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0 03: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18岁日记的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让你的文字更真挚、更深刻、更有意义:
"一、 真实性与真诚度 (Authenticity and Sincerity)"
1. "挖掘真实感受:" 18岁是充满变化和探索的年纪,会有兴奋、迷茫、喜悦、失落、憧憬、焦虑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作文应基于你真实的内心体验,而不是凭空想象或为了迎合某种观点而编造。写你真正在乎的事情、你真实的困惑和你的思考。 2. "细节支撑:" 真实感往往来自于具体的细节。回忆并描述当时的场景、人物、对话、你的动作、你的内心独白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比如,写失落时,可以具体描述你当时在哪里,做了什么,心里在想什么。 3. "不回避负面情绪:" 成长并非一路阳光,迷茫、挫败、甚至痛苦都是18岁可能经历的一部分。真诚地面对和书写这些,反而更能展现你的成长和深度,让作文更具感染力。
"二、 主题与立意 (Theme and Meaning)"
1. "明确核心主题:" 18岁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可以思考它对你意味着什么?是成年的责任?是自由的边界?是梦想的开端?是对过去的告别和对未来的展望?还是对自我认知的深化?确定一个
岁月的车轮匆匆碾过十八载,十八年的悲欢,十八年的喜忧,十八年的人生路,虽不像文天祥般风雨飘摇,却带来了十八岁的迷茫。十八岁,心中有无限的迷茫,一堆堆作业下,隐藏着一张愁苦的脸庞。泪水充盈着眼眶,前方,朋友正在微笑着向我招手说:“嗨,朋友!好久不见,一起玩吧!”我低下头努力挤出一个微笑还送给他,然后好似点头又好似摇头的说:“下次吧!”下次吧!多么遥远啊,迷茫中的我又怎看的到他远去的方向。即使有下次,我又该在何处去寻找?迷茫中的我已在十八岁丢失了他远去的方向。
十八岁,面对失败,想哭却有忘记带着泪水上路,因为我必须坚强;然而,当你强忍着微笑时,泪水却止不住的滑落,因为心哭了,悄无声息。想要找个人细细的述说内心的苦楚,却发现并不是他们所说的,把快乐和朋友分享,别人也会快乐;把烦恼与朋友分担,烦恼就会减少一半。因为我怕,怕我的烦恼会给朋友也带去烦恼,于是我又一次陷入迷茫。但是,这次,迷茫中的我一定要奋力的拔开云雾,因为我十八岁,一个特别的时期,我要用我的翅膀找寻自己飞翔的高空。我不要在迷茫。回想往日的所作所为,才发觉,原来我一直在悲叹现实的残酷,时间的匆匆,迷茫于现实与梦幻中。
昨日的故事还在脑海中不停浮现,今天的故事已成定局,而明天将是一个充满期待的结局。生命路上,给了我们太多谱写生命之章的机会,而在这条路上前行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迷茫却不展现自己的才能,努力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呢?十八岁迷茫,但心已不再迷茫。生活虽然很现实,但即使是残酷的,无情的,我们也将用认真、勇敢的心态去面对,因为只有具有强的战斗力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才能在生活的沉浮中不至于永无出头之日。最后才不会被迷茫的生活笼罩,成为一个迷茫的我。十八岁迷茫在雨幕中,雨水打湿了我高飞的翅膀,但心灵不再迷茫的我,清晰的认识到了,虽然雨水打湿了我高飞的翅膀,但我并没有失去高飞的能力,我相信当我摒弃泪水这个伴侣的时候,我将再次展翅高飞。
我相信,即使是笨鸟,只要它早飞,并且坚持不懈就一定会取得最后的成功。十八岁,已不再迷茫,打开心灵的引路灯,游走在知识的长廊里,让书本载着我走过十八岁的迷茫,扒开雨幕,寻找那挂在天边微笑着的彩虹。摒弃那十八岁的迷茫!
作者供图
十八岁那年,正赶上兵团时期,我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的四十六团(今天的九三管理局鹤山农场的跃进社区),借调(劳动关系在原单位)到了五师师部的师直属粮油加工厂工作。
因为我家当时就住在五师师部(今天的黑龙江农垦九三管理局),和我一起被借调回来的还有五师加工厂子弟四个人,尽管到加工厂当上粮工很累,每天就是给榨油车间卸拉黄豆的车,为车间上榨油用的原料——黄豆,可我的同学们都羡慕我,因为他们大多数还都在农场的生产队干农活。
当时,加工厂归师后勤部管,师里年底要汇演,后勤部给加工厂布置了创作任务,让我们厂写一个反映工厂生活的话剧。
厂里当时有几个上海知青,是见过世面的人。厂政工股长张亚秋(是我们班同学的母亲,也是管理局赵副局长的夫人,在我们中学当过老师),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们,其中有个叫李玉和的上海知青执笔,还有吴乐生和当地青年闫克宇参与,写了大概有半个多月。等把剧本拿出来时,大家在会上七嘴八舌地给否了,认为没有写好正面人物。
有一天,我们贮运车间田玉峰主任,让我到张股长办公室。张股长向我说明了剧本创作的经过和遇到的困难后,把修改剧本的任务交给了我。
我忐忑不安地说我从来没写过剧本,再说最初写这个本子我也没参与。张股长说:我了解你,在学校你作文写得就挺好,你就别谦虚了,给你半个月假,你写完再来上班,我已经跟你们主任请了假。当时也没容我多说什么,就这么把任务布置给我了。
我无奈地把这个扎手的活接了过来。我想,就是写不好也不要紧,大家提出修改意见再改。
当时,真是初生的牛犊不怕虎啊。要是今天,我都不敢接这个活。我把原来的剧本一连看了几遍,又把大家提的修改意见仔细研究一番,还是找不找感觉。我就找看张股长,想撂挑子,后来,张股长说,你别受原来剧本的限制,你这次修改,实际就是推翻重写。
十几天过去了,那种关在屋里的闭门造车的滋味,真是难受。我当时既不懂话剧怎么写,也没有多少工厂的生活积累,就是胆子大,为了完成任务,啥也不怕。
写了撕,撕了写。当时也没有电脑,全靠一枝笔。1975年8月,我终于完成了这个独幕话剧《突飞猛进》。
我还记得,剧本是闫克宇用复写纸在车间统计报表用的纸上誊写的,署名五师加工厂业余文艺组编。扉页上清楚地写着:
时间:一九七四年秋;
地点:某面粉厂;
人物:李响,上海知青,团员……
剧本前面有一段解说词:大意是《突飞猛进》是我厂业余文艺组自编的一场小话剧,它是在丰富多彩的现实斗争中运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艺创作方法写成的。话剧生动地塑造了李响这个知青典型,他以上海知青的身份出场,他早在中学读书时就悄悄编织着理想的花篮。
剧本出来后,也有许多人对剧本不满意,张股长说有意见大家就提,然后小赵根据大家的意见再改一改。我记得是改过两次,后来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匆忙地开始排练了。排练场就在厂文化活动室,每天的晚饭后,大家早早就来到厂里排练。最后,我记得就在厂里演了两场,后勤部汇演的事没有了消息。
有一天,我在厂阅览室看到了一本刊物,叫《黑龙江演唱》,后来才知道是省群众艺术馆主办的。我看上面刊登一些小剧本,我就大胆地把这个剧本又誊写了一份,寄给了这个编辑部。
为了证实这段历史,昨天,我又翻出这40年前的编辑给我的回信。
大体意思是:
寄来的独幕话剧《突飞猛进》读过了,觉得这个剧本反映的生活不够典型,不够实际。在生活中的干部也不能说撤就撤,落后人物也不能公开就走后门啊。另外,关于如何写无产阶级英雄人物,也请您能作一番探讨。这个戏的主要人物,是个转变人物,不能算作成长中的英雄,希望能仔细考虑。经研究,不予刊用,原稿退回……。
落款是(1975年)10月10日,还盖有红色的“黑龙江演唱编辑部”的方章。
看了编辑的回信,本来对剧本充满信心的我,就像当头淋了一盆凉水,从头凉到脚。
那个话剧虽然没写成功,可对写作的热情我却越来越高。经常写点顺口溜,在报刊上发表些“火柴盒”和“豆腐块”。最终,我在1987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我的散文《我的勤奋斋》,1991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散文集《珍藏的记忆》。有作品多次荣获中国传记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丁玲文学奖等。
不管我今后发表多少作品,有多少作品获奖,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也不应该忘记,我十八岁那年写过的独幕话剧《突飞猛进》,因为那是我走进文学创作大门的一种尝试。
作者简介:赵国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北大荒作家协会主席。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