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17 08:43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如何写好读书笔记作文(600字左右)的指南,重点在于注意事项:
"精读深思,勤于笔耕:写好读书笔记作文的注意事项"
读书笔记作文,是将阅读的感悟与思考转化为书面文字的过程,它不仅是知识梳理的载体,更是深度阅读的催化剂。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作文,往往能体现出作者对文本的深刻理解、独到的见解以及清晰的逻辑表达能力。那么,在撰写这类作文时,我们应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 精准选点,避免泛泛而谈"
面对一本厚重的书籍或一篇深邃的文章,不可能也不需要面面俱到。首要任务是"精准选取"想要深入探讨的核心观点、人物形象、情节片段或写作技巧等。这个“点”应该是你阅读过程中印象最深刻、感触最深的,或是你觉得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深度的部分。避免选取过于琐碎或缺乏深度的内容,否则文章会显得空泛,缺乏说服力。选定“点”后,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论述,避免旁逸斜枝。
"二、 源头活水,引用恰当"
读书笔记作文的灵魂在于“读书”,离不开对原文的引用与解读。"引用原文"是支撑你观点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但引用并非越多越好,关键在于"恰当"。首先,引用要"准确",不能断章
洞与风
程予东
背诵的孩子走了一拨,抽空阅读一篇打开的文档,“老师,我也背好了。”轻轻的声音。扭头看,是他,一个圆脸蛋,身高潜伏着的男孩。“行,我给你做个标记。”
片刻,一女生跑来,正着眼睛,“老师,他没有背好啊。”闻听,我的脑袋升腾起黑色的烟雾,似乎有毕剥的声响。“怎么可能?他亲自说背好的。”“可是他在教室里说自己压根儿就没有背诵。”我捂了捂心底的烟雾。
“请他来。”
圆脸男孩来了,头往前稍拱,这样他的个子又缩了几许。“你,会还是不会?”我想听到一声爷们儿的。落空。不需要验证了,如果会的话,还不是任你抽,然后乌拉乌拉背一通。“为什么?”我勇敢地直视他,他勇敢地视着桌子。黑烟作势翻滚,拗不过。“背书是你的事儿,我只是督促一下。现在你欺了自己,也欺了我。你欺了我,我可以不再信任,你欺了自己呢?”还是没有回应。“行了,回吧。”我摆摆手。
背对着,由他去。
坐定,就悔了刚才说的话,面对生了漏洞的孩子,你何必急于评判?急于修补?给他平定心绪的时间,让他自己回温,让他听取自己内心的声音,让他试着选择。你确定了性质,你带着道德评判的眼神和被戏弄的委屈,在他无可言说的时候,打发他离开,像是一种厌弃和疏离。这是怎样的负气!在负气的时候,做出如此短视的行径。温情的理智总是迟于燃烧的情绪。
在你咄咄的逼视里,一扇能够向内打开的门咬紧了牙关。我听不到那个世界里潮起潮落的轰鸣,这样的结果非我所愿,却因我而生。
人总是习惯于先看到别人身上的漏洞,正如我,瞥见他的不诚。我身上没有漏洞吗?急于结论的漏洞,厌弃的漏洞,疏离的漏洞,这么多漏洞相互牵手,堆积起来,自己不能视而不见啊。
漏洞存在,风就会灌入。滥竽充数中的齐宣王就是漏洞所在,南郭处士便是风啊。被这样的漏洞养着,风十分自在。齐宣王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一种漏洞吗?或许他陶醉在宏大的音乐声,哪里有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南郭处士知道自己是虚浮的风,可是他有存在的机遇啊。是漏洞成就了风的虚浮。奇怪的是,居然没有人点出齐宣王的漏洞,或许有人明白,只是不敢说而已,他们一定掂量过不说的好处,说的坏处。哪里像我遇到的那个女孩如素绢洁净,鹰隼样无惧。齐湣王继承王位,他身上没有齐宣王的漏洞,南郭处士这样的风就无处可荡了,只有溜之大吉。
试想如果齐湣王和齐宣王一般,南郭处士的运命如何呢?依旧安稳无恙。齐宣王假如和齐湣王无二呢?南郭处士也不会在吹竽堆里善存啊。
看来,南郭处士的去留主要系于齐宣王和齐湣王的异同。
如果在背书这件事儿上,我如齐湣王那样一个一个检验,不能携带书来,直接面对于我,那么圆脸男孩断不会如此自欺欺人,他只能老老实实应对。我为何没有这样做呢?是基于对人性的信任吗?应该有这样的因素在。只是这份信任在现实面前遭遇了尴尬。这让我更清醒地意识到仅有信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携着风的基因。如果没有漏洞可钻,累积下来,人就习惯于真诚无欺。如果有漏洞存在,风是积极加盟的,这是风的本性,也是人的本性。一旦具有某个机会,那些抑着的风会鼓荡起来,生出骇人的事情,着实令人惊异。
灭绝风是一种意淫。风需要制约。信仰的和制度的。
如果灵魂里有信仰的大厦,即使面对漏洞,也自觉地生出抵抗之心;假如灵魂里没有巍峨的信仰,为了遏制风的放浪,就该修缮制度,让制度的城垛绵延高耸,高过风的力量,即使风来,也只是撞墙而已。人们的灵魂里没有高标的信仰,国家也没有完备的制度,那么风就作祟,这不是风的恶,是它的本性使然啊。
良好的制度源于民意,由人制定,它是对所有人的规范,一旦明确,就该执守不阿,最后成为国民的骨骼组成,成为一种精神气象。怕就怕民意在,制度在,贯彻执行的依然是人治。靠着关系和人情,凌驾于制度之上。微风,狂风,妖风,飓风,真是风起云涌,天欲作色。其实天不会作色,是人的一厢情愿罢了。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简单因果关系常常存活在人们的臆测里,妄想里。真实的生活比这复杂的多,因为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不过这样的风是有地域特色的,一旦离开本土,到了一个制度整肃端严的地方,到了一个信仰固若金汤的地方,你就刮不起了,如果你要肆虐,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这样的事情已然存在着。我们压抑久了,在信仰没有高扬的本土时代,对这样的制度自然心生饥渴状,其中也裹挟着一浪高过一浪的自嘲,这自嘲里埋伏着多少辛酸和悲凉。
诗人里尔克说:灵魂没有宇宙,雨点会落在心尖上。多少人灵魂里存在宇宙,存在天地,存在敬畏?灵魂的高地被低处的东西占据,雨点落下来,低洼处洪水泛滥。闻听,山雨欲来风满楼。不惧,这满楼的风,它充满的是一幢楼。楼外,一定会有高墙绵延,风是越不过去的。这不是一个梦,但愿不是一个梦。
【程予东博客: 走在风外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ouzaifengwai 】
作家鄢文龙
作者简介 鄢文龙:江西丰城人,作家,教授,学者,江西省高考语文命题人。今日专栏作者。曾任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语言学教授。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师从著名音韵学专家刘晓南先生,著名修辞学家吴礼权先生。中国思辨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修辞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中国模糊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委员会常务理事。出版学术专著19部,其中,代表作有散文集《月点波心》《月在波心》;长篇小说《相爱,只为情》(又名《庄生晓梦》),短篇小说《领养》(又名《非婚生育》);文学评论《颠覆与超越——史铁生文学作品的修辞化生存》;传记《晚唐巨擘郑鹧鸪》《姚勉评传》《周德清评传》。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