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推荐《庆七一活动讲话》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18 05:14

推荐《庆七一活动讲话》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庆祝七一活动的讲话稿,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讲话稿既有意义、又具感染力,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 明确主题和目标:"
"紧扣“七一”主题:" 讲话稿的核心要围绕“七一”这个特殊的日子展开,体现对党的热爱、对党的历史的回顾、对党的未来的展望,以及对党员的责任和使命的强调。 "明确活动目标:" 根据具体的活动目的,确定讲话稿的重点。例如,是表彰先进、凝聚力量,还是进行党性教育、激发斗志?不同的目标需要不同的侧重点。 "确定受众群体:" 讲话稿的受众是谁?是党员、群众,还是社会各界人士?不同的受众群体,语言风格、内容侧重都需要有所调整。
"二、 内容结构要清晰:"
"开头要引人入胜:" 可以用简洁有力的话语点明主题,或者用一个生动的故事、一个感人的事例、一句振奋人心的话语开头,迅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主体要层次分明:" 可以按照“回顾历史—分析现状—展望未来—提出号召”的逻辑结构进行组织,也可以根据活动主题进行分点阐述。每个部分都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并使用恰当的论据进行支撑。 "结尾要总结有力:" 总结讲话的主要内容,再次强调主题,并

宣讲家文稿: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与核心要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篇重要讲话对我们党的一百年以来的历史进行了总结,并且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对我们如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了历史经验的总结。今天,我就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讲话来跟大家做一个交流,这个交流主要也是我的学习体会。

今天的交流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要意义;其次,我们来学习一下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最后,我们来谈一下如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一、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回望光辉历史、擘画光明未来,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以豪迈的自信、激昂的壮志,庄严宣告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郑重宣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坚定决心,深刻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向全体党员发出了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伟大号召。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贯通历史、现实、未来,贯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为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

(一)一个“庄严宣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里。后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对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的一种社会状态,称为“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在后来的奋斗中,第二步发展目标我们在1997年就实现了。但是,当时是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从“小康之家”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在小康内涵的拓展中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之前,“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就是人们对未来的真切向往。人们所思所盼的是如何解决温饱,梦寐以求的是拥有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三转一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美好生活的象征,“万元户”更是许多家庭奋斗的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4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8亿人吃不饱”到“14亿多人要吃好”,从拥挤缓慢的绿皮火车到闪亮全球的高铁名片,从一针难求的青霉素到向全球提供超过4.8亿剂新冠疫苗,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5岁提高到77.3岁,钢铁产量从不够“每人打一把菜刀”发展到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经济总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679亿元增长到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全面小康”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我们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时候,要深入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意义,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那么,如何理解这三个“伟大光荣”?

首先,贫困问题,特别是绝对贫困问题,现在依然是整个人类面临的一大困境。全世界还有很多地方、很多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今天,中华民族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是为人类减贫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对全人类的发展、对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的巨大贡献。

其次,我们为什么能够消灭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奋斗。绝对贫困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中国人民的一大难题。自古以来没有哪朝哪代、哪个政权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新时代,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是中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

最后,刚才我也讲了,现在世界上仍然有很多地区、很多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这些国家的政府、政党没有力量、没有办法解决。而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的。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政府都没有做到的。所以,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我们要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要把它放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来看,要把它放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来看,要充分认识到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

作者:韦磊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文稿 《韦磊: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与核心要义》

查看完整内容请到宣讲家网(WWW.71.CN)

宣讲家文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百年奋斗的主题。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面临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性任务。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探索,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转折点。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新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二、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我们有底气说这样的话,依据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在取得伟大成就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我们在经济建设和其他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显著缩小了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尤其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从中国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和党的百年发展奋斗史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中国人民高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现在西方的一些政客企图对中国进行围堵打压,幻想把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割裂,甚至对立起来,这些图谋是没有前途的,注定会破产。

我举两个例子。2020年7月,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阿什民主治理与创新中心发布了一份题为《理解中国共产党韧性:中国民意长期调查》的报告。它调研的对象范围比较全面,不只是某一个阶层或群体,而且是长期跟踪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民众对各级政府的满意度高达93.1%。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20年7月1日发布的民调显示,只有12%的美国人对国家现状满意。2020年4月,美国《华盛顿邮报》作了一次网上调查,询问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最终他们调查了19816人。数据显示,中国民众对中央政府的信任比为98%。从2016年到2020年,中国民众对中央政府的满意度从93.1%上升到98%,这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高的,而且不止高出其他国家一点点。2019年11月8日,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在德国柏林发表演讲,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治制度,妄图否定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挑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系,他们的图谋绝对不会得逞。

作者:刘志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文稿 《刘志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