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手把手教你写《石城旅游工作总结》,(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18 08:42

手把手教你写《石城旅游工作总结》,(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石城旅游工作总结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总结内容清晰、全面、有深度,并达到预期效果(例如向上级汇报、内部反思、规划未来等):
"1. 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读者对象:"
"目的:" 是为了展示成绩、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还是为了规划未来发展方向?不同的目的决定了总结的侧重点和语气。 "读者:" 是领导、同事、上级部门还是公众?不同的读者对信息的关注点、专业深度和表达方式的要求不同。例如,对领导可能更侧重数据和战略意义,对同事可能更侧重具体做法和经验分享。
"2. 确定总结的时间范围和核心内容:"
"时间范围:" 明确总结所涵盖的具体时间段(如年度、季度、半年、特定项目期间),并在开头点明。 "核心内容:" 围绕“石城旅游工作”这一主题,明确要总结的具体方面。通常包括: "主要工作及举措:" 开展了哪些具体的旅游项目、活动、营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提升等。 "取得的成绩与亮点:" 量化或具体描述工作成效,如游客数量、旅游收入、游客满意度、媒体曝光度、获得荣誉、重点项目进展等。突出特色和亮点。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CNT目的地 | 石城:中国温泉之城

江西省的简称“赣”,源自省内的最大河流赣江。这是长江的一条主要支流,自南向北纵贯江西全省,而它的源头正在赣闽边界武夷山西麓的赣州市石城县。我们来到石城这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赣江和江西“探源”,发现这片‘水丹山、人文荟萃’之地有着立体而丰富的面相。它不仅是千里赣江发源地、客家民系发祥地、红军长征重要出发地,而且还拥有中国白莲之乡、烟叶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灯彩之乡、温泉之城等众多美誉;对其中每一重面相的发掘,也让我们对赣江、对江西的山水世界收获了更深入的认知与体验。

都市和自然野趣共生

从赣州市区出发,驱车两个半小时就能到达石城县。一路上,汽车仿佛在生态走廊间挺进,透过车窗,视线也展不远,周遭的山茫茫无尽、覆盖着厚厚绿衣,“客路青山外”符合我这个北方人对江南景色的最美好想象。

当青山之间轻柔地拐出一条弧线的水道掠入车窗后,和自然野趣相伴相生的古老县城——石城就到了。从地图上看,位于出江西入福建、广东关口上、抚州赣州三明龙岩四地市交汇处的石城,无疑处在一个枢纽位置,地理学上把这种黄金方位称为“通衢”。这一名称里写满了要道的属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它也的确起到了承南启北、贯通东西的作用。客家人的南迁途中,它就是一处重要的中转站,有人从这里越过武夷山,东进闽西,南下粤北,有的则留了下来。可以说,石城“是南迁汉民走向客家民系的大门”。

我们在这座千年古城里漫步,遥想它当年的辉煌与灿烂,而眼前依然是绿意盎然,你很难想象,都市与自然是如何做到这样和谐共生的?如果将时间倒转千年,彼时的石城还只是比较开阔的一片河岸,智慧的先人发现了这方宝地,并定居下来。这种择址的趣味与眼光便注定了石城后来发展的主旋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赣江在石城段有一个更诗意的名字——琴江,石城就坐落在两岸,依河势而建。我初听“石城”二字时,下意识地以为它是一座石头筑成的方城,却原来根本无法围合,只是因境内 “环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城里青山延绵起伏,水系枝津回互,放眼望去,远处的山,近处的水,中间的民居街区,浑然天成,走不几步还能遇到一个小山包,就安然地与闹市比邻。生态、野趣、宜居、低碳、休闲……在这里混搭出了现实样板间,整个县城就是一个大景区,“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

黄光庆/摄

有河就自然少不了桥,在石城那么多桥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自然还是处于县城核心位置的琴江廊桥,同时它也是石城的名片。这是一座大型现代化仿古景观廊桥,颜值与实用兼具,路与桥很自然地互联,抵消了两岸生活的割裂感。桥长 150 多米,宽有70多米,中间的车行桥宽30米,两侧的廊房各宽21米,主体两层局部三层,采用明清风格,形体简练,细节考究,设有景观休闲长廊、观景台、廊亭等,桥墩上设计有 12 生肖,古典韵味十足。晚饭就在廊桥附近吃的,当地朋友坚持这样安排,说饭后会惊喜。果然,一出饭店就像换了人间,此刻全城灯火辉煌,各式灯彩悉数登场,音乐喷泉展露迷人风姿,廊桥如彩虹卧波,与桥岸的宝塔交相辉映,桥、水、塔相融合,人间至美。后来才知道,“塔影江心”本就是古代琴江八景之一,就这样美了千年。乘船夜游琴江,岸上的灯光投到江里,随着水纹的波动扩散开来,光彩熠熠。两岸夜景繁华,用朋友的话来总结,“夜游夜演夜宴夜购夜浴……应有尽有”,难怪人们又称石城为“内陆小香港”“江西旅游夜明珠”。

“产业+旅游”打造精准扶贫石城模式 到2018年全部实现脱贫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孙娟报道:2015年,石城全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794人,脱贫率达4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62元,增长14.5%……这几年来,石城县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以推进“九大扶贫”举措为抓手,着力打好“三大扶贫攻坚战”,扶贫工作取得可喜成绩。提及下一步任务,石城县主要党政领导表示,力争2016-2018年分别引导3个、4个和22个村退出贫困村,在2018年全部实现脱贫。

石城是山区县。多年来,因山多地少、路远地偏,使得石城人民有志难施、有力难为。为了找到一条富民强村兴县的好路子,该县以干部作风建设和填写精准扶贫“一本通”为突破口,完善结对帮扶。

“将贫困户可享受优惠政策汇编成《精准扶贫“一本通”》,并在每本附上识别码,通过组织干部定期入户与贫困对象确认是否享受政策等措施。”该县主要党政领导说,这样能使贫困户明了自己能享受哪些政策、已享受哪些政策,提升结对帮扶实效,督促干部全面落实入户任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此,该县坚持旅游扶贫与产业扶贫相结合,一手抓绿色涵养,一手抓合理开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和乡村生态旅游,让农户富在“绿”上。

“动员贫困户与政府签定合作协议,向银行贷款2.5亿元,作为股金入股赣江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导贫困户在不承担投资风险、不负担贷款利息的情况下定期分红。”该县主要党政领导介绍,目前,已有1万余户贫困户签订协议,每年每户可享受1230元入股分红。

同时,该县大力推进光伏扶贫,从赣州银行贷款5亿元,交由县赣江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用于光伏产业发展,贫困户每年定期收取3500元/户红利。目前,已先后在珠坑乡、大由乡开展试点。

值得一提的是,改县以加大“金福通”贷款发放为着力点,强化金融扶贫,由县财政出资担保,县农商银行按不低于8倍标准发放贷款,执行银行基准利率,财政贴息50%,为贫困村合作社及其成员提供贷款支持,帮助发展产业。去年以来,全县已发放该类贷款3629.8万元,为791户贫困户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难题。

“去年,结合“去库存”,我县按照成本价团购两处楼盘,转移安置969名深山区贫困群众,贫困户既享受到移民扶持资金、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补助,又享受到比市场价低1000元/㎡左右的购房优惠,建房资金压力有效缓解。”该县主要党政领导称,这一举措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将进一步总结推广这一运作模式,提升搬迁扶贫工作水平。

“推行教育培训脱贫认定办法及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奖补政策为主抓手,深化兜底扶贫;增加‘医疗救助’防线,使患大病贫困人员个人负担医疗费用部分控制在10%以内;制定教育培训脱贫认定办法及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奖补政策,逐步实施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等制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及精准扶贫,该县主要党政领导掷地有声,一定要打好精准扶贫这一攻坚战,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