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日记中山陵》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19 13:42

怎么写《日记中山陵》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参观中山陵的日记或作文,可以注意以下几个事项,让你的文章更充实、更生动、更有深度:
"一、 明确文体和目的 (Determine Genre and Purpose)"
1. "日记 (Diary):" "特点:" 更侧重于个人感受、即时记录和内心想法。语言可以相对口语化、自由。 "注意:" 重点写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特别是你当下的情绪变化和联想。可以像和朋友聊天一样,记录下你的真实想法,哪怕有些零散。 2. "作文 (Composition):" "特点:" 结构更清晰,逻辑性更强,语言要求更规范、优美。 "注意:" 需要有明确的结构(如开头、主体、结尾),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叙述和议论。可以结合历史背景、个人感悟进行更深入的阐述。
"二、 丰富内容要素 (Enrich Content Elements)"
1. "时间、地点 (Time and Location):" 准确记录参观的日期、天气,以及中山陵的具体位置(如位于南京紫金山)。天气会影响你的心情和参观体验,可以写入。 2. "人物 (Characters):" 主要人物是孙中山先生。可以描写他的雕塑或纪念堂的形象,表达你的敬佩之情。 也可以写

南京中山陵

南京东郊紫金山中茅山南坡的苍松翠柏之中,矗立着一座驰名中外的陵墓建筑—中山陵。1929年6月1日,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长眠于此。

孙中山对南京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他在临终前与汪精卫谈起要葬于南京时指出:“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孙中山逝世后,孙中山葬事筹备委员会向全世界的建筑师和美术家悬奖征选陵墓设计图案。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获首奖。中山陵于1926年1月开工建设,1931年底全部工程竣工。

中山陵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视野开阔,气势雄伟。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中山书院等纪念性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

作为一座陵墓,中山陵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陵墓建筑风格,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并吸取了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术。整体建筑平面呈警钟形。墓室海拔158米。从墓室到陵墓牌坊,高低相差70多米,平面距离700多米。中山陵全部建筑都是用白色花岗石和钢筋水泥构筑,上盖蓝色琉璃瓦。中轴布局则倚仗山势,用392级花岗石石阶和480多米长的水泥墓道,将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串联起来。陵墓给人以庄严、肃穆、坚固、巍峨之感。中山陵是民国建筑不朽的经典。


中山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绝食哭陵、空中谒陵……那些发生在中山陵的故事

建于1926年的中山陵,由于安葬着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备受中国各族同胞的景仰,每年拜谒之人络绎不绝。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功绩和高尚人格,也使中山陵被赋予了许多陵墓之外的特殊含义,拜谒中山陵就成为人们表达爱国情怀的重要形式。

  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后,为促进全民抗战,中山陵成为广大军民表达抗日意愿和决心的首选之地,其中有许多谒陵活动可歌可泣,动人心魄。

  吴其昌:绝食哭陵

  吴其昌,字子馨,号正厂,海宁硖石人。他虽年幼失去父母,生活艰困,但刻苦好学,8岁即能日记数百字。1925年,吴其昌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研究甲骨文、金文及古史,师从梁启超研究文化学术史及宋史,时有著作发表,深得王、梁两先生器重。

  吴其昌不仅是国学大家,更忧国忧民极具爱国热忱。“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身为清华大学讲师的吴其昌忧愤中烧,寝食难安。

  1931年11月20日,为逼当局抗日,抱着“书生救国、义无反顾”的决心,吴其昌携妻诸湘、弟吴其昌,奔赴北平顺承王府的张学良官邸请愿,要求:

  一、急调大军,由昂热线昼夜趋进,捣日寇之背,以解龙江之围;

  二、急电蒋主席,调首都空军飞黑(龙江),驱逐暴日;

  三、急电巴黎施公使(施肇基),在日军表示退出洮昂线以前,拒绝任何和解……

  上列三事,副司令一日不行,则其昌全家一日不食;副司令电发符行之顷,即其昌全家重新进食之时。

  请愿从中午12时至晚8时,张学良只允第一条,吴其昌明白张作不了主,于是携妻带弟连夜忍饥赶赴南京见蒋介石。

  在得到蒋的肯定答复后,吴其昌拜谒中山陵,并发表《昭告总理文》,提出:“如蒋主席、张副司令果能实践前诺,毅然御侮,是不愧为先生肖徒,尚望先生在天,明神佑之。如蒋中正、张学良背言卖国,或食言误国,是甘心为先生之罪人,尚望先生在天,明神殛之!”谒陵后吴其昌才恢复进食,前后共计绝食84小时。

  为声援吴其昌请愿,清华大学组织学生200余人于11月24日赴南京声援。此事经报章披露,成为著名的“绝食哭陵”事件,全国民众对此反映强烈,各地抗日请愿活动风起云涌。

  段祺瑞:谒陵明志

  段祺瑞,字芝泉。段祺瑞是北洋军阀的领袖人物之一,是民国初年皖系军阀首领,在中国近代史上颇有争议,但其晚年拒绝日本人胁迫他组织傀儡政府,则充分表现出了中国人应有的誓死不当卖国贼的诤诤铁骨,为后人所赞许。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先占领东北三省,进而占领察哈尔、热河,逼近平津。

  日本一方面在领土上进行侵略扩张,另一方面大力扶植汉奸成立伪政权。1932年3月,日本建立伪满洲国后,又拉拢段祺瑞,企图利用其在北洋军人中的声望与影响,建立华北伪政权。

  段祺瑞此时虽然上了年纪,下野闲居天津,每天只谈经论佛不问政治,但却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他与前来谈判的日本人虚与委蛇,就是不当汉奸。蒋介石也害怕段祺瑞为日本人所用,于是于1933年1月19日致信段祺瑞,“敦请段先生南下,共商国是”。

  誓死不当汉奸的段祺瑞,欣然接受,并表示“本人虽已年老,然爱国之心,不敢后人”,愿对国家有所贡献。

  段祺瑞到达南京后,蒋介石隆重接待,并与何应钦、孙科等陪同段祺瑞于1月23日下午拜谒中山陵。段祺瑞在灵堂向孙中山遗像行三鞠躬礼,并献花圈。

  段祺瑞虽未出席1925年的孙中山追悼会,但却在1933年秘密脱离日军的势力范围,来到南京后拜谒中山陵,目的就是通过谒陵来表白自己不愿与日本合作的爱国立场。

  续范亭:愤而剖腹

  续范亭,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县)西社村人,早年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时,任革命军山西远征队队长,后组织西北护国军,讨伐袁世凯。1925年前后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二混成支队参谋长、第六混成旅旅长、国民军军政学校校长等职。此后续范亭一度归隐,但“九一八”事变后,他立马出山与邓宝珊在甘肃组建陆军新编第一军,任中将总参议,积极练兵,准备抗战。

  1935年12月,续范亭以老国民党员和西北地区代表身份前往南京,参加国民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到会后,他找到许多要人呼吁抗战,但国民党蒋介石政府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拒不纳谏。

  续范亭悲愤之极,当朋友们建议到中山陵前去“哭陵”时,他慨然说:“大丈夫流血不流泪,只有用热血才能把这些败类冲到人类行列之外。”

  对续范亭的这句话,朋友们当时并未领会其意。1935年12月26日清晨,续范亭穿戴整齐,叫出租车疾驶到中山陵园,至下午仍未归。朋友们回想起来感到不好,忙赶往中山陵孙中山灵堂前,发现续范亭腹部已被自己剖开一个大口,人已昏迷在血泊中。大家把他抬到医院抢救,在他身上又找到血迹斑斑的绝命诗:“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窃恐民气摧残尽,愿把身躯易自由。”

  续范亭愤而剖腹的壮举,轰动南京。由于国民党政府禁止报道此事,还是上海一家私人报馆突破禁令,发表了这个消息。报纸刊登了续范亭躺卧病床的照片和剖腹前五首绝命诗手迹,立即引起举国震惊,从而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遇救不死的续范亭康复后继续为抗日奔走。

  汤卜生空中谒陵

  汤卜生是湖北黄梅人,早年报考中央航校,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汤卜生从飞行教官成为前线战士,多次升空参加对日作战,战功卓著。

  1938年3月,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同时也为了向世人表明中国军队绝不会屈服、绝不会放弃抵抗的决心,国民政府决定派飞机飞临已经沦陷的国都南京拜谒中山陵。时任中国空军第三大队第二十五分队队长的汤卜生,接受了这项特殊的任务。

  1938年5月7日午后,汤卜生驾驶着一架侦察机,从汉口机场起飞,向南京进发。那一天的天气并不好,但为了完成其肩负的庄严使命,他小心地驾机在厚厚的云层中穿行。

  经过长距离飞行,当紫金山、玄武湖等熟悉的景色映入汤卜生眼帘时,他的心绪难以平静,作为一名军人,他为没能守住国土、没能捍卫中山陵的尊严而备感羞愧。

  他驾机在中山陵的上空缓缓绕行三周,并空投了一束白玉兰,以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与缅怀之情。此时,日军也发现了汤卜生的飞机,不仅派机追赶,而且还在安庆进行拦截,但都被飞行技巧高超的汤卜生成功摆脱。

  最后,汤卜生安然无恙飞回基地,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次空中谒陵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的抗日信心。三个月后,汤卜生在衡阳空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6岁。

  “九一八”事变后,拜谒陵中山陵已成为社会各界要求国民党当局抗战的重要形式,有影响的拜谒活动远不止上面的四起。(赵倡文)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