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1 17: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辣子鸡”的作文,可以是一次生动的美食体验,也可以是对这道菜文化或特色的探讨。为了写好这篇作文,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1. "明确写作目的和中心思想 (Clarify Purpose and Central Theme):" 你想通过这篇作文表达什么?是单纯描绘辣子鸡的美味?分享一次品尝辣子鸡的难忘经历?介绍辣子鸡的制作特色或文化背景?还是表达你对辣味的独特感受? 确定一个清晰的主题,这将贯穿全文,使你的作文有灵魂。例如:“那盘火红的辣子鸡,不仅温暖了我的胃,更点燃了我的回忆。”
2. "选择合适的写作角度和切入点 (Choose a Suitable Angle and Entry Point):" "感官描写:" 重点描绘辣子鸡的色、香、味、形、甚至听觉(爆炒声)和触觉(热乎乎的感觉)。这是写美食作文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 "个人经历:" 围绕一次与辣子鸡相关的具体事件来写,比如和家人朋友一起吃辣子鸡的快乐时光,或者第一次尝试辣子鸡的惊喜/挑战。 "文化探讨:" 可以介绍辣子鸡的起源、在哪个地区特别流行(如四川、重庆),它如何体现地方饮食文化,以及“辣”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
视频加载中...
滕州辣子鸡是山东滕州颇具特色的一道菜,来到滕州不吃顿辣子鸡都算白来一趟。烹炒辣子鸡多以本地公鸡为佳,其中以老公鸡和小公鸡最为优选。一年以上的散养老公鸡最合意,有嚼劲儿,还有部分人爱吃小公鸡,村里庄户人家养到六七个月大的小公鸡,烹煮起来,鲜嫩可口,几乎不用吐骨头。
将鸡剁成大小均匀的肉块,切下一筐螺蛳辣椒备用,除了这个辣椒别的都炒不出来这个味儿。鸡肉放进冒烟的滚油锅里,调料陆续加入,炒到鸡肉金黄,鸡肉啪啪炸响,加水炖个20分钟左右,待快熟之时再倒入醋和酱油一炝,最后把辣椒往里一放,瞬间香味四溢,直引得闻者口水猛吞。一口下去,鲜嫩多汁,独有的辣味充斥唇齿之间,吃一块要连呼几口气,以缓解辣味,手举筷子却欲罢不能地不停夹取。麻辣鲜香,越吃越上瘾 ,这就是印在滕州人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每年春节,华灯初上,当家人团聚,当故友相逢,纷呈的故事便由此上演。
春节会发生哪些故事?
是相亲遭遇奇葩,是和亲戚相见上演一地鸡毛,还是旅途中的异想不到?
又或者是甜蜜的火花,在除夕的夜空绽放;还有那些无法相见的愁绪,在节日里倍加浓郁。
对面的朋友,无论您身在异乡“就地过年”,还是跨越时空的“云过年”,或者围绕父母身边“团圆过年”,我们诚挚您参与——大众日报丰收副刊联合大众新闻客户端推出的“春节故事”征文,请自由展开发挥构思,我们期待看到您不一样的春节故事。
稿件要求:字数不限,有配图和视频更好。
投稿邮箱:liujun0519@126.com
年夜压轴辣子鸡
街头巷尾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一声又一声脆响炸开沉寂的冬,年味一点一点浓起来。
说起年夜菜,每个人都会感受颇深。我的祖籍是山东,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我的童年跟随父母在黑龙江度过。我家的年夜菜是独特的存在,除了有东北特色,还有山东味道,印象最深的是老家名吃——枣庄辣子鸡。
黑龙江的冬天在呼啸的北风中冻得嘎嘎直响,御寒食材颇受欢迎,鸡肉成为首选。东北人轻易不会炒鸡吃,而是爱吃炖菜,譬如小鸡炖蘑菇,或者熬一锅鸡汤,一家人喝上一整天,将鸡肉的功用发挥到最大。但是,每到逢年过节,我会有吃辣子鸡解馋的机会。
除夕夜,父亲总会亲自下厨炒一盘辣子鸡。热油加干红辣椒和葱姜蒜末等佐料,炒出鲜香后,将剁成块状的鸡肉入锅,快速翻炒,几分钟后,鸡肉转至金黄啪啪炸响。红红火火的炉火,叮当作响的厨具,如一支美妙的交响乐,让人热烈、兴奋而又安定。当母亲把这盘鲜香四溢的辣子鸡端上桌时,团圆喜庆的年夜饭开始了。我们开心地等着父亲“剪彩”,只见他夹起一块肉放进口中,满足地嚼着,连连称赞好吃!我们姐妹几人欢笑着,痛快地吃起来。父亲搁下筷子,看着我们吃得起劲儿,便呷一口酒,自豪地讲述起辣子鸡的历史。
辣子鸡是枣庄名吃,它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清朝晚期。据传,当时有位姓徐的宫中御厨,晚年回家乡养老,在枣庄滕县界河镇开了一家饭馆。起初,他的生意并不好,后来,他根据多年庖厨经验,加上地域特色,经过反复配料、试菜,创造出了“辣子鸡”这道招牌菜。鲜嫩多汁、辣而不过、香而不腻的辣子鸡带火了生意。食客络绎不绝,小饭馆座无虚席,人称“鸡香飘十里,客坐十里外”,名声逐渐传遍大江南北。
每到这时,我就开始像看电影一样,脑补那些热闹的场景,觉得这盘菜实在太高端大气上档次了,其他的菜就是菜而已,而这盘来自老家的菜那么有文化、有来头。
父亲不爱啰嗦,平时话语并不多,但每到除夕夜,当辣子鸡端上桌时,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几乎年年都要吃,年年都要讲。而我,百听不厌,无限憧憬,就盼望能有一天我可以回老家,坐在徐厨师的店里,大块朵颐地吃上一盘有着他味道的辣子鸡。我们越吃越爱,而父亲总是慢悠悠地说:“还是差股劲儿。”我们丝毫不觉得,一盘辣子鸡转眼就一扫而光,徒留其他菜品在餐桌上面面相觑、共享寂寞。
后来,父亲退休了。从他说完落叶归根那天起,我们就开始了漫长的举家回迁的行程。等完全安定下来已是年关,在枣庄的第一个大年夜,父亲亲自下厨,照例端出了一盘辣子鸡。这道菜,他端了几十年,吃了几十年,而今样貌果然不一样。与往年相比,多了东北的冬天很难见的色彩:奶白的葱段、浅黄的姜片、饱满的蒜瓣、青的红的辣椒、油绿油绿的芫荽……色泽鲜艳,热气腾腾。那缕缕热气绕啊绕,模糊了家人的脸,我看见父亲双眼朦胧地做了个深呼吸,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他又讲起了辣子鸡,原来正宗的枣庄辣子鸡很有讲究,鸡要选本地散养的笨鸡,并且是具有“阳刚之气”的公鸡。这些鸡平日里自由活动,草丛中觅食、大树上栖息,虫子、青菜和五谷养育了它们。不同鸡龄又有着不同的口感,六七个月大的小公鸡鲜嫩适口,一年以上的公鸡肉质紧致、回味无穷。辣椒也要选用土生土长的皮簿、籽粒饱满密实的“一窝蜂”——螺丝椒、红似火的“望天猴”——朝天椒,炒出来的鸡肉才会辣味纯正。如果再使用烧柴火的地锅来炒,那就能炒出枣庄辣子鸡的灵魂……父亲看着眼前这盘地地道道的辣子鸡,神情安定而祥和。父亲的乡愁盛放在一盘家乡菜中辗转千余里,绵延数十年。而今,在这个祥和的大年夜,叶落归根,结束漂泊。
都说“众口难调”,可是,枣庄辣子鸡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众口能调”“全城皆爱”。如今,“山东四大美食”之一的枣庄辣子鸡,被列为山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枣庄市“中国辣子鸡之乡”申报成功,一年一度的辣子鸡文化节也应运而生,辣子鸡已经成为枣庄市的亮丽名片。
外出的学子、背井离乡的职场人,临行前,他们会在行囊里装上一份真空包装的辣子鸡;归来后,他们会找一家地道的辣子鸡馆,吃得满头大汗、痛快淋漓。我曾疑惑地问起:“辣子鸡随时可以快递,为何会如此惦念,这般嘴馋?”他们不假思索地到:“那怎么会一样?馋的不只是这道菜,更是此情此景此地……”我幡然醒悟,即刻读懂了父亲那句“还是差股劲儿”的深切感受。只有脚踩着家乡这块土地,吃着这块土地孕育出的精华,听着熟悉的乡音,看着亲切的乡亲,漂泊的乡愁才会像种子一样落地,有了着落,浓浓的思念才会被家乡的水融化,润心润肺,气也顺了,心也安了。
餐桌上的年夜菜越来越丰盛,何止七荤八素,南来北往的菜品齐聚餐桌,山的味道、海的气息应有尽有。但是,对于枣庄人来说,即便家中的年夜菜再丰富,也撼动不了辣子鸡的地位。这道菜是公认的“压轴菜”,当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辣子鸡端上桌时,全家人围桌举杯欢庆,送上祝福,许下心愿,喜庆的气氛达到高潮,年的味道一如杯中的美酒,浓到化不开。至此,菜齐了,辣子鸡为活色生香有滋有味的生活钤上一枚吉利的印戳。鸡,“吉”也。大吉大利、吉祥如意的一年开始了……
(王守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