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如何写《老师家访工作总结》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20 04:27

如何写《老师家访工作总结》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老师家访工作总结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总结内容充实、有效且具有价值:
"一、 明确目的与定位 (Clarify Purpose and Positioning)"
"核心目的:" 家访总结的核心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汇报学生在家的表现、反映学生在家的情况、与家长沟通教育方法、了解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还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明确目的有助于你组织思路和内容。 "角色定位:" 你是以老师的身份进行总结,还是以参与家访活动的学生的身份(如果适用)?通常是以老师的视角为主,体现专业性。
"二、 内容要素要齐全 (Ensure Comprehensive Content Elements)"
一篇好的家访总结,通常应包含以下内容:
1. "基本情况 (Basic Information):" "时间与地点:" 明确家访的具体日期和地点。 "家访对象:" 学生姓名、班级。 "参与人员:" 除了你之外,还有哪些老师或同事一同家访。
2. "家访背景与目的 (Background and Purpose of Home Visit):" 简要说明家访的原因,例如:了解学生特殊情况、加强家校沟通、新生入学适应、学生近期表现异常、配合学校统一安排等。 重申家访的主要目的,与开头呼应。
3. "家访过程与

家访工作总结




  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可见,一个孩子的成长,家庭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的言行是多么重要,这一点,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更清楚,为了了解这些,我们每学期的家访工作成了学期结束收尾中的重点。这段时间老师们都在忙着家访。于是,我一开始就制定好了计划。虽然也不是第一次家访,但这次的家访感觉收获很大,在家访得过程中有些体会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家访,必不可少的教育形式
  1、能全方位认识孩子。了解了很多学校里无法了解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较典型的是我班的双胞胎姐妹,在校性格内向,说话细声细气,有什么事都藏在肚子里,从不跟我说,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家里却很活泼。听她妈妈说,家里她可活泼了,把学校里学的什么都跟他们表演,跟他们说,这确实让我很吃惊,其实班中家校反差很大的学生还有很多,经过家访,全面了解了他们后,在今后的教育中,能更好地掌握他们的心理,以引导他们的行为。
  2、能更好地建立了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信任。我感觉,第一次的家访很重要,这是你与家长真正面对面,走进他们的生活,坐下来聊聊他们的孩子,于是我拿出比平时更耐心地向学生家长讲述我校的办学理念,孩子的在校表现等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很多家长对于我的到访,很受感动,也很热情。虽然一杯开水很普通,家长的话语很朴实,但却能驱走当时的寒冷,让我心中倍感温暖。
  3、获得许多第一手育人资料。我们的家访深入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忠诚地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地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好详细的记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家访,每次要算好线路和时间
  由于在农村,每个孩子的家都很分散,于是出发前必须先制定好路线,及每家家访的时间,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出更高的效率。如出发前先把一个村的都列到一张表格里,然后按照门牌号排列好,这样方便你寻找,不走回头路。乡下的道路虽说没有前几年那样难走,但是对于不是新仓的我来说还是有点难度,因为不熟悉,有时因为要找这家会绕一些冤枉路,也经常遭遇迷路的尴尬。还有乡下的狗狗真的很多,而且都是散养的,真是有点怕,不过还好乡下的老人都很热情,经常给你来解围。
  三、家访,不能用打电话代替
  电话交谈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及家庭的情况,再加上农村有的家长比较腼腆,有话不愿意说,而且电话里有些话也说不清楚,如果不到学生家里去看看,老师不可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也不可能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因为孩子的教育跟家庭有很重要的关系。
  四、家访,很累但很快乐
  家访,每次都跑那么远、那么多的路,虽然我对这里的路并不熟,但是和同事一起,他们指引着我一起前进。家访很让人感到快乐,比如,你接过家长送上的热热的茶水,你会听到家长一句句的问候,你会看见家长发自内心的微笑,你会远远的看着孩子一家站在门前望着你的离开。等等,每每看到这些,想想累,辛苦都值得。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孩子的身理、心理教育刻不容缓,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如何提升教师“家访力”?把握好以下四点→


新时代推进育人方式深度变革,需要学校里每个担任导师的教师充分发挥家访作用,真正看见每个孩子,了解每个孩子,进而更好地关爱指导帮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家访力”应该成为现代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在家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力、观察力、亲和力、沟通力、应变力、指导力等。提升教师的“家访力”,需要我们边实践、边推进、边研究、边深化。笔者以为,学校应从以下方面入手,让教师成为善于利用家访开展家校共育的导师。


组织“家访力”提升的理论学习。


一是组织教师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选择关于家访技巧、沟通技巧、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书籍和文章进行阅读,深入了解家访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二是要求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参加关于家访能力提升的在线课程,系统学习家访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涵盖沟通技巧、时间管理、情绪控制等方面,帮助教师提高家访专业素养。


三是定期具有丰富家访经验的专家举办讲座,分享他们的家访心得,为参与者提供宝贵的参考。四是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由专家主导的德育工作坊,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家访等实践活动,学习并应用家访技巧,推广学习经验。


落实“家访力”提升的方法指导。


一是指导教师制订家访计划,如家访的目的、时间、地点、内容等,确保家访有序进行。


二是指导教师掌握沟通技巧,学会倾听、表达、反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有效传递信息。


三是指导教师灵活应对突发情况,确保家访的顺利进行。


展开“家访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一是要求教师做好家访调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观念、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等,确保家访能够顺利进行。


二是建立家访档案,教师要给每名学生建立家访档案,每次家访情况都要记录下来,存入档案,为下一步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对班级中存在学习困难、心理脆弱、行为偏差等问题的学生,建立一份详细的档案,其中包括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表现、家庭基本状况等。这份档案中还要附上班主任对该生进行观察的长期记录。


三是关注家访氛围,教师应主动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尊重家长的意见和观点,倾听他们的需求和诉求,通过积极的互动和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为后续的合作奠定基础。


四是注重家访效果,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以便更好地关注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教师要在家访中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同时,根据家长的实际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和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支持和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五是每次家访结束后,教师都应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家访的成效和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逐步完善家访的方法和技巧。


六是重视家访反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在校园网上开通“家长网评”,请全体学生家长参加评论,对学校教师的家访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七是对家访实行过程管理和量化考核,对各类优秀导师给予表彰奖励。


创新“家访力”提升的样态研究。


一是面上重效,组织家访展评,如在保护学生隐私、不违背道德伦理前提下,举行教师家访手记展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相互观摩,讨论心得,总结经验,并由此评选出优秀的家访手记范本,让全校教师学习借鉴。


二是点上突优,举办家访论坛,优秀导师分享自己家访能力提升个案和心得体会,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


营造“家访力”提升的良好环境。


一是为家长主动参与家访“增权”“增能”。一方面,为家长“增权”,引导家长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家长的法律和权利意识;另一方面,为家长“增能”,利用家长学校、线上讲堂等多种平台宣传强化家长育儿的主体责任意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服务。


二是校家社携手共创家访实践环境,重视家委会、家长学校等平台建设,收集家长的普遍诉求,开展有准备的家访,为教师家访实践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师家访,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爱与爱的传递,不能纸上谈兵,不能只走过场。每名教师都应乐当导师、勤于家访,不断提升“家访力”,达到家校共育的良好效果。愿我们以真心换真心,努力实现教师与家长的双向奔赴,共同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统筹 | 张国强、朱荣玉

审核 | 杨晓谜

责编 | 程世超、贾元格


源 | 《江苏教育报》。(声明:“河南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关注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