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19 08:5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中庸》章节的读书笔记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使其内容充实、见解深刻且结构清晰:
"一、 明确核心:准确理解章节主旨"
1. "精读原文:"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反复阅读你选定的《中庸》章节,务必理解其中的核心概念、关键语句和整体逻辑。不要只看译文,要结合原文的字词进行揣摩。 2. "抓住中心思想:" 这一章节主要阐述了什么道理?是关于“中庸”的定义、实践方法,还是与其他德行(如诚、敬)的关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该章节最核心的观点。 3. "理解关键概念:" 《中庸》中有很多独特的概念,如“中庸”、“诚”、“天命”、“率性”、“修道之谓教”等。务必搞清楚所选章节中涉及的关键概念的具体含义。
"二、 深入分析:挖掘文本内涵与联系"
1. "剖析论证逻辑:" 《中庸》的论证往往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分析作者是如何提出观点、运用例证(如“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进行推论的。 2. "联系前后文:" 《中庸》是一部系统性的著作。思考你所选章节的内容与《中庸》其他章节,甚至与其他儒家经典(
我本鲁钝之人,可是偏偏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于是自不量力的钻进故纸堆里读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还好现在网络发达,我能借助一些明师的讲座以砭我之愚助我理解文中之义。我读的书是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听的讲座是北师大孟琢老师的“四书精读讲座”。其中《中庸》是四书中较难读的书,读过四五遍后方觉其中三昧,每有会意便心生欢喜。但我已年届半百,自知识记之力渐衰,故将读书心得写下以防他日之罔。
《中庸》第一章原文如下: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此章乃开篇亦《中庸》最重要之文,最难理解。所谓天者,在此不仅仅指自然之天,最主要是指义理之天。世间天之含义有好几重:一,主宰之天,命运之天。如电影《哪吒2》中最有名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之天。二,纯物理的自然之天,相当于人们说的天气、太阳系、银河系、黑洞等等。三,义理、道德之天。如天人合一之天。所谓性者,主要是指人兽之别的属性。每个人承自天的使命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属性,按着人的属性自然发展的就是“道”,按照“道”的原则进行修养就叫做“教”。其中,“教”指的是教化,即通过修养和礼乐刑罚的教化来达到道德和品性的提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诚也,圣人所为。修道之谓教,诚之也,百姓固执之。所以,道不可须臾离也。事之隐微之处,心田萌芽之态,最是见人之善恶,亦诚之与否。故君子慎其独,尤其是在礼崩乐坏的年代更应注意。在当今的社会风气下,慎独便是各人修行的重要法门。喜怒哀乐之未发的中,便是天命之谓性的性。发而皆中节的和,便是率性之谓道的道。中节就是修道之谓教的教,节就是礼乐刑罚。致中和,天地万物各就其位,并育而无害。
今天学习《中庸》第十五至十七章
中庸是平平常常的道理,融合于人们日用之中。一切从自己做起,从自己身边切近的地方做起。从近到远,从低到高,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这就是“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这与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都是一个意思。
“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意思是说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它们的资质而对待它们。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舜遇到了可怕的家庭环境,父亲不喜欢他,弟弟要害他,但舜没有放弃孝德和友爱。由于道德高尚被看成圣人,还获得了至高的地位与四海相比的财富,他的生命也得到了延长,传说活到一百一十岁,位、名、禄、寿都得到了。“故大德必受命。”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