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18 18:44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励志名著读书笔记作文,想要写得好、有深度,确实需要注意一些关键事项。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你:
"一、 读书阶段:打好基础"
1. "精读而非泛读:" 励志名著通常蕴含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励志类书籍尤其需要仔细品味,体会作者的情感、观点和论证逻辑。不要满足于知道“讲了什么”,更要深入理解“为什么这样讲”、“如何影响读者”。 2. "做好标记和笔记:" 在阅读过程中,随手标记让你印象深刻、引发思考或觉得重要的句子、段落。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或使用电子文档,随时记录: "核心观点:" 作者想传达的最重要信息是什么? "关键人物:" 主要人物的性格、经历、成长和启示。 "精彩语句/段落:" 直接摘录或转述,方便后续引用。 "个人感悟:" 书中的内容触发了你哪些思考?与你自身经历有何联系? "疑问:" 对书中内容或观点是否有不理解或想进一步探讨的地方? 3. "理解核心概念:" 励志书籍往往围绕某些核心概念展开,如坚持、勇气、梦想、毅力、感恩、自我成长等。确保你准确理解了这些概念在书中的具体含义。
"二、 思考阶段:提炼升华
《瓦尔登湖》书评笔记
《瓦尔登湖》:为生活做减法 为思想做加法
碧波
2025-07-11【作者简介】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思想家、自然主义者,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书籍简介】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散文集,被誉为能深刻塑造读者人生的经典著作之一。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作者以清新、细腻、生动的文字,捕捉了四季的更迭以及那些最纯粹的自然景象与事件。他将瓦尔登湖畔简朴、静谧的生活,与世人忙碌追逐名利的生活状态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新生活模式。
2020年4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将该书收录进初中段。
《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瓦尔登湖》:为生活做减法 为思想做加法
《瓦尔登湖》是非常有名的世界名著,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1854年。1949年,作家、诗人、翻译家徐迟首度将其译介给中国读者,最初译为《华尔腾》。此后,《瓦尔登湖》被一再翻译,近80年来,已经有13种译本,代表性的译本有三:1982年的徐迟译本、1996年的许崇信译本、2003年的戴欢译本。我感觉自己太读晚了,我阅读的是王义国译本,一上手就被他的译本序吸引了:“《瓦尔登湖》与《圣经》诸书一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在当代美国,它是读者最多的散文经典。《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它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正因如此,它影响了托尔斯泰、圣雄甘地等人,改写了一些民族和国家的命运。这样的一本书,说它是一生必读,并不过分。”这样的评述,真的吸引我的阅读兴趣,一定要读下去。
从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作者梭罗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边,差不多正好26个月。瓦尔登湖不仅为梭罗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也为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之后他推出了自己的作品《瓦尔登湖》。书中18篇散文,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他在湖畔找回了生活本真。此书记录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独居生活的经历,探讨了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等诸多深刻的生活哲理。
现在当钢筋水泥的丛林不断压缩人们的呼吸空间,当快节奏的生活让心灵愈发疲惫,梭罗的《瓦尔登湖》就像一汪清泉,流淌过两个多世纪的时光,依然能为迷茫的现代人带来清凉与启迪。这部以作者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实践为基础写成的著作,不仅仅是一本生活随笔,更是一部关于生命意义、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个体价值实现的深刻思考录。我们来看看他的思考,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你看深刻与否?
一、在物质主义盛行的当下,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实验宛如一面镜子,照出了现代生活的荒诞与虚妄。
他用 28 美元搭建起小木屋,靠着耕种少量土地和做些零工维持生计,将物质需求降到最低。这种近乎苦行的生活方式,并非是要倡导贫穷,而是在探索一种摆脱物质奴役的可能。他曾犀利地指出:“我们的生命被许多无关紧要的事情消耗掉了。””他认为沉迷于物质享乐只会使人失去生活的真正意义,因而他号召人们生活要‘简朴、简朴、简朴’把超过维持起码生活所必要的一切都叫作‘非生活的东西’加以‘排除’要人们仅仅去‘吸取生活的精髓’“这些思想,今天对我们仍不乏启迪,由于思想深邃,加之又是语言大师,书中警句比比皆是,令人目不暇接,津津乐道。
如今,多少人在为了购置不必要的奢侈品而透支信用,为了追求更大的房子、更豪华的车子而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放弃自己的爱好,在物质的漩涡中越陷越深。梭罗告诉我们,真正的富足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内心的充盈与自由。当我们不再被物质欲望牵着走,才能腾出时间和精力去感受生命中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 —— 阳光的温暖、微风的轻抚、书籍的智慧以及与自我对话的宁静。
二、梭罗对自然的书写,打破了传统文学中人与自然的隔阂,构建了一种全新的自然观。
梭罗一生追求自由、简单的生活,通过自己的实践倡导一种回归自然、超越物质束缚的生活理念。在他的笔下,瓦尔登湖是 “大地的眼睛”,见证着四季的轮回与生命的更迭;森林里的松树、橡树是亲密的伙伴,它们的生长与凋零都充满了意义;蚂蚁的争斗如同史诗般壮阔,鸟儿的歌唱是最动听的乐章。这种将自然视为平等生命共同体的视角,与现代社会中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
如今,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不断地破坏自然环境,砍伐森林、污染河流、排放温室气体,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梭罗在书中提醒我们,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应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当我们静下心来,聆听自然的声音,感受自然的节律,就能从自然中获得无穷的力量与智慧。
三、《瓦尔登湖》不仅是一部关于生活与自然的著作,更是一部引导个体觉醒的行动指南。
梭罗在湖畔的独处,并非是逃避现实,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思考人生。他在书中写道:“我从未发现过比独处更好的伙伴。” 在这个被社交媒体充斥、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声音包围,却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与自己对话。我们害怕独处,害怕面对内心的空虚与迷茫,于是不断地寻求外界的刺激与认可。
而梭罗告诉我们,独处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只有在独处中,我们才能摆脱外界的干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从而找到生命的方向。同时,梭罗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抵抗的艺术。他拒绝缴纳人头税,以此抗议政府的不公,即使因此入狱也毫不妥协。这种对正义与良知的坚守,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面对社会的不公与不义时,我们不能选择沉默与妥协,而应该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坚守自己的原则与底线。
四、梭罗的思想还对现代教育具有深刻的启发。他强调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的工具,而是为了培养完整的人。在瓦尔登湖畔,他通过观察自然、阅读书籍、与人交流等方式,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这种自主、自由的学习方式,与现代教育中过度强调应试、忽视学生个性与兴趣发展的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将他们塑造成千篇一律的 “标准件”。
此外,梭罗对时间的理解也值得我们深思。他认为时间不是金钱,而是生命的刻度。在瓦尔登湖畔,他按照自然的节律安排自己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写作、散步、观察自然。而现代社会的人们,却常常被快节奏的生活所裹挟,为了追求效率而牺牲了生活的质量。我们应该学会放慢脚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让时间为我们的生命服务,而不是成为时间的奴隶。
五、梭罗是伟大的,他的伟大在于他的主要思想具有强大的威力。我非常非常佩服在几百年前就有这么先进的思想,太了不起啊!这些主要思想是:人必须不顾一切地听凭良知来行动;生命十分宝贵,不应为了谋生而无意义地浪费掉;树林和溪流的世界是好的,而熙熙攘攘、街道纵横的城市世界则是坏的。《瓦尔登湖》是他的代表作,这些思想在书中得到了最全面的体现。
今天的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减少不必要的消费,简化物质生活,将节省下来的时间和金钱用于提升精神境界;多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和力量,通过与自然的接触缓解压力、净化心灵;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目跟随社会潮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学会自己动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创造力。
总之,《瓦尔登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倡导人们摒弃过度的物质追求,回归自然,过简朴的生活,以实现精神上的自由和内心的宁静,同时批判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弊端。也就是,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它告诉我们,生活可以很简单,幸福可以很纯粹;它引导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尊重与敬畏自然;它激励我们勇敢地做自己,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自由。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让我们静下心来,读一读《瓦尔登湖》,或许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找回生活的本真与意义,我们的生活也就更充实、更有意义、更有趣味。
来自有书共读代言人书友@碧波 2025-7-29
瓦尔登湖
主讲人:亨利・戴维・梭罗来自话题:今天读什么?#为什么要努力学习,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读《瓦尔登湖》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五四是青年人的节日
少年如朝阳,奋发崛起!
少年如春草,蓬蓬勃勃!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
会面对升学、择业各方面的困惑和烦恼
这个时候让我们一起阅读励志人物传记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永不灰心,奋勇向前!
●欢迎您在文章末尾扫码加入“南方⁺鮀城悦读”交流群,在朋友圈转发本书单,您将有机会获赠本书单内推荐的新书。
解码鲁迅激越蓬勃的青春时代
《究竟是青春:鲁迅的留日七年》
姜异新 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2024年1月版
推荐语:
向求学中的青年推荐伟大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的早年传记《究竟是青春:鲁迅的留日七年》。我们知道,鲁迅留日期间曾经因为观看日俄战争的影片遭遇侮辱,而决定弃医从文。但如果他只是怨天尤人、埋怨客观环境,就不可能回国后成就一番事业了。留日七年是鲁迅成长的青春时期,也是他勤奋学习的黄金时代。他除了在仙台跟随藤野先生刻苦学习医学、解剖学,记录了满满一本又一本笔记之外,还在业余学习德语,编辑书刊、从事翻译,还学习柔道锻炼身体,这一切都为他日后成为革命文学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年诵史,立志献身”
《吕思勉传》
张耕华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2023年10月版
推荐语:
吕思勉先生是近代著名历史学家,他写的多部中国通史和4部断代史都成为史学名著。吕思勉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官宦世家,但在他出生的时候家族已经没落,因为家族人口多、负担重,甚至连教书先生也请不起,12岁后由他父亲亲自给他传授国学知识,他勤于读史,一生阅读《二十四史》3遍以上,并留下一百多万字的学术笔记,这些笔记成为他后来从事著述的基础。22岁成家后,他为了养家糊口当了私立小学的老师,因他出色的学术研究水平,又被聘为中学老师,最后成为大学教授,终成一代史学大家。
“新民”“新国”与“铸造国魂”
《文字奇功:梁启超与中国学术思想的现代诠释》
黄克武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1月版
推荐语:
梁任公是近代中国启蒙的先驱、“少年中国说”发明者,他集中了那个时代的矛盾与冲突,也是中国现代性的思想发源地。作者作为台湾研究梁启超思想的权威专家,毕30年之学术功力,深入梁任公的思想深处,考察其与中西文化的源流关系,开拓了梁氏研究新的层界。欲知晓梁任公,可从读本书始!
卡莱尔称之为“文人英雄”
《约翰生传》
(美) 沃尔特·杰克逊·贝特 著
李凯平、周佩珩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1月版
推荐语:
“贫穷限制了人才华的施展”, “贫穷是美德的最大障碍”……英国大文豪约翰生一生绝大部分时光身处贫困之中,却能不坠青云之志。19岁的约翰生入读牛津大学一年后,因家贫无钱交学费而被迫退学,回到老家之后他患上了严重的强迫症和焦虑症,他不得不终身与大脑中的另一个自己斗争。结婚成家后,他靠码字写稿在伦敦长期过着流浪汉一样的生活,朝不保夕,又耗费妻子大量储蓄开办补习学校而惨遭失败。在极为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他却编写出版了英国第一部大辞典——《约翰生词典》,这使他声名大噪,跻身英国著名文人的行列,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永远不该灰心丧志”
《尼科洛的微笑:马基雅维利传》
毛里齐奥·维罗利 著
段保良 译
东方出版中心2021年7月版
推荐语:
通过勤奋努力可以达致人生目标,但努力了却无法成功的人也很多,那么奋斗还有意义吗?也许《马基雅维利传》能给我们另一种启发。马基雅维利出生在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一个律师中产家庭,他才华出众,29岁的时候就成为佛罗伦萨共和国秘书长。他在这个位置干了15年,但天有不测风云,美第奇家族篡夺了佛罗伦萨政权,共和国名存实亡。马基雅维利也惨遭中年失业的命运,他的努力仿佛一夜间被剥夺干净。在这样的巨大人生落差面前,他并没有灰心丧志,反而写下了《君主论》《李维史论》等不朽名著。
他说:“我真的确信世人可能襄助却不可能抗衡运气,可能穿针引线却不可能折针断线。他们真的永远不该灰心丧志,因为他们不知道运气目的何在,偏偏运气的作风一向拐弯抹角的不走常道。他们应该常怀希望,有希望就不会灰心丧志,不论他们处身在什么样的运气和什么样的痛苦当中。”
解读计算机科学之父
《艾伦·图灵传》
安德鲁·霍奇斯 著
孙天齐 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8月版
推荐语:
从很多角度来说,艾伦·图灵是本世纪最伟大的英国人之一。他是1930年代的剑桥数学家,在大战期间,整个不列颠都要靠他的智力才得以生存。他是布莱彻利的天才核心,他破译了德国的谜机密码。他是计算机科学之父,也正是他开创了人工智能。遗憾的是,他战后提出的很多天才想法,在当时的官僚体制下,都无法取得成功。他是数学和计算机领域当之无愧的王者,但在政治的世界里,他永远只是个小卒子。
“包罗万象的灵魂”
《智性与激情:苏珊·桑塔格传》
[法]贝阿特丽丝·穆斯利 著
周融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版
推荐语:
苏珊·桑塔格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女性知识分子之一,多次荣膺国际文学大奖。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桑塔格的著作是为了寻求对所处时代的理解。本书以桑塔格各个人生阶段中极具个性的特征或重要的事件为聚焦点,记叙了她的求学经历、婚恋情史、写作历程、内心世界,参与社会文化、政治事件的经历,以及她对波普艺术、疾病、摄影等领域的思考与评论,有力剖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灵魂”。
流放诗人的最后吟唱
《永存我的话语:曼德尔施塔姆沃罗涅日诗集》
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 著
王家新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4年3月版
推荐语:
本书是曼德尔施塔姆流放在沃罗涅日期间(1935—1937)留下的三册“沃罗涅日诗抄”的全译本,将诗人生命最后的令人惊异的迸发和创作上的演变展现出来。这些不朽的杰作,将诗人一生的创作推向一个高峰,也使沃罗涅日从此成为俄罗斯文学地图上的一个光辉坐标。
本书作为一部研究性的译诗选,除了大量译注外,还附录了一些俄罗斯和英美德著名诗人和译者的精辟评论以及阿赫玛托娃、娜杰日达·曼德尔施塔姆和娜塔雅·施坦碧尔对曼德尔施塔姆的珍贵回忆和书信,对理解曼德尔施塔姆生命后期的创作及诗歌遗产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此本书也可以视为曼德施塔姆后半生的传记。
【栏目主持】王绍贝
●欢迎您在文章末尾扫码加入“南方⁺鮀城悦读”交流群,在朋友圈转发本书单,您将有机会获赠本书单内推荐的新书。↓↓↓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王绍贝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