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三体读后感高中》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20 08: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三体》的读后感作为高中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这能帮助你写出深刻、有见地且符合要求的文章:
"1. 明确读后感的核心:感受与思考的结合"
"不是情节复述:" 读后感不是小说内容的简单概括或情节的重新讲述。高考作文有字数限制,详细复述情节会显得冗长、缺乏重点,并且无法展现你的思考和感悟。
"聚焦个人感受:" 核心在于“读后感”,即你读完后"真实"的感受、想法、联想和启发。你对哪些情节、人物、主题或表达方式印象最深?为什么?它触动了你哪些思考?
"展现深度思考:" 优秀的读后感不仅仅是抒发情感,更重要的是展现你对作品内涵的挖掘和思考。尝试从哲学、科学、社会、人性等角度进行解读,提出自己的见解。
"2.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标准结构:" 通常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开头(总):" 简要介绍《三体》这部作品(可以点明其影响或地位),并清晰地提出你读后的总体感受或核心观点(中心论点)。可以简述最吸引你的某个方面作为引子。
"主体(分):"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胡峻南:科幻小说里的创造力——读《三体》有感
作者: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东区)五年级5班 胡峻南
若有人问我,在我的人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哪本书,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三体》。”
在小说里,作者刘慈欣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超乎常人的想象力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无法超越的故事:在探索外星文明的“红岸工程”里人类泄露了地球的位置,结果被四光年外的三体文明接收到。
彼时三体文明在恶劣的生态环境里挣扎求存,于是气候宜人的地球引起了三体人的觊觎,他们果断决定要侵略地球,故事就由人类抵抗外星文明而展开。这类剧情虽然在许多科幻作品里也出现过,但在刘慈欣的笔下,这种“老套”内容又焕然一新。
《三体》能让我如此爱不释手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文中严谨细致却又充满创造力的科学事物;二是它将人性的善与恶都描写的淋漓尽致;三是它把看似简单的弱肉强食上升到了宇宙高度,写出了宇宙里不同文明之间最真实的状态。 在《三体》这类的科幻小说中,未来的高科技元素是必不可少的。从子弹大小却能摧毁城市的反物质炸弹,再到巨大如山的恒星飞船和可容纳几百万人居住的太空城,在《三体》里应有尽有。书中的“万有引力号”便是一艘恒星飞船,它通体呈圆筒状,造型十分奇怪独特,却有着强大的战斗能力,还装备了一台可将星球位置广播到宇宙深处的巨型发射塔。
《三体》里的理念非常超前,同时在思想上也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在三体舰队的末日降临之下,人类政府自认为实力比三体人强大,于是都被“人类必胜”的狂妄信念冲昏了头脑。最后在末日战争中,人类的2000艘星际战舰被三体的一个探测器——水滴给全军覆没。末日战争中人类的失败其实映射了现实世界里人类无数次因为自己愚蠢的无畏和狂妄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除了精准描摹人性的善恶,《三体》还准确提出了文明间相处的法则——黑暗森林法则。黑暗森林法则就是丛林法则的升级版,弱肉强食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即使在宇宙中也不会改变。因为这条法则,最开始三体文明想要消灭人类,结果也同样遭到灭顶之灾。
《三体》就是这样一部气势宏大、瑰丽新奇的科幻小说,它不仅征服了我,还引发了我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刘慈欣点燃了我的梦想,未来我也要创作一部伟大的科幻作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三体读后感 —— 一本发人深思,发人深省的科幻小学
三体读后感
我有位堂哥比我大五岁,在我刚上小学认得一些常用字时拿起一本课外书刊读起来。书刊大概讲的是宇宙的起源一类的,还附有彩色的插图,非常吸引人。刚读完第一段,疑问就来了。于是我找到这位比我大五岁且在我心里无所不知的堂哥请教起来。“明哥,书里说宇宙是无限大的对么?”他的名字最后一个字是“明”字,为了区分另外一位堂哥,弟弟妹妹都称呼他为明哥。“是的呀,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明哥笃定地说。“那书里说宇宙是从一个点爆炸而来,对么?”我继续问道。
“是的,一个无限密度大的点爆炸后有了宇宙。”听到这,明哥在我心目中无所不知的形象更加明确了。“书里说宇宙还在漫长的岁月里持续地变大,对么?”我继续问道。“是的,它就像一滴墨汁滴到水里一样的扩散开来,愈来愈大。”明哥不厌其烦地解答着。
“那,宇宙既然是无限大的,为什么说它在变大?”我问出了心中的那个疑问。“这,这,我得想想告诉你。”明哥顿了一会儿后说到。接而一脸沉思状地走开了。过几天明哥找到我给了我一个新的答案。他说他翻了一些书籍,认为还有一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宇宙并不是无限大,只是它大到天文数字也无法计算,我们这个宇宙可能只是一个黑洞,而宇宙之外还有很多个黑洞也就是外宇宙,这样看来宇宙不是唯一的,但全部的全部还是无限大,黑洞也是无限多的。
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的疑问,然而却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后来我看了明哥给我的书,什么暗物质啦,什么神奇吸收术啦,什么曲率啦,什么多普勒效应啦,什么逃逸速度啦,什么多维度空间啦,根本看不懂。我对宇宙的首次探索就这样无疾而终了。
第二次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来自于一本叫《未来简史》的书。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宇宙有可能类似于一个动物的大脑。它的运行方式、运行环境和结构跟人脑确实有些相像。真佩服他的联想啊,虽然没有根据,的确是打开了另外一扇大门。
脑细胞有多少,就有多少星球;神经元有多少,就有多少星系。而大脑包括整个人体都是由一个细胞“爆炸”而来的,它愈来愈大,最后又塌缩,最最后死亡。这确实很像宇宙的起源啊。那这样说来,最小的物质也不是原子啦。
从前有个比较陌生的人问我,平时喜欢干嘛。我说喜欢看看书打发时间。对方比较不屑地说道:“哦,就是那些爱情小说咯。”我说差不多吧。小说在二十年前多数人的意识里,是那种没有内涵你侬我侬的毫无意义的假想爱情,是那种没有实质根据的玄幻级个人英雄,是那种主人公过着波澜壮阔没有扎根于任何土壤的神话般的人生,更是那种没有文笔和逻辑,就连作者创作过程也不能称之为写作的无营养甚至祸害青少年扭曲三观的所谓书籍。
不是因为小说本身问题大,而是那时的认知。因为那时候的小孩儿接触最多的争相借阅的就是以上这类书籍。这类书读起来不用费脑子思考,内容非常吸引人。但是二十年过去了,如果还有人把小说定义在从前的认知里就有点可怕了。希望只是局部人没有更换口味儿,而不是文化的倒退。
三体,是我迄今为止读的首部科幻类小说。当我还没有打开这本书前,从不认为自己会对科幻类的书籍感兴趣。科幻的美国大片看过很多部,最深的印象是场面很宏大,主角能打,宇宙的探索器越来越先进。换汤不换药,从来没有超越现有物理定律的科幻,不管是AI,还是哈利波特,还是超级英雄,还是宇宙探索。要创造一个新的物理定律并以缜密的无懈可击的逻辑写完这本书,可不是一个小说家能做到的,这本书里算是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初读三体第一部,说实话没有多大感触和收获,主要也是读的似懂非懂。物理知识太多了,以我的知识储备,问题点太多。内容也稍微有些枯燥,讲来讲去主要讲一个“红岸计划”,就是有人偷偷利用太阳的巨大磁场给外星人回复了一条消息。
三体也许在读者的心里起初只是一款沉浸式体验游戏,当然是那些物理学家们才能进入的游戏。主人公不是一个,叙事线路亦然不会是一条。
这本书是我从外甥的书堆上摸来的。吃了饭没啥事儿,问姐姐要书看。她说那堆书你随便拿,我便取了最上面的这本《三体》。读完第一本三体还是去年的事儿,后来闲来无事又借阅了三体Ⅱ和Ⅲ,这两本书可谓是一气读完的,实在是爱不释手啊。
这部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作者大开的脑洞、物理学知识扎实的贮备量、缜密的故事结构,还有留给读者的推理。推理小说我爱看的,所以我特别喜欢作者动不动埋个伏笔的创作方式。
读完这本书,说是延续沉浸在书里一个小时,不如说是沉默。它是科幻小说么?它为什么发人深思,它为什么又发人深省呢?黑暗森林,哪里只是宇宙社会学,明明也是人类社会学,也是人性的学说。如果想知道何为黑暗森林,去读书吧,第二部加上你的思考,你会知道答案。死神永生,这难道会是宇宙最终的归宿么?想知道作者的观点 ,请去读第三部吧。2025年8月16日星期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