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17 06:42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大米生产工作总结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总结内容清晰、全面、有深度,并能体现出工作的价值和改进方向:
"一、 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读者对象:"
"目的:" 是为了汇报阶段性工作成果、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还是为了评估绩效、申请资源、向上级或团队展示工作? "读者:" 是直属领导、管理层、团队成员,还是其他相关部门?不同的读者关注点不同,语言风格和侧重点也应有所调整。例如,对领导可能更侧重数据和结果,对团队可能更侧重过程和经验教训。
"二、 确定总结的时间范围和核心内容:"
"时间范围:" 明确总结所涵盖的具体时间段(如月度、季度、年度、特定项目周期等)。 "核心内容:" 大米生产工作总结的核心是围绕“生产”展开的。应重点涵盖: "生产计划与执行:" 原材料(稻谷)的采购、入库质量情况;生产计划的制定与完成度;实际产量与计划产量的对比分析。 "生产过程管理:" 各个生产环节(如清理、砻谷、谷糙分离、碾米、抛光、色选等)的运行情况;设备使用效率、完好率;工艺参数的稳定性与控制。
很多大米加工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的大米加工企业还通过了HACCP、ISO22000、FSSC22000等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质量管理工作也日趋规范,但企业生产的各类大米产品,仍然不时会遭到客户投诉。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食品安全管理是质量管理最基础的部分,本文不赘述。大米加工企业内部大力推进质量体系是希望通过管理体系在大米加工企业内部的有效运作,不断优化工作流程,规范经营管理,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切实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大米加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了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以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需求与期望,必须坚持持续改进。
为使大米加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改进,巩固提高,增强顾客对我们的信任度,大米加工企业会通过对实施的内审、管理评审,特别是通过外审工作进行分析、调查,认真总结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实践中质量管理体系对持续改进的要求,调查持续改进还存在哪方面问题,针对客诉、内审、管理评审,特别是外审中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如何做好持续改进。对体系文件进行换版,使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流程、过程方法、质量保证能结合大米加工企业的生产实际,指导实践,持续改进。
一、持续改进的概念
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能力的循环活动,是一种螺旋上升的PDCA循环活动,强调持续是指"PDCA"循环后又开始新的一轮"PDCA",如此"循环不断",永无止境。换句话说,持续改进是组织为达到其质量方针和目标,致力于不断提高组织的有效性的过程;“持续”的涵义是指对过程的改进要逐步前进,持续改进反映了顾客增长的需求和期望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动态发展。
图1.PDCA循环(戴明环)
持续改进的范围包括质量、效率等方面,而质量改进含产品质量、过程及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它不限于对已发现或潜在的"不合格"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对于"合格"的方面也存在着改进的机遇,由于外界环境不断变化,技术在发展,顾客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满足需求的能力也应不断地增强,据此需要开展系列持续改进活动。
通过对过程的改进实现改进,包括提高质量水平、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每个过程都存在改进的机会,据此,应对所有过程进行分析并不断改进。同时,按优先次序排列过程,找出并做好主要过程。
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动力,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旨在达到新水平,即在质量,服务和成本方面超越历史水平,不断创新记录,达到新的控制水平,而不是在原有水平上周而复始。
纠正和预防的要求:大米加工企业对顾客满意情况、内部审核过程和产品状况的监视和测量、不合格品控制、持续改进等过程进行策划,做出规定并组织实施,同时通过相关数据的记录、收集和分析及适当的统计技术的应用,提出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以证实产品的符合性、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为使本大米加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促进持续改进,企管部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已出现的不合格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重复发生。
大米加工企业通过内审及执行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建立自我完善的机制,通过对上述各方面信息的数据分析,更新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所有需改进的项目,经管理者代表(一般是质量部经理或者食品安全总监,新版体系已不再要求设立)批准后报总经理,调配适当的资源予以执行,为相关方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针对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应做的工作
1、大米加工企业按照GB/T1900l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确定过程形成文件,并对体系的实施、保持和改进作出规定,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增强顾客满意度。
根据管理评审报告中提出的加强体系文件的充分性、完整性要求,结合大米加工企业体系运行的实际情况,对体系文件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修改、换版,通过换版增强了体系文件的操作性,完善体系文件的充分性和完整性,实现了对体系文件的持续改进。
建议企业在做文件、修订操作规程时,遵从“写我所做的,做我所写的”宗旨,确保文件与实际操作保持一致,避免两张皮现象。
2、为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度,达到运行管理体系所需的人力资源配置,建立符合体系要求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为大米加工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结合大米加工企业实际,分别从人员招聘配置、培训发展、绩效管理、人才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制定了人力资源规划以便使人力资源的提供不断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3、为更好实现大米加工企业的年度质量目标,需要对大米加工企业年度质量目标进行分解,并得出部门的季度目标,并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便及时发现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进行整改以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持续改进过程的有效性。
通过对各部门各主要控制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各部门基本能按体系要求进行工作;通过内部审核前三天对审核小组的专项检查,对内审员配置、审核计划编制、各部门准备方面进行了监视测量,通过分析能保证内审过程实现策划结果,事实也证明此次内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根据监视测量的结果,如发现过程运行情况未达到预期效果时,应由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纠正或纠正措施并进行验证,具体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在过程监视和测量及其后采取的措施中,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进行统计分析。如使用柏拉图,对顾客投诉的问题进行分析,聚焦投诉较多的问题予以解决:
图1.柏拉图
4、预防和纠正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需要企业质量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开展QC小组活动,通过全流程图法、鱼骨图法等分析出根本原因,并从人、机、料、法、环、测,分别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及纠正措施,并制作《预防和纠正措施记录汇总》,预防和纠正措施内容主要涉及到销售中潜在的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生产中可能产生不合格品因素、稻谷储存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要求相关部门的操作人员落实这些预防和纠正措施,通过跟踪并记录所采取预防措施的结果来评价采取的预防措施是否有效。
图2.质量问题分析鱼骨图
三、大米加工企业持续改进存在的典型问题
1.职责不清,工作流程不明确影响部门开展持续改进工作,如在监督审核中发现采购部门与需求部门在相关原料采购、计划下达完成控制方面文件职责描述与实际工作不符。
2. 大米加工企业质量目标明确了大米加工企业工作要求和持续改进方向,大米加工企业质量方针提供了制定质量目标的基础,大米加工企业质量方针中有“追求产品创新”的内容,但质量目标中未设置与产品创新相对应的指标,产品也多年未更新。
另外各部门在目标分解时主要根据各职能职责任务予以确立。但采购部的部门目标中却有“出库产品一次性合格率指标”明显与现行体系文件中对部门职责描述不符合。
3.态度问题、部门管理松懈也是影响持续改进的重要因素,如通过内审发现仍有很多部门对各自部门的职责还有不够清晰的地方,明显对质量管理手册以及相关程序、作业文件理解不够,更谈不上运用。
4.工作缺乏创新,一味循规蹈矩,缺少对现行作业指导文件的合理质疑也是影响持续改进的重要因素。
四、大米加工企业持续改进的方向
1、完善企业的质量目标、各部门分目标以明确工作要求和改进方向;
2、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特别对部门职责、工作流程按照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相应改进;
3、通过内部审核、日常考核考评检查和外部对顾客调研调查数据,分析研究改进措施,寻求不断改进的机会并安排实施改进活动。
4、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不断改进。
5、根据管理评审中评价改进措施的效果,完善相关文件及流程实现不断改进。
6、要以问题为导向,不放过任何一次客诉,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订措施,并形成长效机制。
五、大米加工企业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建议
针对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持续改进工作,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
1、质量是一把手工程,要摈弃花钱买个ISO9001或者其他证书的想法。大米加工企业负责人,要充分授权给质量管理部门或者人员。管理者代表或者质量经理,要敢于管理,不放过任何一次客诉或者加工过程中的不合格,每次的客户或者加工过程的不合格,甚至于每次外审老师的监督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都是一次持续改进的机会。
2、端正贯彻质量管理体系的态度,提高对ISO9001标准的认识,实施全员质量管理。
不少大米加工企业属于家族企业、夫妻店,员工本来就少,员工的素质和认识还远远不能达到质量管理的要求,还不能很好的将其运用到工作中去。如对各部门的职责还有不够清晰的地方,对质量管理的认识普遍不够系统和全面等,为此对如何运用其为企业管理服务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3、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需要不断加强培训,提高全员对ISO9001标准的理解和认识,重点进行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的培训,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内审员外培,弥补因人员调动、离职等原因造成的专业人员缺乏,提高内审水平。二组织全员培训,各部门每季度组织部门人员学习培训,重点对各部门领导进行质量目标、部门职责、企业管理等方面培训,不断深化认识,提高管理效果。三对特殊岗位、生产岗位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坚持全员参与,把质量管理贯彻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去,并把大米加工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要求充分融入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
4、把握ISO9001标准的精髓,制定切实可行的体系文件,确保其“系统化、持续化、可操作性”。精心策划、制定和改进体系文件是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关键。各部门应根据实际制定本部门具有可测量性的科学的质量目标;要落实各部门管理职责,修订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完善相关工作流程,使每位员工都能按其职责权限展开工作;要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随时对不实用的文件进行修正,以确保文件的可操作性。
5、强化监督考核机制,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形成事事有人管,处处有考核的制度。对出现不符合在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同时,及时改进、完善相关制度、流程避免不符合情况再次出现;实施有效的内部审核,采取不定期的内审方式,及时发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实现持续改进。
建议大米加工企业,应建立质量管理方面的奖惩考核制度,对发生客诉或者批次性损失的问题,进行考核;对负责的员工,工作中避免企业质量损失,采取了优秀改进措施的,及时给予奖励。
“网红东北大米”十月稻田冲刺港股上市,约七成收入来自线上。
近日,十月稻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月稻田”)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冲击港股主板。
十月稻田从一家粮食批发夫妻店做到一年45亿元收入,获红杉中国、云锋基金等明星机构投资,但也存在过度依赖线上渠道、产能利用率不高等隐忧。
约七成收入依赖线上渠道,平台服务费超亿元
2005年,王兵和妻子赵文君进入厨房主食食品行业,做原粮贸易生意。2011年,“十月稻田”和“柴火大院”品牌创立,也是在那一年,十月稻田开始和京东合作,入驻电商平台。两年后,十月稻田又与天猫达成合作。
在与投资机构云锋基金2021年的一次对谈中,王兵坦言,十月稻田是“跟着中国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在他看来,大米是品牌化集中程度较低的品类,“十月稻田用了10年时间借助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在泰合资本与王兵2021年的一次对谈中,泰合资本管理合伙人胡文钦总结道,十月稻田本质上并不是农业公司,而是制造加工和消费品牌公司。王兵补充称,十月稻田通过全渠道接触到消费者,有超过1亿的家庭在吃“十月稻田”并且离不开它,品牌就形成了。
王兵透露,十月稻田在过去10年进入了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前置仓、盒马等新零售商超,再到To B端(即面向企业销售)以及2020年兴起的社区团购。
实际上,十月稻田约七成收入依赖线上渠道。2020年至2022年,线上渠道为十月稻田分别贡献了约18.50亿元、27.17亿元及31.44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79.5%、75.5%及69.4%。
按渠道划分收入情况 来源:十月稻田招股书
据招股书所述,2019年至2022年,按通过综合性电商平台销售大米、杂粮、豆类及籽类产品产生的收入计算,十月稻田一直排名第一。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2年十月稻田在该市场的市场份额为14.2%,是行业第二名市场份额的2.7倍。
高度依赖线上渠道也使得十月稻田的平台服务费高企。2022年,十月稻田的平台服务费达1.32亿元,占收入的2.9%。
但十月稻田也意识到过度依赖线上渠道的局限性,其在“风险因素”中坦言,大型集团或企业在传统的线下经销、零售或直销等多个销售渠道中拥有稳固的地位,公司可能需要在线下渠道中与大型企业竞争,为此可能产生越来越多的广告开支。
为此,十月稻田计划将一部分募集资金用于公司加深与全国性、地方性商超等渠道的合作,同时加强与大型电商平台的合作,并探索新兴电商平台的机遇。
去年收入45亿元,产能利用率低仍募资扩产
降低大米平均售价抢占市场,十月稻田拟募资继续扩产能。
2020年至2022年,十月稻田的收入分别约为23.27亿元、35.98亿元及45.33亿元。其中,大米是十月稻田的拳头产品,报告期内,大米产品的收入占公司同期总收入的比例约八成,收入分别约为18.71亿元、28.92亿元及36.22亿元;杂粮、豆类及其他产品的收入从2020年的3.67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5.232亿元,但收入占比则从15.8%下滑至11.5%;干货及其他产品的收入占比则从2020年的3.8%上升至2022年的8.6%。
尽管十月稻田的销量逐年增加,但大米等产品的平均售价却纷纷下降,大米产品的售价从2020年的7.3元/千克下降到2022年的6.1元/千克。对此,十月稻田表示主要是由于公司对该产品采取相对具有竞争力的定价策略来巩固公司的市场地位。
十月稻田各产品的销量与平均售价 来源:十月稻田招股书
打“价格战”的代价是毛利率下滑。十月稻田的毛利率从2020年的17.4%下降至2021年的14.9%,但2022年,其毛利率回升至17.2%。十月稻田表示,这是由于公司调整了原粮采购策略并策略性地更新产品供应。
2020年至2022年,十月稻田的净利润分别约为1397万元、亏损1.73亿元与亏损5.64亿元,调整后的净利润分别约为2.21亿元、2.59亿元与3.6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十月稻田2022年的行政开支骤增3倍,从2021年的2.73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8.58亿元。就在2022年,十月稻田股份支付约7.4亿元,其中股份奖励6.91亿元,指授予王兵及赵文君的实缴资本,股权股东之间的实缴资本转让约4858万元。
综合损益表 来源:十月稻田招股书
最早投资十月稻田的启承资本曾在一次峰会上公开表示,十月稻田用3至4年的时间,将收入从10亿元左右做到近50亿元。十月稻田高速增长的业绩也引来众多明星机构热捧,包括启承资本、红杉中国、云锋基金、CMC资本等投资机构。招股书透露,IPO前投资所筹集的资金约有91%已经使用。
王兵、赵文君、十月稻田企业管理、十月金丰、十月众鑫及沈阳鸿升组成的控股股东集团合计持有十月稻田70%的投票权。机构投资者方面,最大机构投资方启承资本持有12.49%的股份,红杉中国、穆巴达拉投资公司PJSC、云锋基金、CMC资本以及策然投资分别持股5.66%、4.90%、3.40%、1.81%以及0.45%。
此番谋求上市,十月稻田还拟募资继续扩大产能,但其存在产能利用率较低的隐忧。
据招股书介绍,十月稻田的产能利用率受大米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影响,按照惯例,该行业的年度平均最高利用率一般不超过80%,而十月稻田在2020年至2022年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6.3%、59.3%及51.4%,大米的产能利用率从2020年的65.7%一路降至2022年的50.5%,产能利用率逐年走低。
对此,十月稻田解释称,公司建立及投产更多大米产品的生产线,积极扩大产能,但设计产能快速扩张及受疫情的短暂影响,使得大米产品的产能利用率持续下降。
截至2022年末,十月稻田已建立了5个生产基地,其中沈阳新民生产基地、五常生产基地、松原生产基地及敖汉生产基地已投产运营,通河生产基地尚在建设中。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