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17 01:44
写作核心提示:
以下是一篇关于茶馆读书笔记的700字作文,并附带写作注意事项:
"茶馆里的书香:我的读书笔记"
茶馆,自古以来便是人们休闲娱乐、交流信息的重要场所。袅袅茶香,悠悠书韵,茶馆与读书,仿佛一对天然的伴侣,总能碰撞出别样的火花。我的读书生涯,便是在一个个茶馆里逐渐展开的,而茶馆里的读书笔记,也成为了我记忆中最珍贵的宝藏。
记得小时候,每逢周末,我便跟着爷爷去镇上的茶馆。茶馆里总是人声鼎沸,茶客们或高谈阔论,或默默品茶。我则找了个角落,点上一份便宜的茶,便沉浸在书的世界里。那时,我读的都是些童话故事、民间传说,茶香伴着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田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阅读兴趣逐渐转向了文学名著。记得第一次读到《红楼梦》,我便被那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所吸引。那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我坐在茶馆的窗边,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页上,茶香与墨香交织在一起,更增添了几分书香气息。我一边品茶,一边阅读,完全沉浸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所构成的那个繁复而精彩的世界里。阅读过程中,我习惯性地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自己的感悟
微信读书推荐值95.7%,老舍先生传世神作。
一、先画人物关系导图,反复看几遍,捋清人物关系脉络。
二、了解《茶馆》基本结构:它由三幕戏构成,时间从1898年写至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主政时期,地点在北京城的裕泰茶馆,人物为众茶客和相关人物。
三、把人物关系导图放桌边,开始阅读《茶馆》。话剧由于出场人物多,观众往往会看着晕头而失去往下看的兴趣,而先画人物关系导图恰恰克服了这个困难,老话叫心里明白才能装下东西,所以先画导图捋关系。
四、第一幕 茶馆即一个小社会,三教九流,众生百相。这一幕写了1898年清政府百日维新失败,光绪帝被囚,谭嗣同等维新人士被杀头。列强入侵中国,北京城里的遗老遗少不思民族之兴亡还整天忙着遛鸟逗蛐蛐而乡下百姓早已伦落到卖儿卖女的悲惨境地。刘麻子拉纤(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人口买卖中介)让京郊农民康六把女儿康顺子卖给了庞太监当老婆。
第二幕 这一幕写了1916年清王朝倒台,袁世凯已死,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北京城外天天打仗,城内军阀到处抓壮丁。裕泰茶馆改了良前面卖茶点,后面改了二十几间公寓房收租。庞太监已死,康顺子带着义子康大力投奔裕泰茶馆,只求安身饭食能供儿子上学。丧尽天良的人口贩子刘麻子遭到报应,被抓逃兵的执法队拉走当街咔嚓砍了头。
第三幕 写抗战已胜利,国民党主政,奸邪当道,老百姓可更没有活路了。物价见天儿涨,老裕泰改良到要先付钱后喝茶,说书唱戏都没人听的地步。旗人的铁杆庄稼没了,松二爷给活活饿死。作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说好话的王利发被三皇道党棍、流氓、宪兵队等逼迫上吊而死。想通过办实业救国的秦仲义已70多岁,他所有的产业都成了逆产。他后悔的说:那个世道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裕泰茶馆被宪兵队和小刘麻子长侵占成了"花花联合公司"(专给洋人、官员提供女招待与吉普女郎)。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老百姓吃窝窝头,这样的旧时代终将走向灭亡。
《茶馆》读完了!似乎感觉意犹未尽。于是去某某搜索老舍茶馆(视频)。一边看着视频一边和剧中人物一起念着台词,体会那黑白颠倒,千万别干好事,只能胡作非为的年月。
这篇话剧共三幕,分别写了清朝末年,军阀混战,再到抗战时期的社会变迁。小茶馆的主人王利发是主角,整个故事中出现了70多个角色,虽然场面只有裕泰茶馆,但是通过对这70多个人物的描写,把当时整个社会风貌描绘得淋漓尽致。
王利发是个精明能干,善于改革又有些自私自利的人。在第二幕,也就是军阀混战时期,别家的茶馆都被迫倒闭,而只有裕泰茶馆因为被他改良——茶馆后面设置成了旅馆,才能屹立不倒。面对不稳定的社会而出现的小混混,特务,他自知不能与之对抗,选择了作揖讨好。这并不是说他没有骨气,只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生存也别无选择。虽然他精明,看清了当时的社会,但是并没能改变悲剧的结局。茶馆被小刘麻子明目张胆占为己有,他终于以自杀的方式向世俗发出了反抗。
旧中国必然会灭亡,但是一个崭新的中国也会从此建立起来。我们的国家不会一直黑暗下去。康顺子和王利发的儿子一家投靠了游击队,所以虽然茶馆的结局是悲剧的,但是从国家角度来看,光明的前途即将到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