑕疵。这比啃枯燥的法条直观百倍!建议大家优先研究律所高频案由,像我们所民商事居多,我就重点啃了合同纠纷、侵权赔偿、婚姻家事三大类。

(二)教你 3 步吃透一份卷宗

  1. 剥洋葱式拆解:先用 A4 纸画出 "案件时间轴",把签约、履约、违约、起诉等关键节点标出来,瞬间看清法律关系演变。我至今记得第一次拆解股权转让纠纷时,画完时间轴才发现,原告漏掉了 "股东优先购买权" 的关键程序,这就是败诉伏笔。
  1. 三视角笔记本:准备三个颜色的笔,橙色标 "原告策略"(看起诉状如何构建请求权基础),蓝色标 "被告抗辩"(学对方如何抓证据漏洞),绿色标 "法官说理"(划重点!这里藏着裁判规则)。我靠这个方法,两周就摸清了合同解除类案件的核心:到底是用《民法典》563 条法定解除,还是 565 条通知解除,全看证据链怎么搭。
  1. 做 "败诉案例解剖课":专门找被驳回、改判的案子,用红笔标注 "致命伤"。比如有个侵权案,原告律师把误工费证据做成了流水账,没附劳动合同和误工证明,被法官一句话怼回来:"你这怎么证明收入减少?" 这种教训比胜诉案例更值钱。

二、核心能力突破:从 "看热闹" 到 "看门道" 的 3 个爆破点

当整理完 100 + 卷宗后,我发现真正拉开差距的是这三项 "硬功夫",这也是带教律师悄悄观察新人的核心指标。

(一)案由选择:像拼图一样匹配请求权

新人常犯的错:看到合同纠纷就直接选 "合同纠纷" 大案由,结果被带教打回来。举个真实例子:我曾帮律师草拟一份追货款的诉状,直接写 "买卖合同纠纷",律师却改成 "债权转让合同纠纷"—— 原来原告是通过债权转让取得的权利,案由错了整个法律关系都歪了!

正确做法:拿出 "案由 - 诉请对照表"(这是我自己整理的,文末送模板),比如:

  • 想主张 "解除合同 + 违约金"→对应 "合同解除权纠纷"
  • 想确认 "合同无效 + 返还款项"→对应 "确认合同无效纠纷"

关键要记住:案由是请求权的外衣,穿错衣服法官连门都不让进。

(二)诉请设计:把 "想要" 变成 "能赢" 的艺术

我第一次写离婚诉状时,把 "家务劳动补偿" 随便写了 5 万,被律师批注:"依据《民法典》1088 条,要提供具体劳务时长、经济贡献证据,你这数字是拍脑袋吗?" 后来我学会了:

  1. 违约金 vs 损失赔偿:能算清具体损失(比如逾期付款的银行利息),就别笼统要违约金,否则可能被法院调减。
  2. 利息计算表:专门做了个 Excel 模板,自动生成 "本金 - 利率 - 时间" 三栏,注意区分 "逾期利息"" 迟延履行金 ",别混为一谈。曾经有个实习小伙伴没分清楚,导致判决金额少了 8 万多,被当事人当场质问。

(三)证据思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链

这是我踩过最多坑的地方!刚开始觉得 "证据不就是原告提供一堆合同,被告提供反驳证据吗",直到跟了一个民间借贷案才惊醒:原告只有转账记录,没有借条,被告抗辩称是 "合伙投资款"。这时候,律师从聊天记录里挖出关键句:"上周还你 3 万本金,剩下的 20 万下个月凑齐"—— 这直接锁定了借贷关系!

教大家个 "证据三性检查法":

  1. 合法性:偷偷录音有效吗?记住要 "不侵犯他人隐私 + 真实场景",我曾帮律师整理过一个车内录音,因为提前告知对方 "现在谈还款,我开着录音",被法院采纳了。
  1. 关联性:不是证据越多越好!有个实习同学把十几页无关的聊天记录全放上去,法官直接说 "请精简有效证据"。后来我们学会用 "证据目的标签",每份证据右上角标 "证明被告违约" 或 "证明原告损失"。
  1. 形成证据链:单份证据力量弱?试试 "时间 + 主体 + 行为" 三维拼接。比如股权转让案,我们把 "股东会决议→转账记录→工商变更回执" 串起来,形成完整的权利变动链条,法官看了直说 "这个逻辑清楚"。

三、批量学习法:30 天吃透一类案件的开挂秘诀

别零散地看案子!我试过最笨的方法:今天看离婚案,明天看侵权案,结果脑子一团浆糊。后来跟资深律师学了 "主题式轰炸学习法",效率翻倍:

(一)按 "争议焦点" 分类建档

比如做合同解除类案件时,我建了三个子文件夹:

  1. 解除权行使方式:收集了 20 份判决,发现有的用律师函通知,有的在诉状中首次提出,关键看合同是否约定 "通知方式"。
  1. 根本违约认定:整理出法官常问的三个问题:"违约后果是否导致合同目的落空?"" 违约程度是否严重?""给守约方造成多大损失?"
  1. 解除后的处理:重点看赔偿范围,比如有个案例支持了 "预期利益损失",但前提是要提供订单、利润表等具体证据。

(二)巧用 "三看学习法"

每看一份判决书必做三件事:

  1. 看法官本院认为:用荧光笔划出 "裁判规则",比如 "疫情导致合同履行困难≠根本违约,一般不支持解除"(这是从 50 份涉疫情判决里总结的)。
  1. 看原告代理意见:学他们如何 "包装" 事实,比如把 "轻微延迟交货" 说成 "系统性履约风险",引导法官往根本违约上靠。
  1. 看被告抗辩要点:记录那些 "反败为胜" 的关键抗辩,比如有个被告用 "原告已接受部分履行" 证明 "合同目的仍可实现",成功驳回解除请求。

(三)搭建自己的 "法律武器库"

我用 Excel 做了个 "办案工具箱",现在还在不断更新:

类别

工具

用法

案例

法条

北大法宝 + 法信

查司法解释配套规定,比如《民法典》563 条对应《合同编通则解释》第 22 条

处理延迟履行案时,结合这两条精准主张解除权

会议纪要

最高院九民纪要 + 省高院指导意见

找地方裁判倾向,比如浙江高院对 "职业放贷人" 的认定标准

代理借贷案时,用当地纪要说服法官驳回对方诉求

可视化工具

流程图 + 关系图

复杂案件画 "法律关系树",比如多层转包的建设工程案

法官看了图说 "这个图比诉状清楚多了"

四、工欲善其事:推荐一个让我少走 3 个月弯路的神器

刚开始写文书时,我对着空白 Word 憋半小时写不出开头,格式还老是错(比如把 "此致" 写成 "此至",被法院退回来)。直到发现 "和讼" 这个宝藏工具,简直打开新世界大门:

(一)文书模板:直接站在巨人肩膀上

里面有 2 万 + 真实律师上传的文书,我第一次写《民事起诉状》时,找了 10 份同类案件模板,发现高手都这么写:

  • 诉讼请求分点编号,每个请求对应具体法条(比如 "1. 请求解除合同(依据《民法典》第 563 条)")
  • 事实与理由部分用 "时间线 + 关键行为" 结构,避免流水账

现在我写文书前必做:在和讼搜 3 份同案由优秀文书,拆解 "诉讼请求逻辑链"" 证据组织方式 ""法律引用技巧",然后模仿改写,效率提升 3 倍!

(二)案件流程模板:手把手教你办案步骤

作为实习生,最慌的就是 "不知道接下来该干嘛"。和讼的 "诉讼案件流程图" 救了我:从 "接受委托→证据收集→诉前准备→立案→开庭→执行",每个节点都有详细指引,比如:

  • 立案阶段:附了 "法院立案材料清单"(含电子送达确认书、证据目录格式等)
  • 举证期内:提醒 "提前 3 天整理证据原件,制作证据说明表"

我跟着流程走,第一次独立跟进的小案子居然没掉链子,带教律师说 "流程意识强,很难得"。

(三)隐藏功能:实习生的效率外挂

  1. 案件管理表:设置开庭提醒、举证期限倒计时,不怕漏 deadline(曾靠这个避免了一次超期举证的低级错误)。

  1. 证据功能:可以自动生成证据目录,还能自动生成编号、页码,比 Excel 方便 10 倍。

  1. 小程序、网页同步:上传的卷宗和笔记可以同步到和讼小程序,微信文件可以从小程序直接导入到电脑端,不用担心微信文件。客户资料过期失效。


五、给新人的真心话:别怕做 "笨功夫"

实习时我曾羡慕那些 "聪明型" 实习生,觉得他们跟法官沟通流畅、文书改两下就过。后来发现,真正让我站稳脚跟的,是那些 "笨功夫":

  • 坚持每天写实习日记,记录 "今天学会了什么新技能,哪里可以改进"(现在回看,满满都是成长痕迹)
  • 把带教律师改稿的红色批注整理成 "避坑指南",现在已经有 200 多条
  • 主动帮团队整理电子卷宗,趁机偷偷学资深律师的办案思路

最后想跟大家说:前 6 个月别太在意工资高低、打杂多少,重点看 "每天有没有学到新东西"。当你吃透 200 份卷宗、写出 50 份合格文书、跟完 10 个完整案件流程,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悄悄长出了独立办案的翅膀。

现在的我,每次看到新人迷茫的眼神,就想起当年那个在档案室加班的自己。把这些经验分享出来,希望能帮大家少走弯路。

记住:实习不是镀金,是真刀真枪的实战预习。撑过前 3 个月的混沌期,后面只会越来越顺。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