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1 05:57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街道工作总结的序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序言能够起到提纲挈领、引出下文、奠定基调的作用:
1. "开门见山,点明主旨 (Get to the Point, State the Main Purpose):" "直接点题:" 序言开头应直接说明这是关于本街道在特定时间段内(如一年、一个季度等)的工作总结。 "明确范围:" 清晰界定总结的时间范围、地域范围(即本街道)。 "概述核心:" 简要概括总结的核心内容,让读者对总结的整体框架有初步了解。例如,可以说明总结将围绕哪些主要方面展开,如党建引领、经济发展、社区治理、民生服务、安全生产等。
2. "背景交代,说明意义 (Provide Context, Explain Significance):" "宏观背景:" 简要提及总结所覆盖时间段内的大致背景,如上级的重要指示精神、政策要求、面临的重大机遇或挑战(如疫情防控、经济发展新常态、城市化进程等)。这有助于说明街道工作的出发点和环境。 "工作重要性:" 可以简要强调街道工作在整个城市或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做好总结工作对于回顾得失、指导未来的重要性。
3. "基调恰当,态度诚恳 (Set the Right Tone, Be Sincere):"
7月23日,是大暑节气。
这一天,东阳日报记者来到东阳市六石街道裘家岭村,开始“红遍东阳——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采访活动,瞻仰中共东阳一大会址,是我们首站采访的第一项内容。
据东阳党史记载,1939年3月14日,中共东阳一大在裘家岭村的小石婆洞召开。
在烈日炎炎中,我们第一小队的三位党员和一位入党积极分子,和裘家岭村党支部书记潘茂荣、村委会主任潘明土一起,开始了初心之行。
本报记者在村干部带领下走访裘家岭。
说来凑巧,我们四人分别出生在上世纪60、70、80、90年代。最早的入党已经30个年头,已参观过中共一大会址十多次,90后的入党积极分子则是首次。
穿过拆迁中的老村,沿着被雨水冲刷得崎岖不平的山路,循着80年前革命先辈的足迹,我们来到离村庄3里外的中共东阳一大会址——小石婆洞。
中共东阳一大会址——小石婆洞。
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中共东阳一大会址。
山洞上方有会议简介,山洞左侧是东阳市人民政府立的写有“东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东阳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的石碑。
“中共东阳一大会址,是我们裘家岭的骄傲,尤其让我们这些党员引以为豪。”潘茂荣说。
当年,中共东阳一大是借裘家岭村共产党员潘玉英出嫁之机召开的。参会的包括新任县委书记马丁、原县委书记马义生、组织部长王志远、农民部长楼应荣、宣传部长陈琼、城区区委书记卢福星、河头支部书记徐德潮、城区工人支部书记吴维寿、岭北周下新屋支部书记葛德琴、北腰坑支部书记宣仁香、东诸边区委书记金福善、枫树头支部书记蔡凯、罗店支部书记傅登伟、怀鲁支部书记马秀荣、裘家岭支部书记潘阿金等16人。
当天下午,代表们由潘阿金作向导,以上山游玩为名,三三两两地来到村后翠塔山上青岩集中。会议先在上坪岩洞举行;离洞口不远的山坡上有一条山路,偶有行人过往。为防不测,会议中途转移到杀虎岩涧。
“由于岩涧狭窄,容纳不下十几个人,会议最后转移到小石婆洞继续进行。”潘茂荣站在洞口介绍说,“小石婆洞前后贯通,当时的石洞里有一块两张八仙桌大小的石头,大家就围坐在石头边上开会。山洞上面有专人穿着黑衣负责站岗,后面还有一个山洞,有30多米深,足够这些人躲藏。”
在小石婆洞里,中共东阳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听取并讨论马丁作的政治报告,总结了历史经验,分析了抗日战争形势,明确了今后任务,确定了新的县委领导班子,选举了出席金衢特区党代会的代表,对加强党组织的建设,领导和推动全县的抗日救亡运动及以后的抗日武装斗争,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是一次初心之行,虽然出生在不同的年代,回顾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都让我们情感受到震撼,心灵接受洗礼,感悟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更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正如潘茂荣所说:“革命先辈的思想不简单,他们不怕艰苦,真正值得我们学习。和他们相比,自己做的工作不算什么。”
潘余智:当好红色故事宣传员
82岁的老党员潘余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如果没出过车祸,我还能陪你们去小石婆洞的。”听说我们要到裘家岭采访,潘余智从10公里外的临时租住处赶回了老家,这位82岁的老党员精神矍铄,说话中气很足,只是腿脚有些不便。
潘余智是中共东阳一大纪念馆的第二任管理员兼讲解员,之前担任过裘家岭村党支部书记。
“我是一大会址纪念亭和纪念馆建设的见证者,更是红色故事的宣传员。”潘余智介绍说,1991年7月,东阳市委发动全市党员捐资,在小石婆洞旁边建立中共东阳一大会址纪念亭,并利用裘家岭村祠堂建立中共东阳一大陈列室。1998年6月,市委专门拨款由组织部、党史研究室等单位负责新建中共东阳一大纪念馆。
纪念馆建在裘家岭村祠堂东南方约50米处,占地130多平方米,以中共东阳一大为中心,展出反映1927年6月中共东阳独立支部成立至1949年5月东阳解放的珍贵图片和部分实物资料及新中国成立后历次党代会简介、历任县(市)委书记的照片,真实形象地再现了东阳党组织艰难曲折的发展史,记录了共产党领导人民百折不挠、英勇斗争的光辉业绩。
一大纪念馆的第一任管理员兼讲解员是裘家岭村老党员潘岩松。9年前,潘岩松去世后,潘余智接过了“担子”。
中共东阳一大会址和纪念馆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每年有大量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尽管从小就听村里的中共东阳一大代表潘阿金讲红色革命故事,潘余智接手管理员兼讲解员后,丝毫没有懈怠,他通过查找党史资料等,尽最大可能向前来瞻仰纪念馆的人员“还原”会议的情景,讲好这个红色革命故事。
一大会址和纪念馆之间距离数公里,来回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每当有人提出陪同去会址瞻仰参观学习时,潘余智就陪同前往,有时候一天得跑几个来回,“平均每年要跑五六十个来回。”除此之外,他还负责打扫纪念馆内外的环境卫生。
“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要把党的历史讲清楚、讲明白,用来教育人、激励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17年底,当地政府启动裘家岭村地质灾害区住户搬迁工作,潘余智家的房子拆除后,租住到10公里外的六石小区,一接到有单位要瞻仰一大纪念馆的电话,他就回到老家讲解。2019年5月,一批来自杭州的党员专门到裘家岭村瞻仰中共东阳一大会址纪念亭,潘余智拖着车祸留下的伤腿陪同,走到一半脚痛难忍,在对方的劝说下才返回。
“我是一名党员,更是红色故事宣传员,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把中共东阳一大的故事讲解好。”潘余智说。
石马溪旁,崛起一个裘家岭新村
正在建设中的裘家岭新村。
从211省道拐入六裘线,道路两侧开满了鲜花,显示出勃勃生机。沿着六裘线一路向北,跨过北干渠后,道路西侧脚手架林立,近百栋房子鳞次栉比,或在装潢,或在外墙粉刷。这就是建设中的裘家岭新村。
一位村民的两次建房史
在裘家岭新村,有一个月婷副食店,这是村民潘庆荣以媳妇名字开在自家新房的。
潘庆荣的新家有3间房子,目前还没有全部完工。这也是他一生中第二次因为地质灾害造的房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潘庆荣住的是父母给他留下的房子,后面就是矮山。有一天晚上,潘庆荣睡在床上,听到房后有巨大声响。他起床想去看看,妻子阻止了他。在他刚想开门的瞬间,一块巨大的石头砸向了他家房子的后墙,后来才发现,石头足足有一米五见方。因为房屋结构损坏严重,潘庆荣只能把老房子推倒重建。
由于家门口通不了车,造房子用的砖头、砂石料等都是潘庆荣和帮工一起挑上去的。造好房子后不久,潘庆荣带着家人到萧山开超市去了,直到2018年年底。
裘家岭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避让搬迁工作启动后,潘庆荣在裘家岭新村造房子。和上次最大的区别就是,所有建材都能运到家门口了。2019年春节后,他回家开出了超市。
今年61岁的潘庆荣,从小生活非常艰辛。他的父母在他12岁时去世,潘庆荣在爷爷奶奶的拉扯下长大。“想想过去的日子,我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潘庆荣说,自己一辈子造了两次房子,最欣慰的就是:“儿女们不用再吃我们吃过的苦了。”
110户村民在新村安家
站在自家的6间新房前,64岁的潘国成感慨万千:“我家老房子的院子地面有三四厘米宽的裂缝,一家人终日生活在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如今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裘家岭村出现滑坡现象,一些村民家中出现数厘米宽的裂缝。2005年8月,受台风影响,滑坡区裂缝逐渐加剧,地质灾害险情愈发严峻,隐患规模70多万立方米,受威胁群众300多户、700多人。裘家岭村成为全省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为保障裘家岭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三年清零”行动,东阳市提出了“结合下山脱贫、整体搬迁安置”的解决方案,制定了分期搬迁计划。
2017年8月,裘家岭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避让搬迁工作正式启动。六石街道抽调责任心强,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骨干成立了6个搬迁工作组,分区域包干进行避让搬迁工作。该村原有农户358户,现已搬迁337户,其中110户选择了安置区垂直安置,8户选择集聚安置,219户选择了货币安置。
裘家岭安置区位于石马溪边,距裘家岭老村约8公里,风景秀丽,交通便捷。裘家岭村党支部书记潘茂荣介绍,安置区内超过九成的新房已完成主体结顶,许多农户春节前可以入住。
红色裘家岭新村呼之欲出
铭记历史,方能开创未来。潘茂荣告诉记者,作为中共东阳一大会址地,裘家岭是东阳的红色圣地。因此,在裘家岭新村的景观设计方案中,融入了大量红色元素。
入村口将设置红军旗帜雕塑,用鲜红的旗帜唤醒往昔的红色记忆;用革命墙绘、红色标语、故事浮雕、红色元素留住历史记忆;红色步道延续红色元素,在为村民提供运动休闲场地的同时,彰显出革命的红色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六石”
在六石,有关红色的元素有许多。
“六石是红的,红得鲜艳,红得炽烈。在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六石是东阳革命的摇篮,六石人民出生入死,鲜血染红了这块土地……”这是正在编撰的《六石街道志》里的序言。
“除了中共东阳一大会址裘家岭,北后周村曾是中共北乡区委所在地,石马村曾是抵御日寇侵略的一个著名战场,横塘村里光明自然村前的戚高山有日军侵华遗址,是东阳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起这些历史,六石街道党工委书记葛伟英如数家珍。她说,站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心里充满了敬畏。
红色基因要传承。在葛伟英的眼里,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是不怕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状态;它更是一种忠诚意识,忠诚于党,忠诚组织,忠诚制度,忠诚道路,忠诚事业。红色基因带来为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使命感,红色基因的传承,既要看到“传”,也要考虑“承”,要紧扣时代,改革形式,创新载体。目前,六石街道的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增加红色基因传承的实效性,围绕“精品城市后花园,乡村振兴示范地”的目标,结合“红色民情民访代办员”试点工作,全面深化党员联系群众制度,让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六石街道在坚持传承的基础上,按照“以点带面、多点齐进、全域联动”的模式,运用人、山、田、水、房五大要素,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全域化发展,致力打造成城市休闲花园,在推出“六石一日游”的基础上,建设六石乡村影视旅游会客中心,为六石旅游吆喝。接下去,六石街道将整合红色元素,大力发展爱国主义红色旅游,让游客看到一个精彩无限的“红色六石”。
链接:“一大”大事记
1939年2月,中共浙江省委要求各县委、特委在4月前召开党代会,总结工作,分别选举出席特区、省党代会代表。此时,东阳党组织已发展到3个区委、20个支部,共100余名党员。
裘家岭村,地处东阳北部山区,土地革命时期就有共产党的活动,1937年建立党支部,至1939年春已有党员10余名。县委决定借共产党员潘廷鼎妹妹潘玉英(共产党员)出嫁之机,以送嫁贺喜为名在裘家岭召开中共东阳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3月14日上午,新任县委书记马丁、原县委书记马义生等16名代表陆续来到裘家岭潘廷鼎家报到。当日下午,代表们以上山游玩为名来到村后翠塔山,先后在上青岩的上坪岩洞、杀虎岩涧、小石婆洞召开党代会。大会举行预备会议,宣布上级人事任免,马义生调新四军工作,由马丁接任县委书记,王志远调任永康县委书记,由楼应荣接任组织部长。大会正式开始,首先唱《国际歌》,向殉难烈士致哀。接着,听取讨论县委书记马丁作的政治工作报告。会议根据中共金衢特委的提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选举马丁为出席金衢特区党代会代表。会后,大会精神以支部为单位进行传达。
中共东阳一大的召开,对加强党的建设,领导推动全县抗日救亡及以后的抗日武装斗争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据《中共东阳党史》)
街道2023年工作总结与2024年工作计划
一、引言
回首2023年,K街道在社区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秉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积极谋划,锐意进取,为社区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二、2023年工作总结
1. 社区建设
在过去的一年中,K街道大力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环境品质。完成了多条道路的改造工程,优化了社区交通网络。同时,对公共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包括新建公园、翻新社区中心等,为居民提供了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2. 经济发展
在经济发展方面,K街道积极引进优质企业,促进辖区内产业升级。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带动了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注重培育本地中小企业,为其提供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3. 民生服务
在民生服务方面,K街道始终关注居民的需求和关切。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健康教育讲座等,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不断完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在教育方面,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提升了辖区内学校的办学质量。
三、2024年工作计划
1. 持续推进社区建设
在新的一年里,K街道将继续加大社区建设投入,重点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计划对辖区内一批老旧小区进行升级改造,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同时,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2. 深化经济发展举措
经济发展仍是K街道2024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此外,将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居民自主创业。
3. 提升民生服务品质
在民生服务方面,K街道将进一步关注居民的多元化需求。计划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健康讲座,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继续完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保障居民的健康权益。在教育方面,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公平性。
四、结语
回首2023年,K街道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展望2024年,我们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务实的作风,共同开创K街道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