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日记155》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20 00:11

怎么写《日记155》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日记写作注意事项的作文,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撰写日记:
"点亮心灯:日记写作的注意事项"
日记,被誉为“心灵的镜子”,是记录个人生活、抒发内心情感、沉淀思想感悟的重要载体。它像一位忠实的伙伴,默默地陪伴我们走过岁月,见证我们的成长与变化。然而,要写好日记,使其不仅仅成为流水账的堆砌,更能成为滋养心灵的甘泉,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一、 真实坦诚,做内心的忠实记录者。" 日记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真实性。它应是记录你真实生活、真实想法和真实感受的空间。切忌为了追求“完美”或“精彩”而编造内容,或刻意美化、掩饰自己的不足与阴暗面。真实的记录,即使平凡,也自有其价值,因为它反映了你当下的状态和思考。只有坦诚面对自己,日记才能真正成为自我认知和成长的镜子。
"二、 留意细节,让文字“鲜活”起来。" 优秀的日记不仅仅是事件的罗列,更在于细节的描绘。试着捕捉那些触动你的瞬间,无论是人物的细微表情、环境的特定氛围,还是内心的复杂感受。运用具体的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让读者(或未来的你)仿佛身临其境。例如,描述一次争吵,与其简单写“我很生气”,不如描绘对方紧绷的嘴角、你自己的心跳

好日子,数着手指就到了——谈家桥155弄43号旧改日记

视频加载中...

谈家桥社区命名的由来就是这座谈家桥,以前是木桥。解放后1956年前后,兴建市民新村,这座木桥翻建成混凝土桥,桥历经翻修最终成为现在的朴质面貌,桥面不宽两车道,但在上世纪50年代还是属于大工程。桥下的彭越浦由越王钱鏐开凿,和这片区域相依相偎。

谈家桥155弄43号老宅在50年前刚建成的时候,木质青砖建筑算不上豪华但也精神,属于上海水泥成品厂的职工宿舍房。当时分配在这样的宿舍房里的,起码得评上厂里的先进。

俯视谈家桥121弄、155弄、157弄

1970年6月1日

离旧改搬离还有18655天

那是住进新家的第一天。

93岁的王秀英头脑特别清晰,回忆犹如刻着日期的照片般没有误差。她搬进来的日子是42岁那年。17岁从老家来到杨浦给人做保洁,和在上海水泥成品厂的吕师傅养育着6个孩子。厂里分了宿舍房,才从租住的困难中解决出来。房子不大,但是一家9口在两间近20平米的房间里也算够住。全家围坐在房间里吃了第一顿晚饭,菜不算丰盛但是别有滋味。

家中层层叠叠堆满了物品

1987年3月17日

离旧改搬离还有12513天

孩子逐渐长大,房屋实在不够住了。家里的床、五斗橱、衣柜(没有三门大衣橱)、饭桌放了一圈,再也没有地方。到了晚上,父母睡在床上,横七竖八的好几张床挤满了房间。最近大哥、二哥在谈家桥155弄45号和50号各分到一间9.7平方的小房子,两人的婚姻问题也能随之解决。

1991年8月8日

离旧改搬离还有10898天

43号南墙窗口5平米小屋里,一张一米七的单人床、一个红漆小橱。一个吊扇过夏天也不觉得热。吕锦宝睡在床上想,这也算是住上了单间。

隔着纱窗看到王阿姨常年坐在桌子前生活

2011年5月11日

离旧改搬离还有3692天

王秀英阿姨的腿脚因为长期劳动落下的伤病,已无法移动。已经43岁的吕锦宝这辈子第一次开始学习买菜下厨、照顾老母亲。低矮密闭的厨房没有油烟机,一边蒸桑拿一边烟熏火燎地做完晚饭。那天晚上烧出来的东西大家吃了,一边摇头一边笑了。

为了防水,家里门槛接近40厘米高,进出极为不便

2013年9月23日

离旧改搬离还有2836天

上海特大暴雨,近40厘米高的门槛都没有挡住漫进来的大水。木质马桶,樟木箱和各式物件都飘在水面,水离床铺只有十几厘米的高度,睡觉都成了困难。家里人边排水边盼望能搬进楼房的那一天。

2020年2月10日

离旧改搬离还有495天

在社区居委会崔书记的带领下,155弄自治抗疫,每个弄堂口用居民捐赠的床板,建起了临时围挡。吕家人每天也在门口喷洒消毒药水。

居委崔书记几乎每周都来探望王阿姨

2021年1月20日

离旧改搬离还有135天

邻里讨论了很久的旧改正式启动了,王阿姨虽然腿脚不便,但是从每周来探望的崔书记嘴里得知详细细节后,她打量起房屋四周,有点不舍,但非常开心。因为据说不仅面积扩大了两倍,厨卫独用,还有阳台,电梯房进出推轮椅也方便。

2021年2月11日

离旧改搬离还有128天

除夕,小小20平米的房子挤了全家近20多人,都知道要旧改后,一大家子特意来老房子吃最后一顿年夜饭。围着摆满好菜的两张桌子,孙子辈的端着碗站在后面伸着筷子“吃自助餐”。菜还是吕锦宝烧的,这回没有人吐槽了,照顾了母亲十年,手艺已尽得真传,年夜饭这种场合也都轻易拿捏。

2021年4月27日

离旧改搬离还有53天

在居委会和旧改办的牵头下,水电煤的结账单在家门口就交掉了。吕师傅不用再去一家家单位跑,仅用一天,水电煤销户和物业交房手续就全办完了。

2021年5月6日

离旧改搬离还有44天

从旧改办领取了十个大号纸箱,看了看纸箱的质量和大小,去网络上购买还不便宜,细心的服务落实到了小处。他们计划了一下物品归置,旧改建设期间,几个橱柜要搬去租赁房用,那是一间毛胚房。

2021年5月17日

离旧改搬离还有33天

市政府养老配套项目“长护险”的护工阿姨来给老人洗澡,每周三次,已经坚持了6年。这次搬家要去曹杨环球港附近,护工也会由所属辖区安排上门服务。

2021年6月1日

离旧改搬离还有18天

旧改办发的十个纸箱用完了,整理打包的东西也差不多整理了80%。一组贴木纹面的五斗橱家具,准备带去暂住地。但是妹妹说,搬新家换新家具的话,这套留有记忆的,在老房子里请师傅亲手做的家具,她要放在自己家里做个念想。家具本身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并不时尚了,但是看着它,承载了很多家人温馨的回忆。除了纸箱,搬家公司的费用也有了解决,根据协议有近千元的专项搬家费用补贴。

2021年6月19日

旧改搬离当天

吕锦宝指挥搬家公司搬离家里的物品,掩上房门那一刻他知道,再打开的这里的那扇门,会是一个新的生活。

吕家人搬家的过程中,全家人心里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波澜,因为从区里到共和新路街道到谈家桥居委会,好政策好服务让他家在旧改过程中流程简单顺畅,他们知道住新房的好日子真的数着指头就能盼到了。

翁城日记 155

翁城,我们来了!但见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风淳厚,人物磊落……我们行走,我们看见,我们阅读,我们感受,我们沉默,我们呼唤,我们耕作,我们收获。行走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振兴。即日起,本院特推出“翁城日记”,用志其事,以壮我行。

2023年4月6日 星期四 翁城

和往常一样,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出户外,看大腊岭。此时此刻的大腊岭,顶部被一片缓缓流动的云雾笼罩着。整个大腊岭,因为天气的原因,已经分不清细节,成了一个灰黛色的影子。云雾是灰灰的,天空也是灰灰的。云,山,天空,连成一体,边界模糊,有清晰的朦胧美。

早餐后,去菜市场拍照片。拍卖鱼者、卖肉者、卖肉丸者。和肉丸店店家聊得特别开心,她儿子原是在阳江做音乐教育的,后回翁城帮忙打理肉丸店,人特别阳光开朗。我说要你和我们合作,来对翁城的艺术教育,进行一个活跃。

接着到星光村,拍农民正在劳作的场面。他们特别高兴,笑得很灿烂,令人感动。

下午,翁源县教育局局长张文专门到翁城,和我们谈少年诗歌讲习活动怎么样在翁源全县开展。

张文表示,下一次要组织语文老师,来听小王老师的课。张文说,听说学生和家长在街上见到小王老师,都会非常亲热地跟她打招呼。我说:这个是你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褒奖。

大家高度认同诗歌作为教育手段的价值:诗歌,能够让人葆有天性中对诗意、对自由的想象与追求。

后带张文去草创中的翁城农耕文明艺术馆。简单介绍了一下情况。我们说将来不妨把这个地方作为全县中小学生的研学基地。里边很多当代艺术,和传统理解的所谓的艺术,很不一样,孩子们到了这里,可以进一步解放他们的想象,拓宽他们对人类社会的理解边界,鼓励他们保持好奇心,激发创造能力。

后去定南村看艺术溪流。

晚上进行了座谈。聊得很深入,大家都有信心,让诗歌教育在翁源产生良好的效果。

来源 | 金羊网

责编 | 刘以杰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