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16 19: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恐龙的观后感作文,无论是观看了纪录片、电影,还是参观博物馆后的感想,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能让你的作文更出色:
1. "明确观后感的核心对象:" "是纪录片?" 比如BBC的《与恐龙同行》、国家地理的系列纪录片等。你需要思考这部纪录片主要想传达什么信息?是科学知识(如恐龙种类、生活习性、灭绝原因)、视觉奇观、探索精神,还是引发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是电影?" 比如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侏罗纪世界》。你可能更关注电影带来的娱乐性、特效技术、故事情节,以及电影如何与真实的恐龙知识互动(是科学严谨还是天马行空?)。 "是博物馆展览?" 那么重点在于展出的化石、模型、图文介绍,以及它们如何呈现恐龙世界,给你带来了哪些直观的印象和知识冲击。 "清晰界定你“观”的对象," 这决定了你后面内容的侧重点。
2. "紧扣“观后感”三个字:" "感"是重点。作文不仅仅是罗列你看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写下你的"感受、想法、联想和思考"。 "要有真情实感。" 你对恐龙是好奇、敬畏、兴奋
中午趁着午休摸鱼,去看了侏罗纪世界3。上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还是《金刚大战哥斯拉》,也是疫情期间、工作日,因此几乎是包场效果。
先说说看电影之前的心理建设吧。我算是侏罗纪公园+世界的路人粉,也很喜欢恐龙,但并不是恐龙的发烧友。近日因为侏罗纪世界3和史前星球都开启了放映之旅,所以在各大视频网站也刷到了很多拿两部片子作对比的讲解视频,这让我对侏罗纪世界3的科学设定有了一些先入为主的看法。
虽然拿一部爆米花电影和纪录片对比严谨性,显然在某种程度上有失公允,但我很理解许多恐龙爱好者对侏罗纪世界3的“愤怒”。 毕竟你既然号称自己是“科幻片”,那么至少要有比较硬的科学设定。所以各种恐龙设定上爆的雷,确实会让人对电影大跌好感。
所以作为一个路人粉,我提前就已经很认真地告诉自己,暂时放下所有对恐龙的科学观念,就把电影本身当做是一部怪兽电影看,这样就好。
毕竟电影的核心并不是设定,而是故事,所以作为普通观众,首先是关注电影是否把故事讲好,其次当然是画面、音效这些。
那么不得不说,当你把注意力投注在这些上边的时候,电影的总体还是很不错的。对我个人而言,打7分应该是没问题的,如果为了我的情怀,那么7.5-8分也都OK。
以下涉及部分剧透,我先提示过了哈。
*****
%%%%%
*****
好的,剧透开始。
故事主要分为两条线。
一条线是一家三口线:我们侏罗纪世界的美女克莱尔+驯龙手星爵欧文+上一部出现的克隆小女孩梅茜。这一条线又分为两条,一条是梅茜因为身上的克隆生物技术被反派抓走,所以“爸爸妈妈”去救梅茜,另一条则是欧文的大宝贝“迅猛龙”blue自体繁殖的小迅猛龙被抓走,欧文向blue承诺要把娃带回来。
人、龙家庭两团圆,互相之间也作为印证,代表了本部电影的核心——尊重生命。
另一条线则是怀旧线+故事的主线:反派生物公司作死,研发了带有白垩纪古生物基因的蝗虫,有可能导致生态链崩溃,于是我们的老熟人格兰特博士、赛特勒博士、马尔科姆组团,加上新人小黑哥,要将真相公之于众。
那么作为讲故事,这两条线都是很清晰的,中间的起伏、转折等的节奏把控也很不错,所以对于只是为了看怪兽、看故事、重温侏罗纪公园情怀的我来说,全程是很享受的,尤其几个镜头还是看得很心潮澎湃的。
比如一开始欧文驾马在雪原上赶着副栉龙;比如赛特勒博士与格兰特博士在考古现场重逢;比如再度看到双脊龙喷毒液——回想起第一部胖子被双脊龙盯上的恐惧;最后恐龙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画面,也真的很让人感慨,对于侏罗纪公园的粉丝来说,或许让我们感到最浪漫的场景,就是看翼龙与飞鸟向天空比翼齐飞,见三角龙与大象沐夕阳共长天一色吧。
当然,要说遗憾也是有的。
比如,开篇的介绍有些太多散碎,大概过了半个小时,还不太知道主线在哪儿。
比如,女反派后续如何完全没有交待,有些有头无尾。
比如一些桥段,虽然知道是要必然有情节冲突,但还是会觉得比较突兀——风神翼龙吃饱了撑的干嘛要跟飞机过不去呢?如果是改编成不小心撞上导致飞机坠机(这也不影响克莱尔弹射出仓后仍然跟翼龙有冲突),或许会更自然一些。
还有,霸王龙和南巨的战斗场面能否再多一些些呢?把开篇缩短一些,多放一些在后边恐龙的打斗场景,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当然,以上仅是个人感想啦。
ps,看最后霸王龙、南巨、镰刀龙打斗,大有孙刘联合抗曹的感觉。
最后,还是建议大家可以去电影院看原片~~
图说:《恐龙不好玩》 受访者供图
你知道恐龙和鸟类之间有何联系?你知道如何在中生代与恐龙共存?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有何烦恼?6月2日,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原创青少年科普读物“鹦鹉螺漫画·不一样的生命”系列之《恐龙不好玩》在自博馆恐龙季的“少年嘉年华”活动上亮相。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王世平总编和上海自然博物馆管委会副主任、展教服务处处长、本书主编顾洁燕共同对新书进行了推荐。
历时两年精心创作
作为献给广大青少年的儿童节礼物,《恐龙不好玩》由上海自然博物馆展览教育团队历时两年精心创作,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绘制幽默趣味插画,并特邀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副理事长、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欧阳辉研究员和上海科技馆科普影视创作部“恐龙达人”张维赟担任科学顾问。
全书通过逾17万字、270余幅原创漫画,讲述了六段跌宕起伏、扑朔迷离的古生物探索之旅。为了增强代入感,书中全部采用对话的口吻,读者将在FOSSIL学院、气味博物馆、龙蛋塔、恐龙谷、疯狂实验城、飞天基地等多个场景中自由穿梭,面临重修生命史书、化石寻踪、龙口逃生、恐龙幽灵附身等一连串考验,并最终凭借勇气与智慧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恐龙猎人”。而在追踪一系列神秘案件的过程中,隐藏在恐龙家族背后的秘密也将被逐渐揭开。古生物学家是怎样发掘、修复、装架化石的?恐龙是如何产蛋、进食、呼吸的?粪化石中蕴藏着哪些重要信息……这些关于恐龙的疑问,读者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
兼具科学与趣味
该书主编顾洁燕介绍说,虽然书中恐龙多以卡通形式出现,但是恐龙的外形特征以及身体结构却是以科学家还原的恐龙形象为标准的,是经过相关专家审核的,堪称相当“真实”的恐龙。此外,书中描述的探索、解密、悬疑、辩论情景,其实也都由一些著名的科学事件、最新科研成果、研究方法经艺术加工而成,可以说是“确有其事”。针对书中的章节,上海自然博物馆还分别设计了相应的体验活动,参观者通过扫码参与这些趣味活动,体验探索、研究的乐趣。
原创科普童书既要保证科学性,又要与时俱进,还要兼顾趣味性。这就要求创作者既要有学者式的严谨,又要有一颗未泯的童心。本书作者是一群“博物村里的年轻人”,他们每天在博物馆与小朋友打交道,熟悉小朋友的阅读喜好;另一方面,他们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相关的科学专业背景,而且在自然博物馆有很多机会与专家面对面,丰富的专家资源成为读物科学性的坚实基础。“这本书适合所有对恐龙感兴趣的大小读者,我们明年暑假还计划推出一本关于鸟类的科普读物。”《恐龙不好玩》责编郑丁葳透露。
据了解,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去年出版的“鹦鹉螺漫画”系列第一册《植物不简单》很受小读者的欢迎。该书荣获了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和2017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两个国家级大奖,目前已销售上万册。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郜阳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