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年度自我鉴定 医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17 02:43

怎么写《年度自我鉴定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如何撰写年度自我鉴定(医生)的文章,重点介绍了需要注意的事项:
"年度自我鉴定:医生如何撰写一份出色的工作总结与展望"
对于医生而言,年度自我鉴定不仅是一份例行公事,更是审视自身成长、总结经验教训、规划未来方向的关键契机。一份高质量的自我鉴定,不仅能展现你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态度,也有助于在绩效评估、晋升竞聘中脱颖而出。那么,撰写医生年度自我鉴定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 基础信息与概述:清晰明了"
"基本信息完整:" 确保姓名、科室、岗位、鉴定时间段等基本信息准确无误。 "总体评价得当:" 开篇可以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整体表现,是突出、合格还是有待改进。评价应基于事实,客观公正。
"二、 工作职责履行情况:具体详实"
这是自我鉴定的核心部分,需要重点阐述。
"量化成果,突出重点:" "诊疗工作:" 不仅要说“看诊了多少病人”,更要突出“处理了XX例复杂病例”、“成功抢救了XX危重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了XX%”等具体、可量化的成果。提及典型的病例或手术,简述你的关键作用和采取的创新性或改进性措施。 "手术操作:"

最好的医生,其实就是自己,看完你就知道了

身体总有一些小毛病,跑医院觉得麻烦,还担心各种药吃多了有副作用。其实,懂点健康常识、养成好习惯,很多小问题能自己预防和缓解。掌握基本的自我管理方法,往往比看医生更受用,花小力气就能给健康加分。

其实啊,咱们自己最懂自己的身体,不舒服了,第一时间感受到的人也是自己。很多小毛病自己注意饮食、作息、锻炼,其实也能缓解不少。当然,真有啥大问题,还是得找医生专业看看,总归不能太掉以轻心,但平时自己的健康管理真的很重要。数据来源:2025年《中国健康管理报告》。

江西省人民医院管细红当选2025年度“新时代赣鄱先锋”

近日,省委组织部下发通知,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远程会诊中心管细红同志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2025年度“新时代赣鄱先锋”——“群众身边好党员”,号召全省各级各单位对其学习宣传。


管细红:远程医疗探索实践者 让远水也能解近渴

她,是医学道路上的追梦人,真情援疆,爱洒边疆;她,是“远程医疗”的探索实践者,架设一条连接赣鄱大地与国内外医疗机构(含边疆地区)的“健康桥”,让远水也能解近渴;她,是科研爱好者,转化推广专利产品,并将这份爱带给边疆老人们……她,就是江西省人民医院远程医学中心的管细红,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专家组常委、江西省护理学会远程护理主任委员。在江西省卫生健康领域,管细红的名字已成为“远程医疗”创新实践的名片。

管细红用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医者的仁心大爱,书写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动人篇章。2025年7月,她被省委组织部评为“新时代赣鄱先锋”,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奉献的肯定,更是对“远程医疗”这一惠民工程的支持。让我们走近这位平凡的医务工作者,了解她如何在数字时代重新定义医者仁心,如何探索技术创新打破地域限制,让优质医疗资源如春风般吹拂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援疆奉献:架起赣陶两地的"健康桥梁"

2021年8月,当得知江西省援疆医疗队需要一名远程医疗专家前往新疆阿克陶县支援,管细红面临人生重大抉择。儿子正值高二关键期,父亲车祸骨折需要照顾,自己主持的科研项目也处于深入开发阶段。亲友们纷纷劝她慎重考虑:“管老师,你真的决定要去偏远的阿克陶吗?”“你儿子正处在高二关键时期,又没分加,为什么去援疆?”但这位有着坚定信念的共产党员,在祖国需要与家庭责任之间,毅然选择了前者。

“到边疆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去建立对口支援新疆阿克陶县远程医疗协作网!是我多年的夙愿!”管细红在给儿子的信中这样写道。2021年9月17日,管细红作为江西省第十批(二期)援疆医疗队成员,踏上了为期一年零八个月的援疆征程。

2021年9月17日江西省第十批(一期)援疆医疗队进疆

阿克陶县位于祖国西部边陲,距乌鲁木齐市1535千米。这里地域广阔,却地广人稀,医疗资源分布不够均衡,优质医疗资源匮乏,转诊不便。因此,发展远程医疗必不可少。

系统调研与规划。入疆后,她克服环境艰苦、语言障碍、风俗习惯等困难,全身心投入工作。2021年10月,她第一时间对新疆自治区和阿克陶县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撰写了详实的《关于新疆阿克陶县远程医疗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并据此制定《江西省对口支援新疆阿克陶县远程医疗系统的工作方案》。这份方案成为赣陶两地远程医疗合作的指导性依据,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模式创新与应用。在有限的条件下,她克服疫情等各种困难,改变传统的“点对点”对接模式,创新采用“点对多点”模式,推进阿克陶的医疗机构远程对接江西多家省级医院的优势专科。2021年11月17日,阿克陶县人民医院与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正式联网,开展首例“赣陶远程会诊”。2022年5月17日,江西省人民医院影像学专家“隔空”指导阿克陶县人民医院完成4例远程影像诊断,探索建立江西-新疆阿克陶“省-县-乡”三级远程影像诊断模式。

2022年3月31日“赣陶”两地三家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省儿童医院、新疆阿克陶县人民医院)首次联合远程多学科会诊新疆疑难病患者

人才培养与科研。援建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由“输血”到“造血”。为此,她积极申报新疆克州科技项目《江西省对口支援新疆阿克陶县远程医疗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并争取立项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远程医疗的实践应用与新进展培训班》。2022年4月28日,江西省人民医院与阿克陶县人民医院启动首次远程课堂,为阿克陶医务人员带来了前沿的医学知识。

2021年12月,会诊患者家属对“远程会诊”表示肯定


创新突破: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融合发展

持续推动“互联网+”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研发智能可穿戴产品。针对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实际问题,她带领团队研发了“新型智能看护手套”,已获得注册商标“群康乐”,寓意“老人健康快乐”。这一创新产品获得2017年江西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并成功转化,在医院和养老机构推广应用。2020年,她带领研究生申报的《新型智能看护手套在老年期痴呆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成功晋级第一届“中国健康长寿创新大赛”决赛,成为江西省唯一入围决赛的项目。2023年1月,该项目又荣获“创青春”首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创新大赛“组委会大奖”。

2022年6月,走进新疆阿克陶县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获得好评和赞扬

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作为江西省“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她积极推动护理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的一节《如何做好职业规划》讲座中,管细红深情讲述了自己从临床护理到“互联网+医疗健康”探索实践者的艰辛历程,用亲身经历激励护理专业学生拥抱技术变革,拓展职业边界,探索复合型发展。讲座引发热烈反响,这种传承与引领,正是管细红推动行业发展的独特方式。

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她借助“互联网+”创新组织南昌二中(孩子就读学校)开展“纵使天堑隔遥望 赣鄱天山情永存”捐书活动,个人出资托运书籍、购置物资送往阿克陶。她还深入敬老院、乡村开展志愿服务,为老人们送去毛衣和自己研发的专利产品约束保护手套,个人筹资9000多元用于公益活动。同时,组织赣新两地老人、学生“隔空”对话,推进赣疆两地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2年7月,江西省人民医院与新疆阿克陶县人民医院常态化开展远程会诊疑难病例(新疆患者麦麦提大叔面对屏幕对江西专家表示感谢)


精神传承: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从协助省远程医疗体系建设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从援疆技术帮扶到涅槃重生后的坚韧执着,她用实际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展现了医务工作者的仁心大爱,为当代青年树立了精神标杆。

坚定的理想信念管细红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她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在援疆期间,创新采用“互联网+”技术,组织“一场跨越万里的特殊支部党员大会”,顺利完成转正程序,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无私的奉献精神穿于管细红的每一个选择。无论是抗疫期间连续工作数十小时,还是援疆期间克服一切困难“全身心”投入工作;无论是放下高二关键期的儿子远赴边疆,还是术后不久就重返讲台授课,这些选择背后都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情怀。即使在2023年底手术后,她仍然鼓励孩子:“妈妈身体不要紧,你好好学好本领,长大成为一位医生,救治更多患者哈。”正如她在援疆日记中所说:“我要去做一件对人生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同时也给孩子做好榜样示范作用!”

顽强的拼搏精神管细红战胜困难的关键品质。从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成长为国家远程医疗专家,她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远程医疗发展初期的瓶颈期,她放弃其他更好岗位,选择坚守:“咬定青山不放松”。如今涅槃重生的她,更加珍惜生命,立志“要用有限的生命多干有意义的民生工作,活成一道光,照亮更多患者”。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是对生命价值的最好诠释。

2024年12月,管细红工作照片


作者: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赵琳慧 管细红

通讯员:罗珊 罗昭淦 乐熙文


编辑:黄萌楣

审校:陈师睿

核发:戴利红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