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0 16: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卖树荫》的观后感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让文章内容充实、情感真挚、结构清晰:
1. "明确核心主题与情感基调:" "理解《卖树荫》的核心:" 首先要深入理解《卖树荫》这个故事(或电影、戏剧等艺术形式)所传达的主旨。它通常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与自然的关系、短视与长远、物质利益与精神价值"的冲突等。弄清楚故事最想表达什么。 "确定你的感受:" 观看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是震撼、感动、惋惜、愤怒,还是引发了对自身行为的反思?确定一个主要的情感基调,让文章有灵魂。
2. "内容选择与详略得当:" "选取关键情节:" 不要试图涵盖故事的每一个细节。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主题、最能触动你情感的"关键情节、场景或人物"进行重点描述。例如,主人公(或主要人物群)如何决定卖树荫?他们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他们的行为带来了什么后果? "细节描绘:" 对于你选择的关键情节,需要进行生动具体的描绘。运用"肖像、动作、语言、环境"等描写手法,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当时的氛围和人物的情绪。例如,描绘人物焦急、
《树荫纳凉有感》
前人栽树广遗芳,摇扇生风自顾忙。
纵遣空调纾一室,适时云雨满城凉。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大暑之后,阳光当头泼下,天地如同烤炉。
这些日子,是西瓜的日子。风住在瓜里,雨住在瓜里,住在瓜里面的,还有日月星辰,鸟鸣雀叫。所幸,有西瓜可消暑。金圣叹说:“夏日於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
文人吃瓜,讲究一个“雅”字,使用方式和盛放用具都自有说法。黄庭坚在《食瓜有感》中说:“藓井筠笼浸苍玉,金盘碧箸荐寒冰”,他先把西瓜用竹笼装好,然后浸到长满苔藓的井中,待浸满凉意后取出,用金盘装,再用碧箸佐以食用。老百姓吃瓜,就省了很多麻烦。树荫下一站,搬过一个瓜来,一分为二,再沿横截面竖切几块,红瓤黑籽,入口沙甜,大口吃瓜,别有一番野趣。
和吃瓜有关的一个成语叫“浮瓜沉李”。浮瓜,浮甘瓜于清泉;沉李,沈朱李于井水。用冷水果解暑,是消夏乐事。刘桢在《瓜赋》中描述,西瓜摘下后要先“投诸清流”,然后待水的清凉浸透瓜皮,方可食用。元人张可久有一支小令:“澄澄碧照添波浪,青杏园林煮酒香,浮瓜沉李雪冰凉。纱厨籐簟,旋篘新酿,乐陶陶浅斟低唱。”浮瓜沉李,又用“雪冰凉”形容,每读至此,就觉清冽之气顿生。
儿子小时,最爱吃瓜。那时,我们住在乡下,常把小方桌放在大门口,贪那一丝过堂风。母亲摆好小板凳,招呼我们过来。父亲拿来案板和菜刀,抱来一个瓜,手起刀落,就听得西瓜破裂的清脆声,红瓜瓢搭配绿瓜皮,怡红快绿,赏心悦目。儿子光着腚,通身不着一布,捧着西瓜吃了一块又一块,瓜汁粘得满脸,汁液顺着脖子滑入肚脐。瓜籽更调皮,这儿一粒,那儿一粒,像豆豉一样黏在脸上。儿子吃瓜的虔诚,现在想来,都让我忍俊不禁。
对于半大孩子来说,买瓜不如偷瓜。不是为了省钱,而是调皮的天性使然。夏夜里,暑气渐消,看瓜的老爷爷躺在瓜棚里睡着了。几个小身影蹑手蹑脚潜入瓜地,抱起一个西瓜,再蹑手捏脚地离开。然后,孩子们就躲在树林里吃瓜,欢声笑语,自由自在。
伏天了,不要为热而发愁。顺应天命,岁月从容,伏天吃瓜,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王新芳)
(首发于2018年7月28日《团结报》08版,原标题为《伏天吃瓜 》)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