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小学教育调查报告英语》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17 12:15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小学教育调查报告英语》小技巧(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Okay, here is an English essay outlining the key points to consider when writing a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survey report.
---
"Title: Key Considerations for Writing a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Survey Report"
"Introduction"
Conducting and reporting on a survey regarding primary education is a vital task for educators, administrators, policymakers, and researchers. Such reports provide crucial insights into the functioning of schools, student learning, teacher well-being, and overall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However, writing an effective and informative survey report, especially one aimed at a primary school context, requires careful attention to specific details. This essay outlines the key considerations that should be kept in mind when drafting such a report.
"Clarity and Audience Awareness"
The primary goal of any report is clear communication. The report must be easily understandable, not only to experts in the field but also potentially to parents, school staff, and community members who may not have a deep background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This means using clear, concise, and jargon-free language. Avoid overly technical terms unless they are necessary and explained. Understanding the specific audience is crucial; a report for school administrators will have a different focus and tone than one intended for parents or government officials. Tailoring the language, structure, and level of detail to the intended readers ensures the report is relevant and impactful.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A well-structured report guides the reader logically through the findings. A standard structure typically includes:
1. "Title Page:" Clear title, author(s),

五篇牛津英语八上数字汽车和数字故事调查报告的双语作文范文



以下是五篇与新教材牛津英语八上第二单元相关的,有关数字汽车和数字故事调查报告的双语作文范文:


范文一:Report on Digital Cars(数字汽车调查报告)


Nowadays, digital - car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ccording to a recent survey, about 60% of the respondents believe that digital - cars are more intelligent than traditional cars. 30% of them think that digital - cars can improve traffic efficiency, because they can communicate with traffic systems, and avoid traffic jams to a certain extent.


Only 10% are worried about the safety of digital - cars, fearing that they may be hacked. In general, digital - cars have brought many conveniences to people,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ir safety will also be further guaranteed.


如今,数字汽车越来越受欢迎。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约60%的受访者认为数字汽车比传统汽车更智能。30%的人认为数字汽车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因为它们可以与交通系统通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交通拥堵。只有10%的人担心数字汽车的安全性,担心它们可能会被黑客攻击。总的来说,数字汽车为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安全性也会得到进一步保障。


范文二:Survey on Digital Cars' Market Share(数字汽车市场份额调查)


A survey on the market share of digital cars has been carried out recently.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 big cities, digital cars account for about 40% of the total car sales. In some small and medium - sized cities, this proportion is about 20%.


The reason why digital cars have a higher market share in big cities is that people in big cities have a higher acceptance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the traffic facilities are more complete, which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operation of digital cars. 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market share of digital cars will continue to rise in the future.


最近进行了一项关于数字汽车市场份额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城市中,数字汽车约占汽车总销量的40%。在一些中小城市,这一比例约为20%。数字汽车在大城市中市场份额较高的原因是大城市的人们对新技术的接受度较高,且交通设施更完善,更有利于数字汽车的运行。预计未来数字汽车的市场份额将继续上升。


范文三:Report on Digital Story - Telling in Schools(学校数字故事讲述调查报告)


Recently, a survey on digital story - telling in schools has been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70% of the teachers think that digital story - telling can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because it combines pictures, sounds and texts, making the story more vivid.


About 50% of the students like to listen to digital stories, and they think it is more interesting than traditional story - telling. However, 20% of the teachers worry that students may be distracted by the fancy forms of digital stories. In short, digital story - telling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we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it.


最近,对学校中的数字故事讲述进行了一项调查。根据调查,70%的教师认为数字故事讲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它将图片、声音和文字相结合,使故事更加生动。约50%的学生喜欢听数字故事,他们认为这比传统的故事讲述更有趣。然而,20%的教师担心学生可能会被数字故事的花哨形式分散注意力。总之,数字故事讲述有利有弊,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它。


范文四:Investigation Report on Digital Car Technology(数字汽车技术调查报告)


A recent investigation on digital car technology shows that about 80% of the car manufacturers are investing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ar technology. Among them, 50% are mainly focusing on the research of autonomous - driving technology, hoping to realize fully autonomous driving in the future.


30% are committed to improving the intelligent interaction system of cars, so that drivers can control the car more conveniently through voice or gestures. Although digital car technolog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there are still many technical problems to be solved, such as how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in extreme weather.


最近一项关于数字汽车技术的调查显示,约80%的汽车制造商正在投入数字汽车技术的研发。其中,50%主要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希望未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30%致力于改进汽车的智能交互系统,使驾驶员可以通过语音或手势更方便地控制汽车。尽管数字汽车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许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如何在极端天气下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范文五:Survey on the Influence of Digital Stories on Children(数字故事对儿童的影响调查)


A survey on the influence of digital stories on children has been launch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85% of parents think that digital stories can expand children's imagination, because the rich forms of digital stories can provide more visual and auditory stimuli.


60% of the children said that they learned a lot of knowledge from digital stories. However, 30% of parents are concerned that excessive exposure to digital stories may affect children's eyesight. In conclusion, digital storie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children's growth, but we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reasonable control of children's viewing time.


一项关于数字故事对儿童影响的调查已经展开。结果表明,85%的家长认为数字故事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力,因为数字故事丰富的形式可以提供更多的视觉和听觉刺激。60%的儿童表示他们从数字故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然而,30%的家长担心过度接触数字故事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视力。总之,数字故事对儿童的成长有积极影响,但我们也应注意合理控制儿童的观看时间。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调查研究研究总报告

贵州省印江自治县天堂中学 谭江文

标识

印江自治县天堂中学《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调查研究》课题负责人谭江文(中学高级教师)主持完成了印江县基础实验课题——《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调查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20XJ034)。课题组成员:陈红梅 张奎。

一、简介部分

1.标题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调查研究

2.摘要

基于研究者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经历和自身工作经历的反思。我是铜仁市印江县天堂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在探索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热点话题:“课堂有效教学”的问题;并主持了《小组合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校本课题研究,开展了把有效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活动经历了理论学习、团队研课、课堂实践和课后反思。通过在有效教学的理论指导下的课堂观察和反思自己日常教学中的种种问题,了解到了目前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普遍低效,使我深刻意识到提高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探讨提高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从而丰富有效教学的理论,并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实际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直观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对相同条件的学校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二、主体部分

【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

1.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对于“有效教学”,中外学术界迄今仍未给出一个一致的概念和定义。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阐释。第一个维度认为有效教学是能够产生效果、效益和效率的教学,这就是教学有效性的三重关系,其衡量依据是教学投入和教学产出的比率。如程红,张天宝(1998)则将有效教学定义为教师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崔允廓教授(2001)理解有效的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帮助下通过教学所取得的成效;张璐(2002)释义有效教学即为通过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之比所产生的教学效率要高。第二个维度则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发展。陈厚德(2000)认为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和唯一标准是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其出发点和基础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核心是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学条件,促其形成有效的学习。Koppi(1997)认为实现有效教学,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合上述见解,有效教学的定义应为:教师在短时间内,采取科学和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以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为前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较好的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即教师积极的课堂教学行为能体现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使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符合教育目标以及教育需求。

2.初中英语有效教学

李娟(山东师范大学,2012)在其硕士论文《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中所释:初中英语教师依据初中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心理特征,符合英语语言习得规律和文化特性,运用合理和富于变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英语表达交际能力,并能较好的应用于实践:即以较少的教学投入获得更多的回报,真正实现有效性。

【文献综述】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学者通过访谈、问卷、个案和观察等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有效教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如,以美国默塞尔(Mursell)为代表的对有效教学含义的研究,以罗姆斯登(Ramsden)为代表的对有效教学原则的研究,加里(E.D.Gagne)的有效教学策略思想。与国外的研究相比,我国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后,其中有代表的著作有陈厚德的《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高慎英和刘良华的《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论文有程红和张天宝的《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第5期)等。国内对农村英语有效教学的研究是围绕提高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改进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增强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以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英语自主性和英语口语表达与运用能展开的,国内对于农村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不是很多,主要出现于论文中,比如厐海德的《新课标下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殷卫娟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现状分析及改善策略》等,这些研究更偏重于理论论述层面,缺乏与课堂实践的结合。

通过对文献梳理分析:第一,国内外学者明确阐释了有效教学的含义、特征以及构成要素。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组织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主发展在有效教学中的重要性都给予了关注和充分的研究;第二,国外学者为有效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支持与指导。但大多数侧重于宏观的角度和理论层面的构建;理论逻辑强,但归纳不足,而且实践性也不强;第三,国内有效教学主要是引荐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的论文居多,针对本土化的研究较少,并且对有效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缺乏整合性;第四,目前我国对联系学科的有效教学研究较少,而且对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甚少。本研究在充分参阅国内外参考材料的基础上,探讨微观教学策略,重点调查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从而对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提高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选题的背景】

基于研究者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经历和自身工作经历的反思。我是铜仁市印江县天堂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在探索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热点话题:“课堂有效教学”的问题;并主持了《小组合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校本课题研究,开展了把有效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活动经历了理论学习、团队研课、课堂实践和课后反思。通过在有效教学的理论指导下的课堂观察和反思自己日常教学中的种种问题,了解到了目前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普遍低效,使我深刻意识到提高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研究的价值】

一、通过调查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研究造成目前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普遍低效的原因,探讨提高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从而丰富有效教学的理论,并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实际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直观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对相同条件的学校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

【研究目标】

二、本研究以当代有效教学理念和理论作为理论依据,根据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造成目前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普遍低效的原因,结合农村初中英语学习以及农村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从教师的角度提出提高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研究内容、重点】

三、研究对象:研究选取铜仁市印江县天堂中学的6名英语教师和1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这6名英语教师进行访谈,之后对6名英语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各年级各选2名),同时1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各年级60名),(在正式进行调查之前研究者将对30名学生进行预测,查看Cronbach’s alpha指数,是否体现出较高的内部的一致性)。对调查表的结果整理和统计后,课题组成员将对相关的数据,借助EXCEL和SPSS19.0进行分析统计。问卷调查旨在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了解目前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以及原因。

四、研究内容

1、三类主要教学行为的的调查研究:教学策略的调查拟设定三个维度(讲述策略、提问策略、组织课堂讨论策略)

2、四类辅助教学行为调查研究:辅助教学策略方面,拟设定问卷调查四个维度(适应性教学策略、创建课堂环境策略、激发动机策略、运用非言语策略)

3、三类管理行为调查研究:拟设管理课堂策略、管理教学时间策略、管理作业策略

4、学生课堂观察:对6名英语教师进行课堂观察,拟设观察提纲题目关于课堂教学时间、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辅助手段,观察期间,在任课教师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录音及拍摄设备。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研究步骤

【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思路:查阅相关教学有效性和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以及课堂管理文献资料、专著-----设定十类行为问卷(三类主要教学行为、四类辅助教学行为、三类管理行为)----设计描述课堂教学行为表现形式的问卷题目、访谈提纲和课题观察提纲----收集整理数据和相关资料---分析调查研究结果----提出一些提高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主要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探索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通过文献分析,界定有效教学的概念和范围,设定调查问卷题目和访谈内容;

2.调查研究法:主要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参与对象为教师与学生;

3.观察法:我深入任教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认真仔细的听课,观察英语课堂教学和管理细节,发现存在不足,找到产生的根源,以便获取更深入、真实、可靠的资料。

【技术路线或研究步骤】

【技术路线】


确定

研究

课题


制定

研究

思路

设计




具体

研究

过程


调查

结果

及其

分析


本课题预计用两年时间分四个阶段进行研究。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2020年3月1-2022年8月)

(1)作为课题组筹划和写课题申请、查找各类资料学习和调查准备阶段。

(2)研读已有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界定研究主题、概念;确定研究目的和方法以及研究对象;确定课题,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理论学习, 研讨、制订课题研究方案、计划,申报课题。召开课题研讨工作启动分工会议。

(3)查找国内外大量的文献,对当前课题的研究现状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本次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4)相关方面的专家对课题人员展开培训,使他们能够在课题研究中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法,紧紧围绕课题目标和研究内容展开研究,增强研究的实践指导意义。

(5)确定课题研究人员,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将研究人员进行分组,保证课题研究的计划和进度。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2022年9月--2023年3月): 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进行教学过程的改革和实践, 设定十类行为问卷(三类主要教学行为、四类辅助教学行为、三类管理行为);设计描述课堂教学行为表现形式的问卷题目、访谈提纲和课题观察提纲。过程性研究探索和中期总结报告,完成过程性原始资料总结分析。

(1)将课题立项由课题负责人编写开题报告,明确本次课题研究的整个流程。

(2)对课题进行讨论分析,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在课题研究中有侧重的进行研究。

(3)将课题分为若干个小课题,针对每个子课题研究,并且根据课题研究人员的实际状况将其匹配到子课题研究当中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3年12月):整理课题相关资料,进行

课题工作总结,形成结题报告。撰写研究论文,推广研究成果。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材料。

(2)对前期开展的各项研究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示和推广工作。

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研究对象认为教师在教学策略方面有待提高,不能经常或者总是在讲述、提问、组织讨论方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在辅助教学策略方面相对比较理想,但是在适应性教学与创建理想课堂环境方面不尽如人意。然而,大部分学生在管理教学策略方面对教师持肯定态度,虽然有部分学生抱怨课堂以及家庭作业多。一是教师课堂语言的实效性1)导入的语言技巧。;2)指令正确简单明了。二是教师课堂资源利用的实效性充分有效利用一切教学资源,让学生能最大程度把握教学的内容以及重难点,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是课堂活动任务设计以及学生活动的实效性1)活动任务的设计要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紧密联系,可操作性强;2)活动的设计要形式多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3)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使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交际活动中;4)教师一定要深入学生的活动中,随时了解或者帮助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活动;5)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活动。四是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实效性。

三、主要成果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对6名英语教师和1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这6名英语教师进行访谈,之后对6名英语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各年级各选2名),同时1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各年级60名),进行了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行为很少或有时有效但尚未达到经常或总是有效。本研究还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提高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课程实施方案和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要求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本研究从教学改革的一个视角--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手,在分析国内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实证研究基础上,通过调查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造成目前课堂教学普遍低效的原因,探讨提高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文献综述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学者通过访谈、问卷、个案和观察等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有效教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如,以美国默塞尔(Mursell)为代表的对有效教学含义的研究,以罗姆斯登(Ramsden)为代表的对有效教学原则的研究,加里(E.D.Gagne)的有效教学策略思想。与国外的研究相比,我国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后,其中有代表的著作有陈厚德的《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高慎英和刘良华的《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论文有程红和张天宝的《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第5期)等。国内对农村英语有效教学的研究是围绕提高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改进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增强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以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英语自主性和英语口语表达与运用能力展开的,国内对于农村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不是很多,主要出现于论文中,比如厐海德的《新课标下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殷卫娟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现状分析及改善策略》等,这些研究更偏重于理论论述层面,缺乏与课堂实践的结合。

通过对文献梳理分析:第一,国内外学者明确阐释了有效教学的含义、特征以及构成要素。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组织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主发展在有效教学中的重要性都给予了关注和充分的研究;第二,国外学者为有效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支持与指导。但大多数侧重于宏观的角度和理论层面的构建;理论逻辑强,但归纳不足,而且实践性也不强;第三,国内有效教学主要是引荐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的论文居多,针对本土化的研究较少,并且对有效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缺乏整合性;第四,目前我国对联系学科的有效教学研究较少,而且对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甚少。本研究在充分参阅国内外参考材料的基础上,探讨微观教学策略,重点调查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从而对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提高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参与对象为教师与学生。问卷设定了十类行为(三类主要教学行为:讲述、提问、讨论;四类辅助教学行为:适应性教学、创建课堂环境、激发动机、运用非言语手段;三类管理行为:管理课堂、管理教学时间、管理作业),共40种表现形式,设计了描述课堂教学行为表现形式的题目,要研究对象根据“很少、有时、经常、总是”四种选择表明每种教学行为表现形式的出现情况。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初中三个年级学生,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对调查表的结果整理和统后、笔者对相关的数据,借助EXCEL进行百分比统计,结果呈现于表1至表10。
在正式进行调查之前,笔者对50名学生进行了预测,得出conbach's alpha指数为0.786,体现出较高的内部一致性。笔者随机插取30名学生(包括成绩好、中、差的学生)和6名英语教师作为访谈对象(象(包括初一、初二、初三的教师),为了访谈的对象能够畅所欲言,访谈没有录音。
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学策略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大量参阅相关文献(施良方、崔允潮,1999),在有关教学策略的调查中设定了三个维度(讲述策略、提问策略、组织课堂讨论策略),共13道问题。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必须探讨教师课堂讲述的策略。笔者选用了5道问题(1-5),调查结果见表1。只有27%的学生认为教师可以充满激情、有感染力地讲述教学内容,甚至41%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采用此课堂讲述策略。在随后的教师与学生访谈中,部分教师与学生也阐述出具体原因:由于常年上相同的课程以及习惯于此教学模式,所以无法充满激情、有感染力地讲述教学内容。

表1课堂讲述策略的调查

分类

教学行为

学生评价(%)

很少

有时

经常

总是


1) 语言表达流畅、清楚、准确

2) 充满激情、有感染力地讲述

3) 准确地讲述内容,不使学生出现误解

4) 将新述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

5) 运用浅显的例子、说明等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复杂的教学内容

15

41

26

21

25

30

32

22

24

30

40

17

36

32

29

15
10
16
23
16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被广泛使用。笔者曾经观察了21节初中英语课,在这每节课45分钟的21节课中,教师共提问428次,平均每节课提问大约20次,每两分钟提问一次。但与教师的频频提问相反,由学生主动向教师提问的只有19次,平均每节课不足一次。同时,教师的提问基本上是记忆性、重复性的,很少提理解性或创造性的问题。笔者的调查研究也表明(见表2):教师课堂提问缺乏价值与意义,在与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中,大部分教师认为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备课时主要关注课程的内容,根据内容设定教学问题,较少考虑学生的情况。同时,由于英语课程一向很紧张,所以很多教师一直埋头赶课,无法在课堂上提供太多的时间给学生思索或者让其他学生对问题进行后续补充。部分学生也表示由于不同学科功课多,确实有时未能做好预习工作,对教师的提问也是无法,后来就不愿意再思考,直接听取其他同学或者等待教师提供参考答案。
表2 课堂提问策略的调查

分类

教学行为

学生评价(%)

很少

有时

经常

总是


提问

6)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充满激情、有感染力地讲述

7)提出大多数学生能通过思考正确的问题提问

8)提问后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再问题

9)在学生后不立即评论,而是让学生继续补充、完善

10)对学生的及时做出简洁回馈

15


41


26


21


25

30


32


22


24


30

40


17


36


32


29

15

10

16

23

16

课堂讨论(discussion)是课堂上学生与学生或学生与教师就教学内容通过说、听以及非言语的方式,互相交流,以期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新课程教学理念推广在合作教学、分层教学等各种形式和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然而,从笔者的调查研究表明(见表3):研究对象认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很少或有时让学生明确讨论的主题和讨论的目的(68%)。在访谈中,教师们也重申了他们工作的压力:课程太紧,他们确实在课堂组织讨论方面所花时间很少,偶尔进行讨论也确实未考虑周详,因此出现讨论问题和目的不明确的现象,未能通过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有时甚至会因为时间关系去掉讨论部分,直接提供参考答案。学生反映他们在不多的课堂讨论中一般容易使用中文,老师要求也不高。
表3 课堂讨论策略的调查

分类

教学行为

学生评价(%)

很少

有时

经常

总是


组织讨论

11) 明确讨论的主题和提出讨论的目的

12) 12)适时引导学生的讨论,保证讨论围绕主题和有明确的方向

13) 通过提问、提示、支持、鼓励,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15

41

26

21

25

30

32

22

24

30

40

17

36

32

29

15
10
16
23
16

2.辅助教学策略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关于辅助教学策略方面,笔者参阅了相关国内外相关文献(Burden&Byrd,1999;Fraser,1995;郑金洲,2001),设定了问卷调查的四个维度:适应性教学策略、创建课堂环境策略、激发动机策略、运用非语言策略,共16道题。
适应性教学(adaptive teaching or adaptive instruction)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方法、活动等适应教学情境(特别是学生、课程等)的措施。Hunt(1981)断言:教学适应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表现出适应性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笔者设置了五个相关的问题(14-18),调查结果见表4。从调查结果中,笔者发现:73%的研究对象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很少或有时才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在访谈中,教师们也承认在调整教学方式方面确实存在较大的不足,也希望通过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大部分接受访谈的学生也认为英语教材的部分内容确实无法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们的教学方式也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老师主“讲”,学生主“听”。教师的备课主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速度与内容进行,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

表4适应性教学策略的调查

分类

教学行为

学生评价(%)

很少

有时

经常

总是


适应性教学

14)教学切合学生的兴趣需要
适应性教学
15)选择适合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内容
16)采取适应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和特点
的教学方法
17)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学速度或进度
18)对学习困难生有针对性施教

47

21
34

31
37

26

22
38

36
39

21

37
16

18
20

6

20
12

15
4

课堂环境(classroom environment)是指影响学生学习成就和品德的课堂风气或气氛。Fraser(1995)坚信:课堂环境对学生行为、态度和学习成绩可以产生强有力的影响。笔者在这部分提出六个问题(1924),调查结果表明(见表5):大部分研究对象认为教师未能做到经常或总是与学生共同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70%)。在随后的访谈中,大部分教师也承认课堂规则都是由教师制定,较少征询学生的看法。他们过多地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所以容易忽略学生的情绪,这点也在我们的问卷中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们感受到在上课的时候教师比较容易忽略学生的情绪,比较关注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认真程度、能否做好教学笔记等),重点都放在教学进度上。
表5创建课堂环境策略的调查

分类

教学行为

学生评价(%)

很少

有时

经常

总是


课堂环境

19)与学生共同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
20)教学开始时引导学生理解课堂规则
略望乐帐
21)用课堂规则维持课堂秩序
22)创建有秩序的课堂环境
23)创建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环境
24)创建合作的课堂环境

47
21

34
31
37
28

26
22

38
36
39
34

21
37

16
18
20

25

6
20

12
15
4

18

教学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教学质量不仅取决于教的质量,也依赖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能力。问卷中的25-27就是讨论相关主题,调查结果表明(见表6):59%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或有时才能做到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所取得的进步;大部分研究对象认为教师能提出难度适当的教学要求(60%)。接受访谈的教师认为,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给教师造成部分压力。学生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考试成绩确实是老师们最关注的问题,所以老师会使用一些奖惩、竞争或者分数排名等措施促使学生努力学习。
表6 激发动机策略的调查

分类

教学行为

学生评价(%)

很少

有时

经常

总是


激发动机

25) 提出难度适当的教学要求
26)用奖惩、竞争、分数压力等促使激发学生学习
27)看重和肯定学生学习上的努力和所取得的进步


47

21
34

26

22
30

21

37
24

6

20
14

在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nonverbal behavior)指教师用手势姿势、眼神、表情、触摸、空间距离以及辅助言语和类语言等非言语手段配合、辅助教学,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获得理想教学效果的目的。问题28-29的调查结果表明(见表7):大部分学生认为在运用非言语策略方面教师能自然、恰当地运用眼神与面部表情辅助教学(53%)。访谈中,学生也充分肯定自己的老师确实能比较好地运用肢体和面部表情引导他们理解教学内容,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表7 运用非言语策略的调查

分类

教学行为

学生评价(%)

很少

有时

经常

总是


运用非语言

28) 自然、恰当地运用眼神、面部运用表情辅助教学

29)自然、适当地运用走动、与学生交往的空间距离、接触等辅助教学

47


21

26


22

21


37

6


20

3. 管理策略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关于管理策略方面,笔者也参考了Burden,P.&Byrd,D.(1999)的部分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设定了三个维度:管理课堂的策略、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策略和课堂作业管理的策略,共11道问题。
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也有赖于课堂管理。协调和控制构成课堂环境的基本要素,营造宽松而不失紧张、和谐而不失内心激动、融洽而不失师生各自角色的人际心理环境,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问题30-32,整理调查结果(见表8):大部分研究对象对教师课堂管理策略使用是比较认可的。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地把注意力集中于教学内容;发现干扰教学的问题行为,能及时制止;能采取有效措施维持课堂纪律,保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接受访谈的教师与学生都比较认可教师的管理课堂策略。
表8管理课堂策略的调查

分类

教学行为

学生评价(%)

很少

有时

经常

总是

课堂管理

30)让学生迅速地集中于教学内容
31)发现和及时制止干扰教学的行为
32)能采取有效措施保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47
21
34

26
22
38

21
37
16

6
20
12

课堂中的时间因素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行为及学业成就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课堂时间的优化管理策略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问题33-36的调查结果表明(见表9):从总体而言,研究对象比较肯定教师管理教学时间的能力。
表9管理教学时间策略的调查

分类

教学行为

学生评价(%)

很少

有时

经常

总是

教学时间

33)准备上课或者上新课的开场白不
占用过多时间
34)教学活动几乎占用了课堂教学的
35)抓住有效时机,讲述重要内容
36)减少因教学中断、过渡而浪费的

47

21
34

30

26

22
38

28

21

37
16

28

6

20
12

16

课堂作业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教学内容而完成的课堂任务。从表10的调查结果,笔者发现:72%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或有时布置适量的课堂作业;92%的学生抱怨教师布置较多的家庭作业;仅有32%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及时批改与评讲作业,并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接受访谈的教师也表示,无奈于教学压力,他们不得不布置较多的作业,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然而,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有些作业教师根本无法抽出时间来批改或评讲,只有提供答案,让学生自己核对。
表10管理课堂作业策略的调查

分类

教学行为

学生评价(%)

很少

有时

经常

总是

教学时间

37)布置适量的课堂作业
38)布置与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课堂
39)布置较多的家庭作业
40)及时反馈和评讲作业,指出问题以及提供解决方法

47
21
34

35

26
22
38

34

21
37
16

17

6
20
12

15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研究对象认为教师在教学策略方面有待提高,不能经常或者总是在讲述、提问、组织讨论方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在辅助教学策略方面相对比较理想,但是在适应性教学与创建理想课堂环境方面不尽如人意。然而,大部分学生在管理教学策略方面对教师持肯定态度,虽然有部分学生抱怨课堂以及家庭作业多。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在参阅部分专家与学者的文献材料(吕丽,2009;Dunkin&Biddle,1974)以及立足本校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提出一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看法,抛砖引玉,以期得到专家与学者的建议与指导。
1.教师课堂语言的实效性
1)导入的语言技巧。新课的引导要做到简洁、直接、相关,要有“强力度”,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2)指令正确简单明了。教师要尽量用简练的语言向学生交代清楚,用有亲和力的语言对学生加以表扬与鼓励。
2.教师课堂资源利用的实效性
充分有效利用一切教学资源,让学生能最大程度把握教学的内容以及重难点,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课堂活动任务设计以及学生活动的实效性

1)活动任务的设计要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紧密联系,可操作性强;2)活动的设计要形式多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3)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使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交际活动中;4)教师一定要深入学生的活动中,随时了解或者帮助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活动;5)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活动。

4.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实效性
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关注教材的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兴趣与学习能力的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5.作业布置的实效性
作业布置要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力求做到遵循因材施教。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训练效果,避免“高耗低效”现象。
细节决定成败。在有效性教学中,细节更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素质和理念。真正的有效性教学,无论在课前预设还是课后生成时都必须达到有效果、有效率。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我们要优化教法,优化课程资源,优化一切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因素。

(一)成果呈现

1.《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综述》调查报告。

2.《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调查结果与分析》论文

3.《农村中学英语课堂管理策略的调查与分析》论文

4.《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观察和教师访谈记录》汇编手册

5.《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调查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研究报告

四、【主要参考文献】

1.程红,张天宝,1998,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中国教育学刊(5):37-40

2.崔允廓,2001,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人民教育,(6):46-47

3.张璐,2000(11),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教育理论与实践

4.陈厚德,2000,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9

5.Koppi,A.J.1997.Effeetive Teaching and learing in a High-techEnvironment.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ternational,34(4):245.

6.李娟,2012,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山东师范大学

7.高慎英,刘良华,2004,有效教学论,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8.厐海德,2013,新课标下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上海:科技视界

8《新课程视野下的差异教学》 2005年9期 程向阳

9《初中英语因材施教,培优辅差教学策略研究》,2021年28期 王召婧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