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小学英语语境教学》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21 19:15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小学英语语境教学》小技巧(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小学英语语境教学中作文应注意事项的作文:
"小学英语语境教学中作文应注意的事项"
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然而,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单纯的语法规则和词汇记忆往往难以激发写作兴趣和效果。将写作教学融入真实的语境中,让语言在情境中自然习得和运用,是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要想在语境教学中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英语作文水平,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一、 语境创设要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语境是语言运用的基础。小学英语作文教学中的语境创设,应紧密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例如,可以通过模拟购物、问路、介绍家人朋友、描述熟悉的地方(如教室、学校、家)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来展开。可以使用图片、实物、简笔画、角色扮演、游戏等多种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语境。当语境生动、有趣,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连接时,学生才能产生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二、 语境任务要明确具体,降低难度"
在语境中布置写作任务时,教师需要将任务目标具体化、操作化。任务不应过于宽泛或抽象,以免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例如,在“介绍我的宠物”的语境中,任务可以设定为“画一幅你的宠物的画,

基于语篇意识的多模态小学英语情境化词汇教学策略探究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基于语篇意识的多模态小学英语情境化词汇教学策略探究

孙于洋

摘要:针对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语篇意识的问题,提出基于语篇意识开展多模态小学英语情境化词汇教学,并结合教学实例,探索相关策略。提出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让词汇鲜活起来;创设思维情境,让词汇连贯起来;创设音乐情境,让词汇学习欢快起来。认为教师应在语篇意识指导下开展小学英语词汇教学,重视多模态手段的运用及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词汇教学实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词汇教学;语篇意识;多模态;情境化;小学英语

引言

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语篇意识,具体表现为“零敲碎打”、各个击破、机械操练;教学模态不够丰富,忽略了对词汇意义的整体理解;割裂了词汇之间的联系,造成学生所获取的语言概念不完整;缺乏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和生活化情境的支撑;没有挖掘词汇的内涵,也没有激活学生的思维,很难让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情形下,学生的词汇学习效率低,且语用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树立语篇意识,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由词串篇”。

在多模态话语时代,交际的模态不局限于语言和一些与语言相关的非语言模态,而是扩大为多种模态,包括图像、音乐、空间布局、投影、网络等。多模态教学指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声音、图像、动作等媒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运作,以便强化记忆,提高效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语篇意识的指引下,将多模态教学方式引入词汇教学,利用图片、故事、歌曲等创设生活化情境,让知识点“活”起来(张德禄 2010),促使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协同运作,整体感知和理解语言,从而实现学以致用。下面,结合教学实例,就基于语篇意识的多模态小学英语情境化词汇教学策略展开探究。

一、创设故事情境,让词汇鲜活起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教育部 2022)。在语篇意识的指引下,教师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要注重通过多模态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能说、会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提升语言能力。

(一)借助教材插图创设故事情境

在初次教学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4 When is the art show? Part A Let’s learn时,教师按照一贯的做法,简单地呈现词汇卡片,让学生跟读。课堂上,虽然教师竭力确保带读的语音地道,但是学生的跟读有气无力,教师的教学热情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课后,教师反思:这种常规的教学方式虽然操练量大,但是无法激发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始终是被动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效果自然不好。如果能将新词汇放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充满想象的空间学习词汇,掌握词义,效果可能完全不同。

经过以上思考,教师重构了教学设计,即根据教材插图情境,结合Part A Let’s talk中筹备英语派对的话题开展词汇教学。教师说:“Hello,children! I have good news for you.”学生立即被吸引了,纷纷把目光投向教师。这时教师宣布:“We’ll have an English party next Tuesday!”学生顿时欢呼起来:“Yeah!”教师接着引导:“What can you do for the party,children?”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争先恐后地:

S1:I can dance. What about you?

S2:I can sing English songs. And you?

S3:I can play the pipa. What can you do?

S4:I can do kungfu. How about you?

S5:I’m helpful! I can draw cartoons.

T:Great! You’re helpful! Thank you!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生动的插图,创设生活化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教材前后知识之间的关联,激发其学习的兴趣、热情和积极性。

在本堂课中,教师将插图中几个孤立的词汇通过“筹备英语派对”话题整合起来,使其更加鲜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争先恐后地进行语言输出,对词汇既加深了理解,又加深了记忆,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重构后的教学设计降低了学习难度,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持续高涨,优化了学习效果。

(二)借助视频创设故事情境

词汇教学不能拘泥于课文,而要关注词汇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以拓展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一则则故事就是一个个“词汇王国”。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体验并运用语言,其乐无穷。

例如,在讲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3 My friends Part B Let’s learn时,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小蚂蚁觅食的3D故事视频,并介绍:“The ants are hungry. They are looking for food.”有的蚂蚁尝果汁“Ah,sweet! It’s too sweet. I like it.”,有的蚂蚁尝蕃茄“Mm,fresh! It’s too fresh.”,有的蚂蚁尝面包“Oh. It’delicious. It’s too delicious.”,有的蚂蚁尝热汤“Ah. It’s hot. It’s hot.”,还有的蚂蚁尝牛奶“Mm. It’s healthy. It’s healthy.”小蚂蚁们吃完后开心地回家,说道:“Wearefull. We are so happy. Let’s go home.”3D故事视频的视觉冲击力强,小蚂蚁品尝食物时的表情牢牢地吸引了学生。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仿佛那些食物的味道就逗留在自己的舌尖。接下来,教师用课件呈现故事文本,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故事内容,逐步加深对新词汇的理解。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布置一项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开放性作业——写日记(先句子后语篇)。

Diary

eg. The apple is sweet. I like tomatoes,they are fresh.

Today I have too much food.

The _________ is __________.

I like __________,it’s _________.

The _________ are _________.

I like __________,they’re __________.

I don’t like ________,because it’s _________.

I don’t like ________,because they’re ________.

I am so happy.

在学生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掌握词汇后,教师让他们尝试运用所学词汇表达食物的味道,做到词不离句,然后将句子运用到日记中,培养语用能力,做到句不离篇。

学生在操练“词汇—句子—日记”的过程中,运用听觉、视觉等感官,让语言输出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提升了语用能力。另外,由于学习水平存在差异,学生可以根据拓展的故事完成日记,也可以根据生活中自己喜爱的食物及其味道完成日记。这样的作业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在付出努力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思维情境,让词汇连贯起来

《课程标准》指出,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其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教育部 2022)。图形比纯文字更易于触发广泛的联想,从而有利于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产生和记忆能力的提高(吉桂凤 2015)。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借助思维导图,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构建词汇网络,形成系统思维,从而培养其思维品质。

掌握大量的新词汇对小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新授课上,教师基于教学主题,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以新词汇为中心词向外发散,联想已掌握的词汇,找出新、旧词汇之间的联系,把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用语篇输出。比如,在讲授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 Part B Let’s learn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Season绘制思维导图,学习词汇。

首先,复习导入,操练目的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对话,进入学习状态。

T: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S1:Spring.

T:Why?

S1:It’s warm.

S2:It’s green.

T:What do you do in spring?

S1:I often go on a picnic.

教师边和学生对话边绘制思维导图(见图1)。



所绘制的思维导图由三部分组成:主题“Season”、问题“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和根据学生的追问“Why?”。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关键词spring和词汇warm、green、go on a picnic、plant flowers、fly kites等之间建立关联,使他们一目了然。课前自由对话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简要回顾Part A的内容,复习已学的季节词汇及各个季节的特征,联系实际进一步拓展相关季节活动,建构词汇体系。在复习过程中,把本课的重点句子“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提炼出来,自然、顺畅地从复习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兴趣盎然。

其次,建构网络,整体呈现词块。学习的过程即建立一个网络,并不断向网络增添新内容的过程。为了在众多的词汇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将它们联成一体,促进词汇之间的正迁移,教师将这些词汇分别归类为春、夏、秋、冬四季活动,利用思维导图(见图2)作“支架”,以 season 为中心词,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实际,讨论季节活动,帮助其形成词汇网络。同时,思维导图的色彩与图形模态的刺激,使枯燥、乏味的英语词汇学习变得有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形成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



最后,整合资源,活化语用能力。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学生,尽量让他们多说。只有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实践活动,才有可能逐步内化在操练活动中形成的初步语言技能,从而上升为真正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结合生活体验,围绕话题“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语言“支架”展开“头脑风暴”,说出更多季节活动,然后汇总信息,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师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激发他们用英语交际的愿望。学生的精彩纷呈,生成了大量新内容(见图3),他们的认知结构得到了优化,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为句、篇的学习和运用奠定了基础。


三、创设音乐情境,让词汇学习欢快起来

《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教育部 2022)。学习除了主要依靠有意识记忆外,还有必要巧妙地运用无意识记忆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朱纯 1994)。英语歌曲在课堂中正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歌曲是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将词汇巧妙、合理地融入英语歌曲的歌词,形成语篇,从而创设音乐情境,促使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同时,让词汇学习欢快起来。

(一)迁移歌词突破难点

英语歌曲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不管会唱不会唱,他们都愿意唱,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背词汇是令学生头疼的一件事。对于四会词汇,如果让学生枯燥乏味地反复抄写,就容易使其产生厌学和抗拒心理,影响学习效果。

教材中的英语歌词蕴含丰富的词汇,教师要把英语词汇教学和歌曲结合起来,把教学中的重点词汇迁移至英语歌词中,让学生在欢快歌唱的过程中逐步突破重点,巩固知识点,全身心地体验通过英语歌曲学习英语的成功和快乐。比如,在学生学习了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5 Dinner’s ready Part B Let’s sing的What would you like?后,教师组织他们运用所学词汇改编歌词进行吟唱,如:

S1: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chicken.

I’d like some chicken.

Put it on my dish.

S2: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vegetables.

I’d like some vegetables.

Put them on my dish.

歌曲的主题是“What would you like?”。伴着欢快的旋律,学生脑海中浮现出自己爱吃的美味佳肴,于是教师趁热打铁,用课件呈现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在旋律和食物的刺激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一段段新歌词脱口而出,词不离句,难点词汇如chicken、vegetables等在潜移默化中印入其脑海。迁移歌词后的歌曲依旧连贯流畅,学生在有意义的歌曲中突破难点词汇,提高了记忆词汇的效率。

(二)自编歌谣操练词汇

小学生好动、好表演,结构简单、形式活泼、节奏明快、韵律优美的英语歌谣倍受他们的青睐。英语歌谣把词汇教学和歌谣结合起来,具有趣味性,能使学生沉浸其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说英语,记忆得更持久。教材中提供了许多歌谣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自编简洁、明快的歌谣,让学生唱起来,动起来,演起来,增强其学习兴趣,促进其多感官参与,提高其词汇学习效率。比如,在讲授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5 Whose dog is it? Part B Let’s Learn时,教师根据教材插图中可爱的小动物自编以下歌谣。

Climbing,climbing,the dog is climbing.

Drinking,drinking,the dog is drinking.

Eating,eating,the dog is eating.

Playing,playing,the rabbits are playing.

Jumping,jumping,the rabbits are jumping.

Sleeping,sleeping,the rabbits are sleeping.

So cute!

这样,把词汇放在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歌谣短句里理解、识记,很受学生欢迎。朗朗上口的歌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一边学唱歌谣,一边配合身体语言模仿小狗爬、喝水、啃骨头,模仿兔子跳、玩耍、睡觉等动作,其乐融融。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被充分调动,积极投入词汇练习,既提高了词汇的记忆效果,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课后,学生还饶有兴致地继续哼唱歌谣,歌声一直在教室中回荡。

结语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提高词汇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尝试在语篇意识指导下,结合生活经验,由词及篇,运用多模态手段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英语本身特有的生活化气息,使英语课堂灵动起来。

引用文献

吉桂凤. 2015. 思维导图与小学英语教学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

张德禄. 2010. 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 . 中国外语,(3):48-53.

朱纯. 1994. 外语教学心理学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86.


(本文首次发表在《英语教师》2023年第18期)

小学英语教学要突出人文性、实践性、情境性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英语“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也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载体之一,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落实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教学要立足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强调英语的学科特点,注重教学的人文性、实践性和情境性。

一、以文化主题为载体,突出人文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英语新课标》)提出:要“培育文化意识”,让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英语教学应该转变传统的以孤立记忆和机械操练语言点为主的工具导向教学,将语言学习与内容学习有机融合,在真实有意义的主题中让学生经历感知、体验、认识、比较、思考不同文化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文化意涵,丰富文化体验,感悟优秀文化,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文化主题。比如,沪教版小学英语1—6年级教材中的文化主题可以归为日常交往与人际关系、节日文化与文化景观、传统美食与饮食习惯、历史文化与传统美德等四个类别。我们打通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文化主题序列,梳理出一年级的主题为“兴趣爱好,多彩活动”和“认识四季,热爱生活”;二年级的主题为“学会整理”和“享童戏之乐,品传统之趣”;三年级的主题为“美德传承”和“我爱家乡美食”;四年级的主题为“我的花园”和“中西同贺七彩儿童节”;五年级的主题为“伟大的发明”和“我的生日”;六年级的主题为“中西饮食文化”和“中西标识”。教师可以围绕这些文化主题,带领学生深挖主题的文化内核,搭建让学生运用英语传播和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用英语、讲英语、用英语讲好故事。

例如,五年级的文化主题是Great inventions(伟大的发明),教师可以围绕驱动性问题“如何讲好中国伟大发明的故事”,设计“认识中国伟大发明”“制作中国伟大发明作品”“传播中国伟大发明”三个进阶学习任务。首先,学生学习 Culture Corner(文化角)中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并阅读该主题拓展材料英语绘本A String Telephone(传声筒)。之后,学生进一步探究传声筒的制作材料如string,plastic cup,twig等,通过从文本中寻找关键词“move”,研究传声筒发声原理和声音传播原理,动手制作传声筒,并结合中国传统元素对传声筒进行设计、美化和加工。最后,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运用英语核心词汇和重点句型“First…Next…Then…After that…Finally…”介绍传声筒制作的步骤,并用英语介绍中国新四大发明的诞生、贡献及影响,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二、坚持学用结合,强化实践性

《英语新课标》提出:“坚持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加深理解并初步应用。”在英语教学中,学用结合意味着“用英语做事情”,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沪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Reading signs一课时,学生了解了不同城市和不同场所会有不同的标识,以及通过标识认路,遵守公共场所的相关规则,并能给特定的场所设计标识语。根据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教师提出驱动性问题:“如何设计校园的英文标识牌”,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展学习实践,解决现实问题。任务1:学习文本中的signs,了解主要公共场所的英文标识牌;任务2:寻找校园需要挂英文标识牌的场所和植物,讨论如何为它们设计英文标识牌;任务3:分组设计、制作标识牌,并汇报交流;任务4:交流和改进设计方案,进行校园英文标识牌的制作。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制作、改进、展示、汇报心得、交流成果,将学科知识与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学习,实现学用一体,学以致用。

三、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凸显情境性

语言学习离不开特定的条件和情境。《英语新课标》强调:“提高英语教学的真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并明确了“语言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能够使用所学语言进行真实的交流”。为此,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要突出生活视角,将语言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建立深度联系,选用和创设现实生活中富含真实语言交流活动、与问题解决紧密关联的情境,通过系列化、生活化的语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所学语言,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让知识世界或符号世界与生活世界有效建立联系。

例如,二年级学生整理物品的意识比较薄弱,在家里还不能很好地整理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品,为此,依托沪教版小学英语二年级上册教材Unit8 In my room,教师提炼出学习主题Tidy up。在这一家庭生活常见的真实情境中,将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学会整理”这一主题解构为相互衔接、逐级深化的 Know about my things(认识我的物品)、Tidy up my things(整理我的物品)、 Introduce my things(介绍我的物品)三个学习任务。首先,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观察不同的图片、实物、影像资料等,用简单的句子进行介绍,如Look,this is my…,It’s…,I can… with it,深化自己对生活、学习的认识。然后,学生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学习整理自己的铅笔盒、书包、课桌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练习和使用first、second、then,put … on/in/under/by等重点单词和核心句型。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课堂上所习得的知识迁移、运用到家庭的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整理自己的书桌、床、房间等。最后,学生制作以“整理”为主题的视频、相册,运用Look,this is my…,It’s small/long/thin/sharp…,I can write/read…with it.They’re messy! Let’s tidy up! First、second、then…,put…on/in/under/by...,Wow,look,now they’re tidy/nice/very good…,I like my…等相关英语语言支架进行汇报总结。学生在前后对比的过程中学会整理,建立起做事情的基本序列感,也充分体验到自己做事情的成功和快乐。Tidy up这一主题学习,在学生日常真实的家庭生活化情境中解决问题,打破了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的边界,将语言学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素养。

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专项科研项目“小学英语课堂中文意识培养行动研究——跨文化视角”(课题批准号:BQW202X2X012)研究成果

(王树宏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乐群实验小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

《人民教育》2023年第13-14期

作者:王树宏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