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17 18:2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工时核算工作总结的作文,需要清晰、准确、有条理地反映工作情况、分析问题并展望未来。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关键事项:
"一、 核心内容与结构 (Content & Structure)"
1. "明确总结的时间范围:" 开篇点明本次总结所涵盖的时间段(例如:2023年第四季度、2023年下半年、2023年度)。 2. "概述工作职责:" 简要说明你在工时核算工作中的主要职责,让读者了解你的工作定位。 3. "详细描述主要工作内容:" "数据收集与审核:" 你从哪些渠道收集工时数据(如工时卡、电子打卡系统、项目报告、审批单等)?如何进行数据审核以确保其准确性? "核算与计算:" 采用了哪些核算方法(按工时、按项目、按部门等)?计算过程是否标准、规范? "系统操作与维护:" 是否使用了特定的工时核算软件或系统?如何进行操作、维护和更新? "报表编制与提交:" 制作了哪些类型的工时报表(如个人工时统计表、项目工时报告、成本核算基础数据等)?提交给哪些部门或人员? "沟通协调:" 在核算过程中,如何与员工、项目经理、财务
工作中,有些岗位会实行“综合工时制”,尤其是在服务业、制造业或者一些特殊岗位中。很多朋友刚接触这种工资制度时,往往对工资计算方法感到迷茫,尤其是加班费怎么计算,总是搞不清楚。别急!今天我们就用最简单、最接地气的方式,帮你搞懂综合工时制工资计算的公式和细节,看完之后,再也不怕被“糊弄”了!
综合工时制是指,用人单位将一定周期内的总工作时间进行综合计算,而不按每天8小时、每周40小时的标准计算工作时间的一种制度。简单来说,它不要求每天都必须工作8小时,但一段时间内的总工作时间不能超过法定的总时间。
举个例子:
综合工时制的优势在于工作时间灵活,但也正因为如此,工资计算比一般的标准工时复杂一些。
综合工时制的工资计算,首先需要确定员工的月总工资。月总工资是员工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等加起来的总和。
为了计算实际出勤工资和加班费,首先要知道日工资的计算公式。根据《劳动法》,每月的平均工作天数是21.75天,所以:
日工资 = 月总工资 ÷ 21.75天
综合工时制工资 = (月总工资 ÷ 21.75) × (实际出勤天数 + 加班天数)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得出你的综合工资,但别急!如果涉及加班,加班费的计算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在综合工时制下,加班费的计算方法遵循国家规定,但由于工作时间是以“综合周期”来计算,因此有所不同。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加班费分为三种情况:
注意:
综合工时制的特殊性在于,所有工作时间会被累计在一个综合周期内,如果总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就要按照上述公式支付加班费。
小李实行的是月度综合工时制,月总工资为6000元,当月实际出勤20天,并加班1天(8小时),那么他的综合工资应该怎么算?
第一步:计算日工资
6000元 ÷ 21.75天 = 275.86元/天
第二步:计算综合工资
275.86元 × (20天 + 1天)= 5793.06元
小李当月的综合工资为5793.06元。
小张的月总工资也是6000元,实行月度综合工时制。当月实际出勤21天,另外有以下加班情况:
第一步:计算日工资
6000元 ÷ 21.75天 ÷ 8小时 = 34.48元/小时
第二步:计算加班费
第三步:计算总工资
综合工时制工资计算,看似复杂,但只要记住几个核心公式,分步骤计算,就不会出错:
只要按步骤走,工资、加班费怎么算都清清楚楚,再也不怕老板“糊弄”了!
“时间就是金钱”,项目工时直接影响着项目费用和成本。一方面,个体在一段工时内完成工作的效率越高,费用和成本越低。这种应用尤其在制造/自动化行业等对产能有着精细的计算需求的行业体现地更加明显。另一方面从项目全局角度,进行资源调配,追赶项目进度,保证项目如期完成。
工时(单位/时)相比于工期(单位/天)时间颗粒度更细,实现更灵活的调配资源,更深度融合使用精细化管理的行业。
如何配置工时Step1——开启工时功能
进入项目→点击「+」键,即可在项目中添加「工时」
Step2——录入工时
创建项目多个任务时,填写每个任务的预估工时,完成任务后填写实际工时;为项目阶段复盘或总结复盘时做数据参考,为之后的项目沉淀数据,做更精准的工时估算。蚂蚁分工工时默认1天 = 8 小时来换算。
Step3——查看工时日历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更多-工时」进入工时日历,快速查看自己的工时数据。若想查看并管理其它员工的工时,需要在「团队设置-功能权限」中添加「工时日历」的权限。
01团队管理+工时
更简单高效查看员工工作饱和度
项目经理等可以一键全局查看所有员工工作饱和度。由此可以快速判断哪些员工工作超负荷/未饱和。若有员工超负荷情况过于严重,则可以把他的工作分配给其他人。
▲全局查看工时日历
饱和度计算/查看方式:
饱和度=实际(预估)工时/标准工时*100%
绿色:未饱和
橙色:饱和预警
红色:过度饱和
点击,还可以详细查看员工每日工作任务,适合快速安排和均衡项目团队成员的工作。
▲项目成员一周每天的任务详情
通过均衡员工工作饱和度,降低项目逾期风险,管理团队更稳定。
02进度管理+工时
资源调配更灵活
当项目工期太赶的时候,一般有几种方法进行压缩进度。
一是加人:协调其他人员、临时招聘、找外包。但临时招聘、找外包都要加成本、加耗时。
二是加时间:加班、延期,团队成员要996或9107,但是成员疲劳之后会带来很多的情绪,不利于以后管理。
以工时为单位的项目,项目经理可以选择第一种方法,即加人,协调同公司人员。
举个例子可以更好地理解灵活资源调配的操作。
实用小场景
交货紧张,经理A了解到另一个项目的同事B被安排了6小时的计划工时,工作不算太饱和,还有2小时可支配时间,于是与经理C进行沟通和资源协调,借调了同事B。
03排班计划+工时
满足3种工时制度企业的需求
原先蚂蚁分工的工期是标准工时制度,即一天8小时,一周40小时的制度。
而工时功能也适合使用综合计算工时制度、不定时工作制度的企业,可以安排一天24小时或需要周末上班的排班制度。如图,该公司的业绩冲刺阶段标准工时参考设置为一周82小时,其中周六为10小时。
工时跟随企业日历功能上线,方便企业管理者快速设置企业标准工时。
项目管理小技巧
如何预估工时
合理评估任务时间,为制定可执行的项目计划提供参考。不过影响工时的因素有很多,如任务大小/难度、员工技能水平、其他资源可调配使用情况等等,这里列举3种常见的项目管理估算时间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专家判断
通俗地说,就是让项目团队中最熟悉工作或者最有专业知识的人来制定。
2)类比估算
适用于项目初期,可以参考过往类似的项目/任务的耗时,进行一个估算,不过由于项目不同,所需的成本、时间、人员等都不相同,所以并不准确,但是好在方便。
3)三点估算
它有3大要素:
最乐观值O(Optimistic)
最可能值M(Most Likely)
最悲观值P(Pessimistic)
计算期望值μ=(O+4M+P)/6
标准差σ=(P-O)/6
再通过正太分布的方法去估算概率区间。
总结
1)方法省时省力且靠谱,但风险是相关人员离职;
2)方法前提是需要数据,但新人容易上手;
3)方法在数据不充分的情况使用。
当然如果以往的项目并没有相关数据,很多方法就不能用了。所以有过程及数据留存有多重要~~~大家能理解了吧?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