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1 14: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电脑课的日记作文,可以注意以下几个事项,让你的日记更生动、具体和有趣:
1. "明确中心思想 (Clear Central Theme):" 你想通过这篇日记表达什么?是学习到了什么新技能?对电脑课感到兴奋还是无聊?遇到了什么困难?和同学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先确定一个核心点,让日记有重点。
2. "选择具体事件 (Choose Specific Events):" 不要笼统地写“今天电脑课很开心”。要写具体发生了什么。比如: 学会了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PPT,并展示了你的作品。 尝试使用了一个新的软件(如画图、视频剪辑、编程入门),感觉怎么样? 解决了一个困扰你很久的电脑小问题(比如网络不好、文件找不到)。 和同学一起合作完成了一个项目。 老师讲了一个关于网络安全或电脑历史的小故事。
3. "细节描写 (Detailed Descriptions):" "感官细节:" 你看到了什么?(屏幕的光、老师的演示、同学们的操作)听到了什么?(老师的讲解、键盘敲击声、鼠标点击声)感觉到了什么?(新奇、困惑、兴奋、有成就感) "动作细节:" 你或别人具体是怎么操作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鼠标指针的移动、认真地看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受访者/图、视频 周紫薇/剪辑
“你在前方守护我的家,请让我在后方陪伴你的孩子,直到你的凯旋。”复旦大学95后学生彭诗琪在向复旦团委请战加入“战‘疫’前线医务工作者子女线上辅导志愿队”时的一席话,真挚而令人动容。她结对的是一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护师家今年3月满3岁的学龄前小朋友。如今,彭诗琪电脑里的N篇“教学日记”就此谱写下了序曲。
我是武汉伢
感谢你们在前方守护我的家
复旦大学2018级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彭诗琪是湖北武汉人。一个月前,她刚结束在瑞典五个月的交换,本打算回家与家人团聚过年,和半年多未见的好友们聚会。然而,1月中下旬起,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让彭诗琪考虑再三后选择了留校。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武汉伢,彭诗琪曾因熟悉且久违半年的家乡变成一线战场而难过和伤心,自己也经历了每天都在刷疫情信息的过度同理心和应激反应。那些熟悉的街道和地名,反复以紧张的面貌出现在媒体上;亲戚奋战在抗“疫”的一线,甚至有曾经同窗的好友或者朋友的家属“中招”,她的心里一度非常焦虑和煎熬。
随着家里人的平安无事,身边人的陆续好转,彭诗琪的心态也逐渐平稳。通过远程问候和在线参与“武汉社工社区支持计划”,她用“见屏如面”的方式,持续关心在武汉的亲朋好友们,也以此支援自己的家乡。
期间,医务工作者们不畏艰险,或驰援武汉,或坚守在上海抗“疫”第一线,这一幕幕让彭诗琪真切感到,在家国大义面前,总有人在无条件地付出和奉献,为了守护大家也总有“逆行者”负重前行,他们甚至是在以血肉之躯保护着素不相识的人。“这份大爱让我感觉非常温暖和感动,我也为他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几天前,由共青团复旦大学委员会组建的复旦大学战“疫”前线医务工作者子女线上辅导志愿队应运而生,486位志愿者爱心集结。彭诗琪就是其中一员。
“非常感激白衣天使们逆行前往。你在前方守护我的家,请让我在后方陪伴你的孩子,直到你的凯旋。”这便是彭诗琪的真情告白。在看到“召集令”后,她十分激动,终于,自己也能以小小的努力回报这些“逆行者”的付出。
排爱心课表
变身成“有魔法”的小姐姐
面试通过后,彭诗琪被分到“学前一队”,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大家安排了线上培训,并复旦大学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以及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法师”,分享学龄前儿童的具体特征以及医护子女心理援助指南,为志愿者的后续准备指引方向。根据方案,每位志愿者以爱心辅导员的身份每天在线上陪伴、教学或辅导1小时。
在培训之后的第二天,志愿者们就陆续收到了对接的家长信息,开始了沟通。彭诗琪结对的是周酉宸——一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护师家今年3月正好满3岁的学龄前小朋友。结合培训的内容、小朋友的兴趣爱好、小伙伴们在群里的分享,彭诗琪制定了一张爱心课表——
“周一:舞蹈(海草舞)+防疫童话;周二:学唱儿歌+科普小知识课堂;周三:舞蹈(海草舞)+绘本;周四:手工(简笔画)+小知识课堂;周五:基础英语(字母歌)+小故事;周六:手工(折纸)+舞蹈练习;周日:一起休息一天吧。”
彭诗琪跟酉宸宝宝约定,每次上课最开始都要和老师分享三件开心的事情。每节课虽然只有短短1小时,但彭诗琪会根据小朋友互动、听话程度、小小任务的完成情况,颁发小星星,在最后阶段,小星星可以兑换成一份礼物。
此前的彭诗琪曾经接触过一些小学生的爱心辅导,但面对学龄前的小朋友,自己也是头一回。为此,她在热门网站上寻找《学前教育学》等一些有关学前教育学相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为每天的1小时教学不断琢磨和改进方式方法。
“因为根据小朋友的阶段性发展特征来说,三到四岁是培养注意力和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刻,在和家长充分沟通之后,我的作用主要是:给予陪伴、树立规范和鼓励。”彭诗琪了解到,酉宸小宝宝今年9月份将正式进入幼儿园。妈妈在武汉前线的这段时间,她可以在线上帮助小朋友培养每天要上课的意识,为入园打下基础。
听说宝宝2岁的时候,就有兴趣跟跳广场舞,彭诗琪就尝试教跳海草舞。为此,她先要自己在宿舍里操练数小时。她还去找了儿歌、字母歌,俨然变身成一个“魔法小姐姐”。特别是在讲解防疫童话的时候,彭诗琪还专门用音频软件录制了故事。
“我找了复旦大学心理学系陈侃老师带领的艺术疗愈小分队、儿童心理健康研究团队的一部童话作品《失控的魔法》,希望用疗愈故事陪伴儿童安度疫情时期。”当彭诗琪发现《失控的魔法》系列故事是专门为幼儿设计,用来帮助家长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释正在发生的事情,并隐含人与自然关系的教化,给孩子注入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和自然和谐相处所带来的安全和确信感。
在和宝爸进行了可行性的确认后,彭诗琪还将此录制成了音频。彭诗琪说,如此一来,在课后,小朋友如果想听故事,也能听听这里的音频故事。
N天的陪伴
让她留下N篇“教学日记”
“第一天上课还是比较紧张,好像可以多介绍一些自己的情况。”“小星星的激励方法还不错,可以继续持续。与此同时也在强调要‘坐好’的概念,运用了正强化和规范化的小方法”……
在彭诗琪以学术论文、学术资料为主的电脑里,如今多了一个特殊的文档——“周酉宸小朋友-教学日记”。
这份“教学日记”,从涵盖宝宝的梦想、性格特征、开启的技能、待开启的技能的基本特征,到2月17日第一次上课开始,之后每次的备课内容,上课情况,课程反思,家长反馈等,全都条分缕析,记录详实。
这是彭诗琪每日复盘和反思的一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自己日后每一天的教学都能更进步,宝宝更有收获。如果这场陪伴将是N天,那么,彭诗琪就将据此留下N篇“教学日记”。
开课几天来,彼此都渐入佳境。彭诗琪陆续收到宝爸“对本次课程的期待是能够培养小孩子一个上课的习惯,感谢有老师的陪伴”“孩子晚上还提到了老师,在家练习才艺要表演给老师看”这样的反馈时,彭诗琪的心甜透了。
酉宸宝宝的爸爸感激地说,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非常欣慰看见有这样一群特殊志愿者活跃的身影。“感谢你在人生的学习生涯中,为社会、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爱心,也祝你前途似锦,希望你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永记校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际上,上课1小时,前期准备1小时,加上每晚的复盘,还有每日志愿者群的互助学习,花在酉宸宝宝身上的时间并不少,但彭诗琪感到一种由衷的快乐。
在彭诗琪看来,76人组成的“复旦战疫线上家教服务队学前一队”微信群就是一个温暖的“志愿者之家”,很多经验是在其中取长补短而习得。
“大家有陪小朋友画画的吗?都是怎么操作的呀,求分享!”“如果有小朋友也正好要学26个字母的话,我做了PPT,有需要的可以试试……”每一个求助,都能得到真切的响应。每一个被证实行之有效的方法,也会被志愿者毫无保留拿出来分享。共同成长进步,当好名副其实的爱心辅导员,是大家最大的心愿。
凛冬已过,春花可期。待到那一天,彭诗琪想和她在线辅导这名可爱宝宝一家见个面,把那些星星榜上积分,兑换一样最特别的礼物送给宝宝。她更想,对去武汉守护自己家的那位宝妈,郑重地道一声:感谢有你!
■TIPS:
什么是爱心辅导员?
当下,团市委正组织开展帮助援鄂医务人员家庭的“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工作,招募志愿者解决抗疫一线人员家庭的后顾之忧。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健康医学院已率先行动起来。
以复旦为例,复旦大学战“疫”前线医务工作者子女线上辅导志愿队已有486位志愿者爱心集结。其中包括392名本科生,65名硕士生,28名博士生,还有一位曾参与研究生支教团的毕业校友。具有医学学科背景的学生志愿者共有161名,约占总报名人数的三分之一,扛起了志愿主力大旗。从专业、从教经验、性别匹配等多角度出发,志愿者与辅导对象的匹配尽可能满足一对一“结对子”,形成稳定的点对点服务。
文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图片、视频:受访者
剪辑: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紫薇
策划:高玲、马鈜、陈诗松
编辑:梁文静
记者丨蒋超 应鑫
疫情发生,开学时间延迟,对于高三和初三的毕业生而言,复习备考的时间尤其紧张,不过令人欣喜的是,日前,四川省教育厅发布《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全省高三年级将于4月1日开学,初三年级可于4月7日开学复课。
实际上,在复课之前,成都数字学校就为成都的毕业班定制了在线课程。为了让学生的线上学习效果更好,新津县五津中学初三10班的老师们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课后直播答疑,班主任王欣老师还跟着同学们一起上课。她告诉记者,跟着孩子们一起上课,其实是为了更好地为大家答疑解惑,“从课堂上,我能把握重难点,能知道孩子们哪里不懂,这样课后答疑就会更有侧重。”
全程跟着学生上课,
课后还主动为学生开直播答疑
王欣是新津县五津中学初三的年级主任,也是初三10班的班主任、数学老师。为了给毕业班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疫情期间,王欣不仅组织班上的科任老师们主动为孩子们提供在线课程后的直播答疑,还每周坚持与孩子们视频谈心。
延迟开学的消息发布后,不少家长就向王欣表达过心中的忧虑,王欣表示,“毕业班的家长很着急我很能理解,当时我就在想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有了想法之后,王欣就与班上家委会的家长们组织了一场视频会议,当被问及孩子们是否需要课后答疑时,家长们都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一边征求更多家长和同学们的意见,一边动员班上的科任老师……王欣老师就开始行动起来,“孩子们和家长都能希望能有课后答疑,最后大家商定每天下午4点多,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四个科目的老师分别用40分钟为孩子们答疑,同时每天给孩子们教授一个知识点。”
作为年级主任,每天要收集各项学生资料;作为一名老师,每天要关注班上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一名家长,还要兼顾侄子和女儿的学习……每天从7点多开始,王欣总会忙碌到9点结束。但是为了让答疑的效果更好,作为数学老师的王欣还坚持把每次直播数学课都全程看完,她告诉记者,“只有看了课程之后,才知道课堂的重难点,才知道孩子们哪里不懂,这样课后答疑就会更有侧重。”
此外,王欣告诉记者,班上的科任老师也带给自己很多感动,“我们英语老师游老师去年10月就该退休了,但依然坚持要把这一届的孩子们送毕业,55岁的游老师还坚持学习用直播软件,每天为孩子们直播答疑,让人非常感动。”
疫情期间的“知心姐姐”
每周还坚持与孩子们视频谈心
疫情期间宅在家里,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也是王欣关注的重点。
“平时在学校就会每周组织班会课,延迟开学期间我们就将班会课转到了线上,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交流,疫情期间孩子们也需要交流。”王欣告诉记者,每周视频班课的时间自己会选在晚上7点多,并且会鼓励家长也参与进来,在内容方面,会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宅在家里的趣事,与大家谈心。
视频加载中...
“王老师,你劝劝孩子嘛,他说要么给他手机玩游戏,要么就从家里跳下去……”一天晚上11点多,王欣接到班上一位学生妈妈打来的求助电话,“当时我心里面很着急,原来是因为孩子玩手机、玩电脑产生了一些沟通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王老师回忆,自己并没有马上与孩子沟通,“因为现在都要面子,如果我直接去做孩子工作的话,可能会有事与愿违的效果。”
于是,王老师与孩子爸爸通话,给爸爸支招,让爸爸去关心孩子,给孩子机会心平气和地讲讲事情经过,一起分析事情的原因,最后再做出一些约定。凌晨1点多,王欣接到了孩子爸爸的电话,孩子和妈妈和解了,“这下我心里面才踏实。”
出于对孩子情面的照顾,王欣并没有找孩子交谈,只是默默地关注,但过了一天,这位学生还主动打电话与王欣分享自己的事情,王欣说,“其实孩子们都很单纯,都很活泼,我了解他们的心态,这也正是我坚持每周给孩子们视频谈心的原因。”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