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飞鸟日记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17 05:56

飞鸟日记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飞鸟日记”的作文,可以是一次真实的观鸟记录,也可以是一次充满想象的与飞鸟相关的日记。无论哪种形式,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可以帮助你写出一篇生动、有趣、有深度的作文:
"一、 明确日记的主题和视角:"
1. "是写实还是想象?" "写实日记:" 记录你实际观察到的一只或几只飞鸟,包括它的外形、习性、行为、声音等。这是更常见也更容易写出真情实感的形式。 "想象日记:" 以飞鸟的视角或与飞鸟互动的故事为内容。这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写得更具童话色彩或哲思意味。 "混合日记:" 结合观察和想象,比如观察后产生的联想或情感抒发。 "选择一个清晰的主题:" 你想通过这篇日记表达什么?是赞美飞鸟的美丽?记录一次奇特的观鸟经历?抒发对自由的向往?还是表达与自然的连接?
2. "确定叙述视角:" "第一人称(我):" 最常用,便于直接抒发个人感受和观察。 "鸟的视角(你):" 想象自己就是一只鸟,用鸟的感官和思维去观察世界。这需要大胆的想象。 "第三人称(它/

‌“两山”理念20年丨“飞鸟天堂”拍鸟记:他在邛崃拍到200多种鸟类

今年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提出二十周年

生态环境好不好

鸟儿是最灵敏的“活指标”

在四川邛崃,观鸟摄影爱好者的镜头

正生动记录着一幅幅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摄影爱好者 阿勇


摄影爱好者阿勇是邛崃拍鸟的忠实记录者。


自2018年起,他的足迹遍布邛崃各地,镜头专注追逐着天空中、林间的精灵。翻阅他密集的相册,犹如打开一本飞鸟“日记”,数千张照片定格了鸟儿各具神韵的瞬间,或振翅穿林带起松涛,或临水梳妆轻点涟漪,或驻足枝头凝眸远眺……


谈起在邛崃拍到的珍稀鸟类,他更是如数家珍,“这是中华秋沙鸭,2022年12月在邛崃喻坎村外的河段拍到的,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这只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灰胸薮鹛,2025年3月在大同山上拍到。这是沙䳭,在南江村拍的,是首次在成都记录到的鸟种……”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阿勇镜头中记录的鸟类品种日益增多,造访邛崃的珍稀鸟类也愈发频繁。


黑鹳、红嘴鸥、中华秋沙鸭、灰胸薮鹛、沙䳭、彩鹮、花脸鸭等一众“稀客”频频现身。它们不仅在山林间自在栖息,更逐渐在城市周边安家,与人类共享这片日益美好的家园。


摄影爱好者 阿勇:


“这几年在邛崃拍鸟,记录到的种类已有200多种。珍稀鸟类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和我们一起拍鸟的摄影师们经常拍到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以及其他罕见的保护品种。”



鸟类出现的频率、

数量以及地点分布,

都越来越凸显出邛崃生态环境的优化

和人们保护意识的增强。

珍稀鸟类开始向人口聚集区周边迁移,

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日益和谐。



邛崃地处龙门山南段,地貌多样,山、丘、坝并存,河流水系纵横交错,森林覆盖率高达49.31%。这种独特的地理格局为鸟类和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优良的栖息繁衍环境,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飞鸟天堂”



如今,邛崃良好的生态和丰富的鸟类资源,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镜头下的飞鸟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构成一道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据不完全统计,摄影爱好者在邛崃已记录到鸟类不下400种,推测境内鸟类种类超过500种


在邛崃的森林深处、河流岸边、溪谷浅滩……越来越多的鸟儿栖息于此。



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画面

已成为常态,

共同书写着

生态保护的“邛崃答卷”。

镜头里的“飞鸟集”:一位观鸟人的守护日记

新华社成都4月22日电(记者康锦谦)晨光熹微,成都浣花溪公园的密林深处传来清脆的鸟鸣。一位头戴遮阳帽、身着防晒服的老人正轻手轻脚地支起三脚架,他手中的长焦镜头在晨光中泛着金属光泽。今年71岁的李游像一位潜伏的“自然侦探”,等待着“羽翼精灵”。

图为4月17日拍摄的成都浣花溪公园一角,这里是成都市有名的观鸟、拍鸟地。新华社记者 康锦谦 摄

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四川省,素有“千河之省”之美誉。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候鸟迁徙不仅遵循季节规律,也依赖于优质的栖息环境。成都平原地处岷江流域核心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为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场所。近年来,“观鸟热”“拍鸟热”席卷成都。

图为4月17日在成都浣花溪公园里拍摄的拍鸟爱好者。新华社记者 康锦谦 摄

李游拍鸟已有十年之久,翻开他的手机相册,仿佛打开了一部动态的四川鸟类志。从绿尾虹雉到朱鹮,每种鸟类都能唤起他的许多回忆。“十年前,追拍绿尾虹雉要守候整整两天,现在它们在保护区已形成稳定种群。”李游指着当年在四川阿坝州巴郎山拍摄的珍贵画面说道。

“现在不用再当‘追鸟族’了。”李游调出最近的拍摄记录,阿坝州观测到的鸟类品种较五年前增加了许多。他的镜头记录下这样的变化:曾经需要远赴云南和陕西拍摄的凤头鹀和红腹锦鸡,如今在川内就能拍到;过去罕见的中华秋沙鸭,现在在成都都江堰等地也能觅见身影。“前段时间成都过路鸟特别多。现在我们在找‘掉队鸟’,拍摄那些为补充能量停留下来觅食的鸟。”李游说。

“拍鸟不是简单的快门艺术”,李游说,拍鸟也是一门需要毅力和技术的工作,早上日出前出门,趁7点到9点半鸟类活动频繁时进行拍摄。如果拍摄持续一整天,需携带干粮,下午4点半以后又会迎来一波鸟类频繁活动期,如果光线不好就收工。

图为3月22日在成都市区拍摄的苍鹭。新华社发(陈居伟 摄)

“要读懂鸟类的‘生活作息’”,李游解释道,观察鸟类需要掌握它们的活动规律。“比如这一天虽然能看到鸟群,但它们主要在树冠层高空活动,超出了拍摄范围。这是因为这个季节的小型鸟类主要以树梢嫩芽上的蚜虫为食。”

暮色中的浣花溪,李游正收拾装备。突然,一群白鹭掠过水面,老人没有举起相机,只是静静凝视。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