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19 15:11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学农日记的范文,并附带了写作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你:
"范文:学农日记"
X月X日 星期X 晴
今天是我参加学校学农活动的第一天,心情既兴奋又有些紧张。一大早,我们来到了学校附近的农场。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混合气息,这和我平时在城市里的感觉完全不同。
上午,我们学习了如何给农作物浇水。老师告诉我们,浇水要讲究方法,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我弯着腰,握着水瓢,小心翼翼地往菜苗根部浇去。看着水珠顺着泥土渗下去,菜苗挺直了腰杆,仿佛在说:“谢谢喝水!”虽然只浇了一小片地,但我的额头上已经布满了汗珠。
下午,我们体验了锄地的辛苦。锄头沉甸甸的,一开始我使不上力气,不是太浅就是太深。汗水浸湿了我的衣服,手臂也酸了,但我没有放弃。看到同学们都在努力,我也咬牙坚持着。当看到自己锄出的一小块平整土地时,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这次学农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农民伯伯们种地真的非常不容易。我以后一定要更加珍惜粮食,爱护我们周围的每一寸土地。这次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身体,更让我明白了劳动的价值和乐趣。
"写作注意事项:"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为落实《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 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15年起,北京市教委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了改革探索:从每年的春季开始一直到秋季,让全市的学生们走出学校,放下课本,进行一周的学农教育。
海淀区的北京一零一中学、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西山学校、上地实验学校、育英学校共5所学校参加了今年的学农活动。
这些学校都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们在为期一周的学农过程中
都收获了什么样的感悟呢?
快一起来看看吧!
体验稼穑苦,收获成长乐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摇元宵
01
学农那些事儿:
5月13日到18日,北理工附中初二年级在北京市农职院进行了一周的学农实践,同学们走进田间地头劳作,走进茶室花吧实操,亲自浇水施肥种花生,亲自炒菜和面蒸花卷,独自整理内务,合作收拾饭桌,与同学同吃共宿,与老师朝夕相处……一周的农训时光很短暂,但对孩子的影响会伴随终生。正如一位家长所说:“几天里家长们都有了一个共同的习惯——盯着手机感受你们在农训中的生活,看到你们蒸花卷、除草、认中草药、做扎染、种花生、锄地、垒花坛、插花、织布、做酸奶……心里由担心变成了羡慕、由焦虑变成了喜悦,感受着你们的收获、成长和同学一起完成活动的快乐。”
02
学生感悟:
“农训活动丰富多彩,我们参与特色艺术活动,亲身体验各种农活。在主食与家常菜课上大家学会了做花卷,还挺好吃的,很有成就感。除草、砌花坛、种花生……同学们干的热火朝天,既学会了如何做这些农活,也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珍惜粮食。农训生活很辛苦,我们‘苦并快乐着’。”
03
学校做法:
学校将学农课程划分为农业与生产、农业与生活、农业与生态、农业与创意、农业与文化5个板块。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含7个模块,内容以基本生活技能,传统种植、养殖,现代农业,农职特色等模块为主,选修课含3个模块,以农业创意、生活技能、知识拓展等模块为主。实施上采用“必修+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提前网上选课。
学农修身行,共享田滋味
北京一零一中学
10月19日,北京一零一中学初二年级全体同学在北京农机院的学农课程圆满结束。此次学农主题是“在劳动中成长”,同学们有的写《学农二三事》,用诗的语言描绘了学农生活的丰富多彩;有的编《学农说》,以三句半的形式讲述学农故事;有的同学现场演绎“学农修身行,共享田滋味”,用说唱的形式表达内心感受;还有的同学借助日记画,图文并茂地展现了精彩纷呈的学农课程;舞蹈《寄明月》表演古风古色,韵味十足;小品《周祎学农基地》幽默诙谐,老师友情客串,全场爆笑不断;也有同学巧妙结合了学农期间的主题班会活动,以小课堂的形式讲述学农故事,总结学农感受……
“一周的时间是短暂的,但这一周培养的习惯和学到的技能是一生受益的。素质就是修养,有修养就懂得担当,学农带给我的修养、素质定会为将来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等必修课程,以及家政、烹饪等选修课程。
在日常行为中渗透劳动教育。将校园划分为若干卫生区,每周坚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劳动;开辟专门区域种植农作物,以及在学校设置多个志愿服务岗。
组织学生进行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如初一年级每年秋天组织一次下地“秋收”活动;初二年级坚持进行一周的学农实践课程;高中各年级每学期进行为期3~5天的职业体验等。
习得田间事,方觉粟米辛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
9月9日,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的初二学子开始了自己的学农生活。学校设计了两大主题活动:一是学农活动纪实报道;二是教师节献礼活动。学生们特别设立宣传小组,完成了四期高质量的宣传文稿,生动的画面、妙趣横生的故事以及深刻动人的感受,获得师生家长们的一致赞叹。今年学农活动恰逢教师节,同学们联合育英学校和第九十六中学学生共同策划了教师节联欢活动,以歌曲、小品、朗诵等形式表达了对老师们的感谢。即兴准备的精彩演出,展示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6天的学农生活转眼间已经结束了,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全都受益匪浅,无论是在插秧的水田间,还是在做饭的厨房里,或者是联欢会的舞台上,我们都尽自己所能地学习、锻炼着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6天的学农生活带给了我们无数的改变,也让我们变得成熟,勇敢地迈向人生的下一段征程。”
基于学农活动,学校进一步开展了《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劳动教育校本实践研究》。在课程研究中,借力国家课程,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劳动能力培养;开发校本课程,强化学生劳动能力和创新意识;借助研究项目,引领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升劳动素养。在活动研究中,在家庭,倡导通过家务劳动,让劳动教育汇聚家庭力量;在学校,通过校内常规活动,让劳动教育成为常态;在社会,借助学农实践活动,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出击”。
海淀:三大举措加强劳动教育
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化建设。将劳动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实践活动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价值,严格执行劳动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和充分保障专兼职教师的进修和培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学科实践活动中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少先队活动课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通过教师“风采杯”基本功培训和展示活动,加强劳动技术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因地制宜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等相关课程。
多元评价引导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中,综合素质评价中的“社会实践”维度,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勤于实践、积极劳动的态度、习惯和情感表现等情况,其中包括客观记录学生劳动的次数、时间、技能表现、成果及心得体会,将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进一步应用于招生中,通过评价的引导提升劳动教育落实水平。同时加强督导评价,通过日常督导和专项督导,对于劳动教育课程开足开齐情况,不挤占挪用等情况进行督查,如有发现违规,将严肃处理。
深入开展城区学生学农教育项目。未来,海淀区将逐步扩大学农项目的人数和规模,让更多的学校、学生能加入其中,同时指导学校将学农课程与学校课程、育人目标相结合,避免随意性、碎片化,加强学农项目的总结和反思,通过学农教育展演、主题班会、手抄报等方式呈现学农教育成果,切实实现“五天的学习,影响学生一生”。
素材来源:海淀教育报 各相关学校
编辑:黄依依
投稿邮箱:hdjywx@126.com
海淀教育内的文章,大部分是海淀教育记者的原创以及征集资料的整合,除海淀教育授权外,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本公号荣获2017年度“首都教育新闻宣传策划创新力奖”和“首都教育新媒体传播影响力”大奖!
优质 均衡 特色
海淀教育永恒的追求
微信号: hdjyxw
小桥流水,垂柳亭阁。眼前的茅家埠,还是我中学时两次学农的地方吗?
20世纪70年代,杭州的中学每学年学农一次,时间多为两三周。到当地听报告是必定的教育内容。1973年5月14日在茅家埠,于小礼堂听大队党支部倪书记作报告:西湖公社茅家埠大队现有600多人,300个劳动力。329亩水稻田、156亩茶园,70多亩桑园。全大队有自行车100多辆、缝纫机60多台、手表60多只……1974年4月24日在满觉陇,听西湖公社满觉陇大队二小队杨队长作报告。那是在晚饭后的露天晒场,半山腰一块小平地,师生们坐着家里带来的小凳。夜帘渐渐垂下,山坳变成黑黝黝的,颇有“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的意境。学农有口号叫“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在茅家埠、满觉陇没泥巴可滚,而是融入了青绿间。在茅家埠山上碧绿的茶园松土锄草,休息时坐在红土地上,眺望前方一条线的钱塘江。在满觉陇上山采嫩绿的茶叶,没“两个茶篓两膀挂”,腰里只系篓一个。第一次采茶是谷雨已过5天,就是谷雨前来,也不会让我们去采雨前茶的。双手采茶,难以像歌儿唱得那么潇洒:“一手先来一手后,好比那两只公鸡争米上又下。”回来一称,半天只采三四两,兜底倒在席子上。草席铺了仓库一地,堆起座座小茶山,清香满屋。学农也有田里的活,最多是在余杭县良渚良种试验场。1975年5月13日,上午秧田拔稗草、耘田撒牛粪,下午摘蚕豆。14日、15日,拔油菜、割麦。16日,收油菜。17日,“在长长的堤岸上背麦子。你追我赶,非常起劲”。18日,拉板车运麦……至今记得学到的农活窍槛:镰刀割麦刃朝下,以免受伤。收油菜要拔,减少菜籽受损。我的日记,还记着怎样分清秧苗稗草:“这两样粗看上去分辨不清,细细观察,可见秧苗叶粗,分(蘖)的地方无毛。而稗草高、叶尖,分(蘖)处有细白毛。这仅仅是教生产知识吗?不!教会我们分清真假的能力。”那时作文,往往结尾收于最高点。学农多集体居住打地铺、塑料布下垫稻草。只有一次“双抢”是住老乡家。吃的是大锅饭大锅菜,外语老师会过日子,叫食堂把花菜去掉的根蒂腌制当早饭小菜。最后一顿算会餐,每人一块红烧大肉。小确幸是在良渚喜提蚕豆季,每人发熟蚕豆,装兜里边走边吃,味道真好。中学5次学农,其中3次不出杭州:2次茅家埠、1次在赏桂出名的满觉陇,基本在景区,那是“老鼠掉在米缸里”。在满觉陇劳动之余,先游水乐洞。后回家看病归队,乘车到赤山埠,顺道游石屋洞,最有劲是去一旁在建的虎跑动物园,特意进了日后游客不能进的铁笼等地方。良渚也有风景。清晨,在大运河畔洗脸漱口。观看这日出的秀丽景象。旭日红彤彤,朝霞染红半边天,运河两岸的长堤上,一排排青翠的小树,河水碧波荡漾。要说捣蛋,那就是有同学借炒茶锅余温烘鞋垫,一只只沿锅一溜摊着,如一圈鞋底饼。十多年后,在大学读书时,看电影《胭脂》:“霞染胭脂映湖心,画中人在画中行。”在朱逢博甜美的歌声里,又见到熟悉的满觉陇,想起学农的那些日子……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袁念琪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