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19 15:41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侨联工作总结的博客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内容的质量、效果和合规性:
"一、 明确目标与受众:"
"目标:" 明确你写这篇博客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总结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成果,展示侨联的风采,还是为了宣传侨联的工作,呼吁更多人关注和支持侨联工作? "受众:" 确定你的目标读者是谁。是侨联的成员,还是更广泛的公众?不同的受众群体,对内容的关注点和阅读习惯都会有所不同。例如,如果受众是侨联成员,可以更侧重于工作的细节和内部动态;如果受众是公众,则需要更注重内容的通俗易懂和吸引力。
"二、 内容结构要清晰:"
"标题:" 标题要简洁明了,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准确反映文章的主题。例如:“凝心聚力,服务侨胞——XX年侨联工作总结”。 "引言:" 引言要简短精炼,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出下文。可以简要介绍侨联的职能和作用,以及总结的时间范围。 "主体:" 这是文章的核心部分,需要详细阐述侨联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情况。建议按照时间顺序、工作类型或者重要性进行划分,并使用小标题进行区分。例如: "思想政治引领方面:" 开展了哪些
11月11月,上海市华侨事务中心服务平台11日试开通运行,即开通“侨务热线”、编写《涉侨服务手册》、开设“上海市华侨事务中心”微信公众号、编制了《为侨服务》网页等。
同时,通过该平台建立起与本市引智服务点和部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涉侨服务窗口的联系,通过线上、线下的立体式服务,努力做好为侨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工作。
自2013年7月1日上海市侨办正式启用上海市华侨事务受理大厅以来,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已成为涉侨业务及为侨服务的第一线平台和窗口。而作为上海市政府侨办直属事业单位,上海市华侨事务中心更是连接政府与广大侨胞的桥梁和纽带。
据了解,该中心自今年1月起,该中心以职能调整为契机,上海在市政府侨办的领导下,秉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的宗旨,通过夯实自身基础、规范工作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充实服务内容、搭建服务平台、拓展业务范畴、加强对外联络、利用现代服务手段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及探索,取得积极成效。
当天,由由上海市华侨事务中心主办的2015年涉侨服务窗口政策培训班亦开班。上海市政府侨办主任徐力、副主任刘建平出席活动并讲话。上海各侨务引智服务点、部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侨务引智引资协作园区网络单位、海燕博客及上海市华侨事务中心工作人员40余人参加培训。
培训期间,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市出入境管理局、市政府侨办国内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申城人才引进和出入境新政,以及侨务政策和操作实务。学员们围绕如何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新要求下,做好涉侨服务窗口工作展开学习和讨论。
结班仪式上,三位学员代表作了交流发言,上海市华侨事务中心主任董毅斌对培训班情况进行了总结。上海市政府侨办领导为学员代表赠送《涉侨服务手册》。
上海市侨办主任徐力对培训班的工作及成效表示了肯定,勉励广大涉侨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努力学习和掌握为侨服务政策法规和实务知识,提高自身素养,齐心协力做好为侨服务工作。(许婧)
责编:许雪
【编者按】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上海从曾经的小渔村发展为如今的特大型城市,离不开拥有实干精神的奋斗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平凡却不平庸,兢兢业业地书写着历史。
4月8日起,澎湃新闻推出“新时代·奋斗者”系列稿件,向家国追梦人致敬。
线下会员超过3万名,孵化出20个各行各业的子社团,每年举办活动600余场,被数万名白领视为“心灵家园”,还两次获评统战部“全国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这些成绩,都属于一家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枢纽型社会组织——“海燕博客”。
13年前,时任上海黄浦区人民广场街道统战干部的施海燕,背起双肩包,抱着厚厚一摞宣传单,穿梭在一幢幢商务楼,敲开一家家公司大门,只想把体制外的白领找出来,“推销”一场白领交友活动。
她没想到,这次最原始的“扫楼”行动,能在此后几年间让一个社会组织快速发展。
从最初只有不到50名白领的MSN空间群,到如今拥有3万余名会员的规模化网络组织,施海燕一手创办的海燕博客,坚持在蜕变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为广大白领搭建了一个资源丰富、信息即时、开放多元、平等互动的网络统战新平台,如今也成为上海统战工作的一个新品牌。
作为规模化网络组织,“海燕博客”每年都会举办600余场线下活动。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一次最原始的“扫楼”
2006年,上海正开展“两新”组织的党建、团建试点工作,施海燕所在的人民广场街道,恰是全市首批试点的六个街道之一。当时,身为街道团工委书记和统战干部的施海燕,刚从部队转业到街道一年多。
施海燕发现,黄浦区的写字楼这么多,他们却连一个说得上话的白领和企业都没有。怎么办?她决定背起双肩包,带上印有自己联系方式的活动宣传单,逐一去“扫楼”。
此后两周,施海燕走访近20幢写字楼,“扫”出当时第一批近50名骨干会员。“我组织的第一次活动是关于素质拓展的交友活动,每位参与者需要支付100元费用。”施海燕记得,当时很多公司把她当成推销员不予接待,但也有一些公司非常认真地接待,让她有了更大的决心和信心。
很快,施海燕接到了第一个参与者的电话,表示愿意付费参加活动。由于担心对方会改变主意,她挂掉电话便立即出门,专门叫了辆出租车,前往对方公司收取这笔费用。“其实只有一两公里的路,但我怕最后被放鸽子,所以很急地想要将这件事定下来。”
最终,这次活动一共有48人参加,很成功。当晚,她在MSN空间上传了一段流水账日志和照片,引起了一众网友的热议和“灌水”。此后的每次活动,施海燕都会在MSN空间上记记“流水账”,慢慢竟成了“网红”,她的粉丝们也通过这个博客互相认识,经常一起聊聊人生和理想,搞搞活动聚聚会。
孵化培育20个子社团
这个在“扫楼”中诞生的MSN空间,就是“海燕博客”的雏形。
作为创始人的施海燕,利用MSN空间线上“呼朋唤友”“走家串户”,结交了一批青年白领朋友,联系上了一个个“自组织”团队,实现了她“见得上面、说得上话、交得了心”的“小目标”。
此后数年间,虽然MSN空间早已过时,但以“海燕博客”为名的社会组织却越来越“潮”。从MSN空间到新浪博客、微博、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海燕”紧随新媒体的脚步,不断拓展着工作阵地。
慢慢地,“海燕博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白领会员,特别是一批拥有公益梦想的年轻人,他们主动加入“海燕博客”并成为骨干会员。在各自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他们施展才华,着眼于公益,也独当一面。
直至今日,“海燕博客”已孵化培育出20个子社团,打破了部门、地域、行业、时空等方面的限制,涵盖了文化、艺术、环保、公益、创投、体育等各个领域,如都市原点剧社、海韵旗袍会、书虫部落等。
如今,“海燕博客”已拥有线下活跃会员3万人,其中九成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这里,你总能找到你感兴趣的项目和人。”施海燕说,只有考虑到他们的感受,给他们归属感和家的温暖,才能吸引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构建新阶层人士统战新模式
经过13年的发展,“海燕博客”两次被统战部评为“全国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
事实上,“海燕博客”不仅是一个规模化网络社会组织,还是黄浦区委统战部构建新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新模式的一种尝试。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约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9000万人。根据上海市委统战部2016年对上海进行的调查,上海共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365万人。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大多处于体制之外、市场之内、社会之中,主体是知识分子,大多是党外人士,具有流动性显著、自主性强、自组织性强、创新意识强、思想多元、网络性突出等显著特征。这些特征决定,统战工作不能完全沿用传统方式来做。
如何突破传统,解放思想,创新方法,建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新模式?近年来,黄浦区委统战部突破创新,先行先试,依托“海燕博客”枢纽型社会组织为平台,运用互联网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大力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
黄浦区委统战部还多次组织线上线下专题活动,党政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与海燕博客互动,了解社团骨干对重要社会事务的意见建议,比如城市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科创中心建设、金砖银行运营、上海金融试验改革、长江经济带建设等议题,先后形成30余篇书面意见,报送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中国侨联、市委办公厅等。
2011年起,海燕博客每年开展一项课题调研,相继形成《黄浦区海外归国人员创业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沪上读书会发展与侨务统战工作应对研究》《“互联网+”时代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挑战与创新———兼论“微协商”的实现机制》等调研报告,形成施政建议。
“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新阶层人士内心的深层次需求。”施海燕表示,展望未来,将通过海燕博客这个枢纽,由子社团通过更多项目,坚持社会化、网络化方式,维护好现有生态,扩大朋友圈。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