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如何写《病毒防范工作总结》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17 12:12

如何写《病毒防范工作总结》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病毒防范工作总结的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总结内容全面、准确、有深度,并体现工作的价值:
1. "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范围 (Clarify Purpose and Scope):" "目的:" 首先要清楚这篇总结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向上级汇报工作成果?是为了内部经验分享?还是为了评估风险、改进流程?不同的目的决定了总结的侧重点和语气。 "范围:" 明确总结的时间范围(例如,某个季度、某个月度、某个特定事件期间)、涉及的区域或部门、以及防范工作的具体对象(是通用计算机病毒、特定行业病毒,还是针对网络攻击的防范?)。
2.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Clear Structure, Rigorous Logic):" "标准结构:" "引言 (Introduction):" 简要说明总结的时间背景、目的、总体评价以及主要工作内容概述。 "主要工作内容与措施 (Key Activities and Measures):" 这是核心部分。详细描述为防范病毒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例如: "技术层面:" 防火墙策略更新、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部署与维护、杀毒软件/终端检测与响应(EDR)的部署、病毒库更新频率、系统补丁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

疾控专家:仍在流行季,诺如病毒防范5大要点总结→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3月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提问:春季诺如病毒感染比较常见,请问感染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该如何预防?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 常昭瑞:


3月份仍然是诺如病毒流行的季节,感染诺如病毒以后最常见的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有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以及肌肉酸痛等。诺如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传播方式多样,具体包括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直接接触患者的吐泄物,或者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环境和物体表面,以及吸入含有诺如病毒的气溶胶。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勤洗手,在餐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和外出回家后,做好手部清洁,建议可以使用肥皂或者是洗手液,用流水洗20秒钟以上。


二是要注意饮食安全,不要喝生水,要喝开水以及瓶装水,食用蔬菜和水果前要彻底洗净。烹饪加工食品时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确保我们吃的食物要煮熟煮透,尤其食用贝类产品时。外出就餐时,要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厅。


三是要做好居室日常清洁和通风,要确保厨房餐具的清洁,及时处理垃圾。


四是做好规范消毒,如果家庭成员出现了胃肠炎症状,我们要对其呕吐物和排泄物进行规范处理,对污染的环境和物体表面要用含氯消毒剂彻底消毒。对于门把手、马桶按钮以及卫生间这些接触频繁、容易病毒污染的区域和部位要定时进行消毒。


五是如果感染以后,尽量要居家休息,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对于特殊岗位的从业人员,比如厨师、育婴员以及外卖快递员不要带病上岗。


学校和托幼机构这些人群聚集场所是诺如病毒高发场所,要落实好日常防控措施,要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落实因病缺勤追踪和疫情报告,确保食品和饮用水安全,定期做好对环境的清洁消毒,规范处理呕吐物,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最后还要做好诺如病毒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师生应对诺如病毒防控的意识和防控能力。



提问:有人说感染诺如病毒之后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也有人说感染一次之后就不会再感染了,请问这些说法是否正确?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 常昭瑞:


感染诺如病毒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诺如病毒胃肠炎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是针对细菌感染的药物,对病毒感染无效。诺如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一般2-3天后可自行康复,大多数病例是轻症,只需要对症治疗,对于少数有脱水症状的患者需要补液治疗,必要时可以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由于诺如病毒是具有高度变异性的病毒,存在多种基因型和变异株,人体感染某一型别的诺如病毒之后对其他型别的诺如病毒感染保护作用有限。此外,由于感染诺如病毒之后产生的免疫保护作用持续时间比较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免疫力会逐渐减弱。因此,感染诺如病毒之后还可能再次感染。就像刚才提到的那样,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关键环节是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以及饮食和饮水卫生等。/健康科普



来源:健康中国

编辑:杨紫萱、张林林





快点“一键三连”,
一起健康生活吧!

牢牢把握抗疫战略主动权 三年抗击新冠疫情取得决定性胜利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加强对防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抗疫战略主动权,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和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聚集性疫情处置、政策措施优化调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密切协作、履职尽责,14亿多人民同心抗疫、坚韧奉献。我国先后经受住了全球六波疫情流行冲击,始终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走过了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应急常态化防控、应急常态化防控向“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过渡转段三个阶段,有效处置百余起聚集性疫情,实现平稳转段。3年多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经济增长保持在年均4.5%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进出口总额突破40万亿元大关,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我国3年多抗疫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是最大的底气和最根本的政治保障。3年多抗疫斗争形势多变、任务艰巨复杂,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从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每到关键时刻都作出重要指示,明确了疫情防控的战略思想、指导方针和重大举措,始终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贯穿因时因势科学防控的战略决策,始终贯穿坚持就是胜利的必胜信念。在2020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果断决策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公共卫生应对措施,用3个月左右时间改变了疫情发展的危险进程,为全球抗疫也作出了重要贡献。2020年4月疫情转入常态化防控后,反复强调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有效抵御了全球五波疫情冲击。2021年11月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并逐渐在全球流行,不同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逐渐增强,2022年10月份前坚持“动态清零”,有效避免了BA.1、BA.2、BA.4、BA.5在我国的流行,尽最大努力保障了人民群众健康安全。2022年11月,传播力更强的奥密克戎BF.7开始在我国传播,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减弱的科学证据越来越充分,习近平总书记果断作出优化调整措施、实施“乙类乙管”的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每到关键时刻、重大节点都及时作出高瞻远瞩的战略决断,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果敢的历史担当,是每个阶段疫情防控取得成功的根本和关键所在。

3年多来,我国先后经受住了全球六波疫情流行冲击,始终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全国热门景点游客量回升,文旅市场显现复苏趋势,烟火气、忙碌劲儿逐渐回升。图为2023年 1月26日,游客在天津古文化街游玩时留影。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摄

——党的全面领导是最大的组织保障。3年多疫情防控,我们党的强大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是最大的组织保障,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在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中,成立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的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中央指导组。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各地方各方面各负其责、协调配合,自上而下构建了集中统一、上下协同、运行高效的指挥体系,迅即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的疫情防控局面。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党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家层面统筹调度,先后调派92支工作组、4287人次赴地方参与疫情处置,调集医疗、疾控等专业人员14万多人次支援地方防控工作,努力以更高效率、更低层级、更小成本、更短时间控制住疫情。推动地方构建高效运行的扁平化指挥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统筹调度,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有疫情的地区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保证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和人群的正常生产生活;其他地方顾全大局,在防控力量支援、滞留人员返回、风险人员区域协查等方面不讲条件、全力支持,有效防止了疫情的扩散。进入疫情防控转段阶段,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一盘棋”,坚持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多部门联动,五级书记抓好农村防控,各项措施一周左右时间迅速调整到位,用一个多月时间快速度过高峰,社会大局稳定,赢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为世界防疫树立了典范。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首要原则。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对感染病患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由国家财政兜底免费救治,悉心呵护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是中国抗击疫情的鲜明底色。3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宁可暂时影响一点经济发展,也不能让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伤害。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期间,提出“注重关口前移、统筹重症轻症、科学精准救治”的总体思路,坚持中西医结合、分类救治,不断总结临床救治经验,诊治技术和方法基本成型,被多个国家和地区学习借鉴。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党中央从党的性质宗旨出发、从我国国情出发确定的“动态清零”方针是有效的、成本是最小的,为实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目标。在疫情防控转段阶段,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加强重点人群早期干预,重症床位迅速实现倍增,迅速完成各级各类医院平急转换,全力做好医疗物资供应保障,千方百计做好病例收治和重症救治工作。根据监测数据,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新冠死亡率处于世界最低水平,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病死率类推,我国防控措施减少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员病亡。相比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人均预期寿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上升,我国人均预期寿命逐年上升,从2019年的77.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2022年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再创历史新低,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进入转段阶段,各地积极推进分级诊疗,优化对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救治能力,积极发挥好基层医疗第一道防线作用。图为2023年1月4日,中日友好医院医生在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查房。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摄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强支撑。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医药物资供应体系,培养了规模宏大的医疗卫生队伍,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中,迅速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改造开放9100多张重症床位,以省包院、以院包科,整建制接管重症病区,实施“四集中”救治重症病人。新建16家方舱医院1.4万余张床位集中收治轻症病人,统筹安排19个省份对口支援武汉以外16个市州及县级市。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医疗卫生系统全面动员、尽锐出战,长期坚守岗位、奋战一线,在患者救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隔离转运、宣传教育、社区管控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经受住了重大考验。疫情防控转段工作中,公立医院发挥了中坚作用,有效抵御了疫情高峰每天1万重症患者增量的冲击,转段期间近80万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峰值期间单日在院阳性重症患者12.8万,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广大医务人员发挥了主力军作用,1400万医疗卫生人员坚决听从党中央号令,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无私奉献,救死扶伤,夜以继日工作,轻伤不下火线,在医疗救治第一线展开了感天动地的生命大救援,全力以赴保障了14亿多人民的健康。医药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优势科研力量协同攻关,我国筛选出一批有效中药方药,国产小分子药物等新冠治疗药物成功上市,基本满足了临床救治用药需求。

——坚持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保障。疫情防控既是遭遇战,也是持久战。3年多来,党中央根据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不断动态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先后审议印发十版防控、诊疗方案,持续调整风险人员流调排查隔离、风险区域划分管控、感染者分级分类收治等措施,不断完善监测预警、疫情处置、患者救治等政策,推动更有效发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扩散蔓延,更高效做好患者收治。过渡转段阶段先后出台“二十条”和“新十条”优化措施,推动各项防控措施有序退坡调整,确保了防控工作有序开展,确保了防控工作始终聚焦要害、有的放矢,有力提升了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始终把握疫情防控的战略主动。

——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3年多来,各行业各部门基层干部得到了锻炼,熟练掌握相关工作技能,并开展有效有力协作,基层治理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坚固防线。武汉保卫战期间,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成为了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无论是群众生活服务保障、居民健康监测、环境卫生整治,还是大规模核酸筛查、风险人员转运收治,广大社区工作者、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都参与其中。在过渡转段阶段,基层社区配合专业机构在开展重点人群健康摸底调查、推进疫苗接种、宣传教育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巨大成效,基层组织和广大社区工作者发挥了关键作用,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维护社会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图为2022年12月28日,在贵州赤水市石堡乡兴农村,医护人员和党员志愿者为村民提供送药上门服务,在新冠疫情防控进入转段阶段后,积极发挥好基层医疗第一道防线作用。新华社发 王长育/摄

——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是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3年多来,每一项措施的成功实施,都离不开14亿多中国人民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各级各类媒体持续深入解读中央政策精神,加大防疫科普宣传力度,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引导群众理解支持疫情防控政策措施,激励战胜疫情的信心和斗志。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扬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坚决克服政策调整过程中的短期阵痛,始终自觉遵守防控规定,主动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配合政府统筹调度,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人民防线。我国疫情防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用心用情解决人民群众所期所盼。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抗疫过程中凝练出的伟大抗疫精神是取得每个阶段胜利的强大动力和源泉。

人类与病毒的斗争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2023年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充分肯定3年多来我国抗疫防疫取得的重大成果,深刻分析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明确疫情防控新阶段的目标任务,对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倍加珍惜抗疫斗争成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及时研判预警,并制定完善不同情景下的疫情应对预案,不断完善防控机制举措、持续建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加快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协调,以苦干实干的行动和奋发有为的姿态捍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共同维护人类健康福祉。

来源: 《求是》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