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写作《夜航船 读书笔记》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19 20:29

写作《夜航船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夜航船》的读书笔记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写出一篇内容充实、见解深刻、结构清晰的文章:
1. "明确核心内容与主题:" "《夜航船》是什么?" 首先要清晰界定。《夜航船》是一部明代冯梦龙编纂的"类书"(或称百科全书、类编),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经济、文学、艺术、器物、方术、民俗等古今知识。 "你想重点写什么?" 《夜航船》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可以侧重于它的知识广度、编纂体例、时代背景、文化价值,或者它对后世的影响等。确定一个核心主题或切入点,使文章更有深度和焦点。
2. "深入阅读与筛选材料:" "广泛阅读:" 如果可能,尽量阅读《夜航船》的部分原文或相关研究资料,了解其具体内容和风格。 "抓住关键:" 由于内容庞杂,不可能面面俱到。选择1-2个你最有感触、最有话可说的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例如: "某个特定领域的知识:" 如明代的经济状况、科技水平、民间风俗等,通过书中具体条目来佐证。 "编纂特色:" 分析其分类

听故事学知识《夜航船》读书笔记(1)

#读书笔记# #阅读#

这是《夜航船》读书笔记的首期,之前有分享过我是如何被这本书吸引的,在这一期里面,主要是说说这本书的作者张岱,以及《夜航船》的序言和全书的整体内容结构。

作者张岱生平

张岱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和史学家,生于万历年间,据说其年轻时曾为纨绔子弟,爱繁华、爱热闹、爱游山玩水,祖籍巴蜀,明亡后避于浙江剡县(现属浙江嵊州市),此地原来也属于会稽郡,就是那个“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的“会稽”。张岱算是出身于官宦世家,万历年间其外祖父陶允嘉曾官至福建盐运司同知(明清时同知相当于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差不多相当于现在地级市分管盐运工作的副职,当时算比较实权。),所以小时候的张岱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曾创作不少诗文,但后来因为乡试不中未能走上当官的道路,一直到明朝灭亡,常年隐居在浙江四明山中,这里风景秀丽,也曾有许多文人骚客慕名来游并留下诗篇,张岱晚年也是在这里潜心著述直至九十多岁辞世。张岱一生留给了后人《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石匮书》等作品。可惜我都没读过。

《夜航船》序言里的小故事

在这本书的序言一共就两段,张岱一开头便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最难对付。” 为什么呢?因为夜航船上人多嘴杂,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有,可谓是一个跨行业的大杂烩,没有足够的见识和过人的胆量,怎么能在这群人中游刃有余,成为这条船上最靓的仔呢!

接着这一段张岱说的是说很多所谓的“学问”都是死的,很多人都能倒背如流,甚至大家会嘲笑弄错这些“学问”的人,但偏偏这些人只能成为“长了两只脚的书柜子”,虽能侃侃而谈但是却不能融汇贯通,既不能做学问也不能写文章,与不读书的人其实没有太多的区别。

第二段则是讲了一个和尚和一个书生同乘夜航船发生的故事,船上书生一直高谈阔论令和尚好不敬畏和佩服,竟然连脚都不敢伸展,只敢蜷缩在船舱一角,生怕打乱了书生吹牛的节奏。但是和尚听着听着总感觉有些漏洞,便感觉书生可能并不是表面上那么有学问,于是发问:“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书生想也不想边说是两个人,和尚又问“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结果书生竟然说是两个人,和尚听完笑了笑说,如果是这样的,先让我把脚伸一伸吧。张岱在结尾写道,我这些都是记录一些道听途说的小故事,你们看看就好,只是以后不要搞得像这名和尚一样脚都不敢伸出来就好了。

其实,后面我也去查了一下“澹台灭明”究竟是谁,惭愧!

《夜航船》全书的结构

《夜航船》全书分为二十卷,内容如下,部分删减本里面不包含卷十五外国部和卷十八荒唐部和卷二十方术部,我手中有一本某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残本”里面不仅没有我提到的这三卷内容,其他十七卷里面也是都多少少有删减,比如在卷一天文部中,第一章《象纬》里面就缺少“分野”、“纳音五行”、“回天”、“补天”、“二天”、“五星会天” 等内容,和原本相比内容少了不止一半。

目录:

  • 卷一 天文部 关于日、月、星、四季、气候、气象的内容
  • 卷二 地理部 关于山川五岳之类的关于地理的内容
  • 卷三 人物部 关于历代帝王及其家属,还有奸臣和忠臣
  • 卷四 考古部 关于一些姓氏等内容的溯源
  • 卷五 伦类部 关于三纲五常 各种称呼之类的内容
  • 卷六 选举部 关于选举制度的介绍
  • 卷七 政事部 关于经济、断案等政务方面的内容
  • 卷八 文学部 关于四书五经,琴棋书画等各种内容
  • 卷九 礼乐部 关于婚丧嫁娶祭祀等方面的内容
  • 卷十 兵刑部 关于军旅、刑法方面的内容
  • 卷十一 日用部 关于服装、饮食方面的内容
  • 卷十二 宝玩部 关于金、玉、珍宝方面的内容
  • 卷十三 容貌部 关于外貌、形体方面的内容
  • 卷十四 九流部 关于三教九流方面的内容
  • 卷十五 外国部 关于外语和翻译方面的内容
  • 卷十六 植物部 关于各种草木花卉的内容
  • 卷十七 四灵部 关于各种动物的内容
  • 卷十八 荒唐部 关于各种怪力乱神的内容
  • 卷十九 物理部 这一卷内容多了去了,从人到动物到物品方面的内容都有
  • 卷二十 方术部 介绍各种方术的内容

我们要怀着什么样的心态来读《夜航船》?

正如作者张岱在序言的结尾处写的那样,这本书里面很多都是道听途说用来侃大山的内容,从目录里面也能看出有些内容可能是文化堆里面的垃圾了,我们读这本书,可能真的要抱着“预先备办”的心态了,这里面可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也有很多无用的知识。所以此时我们就可以理解晋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了,对于书中很多内容,其实是和一些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学之用之,融会贯通,对于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看看就好了,毕竟作者也是随性而为记录之也,我们就当看个故事。

我会如何与大家分享我的读书笔记?

《夜航船》全书有数千个小故事,我在精读的过程中,会把一些故事和历史联结起来,把典故和出处串起来,让这些散乱的信息和其他著作联系起来,另外还会做一些必要的注解和翻译,当然,这本书毕竟是几百年前的产物,很多东西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了,因此读过之后就此过之,不会再写出来分享和讨论了。

读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东西经常会因人而异,当然也会因为每个人的认知和知识储备不同导致歧义,我想我可能会有很多错误的地方,但是不写出来,没有人指正,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错了。同时,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一件事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多听听他人的高论,也会对自己有新的启发。

听故事学知识《夜航船》读书笔记(6)

#读书笔记# #阅读#

风云二字,似乎总是相伴相随,我们常说风起而云涌,风是空气的流动,空气中的水蒸气上升后凝结而成云。因为有了风,云可以变幻莫测,因为有了云,我们才能看到风的婀娜多姿。小时候我躺在地上看着天空的白云缓缓移动,想起老师在自然课上讲的地球会自转和公转,竟然以为我能看到云的运动是因为地球在自转,常常以此与孩提时的玩伴侃侃而谈,现在想想,真是不知者无畏!

泰山之云

《夜航船》说:泰山之云,触石而起,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这句话出自儒家经典《春秋公羊传》,我没有读过这本书,只是查找这段文字的时候了解了一下,原文是说泰山的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徧雨乎天下者,唯泰山尔”,这里的“肤寸而合”我是查了资料才知道是个形容词,形容泰山上云气密集。寸作长度,一肤等于四寸,其大意是泰山上的云气在山峰之间碰撞,一时间风起云涌,不到一会儿就下起了雨,只有泰山这里有这样的景象。

云的神秘之处还在于它的变幻莫测,杜甫曾诗曰:“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意思是说天上的云看起来好像白色的衣裳一样,但是一会儿的功夫又变得像苍狗毛一样的青灰色,寓意世间之事变幻无常。

云从龙,风从虎

风云变幻、风云莫测,讲的都是世间万物的不确定性,《易经》中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则强调了世间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是这个道理,同声相应——村里一只公鸡打鸣会引发其他公鸡一起打鸣,但是不会引发狗吠,因为公鸡与狗不同声;同气相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再好的香水也盖不住屎的恶臭,因为他们不是同一种气味。水会往低处潮湿的地方流动,火会顺着干燥的东西燃烧,揭示了自然规律,表达了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和“顺应自然”。

云从龙、风从虎让我想起前年给小孩起名的时候用到《七谏》中的“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这一句,人世间有相同特质的美好事物,总是会相伴相生互相吸引的。

“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则说的是万物各行其类,上位者亲上,下位者亲下,彼倡此和。好比生了一堆火,烟火温度向上而升,灰烬尘土落地而定,不也是一种“各行其类”吗?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做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又何尝不是一种和谐、理想的关系呢?

小结

从读风·云这一章的内容,联系到世间万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跳跃比较大。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世间万物。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为人处世要学会求同存异,既要保持关系的和谐,又要避免盲目附和,保持独立思考,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