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16 16:14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小学读书笔记论文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这有助于你写出一篇结构清晰、内容充实、有深度的文章:
"一、 明确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
1. "目的:" 你写这篇“论文作文”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展示你阅读了多少书,对书做了多少笔记,还是为了分析某本书的某个特定方面(如主题、人物、写作手法),或者是为了探讨读书笔记本身的重要性及方法?明确目的有助于你确定文章的重点和方向。 2. "读者:" 你的读者是谁?通常是老师、同学,还是更广泛的读者?了解读者有助于你调整语言风格(是更偏重儿童化、趣味性,还是更偏重分析性、引导性)和内容的深度。
"二、 选题要具体、有焦点"
1. "避免泛泛而谈:" 不要试图在一篇文章中涵盖所有关于读书笔记的方面。选择一个具体的切入点,例如: 分析某一本书的读书笔记是如何帮助你理解主题的。 比较不同类型书籍(如故事、科普、历史)的读书笔记侧重点的差异。 探讨某种特定的读书笔记方法(如思维导图、摘抄+感想、人物关系分析)的有效性。 结合你自己的经历,谈谈读书笔记对你个人成长的影响。 讨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为动画片《哪吒闹海》海报。 制图:赵偲汝
核心阅读
民间故事与个人创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口口相传的特质。众多无名故事家不断讲述它们,使每一个流传的故事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
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故事,家中长辈给儿孙讲故事,这样的时光永远不会过去。故事常讲常新,它们将在每一个时代焕发新光彩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讲故事是好办法。中国民间故事有丰厚的蕴藏,那些五彩斑斓的故事,在天南地北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过程中,融入了无数讲述者的智慧,充溢着古往今来中国人的情感、想象、观念和理想。这宝库属于每一个喜爱它的听众,其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表达更天然地适于孩子们。
我们怎样从前人手里接过这支接力棒,让这笔珍贵的文化遗产焕发生机?用何种方式激活这些民间故事,让它们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占得一席之地?
深入巨大故事宝库,精选出富有恒久价值的内容
中国大量存世的寓言故事(如各类成语故事)浓缩了传统智慧。“西游”等神话故事的想象力与童趣,在世界故事之林也独树一帜。中国民间故事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出类拔萃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用20多年时间进行全国性的民间文学普查,其成果结集为《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分省辑录,总计近亿字,可以说琳琅满目。对这些宝贵资源,我们“激活”和利用得还很不够,它们很多还躺在书架上,以资料和档案形式存留。
“激活”的首要工作是重新精选。春秋时期,孔子编订《诗经》,从先民海量诗篇中精选出300余篇,“诗三百”代表着中国先民诗艺的高峰,流传至今,滋养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心灵。富有远见卓识的前辈学者从“故事类型”角度甄选过中国民间故事。钟敬文先生撰写《中国民谭型式》,概括了45则故事的梗概;刘守华教授主持编撰《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学者的研究侧重于故事类型、民俗学等专业视角,并不聚焦故事本身活色生香的艺术魅力,但抓住了中国民间故事中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可以作为我们重新甄选的参考。
哪些故事体现着中国人对宇宙万物的感受与想象?哪些故事承载着中国人成长的历程、跋涉的道路?我们应甄选出中国民间故事的“精华本”,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彩“故事会”,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
举例来说,赞颂卓越工艺技能的故事《鲁班造大桥》《药王孙思邈》,是两部韵律铿锵的变奏曲。《鲁班造大桥》讲鲁班驯服洨河恶蛟,把蛟龙横架在洨河上作桥身,又把太行山白石变成绵羊,赶下来砌大桥。大桥造得柔韧坚固,柴王爷搬来五岳名山、张果老摘下太阳和月亮,大桥都能扛得住。《药王孙思邈》讲孙思邈悬壶济世,对天下病患一视同仁,医龙治虎,最后龙虎都成了他的伙伴。两个故事情节奇幻,意象雄奇,赞美工匠的鬼匠神工,颂扬神医的仁心妙手。
又比如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牛郎织女》讲述牛郎与织女相爱成婚,生儿育女,男耕女织,这幅故事图景是先人农耕生活的缩影。《田螺姑娘》讲述田螺姑娘为心爱的男子做饭,两人最后过上了平凡幸福的生活。田螺姑娘来自水稻田,隐喻着稻米对人类的馈赠。《云中落绣鞋》讲述梅花公主被九头蛇掠走,大英雄石义箭射乌云,云中落下一只梅花绣鞋。石义与王恩结伴前去营救,石义勇闯蛇穴救出公主,却被王恩陷害,冒领功勋,最终正义战胜邪恶,石义与梅花公主有情人终成眷属……多姿多彩的民间故事蕴涵着真善美的永恒主题。
这些故事情节生动迷人,富有神奇的想象力,人物形象独特传神,主题深邃富有哲理,不惟有趣而且有益。这些故事理应被甄选出来,送给当代儿童。
做现代说书人、时尚故事家,为中国孩子重述中国故事
民间故事与个人创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口口相传的特质。在漫长的岁月里,众多无名故事家不断讲述它们,使每一个流传的故事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故事在讲述过程中不断被打磨,不断被凝聚。
每一个有才华的讲述者——只要不是照本宣科地照着书念,都会往故事里投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投入独一无二的人生体验,为使故事生动迷人,还特别注重讲故事的独特技艺。有学者这样描述辽宁民间故事家谭振山:“他讲的故事质朴、优美、清新,动听处,举座痴迷,行家叫绝……谭振山是那种富有创造性的故事家。在传承故事中,他对文本所做的取舍、筛选、优化、加工证明了这一点。”
格林兄弟,尤其是威廉·格林,其杰出之处、其创造性劳动正在于此。他不是一位机械的故事记录者,而是对故事一遍一遍内化、修改的故事家。人与故事慢慢融和,最终取得双赢的结果——故事由此内化为故事家的故事,而讲故事的人由此成为杰出的故事家。
中国拥有悠久的讲故事传统,说书的盛行不但培育出才华横溢的说书人,也养育了高水平的故事受众。这些人群促使故事不断生长、渐趋丰盛,把中国白话小说推上了高峰。四大名著中至少有三部,是从讲故事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与《红楼梦》不同,《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不完全是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个人成就,很多资料表明,这些故事无不经历了漫长、广泛的传播,熔铸了无数说书人、戏剧家的智慧。
往昔,中国民间故事流传于酒肆集市、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如今,在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中,故事的场景已经完全改变。但无疑,我们的孩子依然需要中国民间故事精髓的滋养。我们需要向前人学习讲故事的技艺,为中国孩子重述中国故事。
故事在故事家内心的土壤落地生根,故事家以自己的智慧把故事孕育得更精彩、更丰美,正是他们向故事倾注的心思与力量,使故事焕发新生。故事是种子,惟有开口讲述,它才能发芽、生长。讲述,就是让一个故事活过来。这不是复制粘贴,不是克隆,而是故事富有生命力的一次次新生。
对年幼的孩子,要善用亲子相伴的幸福时光。中国故事宝库里有不少精美的低幼童话,比如《小鸡崽报仇》《十二生肖上肖记》。这一类故事是专为孩子创作的,不但适合口头讲述,也适合制作成绘本,甚至制作成专门供给幼儿的玩具。对小学阶段的孩子,可以在课堂上开设中国故事课,由老师给学生讲故事,也可以开展故事会,让孩子们自己开口讲故事。事实证明,给孩子讲述一个故事和让孩子阅读一个故事,效果是各有特色的。讲过的故事会深深印刻在孩子的脑海里,多数孩子听完故事就能够口述故事。故事的生命在于讲述,面对面听故事是听录音、看动画取代不了的——它是人与人以故事为媒介的真实交流。
当代作家、艺术家、教育工作者应当掌握讲故事的技艺,把古老故事带到当下,并在当下的种种生活场景里激活它们。虽然农耕时代已成过去,村庄榕树下鲜有讲故事、听故事的人群,但是,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故事,家中长辈给儿孙讲故事,这样的时光永远不会过去。
故事常讲常新,它们将在每一个时代焕发新光彩。
(作者为儿童文学作家)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30日 20 版)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蒋瑞尧
回溯世界读书日的来处,我们会发现,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
2022年,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的日子,讨论阅读的气息陡然浓郁起来。这个世界颇不太平,遇见一本好书,阅读一部卓越作品,带给人的治愈力,更凸显不可替代的作用。
周作人曾说,把自己的书斋给人家看见,是危险的事,因为怕被看去了自己的心思。一个人看重什么,精神来源是什么,都可在其所读之书上找到线索。采访对象来自不同的行业,都非常真诚地分享了自己的案头书并说出自己的读后感。
14个人的春天案头书|世界读书日·策划(上)
8
分享人:王永磊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施岙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
《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许宏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年5月
“这是二里头考古队长许宏先生写给大众的一本讲述中国诞生的小书。虽然许老师不说二里头就是夏,但是他肯定那是最早的中国。考古学擅长粗线条的宏大叙事,面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容易无能为力。书中没有猎奇的东西,他把心中公元前2000年逐鹿中原的故事,从考古的视角给大家娓娓道来,让大家清晰看到如何从考古学的角度来重塑我们中国远古的历史。”
《上学记》
何兆武 口述 文靖执笔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年5月
这本书是著名学者何兆武先生的个人口述史。何先生生于1921年,在北平读小学和中学,在西南联大读大学和研究生,共七年,读过四个系,之后在清华大学任教。何先生以治哲学史和思想史的思想底蕴,以谦和率真的学者姿态,以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和感受,讲述在特殊的年代,尤其是抗战烽火中,一代人的青春和理想、知识和风雅。“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幸福的界定。幸福是个人要觉得未来有前途,另外就是社会的前景越来越美好。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都追求国家的富强,而国家富强之后,又要往何处去,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王永磊说。
9
分享人:王笛
(澳门大学杰出教授、历史学者、作家,代表作有《茶馆》《袍哥》《那间街角的茶铺》等)
《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
李泽厚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4月
“这是哲学家李泽厚晚年的作品,成书于他84岁时,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最新修订版。对于中国文化思想,李泽厚写过三本思想史论,分别是《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思想界和学术界产生很大反响。《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是写孔子之前。在孔子之前,有一个悠久的巫史传统。巫在世界各地都有,陈梦家、张光直等学者也进行了研究,李泽厚耙梳中国古典文献及《郭店楚墓竹简》等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他尤其研究了巫术礼仪。他认为,中国上古的巫与帝结合,是巫帝。而周公制礼作乐,将典礼创造为贵族日常生活的规范。孔子则是释礼归仁。仁是以亲子情为主轴,成为以爱为核心的人际心理的总称。孔子要求将仁落实在日常生活、行为、言语、姿态中。”
10
分享人:张曼菱
(作家、导演,代表作有《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北大回忆》《西南联大启示录》等)
《中性》
(法国)罗兰·巴尔特 著 张祖建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6月
“这本书一直摆在我的常用书架上。因为它很重要。罗兰·巴尔特是继萨特之后,对西方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人们认为他在哲学上的贡献超越了萨特。我更喜欢罗兰,他对我的影响与帮助很大。‘中性’作为一个哲学观念,有点类似中国的‘中庸之道’。作为一个观察和描述的标识,在书中列举了很多日常生活的惯例,罗兰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描述才是中性的,到位的。这也和中国人所说的‘过犹不及’一致。而‘中性’这个哲学思考,最好的作用就是让人可以去除那些‘附加值’的颜色,平和地保持着自己与历史的关系,尽量寻找它的原貌。在写作的表述上,‘中性’也顺理成章地可以帮助人们获得一种干净的文风,写一些不是出风头的,而是耐看的,可以留下来的文字。这本书是一个大学讲课的讲义,所以不必读完,读到三分之一,就差不多了。罗兰对日本的俳句评价很高。俳句只是二三句,点到某个情景,不追求极致,能打动人,就可以流传 。其实这也是艺术的一个境界,如中国的山水画,自由的笔墨,不事雕琢。”
《说不尽的废名》
陈建军 著 商务印书馆 2022年1月
废名这个人的性格、文章特点是不蹭主流,淡泊,总在思考一些与别人不一样的问题,观点犀利。这本书注重史料运用,言之有据。废名是最早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化成果进行反思与质疑的人,其实这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精神源头。所以,他是五四精神的重要补充者和另一面。对这样提纲挈领的命题,书中的论据是充足的,但全书并没有一个构成逻辑。也许,这就是它生动与高明的地方。用胡适的话说,有多少证据说多少话。并不强求构建什么庞大体系。这也是废名本人的风格,所以作者陈建军先生是读懂了废名的。废名是一种境界。废名的讲课极有才情,他讲鲁迅:他写《秋夜》是很寂寞的,《秋夜》是一篇散文,他写散文是很随便的。……他说他的院子里有两株树,再要说这两株树是什么树,一株是枣树,再想那一株也是枣树,如是他便写作文章了。本是心理的过程,而结果成为句子的不平庸,也便是他人的不平庸。
11
分享人: 凸凹
(诗人、小说家,出版有诗集《劳动万岁》《水房子》,小说《甑子场》等)
《慕庐忆往:王叔岷回忆录》
王叔岷 著 中华书局 2007年9月
“《慕庐忆往:王叔岷回忆录》中按时间顺序具体纪录了王叔岷先生从小到大的不同人生经历:幼时逃难、七岁入学、随父锦城、初学古琴、就读华中、进读联中、就读川大、伴妻归宁、川大易长、北大入学……这是王叔岷先生写的回忆录,多次读过,这次又读了。我发现,每当内心焦虑、郁郁不安时,读这本书都有疗效。先生少年天才,诗书情三味并茂,恃才傲物。后师从傅斯年、汤用彤,蛰身书斋,伏案学问,著述等身,终成一代国学大家。先生生于乱世,飘零海外,落叶归根,寿九十四而终,一生经历如《慕庐忆往》中的文字,波澜不惊,朴实无华,与时间谈笑风生。”
《诗人十四个》
黄晓丹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年7月
“这是才女黄晓丹写的一本几不像的书,里面有散文,有论文,有哲学,有诗歌,有自传,有小说,有杂文,有读书笔记……杂糅混成,实难命名,如果非得有个说法,应该算是知识分子随笔吧。这本书不光内容的笔法有意思,她的选题创意手笔亦有意思。全书围绕春天‘意象’与‘青春’经验,用七对古代诗人,对位友情、孤独、别离之情绪与意象,呈现了生命的矛盾性和无限的可能性。”
12
分享人:焦典
(95后作家,文学博士)
《清洁女工手册》
露西亚·伯林 著 王爱燕 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1年9月
“《清洁女工手册》里的故事很真实,很现实。有一些所谓的表现现实生活作品,是像垃圾车一样,把现实一股脑地倒在我们身上。但露西亚·伯林是一个女骑士,她用坚韧、风趣、高超的文字武艺给我们开路,让我们往生活更深更里面走。”
《大风》
莫言 原著 筱箫 改编 朱成梁 绘画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21年8月
“我一直很喜欢看绘本,可能有的人会觉得绘本比较幼稚,不够深刻等。但我觉得不是,那种故作高深,装作沧桑的东西才是幼稚。最近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绘本,是根据莫言老师一篇小说《大风》改编的。最打动我的是大风过后,故事中的我和爷爷割的草都被吹跑了。我对爷爷说:爷爷,就剩一棵草了。爷爷说:天黑了,走吧。有时候很沮丧,我就会翻开看看书里那阵大风,然后告诉自己:走吧,大风总会吹过。”
13
分享人: 郑在欢
(90后小说家,出版有《今夜通宵杀敌》《驻马店伤心故事集》等小说家)
《王能好》
魏思孝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年3月
“《王能好》是魏思孝‘新农村三部曲’的中篇。鲁迅为阿Q作传,是为了提取一种原型人物,或者是为了提取每一个国人身体里的一种人格。魏思孝为王能好作传,是把一个讨嫌失败没人爱的光棍还原到广大的民间,在人群中论证为什么会有人沦落到讨嫌失败没人爱的地步。”
《草坪的复仇》
布劳提根 著 肖水/潘其扬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1月
“这本短故事集特别适合春天的草地,如果我们还能躺在上面,闲来读上一段,眯着眼睛看看太阳,手搭凉棚望望远处,捡起树枝逗逗小狗,或许能重新组装一下生活里本就该有的诗意。布劳提根是一个十足的诗人,其写下的每一行字都带着轻盈的诗意。他关注的对象是草坪、溪流、鱼与自制饮料这类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东西,他随手一个小故事,就赋予了这些平常事物充满童稚的诗意。”
14
分享人:渡澜
(出生于1999年的青年作家,第六届华语青年作家奖“短篇小说双子星奖”获得者)
《冰与火之歌》
乔治·马丁 著 屈畅、胡绍晏 译 重庆出版社 2013年10月
这个系列主要描述了在一片虚构的中世纪大陆上所发生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宫廷斗争、疆场厮杀、游历冒险,以及与魔法抗衡的故事。渡澜说自己“最近睡前在读《冰与火之歌》,马丁爷爷写得真好,我很喜欢他塑造的角色。”
《苍穹之昴》
浅田次郎 著 常晓宏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0年2月
这是日本文坛巨匠另类解读中国晚清政局的经典畅销历史小说。作者以异国的眼光审视了中国晚清那一段风云诡异的历史。“这里面有个角色是接替了李莲英之位的穷小子李春云,很喜欢他,他是个非常温情的人。”渡澜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