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19 20:28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幼小衔接招生工作计划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希望能满足你的要求:
"精心规划,平稳过渡:撰写幼小衔接招生工作计划需注意的关键事项"
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他们将从以游戏为主、充满童趣的幼儿园生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规则性更强的小学阶段。招生工作作为幼小衔接的起点和关键环节,其计划书的撰写质量直接关系到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教育公平的实现以及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在撰写幼小衔接招生工作计划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一、 明确目标,体现教育理念"
计划书的首要任务是清晰阐述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这不仅仅是完成招生任务的数量指标,更应体现教育部门或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和儿童发展观。
"关注点:" 目标应聚焦于促进儿童顺利过渡,关注其身心发展、学习习惯、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而非仅仅是选拔“尖子生”。要体现以儿童为本、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机会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注意事项:" 避免将目标简单等同于“升学率”或“选拔率”,要强调为儿童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语言应积极、正面,充满对儿童成长的期待和关怀。
"二、 遵循法规,确保政策合规"
招生工作必须在
原标题:多方协同联动衔接 多措并举助力成长——临渭区丰荫幼儿园2024年春季幼小衔接系列活动纪实
为全面贯彻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我园依据《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及临渭区教育局“幼小衔接”工作重点,根据3-6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制定并积极落实《幼小衔接工作计划》,从幼小协同体、家长及幼儿分层次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各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为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与配合,全面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丰荫幼小协同体紧密联系,科学有效把握幼小衔接工作重点,定期合作,协同开展幼小衔接系列活动。一、参观小学为帮助大班幼儿更直观、全面地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及环境,满足对小学生活的探知愿望,激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期待,5月13日,我园组织大班幼儿参观了丰荫明德小学。二、联合教研参观小学之后,为了进一步减缓幼小衔接坡度,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两个学段间的深度融合,5月17日,丰荫幼小协同体开展了听评课联合教研活动。丰幼王飞老师《蜂蜜失窃迷案》丰小张妮老师《猜猜我有多爱你》课例研讨本次活动,幼小教师共同探讨课程内容的衔接,提出入学准备和适应中的问题和应对策略,精准把握幼小两个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确保孩子的准备与适应能够无缝对接。三、三方论坛三方论坛旨在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幼儿园、小学及幼儿家长三方共育,统筹联动,形成合力,促进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5月28日,丰荫幼儿园丰荫明德小学领导、一年级教师及家长代表、全体大班家长,召开了幼小衔接“三方论坛”活动。1.园长解读教育部幼小衔接政策法规2.保教主任分享我园幼小衔接做法3.丰小课程管理中心主任分享一年级入学管理工作4.丰小一年级教师分享班级管理及“零起点”教学做法5.丰小一年级家长代表分享家庭教育经验6.丰小副校长总结讲话7.三方互动环节本次活动,家长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国家相关政策,三方分享各自的幼小衔接的理念和做法,确保孩子在不同教育阶段能获得连贯的教育体验。同时,针对具体的过渡问题进行讨论,家长了解如何在家庭环境中支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以及如何与学校保持有效的沟通和合作。通过三方论坛活动,家园校共同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加平滑、有支持的学习过渡环境,助力孩子在新的学习阶段取得成功。四、“学当小学生”实践体验活动启动仪式为了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增强幼儿的学习与生活能力,培养基本的学习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6月3日,我园隆重举行“学当小学生”实践体验活动启动仪式,丰荫明德小学副校长带领部分一年级教师、学生赴我园与全体大班幼儿及教师参加活动。1.园长致辞2.一年级学生代表发言3.一年级节目表演4.大班幼儿代表发言5.大班教师代表发言6.小学副校长讲话通过启动仪式,积极开启了“学当小学生”实践体验活动,激发大班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憧憬。相信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实践体验活动,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成为懂规矩、守纪律的优秀预备小学生,为未来的小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后期,我园将持续紧扣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依托丰荫幼小协同体,深化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引导家长科学参与衔接教育。通过开展丰富的多方衔接实践体验活动,充分挖掘资源,创造良好条件,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全面做好入学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撰稿 |郭维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