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写作《译林牛津小学英语4b》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17 21:30

写作《译林牛津小学英语4b》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如何写好译林牛津小学英语4B作文的建议,主要面向正在学习该教材的学生:
"写好译林牛津小学英语4B作文的注意事项"
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写作成为检验我们语言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译林牛津小学英语4B的作文,通常题材贴近学生生活,词汇和句型也都在教材范围内。要想写好这些作文,获得好成绩,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仔细审题,把握要点 (Understand the Prompt)"
1. "看清题目要求:" 首先要仔细阅读作文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写什么内容(如:My School Day, My Best Friend, A Fun Day 等)。是写人、写事、写景还是状物? 2. "抓住关键词:" 圈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这些词往往是你写作文必须包含的核心信息。例如,如果题目是 "My Best Friend",关键词就是 "My Best Friend",你需要写出他是谁,你喜欢他什么,你们之间有什么事等。 3. "明确写作目的:" 想一想,你希望通过这篇作文告诉读者什么?是介绍自己的爱好,还是描述一次有趣的活动?
"二、 内容充实,紧扣主题 (Content is King)"
1. "围绕主题写:" 所有的句子、段落都要围绕题目要求的核心内容展开,不要跑题。例如,写

南通市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段)活动在如东举行

风和日暖春光好,又是一年春芳菲。4月7、8日,南通市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段)活动在如东县实验小学隆重举行。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英语教研员白萍老师、各区县教研员、南通各县市的10名参赛选手以及小学英语教师代表三百多人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比赛历时一天半,10位参赛老师以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5 Seasons单元复习课(含Checkout time 板块)为内容,展示了他们的教学风采。




活动最后,白萍老师为活动做了精彩点评。她认为本次活动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高度。她希望小学英语老师们能够以此活动为契机,探究复习课的新思路,并在教学之路不断挑战自我,成就自我。

活动感悟分享

掘港小学英语老师带着求知、学习的心态积极参与听课和反思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掘小英语人幸福温暖的品课时光。

本周三与周四,南通市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段比赛)在实验小学成功举办。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此次活动,并认真聆听了其中的几节课。本次比赛采用了同题异构的形式,教学内容为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Seasons的综合板块。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各有风格,对重难点的处理也各有特色。听他们的课,就仿佛走在错落有致的梯田上,层叠起伏,处处有风景,风景各不同。

老师们的奇思妙想让我深受启发。比如沈国锋老师的Four square writing让我对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有了新的思考。而他的大有乾坤的双面板书,让人领略到动态板书的魅力,让板书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五山小学的王老师季节的诗歌让教学与生活如此贴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领略四季的魅力。开发区实小的姚老师利用四季的特征物引出了关于四季的藏头诗,充满了小心机。还有一位老师将教学内容与我们的家乡结合在一起,不同季节里家乡的天气,家乡的饮食,家乡的活动……深深吸引了学生们,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两天的教学观摩让我近距离领略到每位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精湛的教学艺术。(杨茜淇)

有幸观摩了两天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比赛,让我感受颇深,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魅力,他们的课精彩纷呈各有特色,教师们的课堂驾驭能力,精美的课件以及学生的精彩表现让人惊叹。

纵观各位老师的比赛,他们没有追求好看而不实用的花架子,他们完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呈现给我们一堂堂朴实而又大气的课堂。特别是沈国峰老师的课,他的这节课从四年级的学生实际出发,没有刻意拔高学生的能力但又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整节课都带着学生在思考着、表达着并收获着。他以自身的热情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率很高。

因此要让我们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就要让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感受英语的魅力。(徐佳)

在这小鸟叽喳,春意盎然的季节,聆听到了几节优美的关于四下Unit 5 Seasons的同题异构复习课,深感非常荣幸。

1.感受季节文化,享受诗意学习。

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的变化是那样的神奇,又是那样的多姿多彩,老师们通过大量生动的视频、优美的图片给学生呈现了平时不太被我们重视的季节文化。同时,一首首关于季节的独创小诗,一声声关于季节的优美朗诵,让我们陶醉在诗意的英语学习中。原来,英语学习也可以这么美的。

2.丰富语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由于本课时是复习课,老师们不仅复习了课本上有关季节的知识,还进行了大量的拓展延伸。如,如东的沈主任给出相似的三幅图片,让学生们在拓展活动类词汇的同时思考“Which one is different?”,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维度用英语去思维,去表达。南通的姚老师用puzzle、riddle、poem等形式头脑风暴式地丰富学生与季节相关的食物类、水果类、活动类、衣服类等词汇、从而水到渠成地形成句式、语篇。

3.提升语言技能,达成综合运用。

老师们根据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大量“听、说、读、写、演、唱、贴、画”的活动,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提升语言技能,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目标。如东沈主任指导到位的“四方格”写作教学,南通姚老师环环相扣的诗歌创作指导,启东老师的海报制作教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蔡丽华)

4月7日下午有幸聆听了如东县教研员沈国峰老师的课。沈老师执教的这堂英语课清晰实在,系统扎实。沈老师把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紧密联系起来,创设了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学生在课堂内学得积极主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来看体现在以下方面:


1.注重语言点的联系,过渡巧妙自然。


本课沈老师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语言知识,使课堂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沈老师通过一个游戏“What is different?”来铺垫教学内容,从而自然引出本课的主题“seasons”。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和情感都得到了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


2.提高活动实效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本节课沈老师通过让学生画一画,并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季节。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设计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真是感悟才能掌握所学内容。

3.创设语言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李静纯教授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在亲历各个生活话题的具体事情中去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沈老师在课堂上围绕四季,利用多个环节,模拟了真实的语言环境,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进行语言输出,从而提高了学生们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叶红)


今天听了王敏老师的这节课,很有意义,听后很受启发。王老师的教态大方,板书美观,教学用语非常的规范,能够有意识地营造了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氛围。总的来说师生的精神面貌,学习氛围,课程的流程等等方面都做得非常的好,下面简要的谈谈我听课的感受。

知识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

王老师的这节课给人以美的享受。课前导入拨动学生的心弦,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定完美的基调。这节课的导入就很新颖,有趣味启发性,学生的学习欲望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整节课课做容量比较大,充分挖掘四季之美。新的课程观认为学生是课程教学的最大资源,各小组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主动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共同解决。

王老师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做得非常好,每项任务之后并且有了相应的评价跟进,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欲望是。恰如其分的表扬,充分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我认识和建立自信的平台。(沙丽蓓)

今天听了沈老师4BSeasons复习课,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首先,沈老师非常重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课前的Free talk和游戏都能紧扣主题,既有趣又有深度,为学生接下来的语言表达作了很好的铺垫,对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大有益处。

其次,这节课让我最不能忘怀的就是“四方格写作法”了。这是继传统的思维导图模式以后又一个新的创举。用“四方格”辅助中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让学生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

沈老师先带着大家从Ben's favourite season语篇中总结出topic,weather,activities,feelings,summary五个方面,然后引出“四方格”,再让学生用Peter和Mary的“四方格”不断操练,加深了学生对“四方格”的认知,接着让学生采用简笔画、关键词的形式完成你最喜欢的季节的“四方格”,最后借助“四方格”完成写作。沈大师就这样步步为营,学生们轻松愉悦地学会了怎样写My favourite season。

最后,我要说的是,沈老师注重对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开头字母大写、英文句末要有标点、句号是实心不是空心等都渗透到课中,无疑会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总之,沈老师的课总是能迸发出新颖的巧妙的点子,令人眼前一亮,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借鉴。(王艳红)

欣赏了几节美美的Seasons,感谢各位执教老师的精彩引领,使人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大自然!感叹于各位执教老师的奇思妙想,同样的教学内容,竟有这么多美丽、有趣又有效的设计方法!下面重点就五山小学王老师的课说说自己的感想:

1. 王老师的整个课堂从四个方面诗意展开:四季如歌、四季如诗、四季如画、四季如书。“四季如书”环节,又包含了四季的声音、颜色、食物等方面。孩子们在唱歌、读诗、谈画、做书中自然巧妙地复习、巩固、延伸本单元知识。美妙的配乐、赏心悦目的图片、动听的语音语调、优美的诗歌等,整个课堂使人切实感受到美丽的四季、精彩的世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油然而生。

2. 课堂上王老师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延伸,如通过各季节发生的洪水、森林大火、新冠病毒等特殊的事,引出可爱的人:军人、消防员、医生等,渗透伟大的奉献精神。通过在各个特殊的日子,吃传统食物,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另外,王老师课堂上还拓展教学了多个课外词汇,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让孩子们表达时有更多的词汇支撑。

课堂离不开生活实际,会思考的课堂值得好好学习!(徐鑫燕)

这两天在实验小学有幸观摩了南通市几节关于Seasons的复习赛课,受益匪浅。印象最深的就是沈国锋主任的课。沈主任的课幽默生动,自然亲切,环节衔接清晰,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听沈主任的课你会觉得一节课的时间怎么如此之快,正在思考和享受其中智慧时下课的铃声却已经响起。

首先沈主任的 Free Talk环节,课堂导入时进行了适当的拓展,非常轻松自然,比如与所说季节相应的服装、食物、活动,从而引导学生从以上几方面向教师提问,能迅速激活孩子们已有的语言知识储备,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在有趣的游戏 Which one is different?让学生打开了思维,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并鼓励学生深入思考,用更完整的句子来表达。有了前面的谈话作铺垫,学生们敢于想,敢于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更加自信地参与进来。

沈主任“善于启发”地教,重在学生的思维的碰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管是书本中的checkout time还是作文My favourite season的指导,都是有收有放,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示范到位。比如写作前通过Ben的口述作文猜猜Ben’s favourite season,接着出示Ben的作文范例,既有文本中的weather和activities,又加入了情感feelings。结合Ben写作前绘制的四方图导图的形式归纳出“四方格写作法”,让学生先用简笔画和关键词梳理自己喜欢季节的信息,并在组内合作交流,然后完成一篇作文。在习作的修改时给出学生可以参考的核查表,这个核查表上要求具体,沈老师评价时进行了示范,这样学生在互评和自评时很容易操作,观察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合作学习中有了自己的参与和思考,通过分享降低了难度,也加深了印象。课后作业布置时沈老师结合经典古诗《春晓》的诵读鼓励学生搜集和阅读描写四季的英语诗文,品悟诗歌,聚焦语用。

我们英语课堂到底要给学生带来什么,我想绝不是表面的热闹,而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英语语言本身的魅力,以及学以致用时随之而来的幸福与喜悦。而这正是沈老师的课堂的魅力所在。(王彩霞)

本周参加了实验小学的教学活动,有幸聆听了各位老师的精彩课堂!下面就感触最深的沈国峰老师的一节课,谈谈自己的收获:

首先,说一说视觉感受,映入眼帘的精美课件,整洁明了的板书,让人一下子就沉浸在美的课堂中!

整节课画风很美,设计得也是匠心独运!每一个环节的呈现与过渡,非常的自然!每一个设计的学习小任务,从易渐难,循序渐进,学生学得相当扎实有效!沈老师精湛的课堂教学手段和个人魅力更是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提出的问题,每一个学生都争着参与,老师与学生互动的非常好,孩子们喜欢沈老师的课堂,乐意投入他的课堂,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这节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沈老师采用的四方格写作法,巧妙地用简笔画和语言轻松描写了一个季节的特征,方法新颖独特,一下子就把学生深深吸引住了,在沈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便画随便写,没有特定的格式,放手学生,发展学生,完全实现了综合素养的培养,真正地达到了一个更高更优的学习层次!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通过此次学习,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会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努力钻研,提升自我!(郁佳佳)

今天有幸听了王老师上的一节富有诗情画意的Seasons。本节课以seasons in poems展开,然后呈现季节的声音、季节的颜色、季节的食物,编成不同形式的小诗。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每个环节都步步紧扣,一环环的教学由浅入深,每个步骤都展现了不同的教学方式,是一节非常紧凑的课。四季如歌、如诗、如画、如书,学生们在这堂课中陶冶了情操,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管怀燕)

今天,有幸能参加南通市中段赛课活动。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沈老师的课。课前,沈老师利用找不同的游戏来进行热身,打开学生的思路,逐渐引导学生对季节的感受。

1.课的结构清晰,结构完整,层层递进。

课的开始就交代本课的重点是:My favorite season ,先是不同的季节,做不同的事,穿不同的衣服,吃不同的东西,引出最喜欢的季节,接着引出Ben最喜欢的季节,再通过四方格写作法,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2.细微之处,体现育人情怀。

课上,有个孩子的话筒不响了,沈老师把自己的话筒递过去了,并把孩子的话筒拿过来,调整了一下,自己用,从这细节体现教者的师爱。

3.巧妙融入中国的文化。

在布置作业的环节,听一听,猜一猜,这是哪首古诗?作者是谁?课后收集阅读英语诗文。把中国的古诗巧妙融入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文化意识。(陶璐璐)

四季如诗如歌如画,南通市五山小学的王老师带领孩子分别感受四季的声音、颜色、食物......这节课层层递进,目标明确,练习到位。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从听、看、品尝等方面表达出对一年四季的各种感受,并将这些感受糅合到一起,把它变成一首首小诗。孩子们从中不仅感受到了四季之美,还感受到了语言之美。(张燕娟)

沈主任和姚老师的导入设计了不同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沈老师从四个不同的period入手,带孩子们迅速进入了seasons 的场景,利用对比的方式复习每个季节应当出现的活动人物。姚老师则是巧用word puzzle让学生感受到了形象的单词魅力,如在讲summer一词时,用到了skirt,surf,watermelon,swim, an ice cream 和T-shirt,既是属于夏天的元素又可以拼成“summer” 一词,可谓巧妙。两个老师根据同一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了不同的课件内容,两堂复习课有计划性和针对性。沈主任在复习中全面、整体地对短文写作进行综合分析,利用four-square writing的方式,梳理了四个季节的主要方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在发现中思索,在思索中提高,在提高中运用,也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姚老师则是对季节相关联的单词进行了大量的接触,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这帮助孩子在后面的写作上出现了精彩的表达,充分挖掘了他们的潜力和创造性,学生在一种乐于接受的方式下复习。(钱奕溶)

今天有幸听了沈老师上的Unit5 Seasons这堂复习课,感觉受益非浅。沈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课堂流程清晰。沈老师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培养了孩子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录了真人对自己的介绍,给孩子耳目一新的感觉,并通过问答形式,填写四方格,从而传授给了孩子四方格写作法。他先给孩子示范了如何填写四方格,再引导孩子自己用简笔画或关键词梳理自己喜欢的信息,填入四方格,从而让孩子对课文脉络更清晰,让内容变得简单,易接受。沈老师在让孩子写自己最喜爱的季节时,注意了写作方法的指导。当孩子写完小作文后,沈老师还指导了孩子如何帮助同伴批改并明确了评价标准,孩子再将自己修改好的小作,用读的方式,展示给大家。总之,沈老师在课上对学生能够循循善诱,注重细节指导,课堂内容层层递进,符合人的学习认知规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传授孩子知识,更要传授他们方法,从而终身受用。(唐晓花)

4月7日下午,在如东县实验小学认真聆听了沈国峰老师执教的Unit5 Seasons一课。沈主任优美的课件以及写作方法的指导都让我们大开眼界。课前,沈主任非常注重孩子们思维和完整英语表达的训练。他要求孩子从给出的三幅图中找不同,用上I think...because...自然过渡到seasons的教学。在沈主任的课堂上,孩子们总能看到自己好奇的学习内容,沉浸在欢乐学习的氛围中,孩子们学得也很带劲儿。沈主任在写作方法指导这一块儿,也是循序渐进,四宫格写作法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直至能够灵活运用。沈主任还非常注重学科的融合,将中华诗词《春晓》无痕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善于思考,积极发言,敢于说出各自的见解。小组高效合作,将每一次展示都发挥到极致。这节课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四季绚丽多姿的生活画面,孩子们看到语言的整体,认识到语言的本质。总之,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蔡荣荣)

沈老师的这节课以开启学生智慧为根本,创设多情境化、开放化、时代化和生活化的课堂。

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学习环境中大胆尝试和主动体验,课前的Free talk, 通过找图片的不同之处,将语言学习拓展到课堂之外的世界认知中。组织活动也形式不一,在进行写作教学之前,增加了视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观看Ben’s favourite season ,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对有意思的语言进行分析和讨论,为下一步的写作进行了铺垫。 这样的课堂,体现了一种生本主义人文关怀,能让学生在深度学习英语中绽放勃勃生机!(蔡王琴)

沈老师这节课设计巧妙,课件精美,处处都有惊喜。板书设计非常巧妙,以四季的颜色作为板块底色,复习story time时,板书是storytime的总结。习作时板书又变成了四方格写作法框架。这样的设计让我叹为观止。其次就是四方格写作法的运用,让我获益匪浅。让我明白原来给作文提纲冠以一个形式,就能形成一种习作方法。(张晓慧)

4月8日上午,我认真聆听了王敏的Seasons复习课,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让也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

1.巧妙的课堂设计,激发兴趣。

虽然是复习课的教学,但王老师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们搭建语言输出的平台。王老师以了“Seasons days”、“Season songs”、“Season poems”、“Season poems”和“Season lapbooks”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达的欲望。

2.多样的活动形式,鼓励表达。

本课采用听、说、读、写、做的活动形式。课堂开始,老师让学生用熟悉的旋律唱出自己喜欢的节日,让学生们尽快融入本课中;通过复习季节诗歌,让学生沉浸在美好的季节中,从而有更深刻的体会说出自己的心情;在Season lapbooks 中,拓展了更多季节的知识:如听声音猜季节,看图片说季节颜色,看视频品季节美食等,从而为Make a lapbook 做了很好的铺垫。(杨文莎)

今天有幸听了来自五山小学王老师的一节精彩纷呈的课。整节课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美的享受。

课堂伊始,由小组创编四季歌引出变化多端的四季。接下来围绕Seasons in poems, Seasons in pictures, Seasons in lap books展开教学。在制作折叠书之前,通过图片、声音、短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季节的声音、不同季节的颜色以及不同季节的食物。让学生在一个个画面中感受四季的绚丽多姿。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并积极促进英语学科间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王老师的这节课完美地做到了,课堂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撞击出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管也玲)

今天我有幸听到几位老师的Season复习课,每一位老师对课的理解都非常到位,真是受益匪浅。五山小学王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整个学习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复习、有拓展,最后的诗歌将所有环节串联起来,让人眼前一亮。Sing, seasons are songs.唱,四季如歌。Chant, seasons are poems.诵,四季如诗。Look, seasons are pictures.看,四季如画。Read, seasons are books.品,四季如诗。这节课真是富有诗情画意。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复习课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次的活动, 各位赛课老师以及他们背后的团队,给我们上了一节节非常精彩的课。我会好好学习,将老师们的精彩之处慢慢转化为适合我自身的力量,进而提升自身水平。(许巾彦)

今天听了南通市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各位选手技艺精湛,奇思妙想,给我们展示了一场又一场视觉盛宴。从文中描述季节的天气、活动延伸开去,有的谈到了四季不同的吃喝与穿着,有的谈到了四季不同的声音和滋味,有的谈到了艺术家们对于季节的描述……课本中Seasons 以诗歌体裁呈现,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创作了一首首诗歌,做成了一本本图画书,改编了一首首歌曲,大量的课外信息输入,促进了学生思维的跳动,就有了精彩纷呈地输出。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师以一首诗贯穿整个课堂。Sing, seasons are songs .Chant, seasons are poems. Look , seasons are pictures. Read , seasons are books .We love all seasons.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唱,四季如歌。诵,四季如诗。看,四季如画。品,四季如书。请珍爱生命,春、夏、秋、冬。感觉进了语文课堂,通过多种维度去体验语言的魅力,体味自然的精彩,珍惜宝贵的生命。我想,学生们走出课堂后,会更加懂得欣赏大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建议家作设计中可以安排亲近大自然,用画笔勾勒出季节的美妙。(黄燕娟)

今天在实验小学听了如皋安定小学许老师的一节英语课,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节课有这样两大特点。

1.注重朗读的指导,升华感情。

本节课主要是朗读诗歌和创编诗歌。在朗读中,老师时刻提醒孩子要注意重音、语调和停顿。为了突出重音、升降调,老师还指导孩子加上动作,让孩子更清楚地了解了该怎样去朗读。老师还特别指出,在朗读中要读出重要信息,读出优美韵律,读出丰富想象。这些提醒都是在升华孩子的思想感情。

2.歌曲贯穿整节课。

本节课是复习季节的巩固课,我们知道四季都很美且各有特点,老师引导孩子把每个季节编成美丽的诗,然后再用熟悉的旋律引导孩子唱出来。把季节的美,诗歌的美,用音乐表达出来显得更美了。(韩小琴)

这次有幸到实验小学观摩同课异构的课堂,每一位老师每一堂课都有值得我学习和反思的地方。尤其是沈国锋老师的课,他新颖的写作方法以及严谨的课型结构让人眼前一亮,受益匪浅。

1.首先沈老师充分利用了上课前的时间和学生互动,同时通过几组图片的对比引导学生说一说不同点,一步一步导入了季节这个主题。这个过程主要是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说,不生硬不硬塞,完美符合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另外,在完成书本上的连线题时,沈老师要求学生脱离定式思维,不要仅局限于一种连线答案,明确在不同季节也可以做相同的事。

3.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沈老师从写作方法层面提出了四方格写作法:原因1——天气、原因2——活动、原因3——感情、总结,这四个部分加上主题构成了一篇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从说一说到写一写,一步一步操练从而将季节单元里的句型融会贯通,使得最后学生能主动输出知识。这样一个知识内化到输出的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通过本次学习,我学习到了各位老师教学上的闪光点,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定会向各位优秀的老师学习,更上一层楼。

(实习生陆颖)

王老师的课亮点如下:

1.课堂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引人入胜。

2.课堂结构清晰。从听觉的woderful到视觉的colourful再到味觉的nice,层层深入,条理清楚。

3.老师教态亲切,语言流利,基本功扎实。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交流,达到了英语教学的口语化,使英语知识生活化,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培养了学生说英语的意识和用英语的能力。(唐志娟)

4月8日下午,我有幸在如东县实验小学观摩了两节题为“Seasons”的同题异构复习课。

许霞和王佳萍两位老师结合学生的教学实际,精心设计新颖丰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规范洒脱的教学组织形式,向我们呈现了两节精彩纷呈的课堂。下面就王佳萍老师的课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细细回想王老师的这节课,我能清晰地在每一个步骤、每一次过渡甚至每一个细节中感受到她在教学设计中的匠心独运。原来复习拓展课也可以如此生动活跃。轻松的歌曲及学生自由创编歌词的环节迅速激活了孩子已有的知识储备,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接着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共同发现四季之美,而后又让学生用一个词重新定义季节是怎样的,打开来学生的思维,四季不仅是美的,还可以是多彩的,有趣的,快乐的,精彩的......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一步一步小组合作完成写作,环节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每个小组也能呈现出不一样的季节。完成写作后,让学生们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去体会季节,在读中去发现错误,完善文章。这些精彩的教学片段和设计也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借鉴的。(汪潇涵)


讲课这件事,即使重复做了多年,依旧会被课堂亲切的话语、巧妙的设计、精彩的生成而感动!课堂不是冰冷的知识传递,它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是在和谐温暖的氛围里的教学相长。


一堂好课能感动你的不是花样倍出,而是一次又一次有质量的互动。最是一年春好处,品课研课促新生。追求高品质的课堂,我们一直在路上。

网红经济与道德焦虑:“X媛”成为众矢之的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心态?

记者 | 林子人

编辑 | 黄月

9月21日,《工人日报》以《狐狸的尾巴哪是穿了袈裟就能藏得住的》为标题刊文怒批“佛媛”,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跟进评论,如央视网评论《这群佛媛真是欲壑难填!》、《新京报》评论《“佛媛”的“僧服”底下,爬满了炫富带货的“虱子”》,将“佛媛”乱象推至舆论聚光灯下。各大社交媒体平台迅速做出回应,9月23日,抖音共处罚利用“佛媛”形象营造人设开展虚假营销行为相关账号48个,其中永久封禁账号七个,小红书清理“佛媛”违规笔记70篇。10月1日,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发表谈话称,“佛媛”实际上是利用佛教资源牟取商业利益的佛教商业化行为,已涉嫌违反《宗教事务条例》等相关法规规定。

无独有偶,继“佛媛”之后,“病媛”冲上热搜。《健康时报》报道《“佛媛”之后再现“病媛”:精致的住院照,“生病”不忘化妆》在网络平台大量散布转载。该报道称,一些女性博主在社交平台上放出自己患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乳腺癌、抑郁症等的文字与照片,她们有着“精致的住院照,生病不忘化妆”,有时还会带货,比如疤痕修复贴、保健品等。

媒体和公众的口诛笔伐还在持续中,事件出现了变化,媒体报道配图涉及的数位当事人在社交媒体上做出澄清。微博博主@张吉晶-cat发布病历报告和律师声明,表示《健康时报》报道错误使用其个人照片,对其装病带货的描述与事实严重不符。另一位当事人表示,自己拍照仅仅是记录治疗过程,未曾想照片会被盗用并因此遭到网暴。微博博主@零十二画生澄清说她拍照的地点是燕方归客栈,因觉得院落好看就拍照在小红书上分享,却被盗图构陷为“佛媛”。在这几位当事人身上,病媛没有带货,佛媛也不在寺院,反倒是盗用她们照片的评论者有借机赚取流量的嫌疑。

“媛”原本是一个寓意美好的字,《说文》和《尔雅》对这个字的解释是“美丽的女子”,然而近两年来,这个字不断遭遇意义解构。在“拼单名媛”引发的热议沉寂一年后,“媛”被挂上各种定语,在整治网络环境的大势下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年轻貌美、在社交网络上活跃的女孩。诚然,社交平台上确实存在违规网络账号进行虚假营销等非法牟利的行为,但从上述几位当事人的澄清来看,“X媛”是否是一个已成气候的现象,甚至说主流舆论批判的这个靶子是否属实,依然难下定论;另外,在网红经济的大背景之下,对网红人设和带货行为的“公愤”,针对的究竟是虚假营销行为,还是反映出了更深层次的偏见,也是一个亟待辨清的问题——为何年轻女性吸引了不成比例的关注度,并要承受更多的道德指控?

中国历史上女性与佛教的关系是怎样的?

某主流媒体批评佛媛“在宗教场所大肆摆拍,搔首弄姿,缺乏起码的尊重,看似与世无争,实则物欲横流”,不过从历史上看,宗教场所实际上是少数女性可以自由出入且不会遭遇过多非议的公共空间之一。美国塔夫茨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许曼在研究宋代福建女性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儒家伦理本身存在不少松动矛盾,为女性在实际生活中造就了自主空间,宗教生活即为一例。

宋代是中国宗教组织的发展和繁荣期,经历了广泛的商业化和俗世化。随着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佛教自唐代起从出世转向入世,新禅宗的思想在宋代已传遍整个中国社会;新道教也在宋代蓬勃发展。佛教、道教和其他地方宗教在这个“有利可图且充满活力的环境中”相互竞争,女性积极参与宗教活动,扮演传教者、朝圣者、布施者等各种各样的角色。

对于宋代福建的女信徒而言,宗教是一种嵌入闺阁日常的生活方式。在家庭内,她们能与父母、丈夫、兄弟姐妹和子女讨论宗教问题,学习和操演宗教仪式的家庭程序,并与来自其他家庭的男性或女性访客见面交流宗教知识。同样重要的是,她们能够走出家门,进入由佛教、道教和当地大众宗教构成的错综复杂的方外世界,成为繁荣的宗教市场中引人注目的客户。女信徒经常光顾当地庙宇,参观寺院活动,为庙宇提供各种物质和人力资源,以显示虔诚,寻求精神慰藉和祈福。

许曼指出,宗教人士实际上也非常乐意为女信徒提供服务,以换取经济上的资助,从而在宗教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获得更高的声望和更多的潜在客户。也就是说,宗教其实无法完全隔绝俗世的烟火气息。史料显示,福建的女信徒去寺庙参加讲经课,观看并参与宗教仪式,并不断为宗教组织提供物质和金钱捐助。根据个人和家庭经济水平的高低,她们的布施形式多样:有人会向寺庙赠送带有宗教图案的刺绣等手工艺品,有人会雇人制作宗教物品,有人会购买度牒,财大气粗者甚至会布施金钱和土地用以建造宗教建筑和寺观物品。

福建地方寺庙的发展非常依赖于女信徒的布施,根据南宋名臣梁克家(1128-1187年)的记录,“(福州)富民翁妪,倾施貲产以立院宇者无限。”这意味着,年长的女信徒往往拥有掌管家庭财产的权威,且能够将家庭财富布施给庙宇,以为家庭祈福的名义发展她们的精神追求。朱熹批评福建僧侣一看到女性就上前攀谈,这位理学大儒的抱怨表明,与地方女性沟通,并寻求她们的布施,在福建的宗教神职人员当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宋代女信徒积极布施的物证至今还能在一些福建庙宇中找到,比如在福建最大的佛寺泉州开元寺,拜庭中轴线的两侧矗立着两座宋代宝塔,其中一座保存了南宋初的铭文:

“右南厢梁安家室柳三娘舍钱造宝塔二座,同祈平安。绍兴乙丑七月题。”

根据历史学家余英时的分析,从韩愈至宋代的新儒家都全力排斥佛教——新禅宗虽然有了入世转向,但从根本上来说并未改变否定“此世”、舍离“此世”的基本态度,因此与儒家最重视的“事父事君”人伦纲常有所龃龉——那么宋代的男性士人是怎么看佛教对女性的吸引力的呢?许曼用一句话来概括,“无论精英人士多么真诚地为一个没有佛教的世界而努力,他们都认为女性的宗教空间是相对独立的,在这一点上,男人不应该强行干涉。”

许曼指出,福建儒学复兴的许多关键人物都对佛教和道教有很深的认识,亦吸取了佛道两家的思想用于儒学的重新阐释,坚称儒学是实现自我完善、履行家庭、社会和国家义务的唯一恰当途径,他们一方面希望男性能够远离佛教和道教,但另一方面却对女性的宗教信仰和实践抱有更宽容的态度。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儒家学者们意识到允许女性拥有宗教追求的益处:佛教能让女性变得安详沉静,缓解家庭中的紧张关系,有助于实现儒家价值观推崇的家庭和谐;另外,女性的宗教信仰也能够使地方社区受益,比如她们开展慈善活动救济贫民。

当然,正如朱熹的批评所流露的,宋代精英士人也不可避免地对女性参与宗教活动有所担忧。参观寺庙让女性得以与家庭以外的非亲属男性接触,挑战了儒家提倡的性别区隔原则,她们与男信徒和僧道之间的交往引起了士人的特别焦虑,这种焦虑在明清儒家学者中展现得特别明显。即便如此,许曼发现两宋时期代精英士人对女性参与家外宗教活动的态度是宽容的,虽然时不时会有地方官员推出禁令试图打击女性对宗教活动的热情,但这些努力往往难以持久。直至明清时期,在福建和许多其他地方,女信徒对家外宗教活动的兴趣和参与从未消退。

进入现代社会,女性“跨越门闾”的合法性已无需论证,宗教信仰也被广泛视作个人自由而对两性一视同仁。如果宋代就有“佛媛”的说法,她们被批评的理由大概率是因为僭越了两性交往原则;而今,“佛媛”因为截然不同的理由被批判,体现了我们时代因女性在社会中应然和实然位置出现偏差引发的一种全新的焦虑或不安。那么,这种焦虑或不安又该作何解释呢?

网红经济何以掀起道德焦虑?

“佛媛”“病媛”争议引发大量网民参与或围观的另一个背景是网红经济的崛起,这些女性受到指责的原因之一是“炫富带货”。带货,为什么这么招人恨?我们也可以试着在历史中寻找答案。

随着90年代消费革命的兴起,当代中国被逐渐整合到全球消费资本主义文化中。根据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现代美国文化史学者威廉·利奇(William R. Leach)的定义,这种文化将获取与消费标榜为实现幸福的手段,崇拜新事物,推行欲望民主化,把金钱作为衡量社会所有价值的主要尺度。在倡导这样一种文化的社会中——即消费社会——人们专注于消费、舒适与安康、奢侈生活,商品极其充裕,消费者喜新厌旧。根据利奇的考证,美国的这一文化转向完成于1880年至1930年。在20世纪的剩下时间里,全球的许多角落都在向消费资本主义文化靠拢。

在利奇对美国消费主义文化史的研究中,与本文主旨相关的一个发现是,时尚的概念被发明出来,迫使人们为追逐潮流而不断购买和丢弃,而时尚产业也为女性开辟了新的社会活动空间——时尚业雇佣了大量女性,其中的少数高薪者以“时尚采购员”的身份脱颖而出。20世纪初,美国各大百货公司都雇佣女性时尚采购员,她们对流行趋势的敏锐嗅觉对其雇主的盈利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采购员中的佼佼者甚至享有明星般的地位,比如梅西百货的采购员莉娜·罗本娜(Lena Robenau)。她曾被当时的行业期刊称为“零售女王”,频繁前往法国巴黎等地采购,商店员工会集体为她的海外之行送行。有时候,这些女性采购员的出发还会被拍成电影。

而今,消费社会的运作机制已臻于成熟,数字时代为商品营销插上了翅膀。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互联网行业狂飙突进式变革的中国,网红经济更是成为了一个瞩目的新现象——意见领袖(KOL)或影响者(influencer)在这里获得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称呼“网红”,他们以贩卖生活方式的形式在社交网络上承接商家软广,将社交网络与电子商务结合,助推消费。网红经济利用了消费心理学中人们对意见领袖的信赖(他们因不代表某个公司的利益而显得更为可信),让(看似)中立的网红与消费者建立更强的情感联系,从而获得带货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网红的带货优势是一把双刃剑——他们的可信度建立在中立和无特殊诉求的基础上,一旦他们展现了较强的(带货)目的性且尽力矫饰这一点,便容易在公众面前留下道德可疑的负面印象。

网红与品牌一样,需要在浩繁的人群中找到自己的利基市场,通过某个鲜明的标签来建立人设于是成了最便捷的做法,而潮流的转瞬即逝(潮流既可能是指时尚风潮,也可能是指文化思潮)则让人设不断推陈出新。以“佛媛”为例,在这个标签引起主流舆论注意前,礼佛、抄经、喝茶等行为并非异端,在“国风盛行”的当下,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有文化有品位”的象征。公众号“知著网”刊登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热衷于礼佛的人天然带有某种“物质生活丰饶与精神世界平和”的双重想象,这是“佛媛”标签可欲的出发点。如果“佛媛”未被主流舆论绞杀,它不过是一个彰显差异的人设标签,是人们每日在手机屏幕上草草划过的数字化人格中的一种;但“佛媛”因一部分群体通过社交网络提前透支了想象力红利和信任额度而遭到污名化。我们目前难以定论以“佛媛”为人设牟利的网红有多少,但可以确定的是,“佛媛”污名化的恶果要由所有追求佛教信仰慰藉、喜欢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相关话题的年轻女性共同承担。

网红经济的野蛮生长带来了问题和焦虑。网红经济的高超营销手段不断蛊惑人们、煽动起不必要的消费欲望,让人们在不知不觉间为资本的剩余价值增值服务,而自己则沦为资本逐利的工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有了反思。“佛媛”一说能够挑动神经,恰恰在于其表面无欲无求实则物欲横流的强烈反差,激发了人们的厌恶。另一方面,网红经济中一直存在虚假营销、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比如“带货一哥”辛巴曾因售卖假燕窝遭到行业广泛讨论和监管重罚,罗永浩也曾经带货“翻车”,其影响的恶劣程度不言而喻。然而,往往是在针对女性网红的抨击中,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被放大为群体性现象。从“佛媛”“病媛”到仍在出现的各种其他“X媛”,此类指控呈现泛化趋势,值得深思。

“X媛”偏见从哪里来?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X媛”成为众矢之的是偏见使然。美国心理学家戈登·奥尔波特(Gordon W. Allport)在《偏见的本质》一书中指出,人有产生偏见的倾向——泛化、概念化和分类是人性本能,这能帮助指导我们尽快适应日常生活,但人们也因此容易形成非理性的分类,对经验世界过度简化。个人价值体系是一种尤其使我们倾向于做出毫无根据的预判的分类,消极的偏见往往是我们自身价值体系的反射,我们有多么珍视自身的存在模式,就会以多大的强度贬低或攻击那些看上去威胁到我们的价值观的事物。无论是积极的偏见还是消极的偏见,都容易让我们形成刻板印象——它反映了某种夸张化的群体特质,将我们对某一群体的喜爱或厌恶合理化。

奥尔波特指出,广泛性的社会偏见与社会结构和文化格局息息相关。当社会的垂直流动性(每个社会成员被允诺潜在平等,被鼓励通过努力和好运实现向上流动)给社会成员带来激励与恐慌,特别是在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观加速崩坏的情况下,那些对个人境况不满的人更容易对社会弱势群体产生偏见。“伴随着对未来的不可预测性而来的焦虑感增加,使得人们倾向于将恶化的处境归咎于替罪羊。”在社会失范时期,人群之间的利益冲突和被感知的竞争会被夸大,不满之人由此产生敌对心态和攻击冲动。奥尔波特认为,为了保持社会的核心稳固,大多数社会都会以正式或非正式方式鼓励公开表达对特定“女巫”群体的敌意,以此充当公众发泄情绪的安全阀门。15世纪的欧洲社会和17世纪的马萨诸塞州公开鼓励人们猎巫即为先例。

某种程度上来说,“X媛”是阶层流动焦虑下产生的偏见,这在一年前的“拼单名媛”争议中已初见端倪:“拼单名媛”的冒犯性在于用拼单消解了消费符号的稀缺度和区隔属性,僭越了社会等级秩序。一年以后,这种越轨指控几乎原封不动地指向了“佛媛”和“病媛”。利用本来纯良无辜的“人设”带货牟利遭到抨击,除了涉嫌虚假营销等非法行为以外,更重要的是戳中了人们对网红经济创造的“新贵”的敌视——网红经济让一些出身普通的女性可以直接用美貌和喜爱度对接资本,打破门槛实现阶层跃升。抛开这个原因,我们几乎无法解释为何不直接称从事非法流量生意的女性为犯罪者,而是发明了“X媛”这个在道德情感上充满暧昧的标签。

“佛媛”“病媛”的舆论发酵以及数位当事人的澄清提醒我们,大众传媒在促成和加深刻板印象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媒体应当对发明标签保持克制和谨慎,特别是在标签被错误地贴在社会弱势群体(比如年轻女性)头上时。2016年,诺顿安全公司的一项研究发现,在1000名接受调查者中,近半数在网上经历过某种形式的辱骂或骚扰,其中30岁以下的女性所占比例高达76%。许多研究发现,女性会为了避免受到谩骂而选择在网络上隐蔽自己。与此同时,网络语言暴力会对受害者造成实际伤害,比如经历焦虑、压力、恐慌、缺乏自信和产生无力感。当“X媛”的指控泛化为无差别攻击,女性将在自我审查的压力下丧失在网络上合法表达的自由,这比某几个树人设带货的网红大V更值得我们警惕。

参考资料:

【英】塔比·杰克逊·吉,弗雷亚·罗斯.《女性主义有什么用?》.译林出版社.2021.

【美】威廉·利奇.《欲望之地:美国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美】戈登·奥尔波特.《偏见的本质》.九州出版社.2020.

许曼.《跨越门闾:宋代福建女性的日常生活》.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余英时.《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水中月影镜中面,“佛媛”污名从何现?》,知著网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jk1MjMzMA==&mid=2649820135&idx=1&sn=d486e2eb4b0e5dfe3031d8ac3f5f72a4&chksm=87f84202b08fcb1411e1fbd4a896e58d2bb9c527f0d9ebdc92ceb266d95e02e96a34605f976c#rd

《在一个只能从消费中获得须臾慰藉的时代,我们应当指责的,绝不是一群虚荣的女孩》,T China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MDQ0OTI4Ng==&mid=2247496116&idx=1&sn=ab9c18579789e0b0ca471f35746391ea&chksm=97c96edda0bee7cb2f12850835511c5eeb6a6e4bad272fd37302638ab799cf7549f07db03bd8#rd

《消费无止尽:说好不再剁手,怎么转头又迷上了直播购物?》,界面文化

https://mp.weixin.qq.com/s/5CnSHuT7_Oa6dOcxD_ZO-A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