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数学教师德育教学计划》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19 20:12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数学教师德育教学计划》的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以下是一篇关于数学教师德育教学计划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
"数学教师德育教学计划作文注意事项"
数学教师德育教学计划作文是数学教师将德育教育融入数学教学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体现了数学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撰写数学教师德育教学计划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德育目标,体现时代精神"
数学教师德育教学计划作文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德育目标。这个目标既要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又要体现时代精神,还要与数学学科的特点相结合。例如,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同时,要注重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不同阶段的德育目标。
"二、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挖掘德育素材"
数学学科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例如,数学史中充满了科学家们探索真理、勇于创新的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数学中的逻辑推理和严谨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格;数学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因此,数学教师要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深入挖掘德育素材,将德育教育有机地融入数学教学中。
"三、注重德育方法的创新,增强德育实效"
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师要注重德育方法的创新,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德育的策略浅析

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都离不开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历来是各个国家教育工作的重点。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学生的思想形成、习惯养成、品质塑造的重要时期,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假如德育工作不能做好,那学生就将成为“危险品”。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明确德育的要义,在数学教学中把握落实德育的重要性,把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贯彻思想品德教育理念,将思想品德教育落到实处,为小学生打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什么是德育

德育,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也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必要一环。通过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可以让小学生迅速成为一名能够立足于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并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进而改造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具体来说需要对小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的教育,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进行环境教育,进行劳动教育和规范教育,进行心理疏导教育等,保证小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具备优良的品质,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需求。

二、为什么要在教学中落实德育

我国拥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以及丰富的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但教育教学一直沿用固有模式,在教学中过度关注知识的传授,片面强调技能的培养,甚至将思想品德教育置于教育教学的边缘,这使得德育工作游离于教育教学工作之外,造成了学生思想素质的缺失,人才培养工程实效自然也就受到了严重制约。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有助于教学的高效开展,有助于人才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教学中落实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让小学生充满学习激情,突破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而造成的学习活动开展不深入的困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将德育内容融入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师的教学水平自然有了更大的发展。将德育融入教学过程,可以让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良好思想的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三、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德育

1.在数学教学内容设计中落实德育

六周岁到十二周岁年龄段的儿童自我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发展观念。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教学中,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设计环节高度重视德育的渗透,灵活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来进行机动的思想品德教育,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要求学生学习混合运算。教师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得知,学生学习混合运算时,总会将运算顺序颠倒,不能做到先算乘法和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不能做到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不能细心运算,导致出现一系列错误。于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融入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细致,在读懂题目、审清题意的前提下,按照运算法则逐项进行计算,计算完成后还需要进行验算,杜绝由于粗心导致的错误。为了真正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还准备了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因为粗心,违反了操作章程,结果造成核反应堆发生爆炸,引起辐射性物质大量泄漏的相关资料。资料显示,这次事故的辐射量是美国在日本投放的原子弹的五百倍,造成了十余万人流离失所,超过四千人死亡,损失约一百二十亿美元的严重后果。有了这种震撼的思想品德教育材料,小学生对于粗心的危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计算过程中自然也就更加耐心、细致了,德育工作实效得到了凸显。

2.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落实德育

对学生开展数学教学,主要方式还是课堂教学,主要措施还是课堂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思想品德教育和具体教学活动充分融合,让学生在教学中懂得什么是真、善、美,让学生思想受到熏陶,品质得到培养,确保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贯彻落实。

例如,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学中,教师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整理活动,搜集学习中、生活中的三角形物品,让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应用有一个更加准确的把握。很快,小学生就指着自己脖子上的红领巾大声喊道:“老师,这就是三角形的!”望着他们兴奋的面庞,教师开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明白了红领巾是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热血染成的,红领巾是国旗上的一角,代表着伟大的祖国,我们脖子上戴着红领巾表示我们都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爱护红领巾、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是我们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建设祖国是我们的重大使命。这样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确保了德育的贯彻落实。

3.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落实德育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之中进行德育。数学课堂并不局限于课内,因为数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应将数学教学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组织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主题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受到思想的净化。

例如,学习了苏教版四年级《统计与可能性》之后,教师就给小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要学生统计自己家中浪费资源的行为,统计家人丢弃的垃圾中不可回收垃圾或有毒有害垃圾的种类与数量等。经过一段时间,学生记录下了家庭中浪费电能、水资源、燃气资源等不良行为,统计出了家庭中丢弃的塑料袋、废电池、废灯管等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垃圾的数量。教师对此进行统计之后,得出了一个巨大的数字,学生见到结果之后瞠目结舌。教师再把握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逐渐形成,德育工作取得实效。

四、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小学生人生成长与发展的引路人,必须将“立德树人”坚决贯彻并彻底落实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不仅要将课堂打造成小学生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场所,更要将课堂构建成思想品德教育阵地,确保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小学生的成长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吴国平:数学教育中能不能教德育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一直给人感觉就是做题、解题、分数,好像跟德育教育、良好品质培养等等相去甚远。其实这是一个很大误解,在《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从这里就可以明确告诉我们数学教育和其他学科一起共同肩负着培养人才的任务。一直以来数学这门学科由于其本身逻辑性强等学科特点,数学教学的目的常常被简单地误解为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跟我们的德育教育、良好品质培养等等毫无关系,这是对数学教育误解,也是对数学教育的扭曲。

数学教育要和其他学科一样,在传授基本知识内容同时,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及时加强思想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全面完成数学教学的任务。因此,我们要从育人的角度全面理解数学教育。

我们以北师大版九上《对概率进一步研究》选取一个教学过程,来研究数学教育与德育品质培养之间关系:

问题引入:

公元1052年4月,侬智高起兵反宋。当朝皇帝宋仁宗决定派遣大将狄青去平定叛乱。当时路途艰险,军心不稳,狄青取胜的把握不大。为了鼓舞士气,狄青便设坛拜神,说:“这次出兵讨伐叛军,胜败没有把握,是吉是凶,只好由神明决定了。是吉的话,那我随便掷100个铜钱,神明保佑,正面定然会全部朝上;只要有一个背面朝上,那我们就难以制敌,只好回朝了。”

左右官员诚惶诚恐,劝道:“大将军,运气再好,100个铜钱,总不会个个正面朝上,如果有背面朝上,岂不动摇军心?如果不战而回朝,那更是违抗圣旨。请大将军三思而行!”此时的狄青已是胸有成竹,叫心腹拿来一袋铜钱,在千万人的注视下,举手一挥,把铜钱全部抛向空中,100个铜钱居然鬼使神差地全部朝上。顿时,全军欢呼,声音响彻山野。由于士兵个个认定神灵护佑,战斗中奋勇争先,仅一次战役,就收回了失地,大功告成。

那么,那100个铜钱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狄青那100个铜钱正反两面都是正面的图案,使得正面朝上的机会为100%,从而鼓舞了士气,大军获胜。

以上只是古人利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获利。其实,从古到今,概率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今,还有许多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概率的不了解牟取暴利。

下面,我们就以“机会型”赌博,简要地讲一下如何计算概率以及概率的重要性。

“机会型”赌博规则如下:每个参加者每次先付赌金1元,然后将3枚骰子一起掷出。他可以赌某一个点数,譬如赌“1”点。如果三枚骰子中出现一个“1”点,庄家除把赌金发还外,再奖一元;如果出现两个“1”点,发还赌金外,再奖两元;如果全是“1”,那么发还赌金,再奖三元。

一个参加者,假设他总是赌“1”点,如果赌了216次,那么他能有几次获奖呢?先来看只有一枚出现“1”点的情况:出现“1”点的骰子可能是第一枚,也可能是第二枚或第三枚,共有三种可能;而其余两枚不出现“1”点的可能性有5×5=25种,所以共有3×25=75种可能。这75种可能出现时,它可获2元,那么总共可获75×2=150元。再来看出现两枚“1”点的可能性:可以出现在第一枚和第二枚,也可以是第一枚和第三枚,还可以是第二枚和第三枚,也是三种可能;而另一枚骰子不出现“1”点只有5种可能,所以共有15种可能。这时,每次他可获3元,共45元。最后,三枚都出现“1”点的只有一种可能,这时,它可获4元。

这样,216次,他共获150+45+4=199元。但每次先付一元,他一共付了216元。所以,一般来说,他会输216-199=17元,占总金额的7.9%。

我们再来看看庄家的情况。根据前面的分析过程,假使有6人参加赌博,每人分别赌“1”、“2”、……“6”点,并假定每人进行了216次,则庄家共收了6×216=1296元,一共付出了720+450+24=1194元,净赚1296-1194=102元,占总金额的7.9%。

通过概率的计算,我们看到赢的一定是庄家。看清了赌博的真面目,我们就应该抵制赌博。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良好的品质主要是指: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数学不只是单纯的数学知识,而且是“有用”的知识,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数学的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人品质,使数学教育达到全面育人目的。(作者:吴国平)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