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1 14:57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班级活动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
"班级活动作文:如何写得精彩纷呈?"
班级活动是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增进同学情谊,还能让我们在参与和组织的过程中获得宝贵的经验。而将班级活动的经历和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写一篇优秀的班级活动作文,更是锻炼我们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那么,在撰写这类作文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 紧扣主题,选好角度"
班级活动作文的核心是“活动”。因此,文章必须紧紧围绕活动的主题展开。无论是庆祝节日、进行体育竞赛、开展主题班会,还是简单的集体出游,都要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的角度切入。是活动中的某个感人瞬间?是某个同学的突出表现?还是活动带给自己的思想启发?一个明确且独特的角度能让文章更有深度和吸引力,避免面面俱到却空洞无物。
"二、 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一场班级活动通常包含许多环节和人物。在写作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细节都一一罗列。要学会“详略得当”,抓住活动中最精彩、最关键、最能体现主题的部分进行细致描写。例如,可以是活动高潮时的热闹场面,可以是某个同学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镜头,也可以是活动结束后大家依依不舍的场景。
在“紫禁杯优秀班主任”报道中
我们了解了班主任们
别具特色的育人故事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
四位紫禁杯优秀班主任
一起看看她们独特的育人方法
以制度为“锚”,以爱心为“帆”
安娜,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小学部班主任、语文教师,海淀区区级语文学科带头人,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学员,海淀区四年级语文兼职教研员。曾获海淀区“四有”教师,海淀区优秀教师,海淀区优秀班主任、优秀中队辅导员等荣誉。
从教二十余年,她秉持“以人为本严而有格,用心育人爱而有法”的带班理念,形成“双文化育人”特色模式,班级建设成果显著,所带班级多次获评北京市、海淀区先进班集体。
制度文化中的“四套小管家”机制
安娜在班级建设中创新推行“双文化育人”模式,以制度文化为突破口,构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自主管理体系。她设计了“四套小管家”轮岗制度(班干部、值周干部、每日值日生、课代表),打破传统班委固定制,增设“灯长”“绿植大使”等趣味岗位,覆盖班级管理细节。
学生“小L”因性格孤僻,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安娜为其量身定制“老师小助手”的工作,制定“进步计划”,于是,在班级的讲台前、老师的办公桌前,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慢慢地,他的主动性也开始提高,经常主动询问老师是否有事情需要帮忙。渐渐地,他感受到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感受到自己也被老师和班级需要着。就这样,他慢慢尝试着学习与同学们和谐相处。这一机制将规则意识转化为行动自觉,让每个学生成为班级“小主人”。
严爱相济,唤醒内生动力
安娜坚持“严在规则,爱在细节”,通过动态调整的民主管理制度赋能学生成长。她以班会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制定班级公约,推行“日清、周结、月评”规则,培养责任意识与团队精神。
面对行为习惯欠佳的学生“小H”,她“对症下药”,挖掘其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委派其负责班级用具维护,以劳动教育为切入点,通过正向激励带动学习习惯改善。渐渐地,这种鼓励与认可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带动了他其他方面的成长和进步。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小H”的日常行为规范有所改善,正在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套小管家”机制下,班级形成“此处即吾乡”的温情氛围。安娜用制度文化之“严”与人文关怀之“爱”,诠释了“育人以爱,育人有法”的智慧。正如她所言:教育是用一颗星点亮许多颗星。在匠心与慧心的交融中,她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点亮成长之路的星辰。
以“红”为笔,绘就育人画卷
万聪颖,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五年级3班的班主任、语文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被评为海淀区语文骨干教师。
她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引领学生厚植家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立志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踏访红色场馆,厚植家国根基
红色场馆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万聪颖精心策划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开启追寻红色印记之旅——
走进香山革命纪念馆,珍贵文物与生动图片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党的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坚定了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来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为学生讲解建党的历史,解放战争中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改革开放时期的先进榜样。
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伟大胜利》主题展览,让学生铭记革命先辈抵御外辱、浴血奋战的大无畏精神,教育他们珍惜和平。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让学生领略到人民军队忠诚维护国家人民利益、矢志不渝奋斗强军的昂扬风貌,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立志成为国防事业的接班人。
寻访革命先辈,传承红色精神
万聪颖还带领学生寻访革命先辈足迹,聆听先辈故事,让红色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
走进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同学们聆听汪徳昭先生的故事和北极科考故事。老一辈科学家“一寸赤心惟报国”的信念和不怕困难、投身科研的忘我精神,激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勇于探索、追求卓越。
在李大钊故居,同学们观看文献史料,体验革命生活场景,热情朗诵李大钊《青春》片段,缅怀先辈的巨大贡献,汲取力量勇担时代使命。
来到香山公园双清别墅,看着毛泽东爷爷用过的物品,他们深刻感受到伟大领袖艰苦朴素、努力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如灯塔,指引着大家在成长道路上奋勇前行。
赋能思想成长,培育时代新人
万聪颖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红色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红色教育深入人心——
北京市“童心向党”作品征集活动中,同学们通过诵读党史故事、创编儿歌童谣等形式读红色经典,与革命先辈跨越时空对话,获得精神洗礼,厚植爱党爱国爱家的情感。
首师大语文报刊社“强国复兴有我”作文征集活动中,她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志向理想。同学们写下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国家的责任,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活力和强国复兴的坚定信念。
万聪颖以“红”为笔,绘就育人画卷,用红色教育引领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初心永驻,向美而行
张丽娟,北京市海淀区培星小学二年级班主任、语文教师。曾荣获海淀区班主任带头人、海淀区优秀班主任、海淀区优秀随班就读教师和海淀区优秀中队辅导员等荣誉。所带班级先后被评为“海淀区先进班集体”“北京市先进班集体”,荣获“北京市红领巾奖章(集体)四星章”等荣誉。
在班级建设中,她以“聚不同·星闪亮”品牌课程为引领,通过班级自治、项目式活动学习,营造团结友善、积极进取的集体氛围,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创造力,使学生和集体共生长。
语言激励树自信
称赞鼓励的语言就像阳光一样温暖人类的灵魂,张丽娟从语言激励的角度,通过多元鼓励和科学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多元鼓励。在日常管理中,她会从信任鼓励、尊重鼓励和赏识鼓励等角度激励学生。当胆怯的同学积极参与活动时,她会及时鼓励“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成功”。通过多元的鼓励,同学们不仅树立了自信,而且变得乐观开朗。
科学评价。小学低段的学生,自我认知不够稳定。她会引导同伴间互帮互助,在班级形成以小组为单位的“我的进步你参与”的评价机制。在师生的激励评价中,同学们变得越发自信。
创设活动强自治
结合班级建设愿景和学生特点,张丽娟坚持在活动中育人,创设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自治能力。
多样岗位我来守。结合学生的多元智能,在班级中设立了“多样岗位”:图书管理岗位、安全保障岗位、纠纷调解岗位……同学们在坚守自己的岗位过程中,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增强了责任意识。
多彩活动我参与。结合学生的特点,班级开展了“自信,伴我行”等主题班会活动;利用语文教学阵地,开展了“家•阅读•春秋”“读红书•演红剧”“班级辩论赛”等系列读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收获了鼓励赞扬,还变得越发自强。
值日班长我评议。在班级管理中,张丽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建立了“值日班长制”。每天两名值日班长制定一天的管理目标,记好“值日班长日志”,每天放学前集体复盘当天情况。“值日班长制”的建立,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了体验成功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家校携手促提升
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教育范围和更丰富的教育内容,张丽娟充分发挥家校携手作用,共同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师者引领,真诚沟通。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她设立了“家校心语箱”,从成功家庭教育案例到科学育儿理念,交流引领、赋能家长。
师者参与,分享智慧。通过“星光家长研习坊”等家校联合教育活动,她把育人智慧分享给需要帮助的家长,班级逐渐形成多样活动圈,家校携手助力学生提升自治能力。
“师者,成人之美”,在这份与生命相遇的工作中,张丽娟将初心永驻、于无痕处育人——努力使学生成长为心中有爱、眼中有光和行动有志的翩翩少年。
核心素养引航,点亮班级璀璨星光
李少云,中共党员,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一年级5班班主任、语文教师。从教十余年,她深耕班级管理与语文教学,先后荣获“海淀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所教班级被评选为“海淀区优秀班集体”。
她以“每个人都是重要的”为核心育人理念,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打造了一个团结、创新、充满活力的班集体。
理念引领,让每个学生绽放光彩
李少云坚信“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班级建设的全过程。在班级排演课本剧《杜甫传》的过程中,她发现部分学生因性格内敛或不自信而退缩。她循循善诱,组织班会引导学生讨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最终,全班达成共识:全员参与,各司其职。擅长写作的学生创作剧本,细心的学生负责道具,舞台表现力强的学生担任主角。这次活动不仅让每个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更让他们体会到“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的真谛。
项目驱动,在实践中培养核心素养
她善于通过项目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在“垃圾分类”跨学科项目中,年级组班主任们联合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统计家庭垃圾数据、撰写环保倡议书、设计垃圾分类海报。活动中,一名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因擅长绘画,主动承担海报设计任务,作品获全校展示。李少云抓住契机,鼓励他分享创作思路,帮助他树立自信。项目结束后,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家校协同,共筑成长桥梁
她注重家校共育,每学期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李少云家长根据职业特长开设课程,如眼科专家的“护眼讲堂”、程序员的“计算机奥秘”等,拓宽了学生视野。
此外,她还组织了家庭教育联盟,策划亲子拓展活动,如奥森公园户外跑团、圆明园爱国之旅,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合伙人。此前,她通过研发八期指导家庭学习和心理调适的线上班会,指导家长科学陪伴,赢得了家长的高度信任。
李少云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用爱心与智慧点亮了班级的璀璨星光。她的教育实践生动诠释了“每个人都是重要的”理念,让每个学生在集体中找到归属,在挑战中收获成长。未来,她将继续以满腔热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撑起一片蓝天。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老师们用日复一日的
用心、爱心、耐心
成就学生们的成长
爱可抵岁月漫长
相信她们将继续绽放教育之光
下期,还有更多不一样的育人故事
等你来揭晓
我们下期见~
素材来源:德育科 各相关学校
编辑:黄依依
投稿邮箱:hdjywx@126.com
海淀教育内的文章,大部分是海淀教育记者的原创以及征集资料的整合,除海淀教育授权外,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本公号荣获2017年度、2018年度“首都教育新闻宣传策划创新力奖”和“首都教育新媒体传播影响力”大奖,2020年度“首都教育融媒体建设先锋奖”和“首都教育新媒体最具影响力”大奖!
优质 均衡 特色
海淀教育永恒的追求
微信号:hdjyxw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