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1 21:1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蒋介石传》的观后感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以确保文章有深度、有逻辑、有见地:
"一、 客观公正地评价蒋介石:"
"避免极端化:"蒋介石是一位复杂的历史人物,既有功绩也有过失。写作时应避免简单地将其塑造成“完人”或“恶魔”,而是要客观地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并对其历史作用做出中肯的评价。 "多角度分析:"可以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蒋介石的决策和行为,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进行解读,以展现其决策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尊重史实:"引用史料要准确可靠,避免断章取义或歪曲历史。要对不同的史料来源进行甄别,并结合多方证据进行论证。
"二、 深入理解《蒋介石传》的内容:"
"通读全书:"仔细阅读《蒋介石传》全书,了解蒋介石一生的主要经历、重要事件和关键节点。 "抓住重点:"重点关注作者对蒋介石的描写和分析,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和主题。 "思考作者的视角:"分析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立场和倾向,并思考这些立场和倾向对作者观点的影响。
"三、 突出个人感悟和思考:"
"结合自身:"在阅读《蒋介石传》
□本报记者 袁舒婕
作为大众出版与专业出版并重的出版机构,中国工人出版社致力于出版工会与劳动关系专业图书、职工教育专业图书,为企业、工会、职工服务;同时,在社会科学与文学艺术领域努力耕耘,为广大读者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
据了解,工人社推出的图书主要包括社科文艺、职工教育、工会与劳动关系三大板块。其中,工人社在传统优势板块上继续发力,历史新阅读板块推出了《康熙来了:纪连海辣说康熙帝》《四爷很忙:纪连海辣评雍正帝》《郦波评说张居正》《喻大华评说嘉庆帝》等一系列重磅好书,名人传记板块推出了顾保孜的《毛泽东真情实录:1949—1976》《赵忠祥作品系列:岁月回眸》《蒋介石传》《宋美龄传》等畅销图书,以飨国内外读者。
工人社推出的《毛泽东真情实录:1949—1976》是畅销书作家、“红墙女作家”顾保孜继《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毛泽东正值神州有事时》之后又一倾情力作,深度解读毛泽东的风云时代。书中图片均由毛泽东专职摄影师侯波、钱嗣杰、杜修贤摄影。大量珍贵图片,真实客观地还原历史重大事件场景。
历史新阅读和名人传记图书,是工人社精耕细作的重点品种,以其风趣幽默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全面准确的解读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百家讲坛学术明星、麻辣名嘴纪连海推出了《康熙来了:纪连海辣说康熙帝》《四爷很忙:纪连海辣评雍正帝》两本新书,颠覆性地点评了康熙、雍正两位帝王的功过得失,野史正说、去伪存真,多维度解析两位帝王的真实人生。两本书中均含有多幅历史漫画,与纪连海的辛辣评价密切配合,让读者在笑声中了解历史中真实的故事。《唐朝那些事儿》《清朝其实很有趣儿》系列图书除了在国内市场上持续热销以外,还引起了国外出版社的关注。一些历史类、传记类的图书实现了向中国台湾地区的输出,《四爷很忙:纪连海辣评雍正帝》等新书一经推出便收到了国外出版社的询问。工人社将继续重点推介历史新阅读和名人传记图书,力争将中华历史的风貌和名人的魅力展现给世界的读者。
目前,工人社已经同英国、美国、中国台湾地区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公司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结合自身优势和国内市场的需求,在职业教育、人物传记和社科热点等方向引进了一系列图书,以期通过国际合作进一步扩展中工品牌优势、扩大读者群体。近几年出版的“西方劳动关系经典译丛”也在进一步完善中,今年还最新推出了《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目标》《解析欧洲工会》等图书。工人社已经与国际合作伙伴相约,将会以面对面的方式继续推进双方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长盛不衰 引人注目
——简评《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
崔 春
著名战争小说、历史小说作家田闻一所著反映1949年末国共成都决战的长篇纪实小说《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自1992年出版以来,迄今已由多家出版社出版多个版本;也是台湾汉湘文化公司最先在台出版繁体字的三本书之一(另两本书分别是《废都》《曾国藩》)。
此书影响巨大,至今方兴未艾。
该书年前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再次推出后,在不长的时间内,而且在当前疫情尚未完全解除的情况下,却逆势而上,加印上市,反映了该书受欢迎的程度。
本书截取1949年末一败再败的蒋介石退到成都,企望利用天府之国四川独特的地理优势,集中胡宗南一律美式装备、训练有素的20多万精锐部队,踞守秦岭天险,同骁勇善战的青海马家军互为犄角,打一场成都决战,又叫川西决战:打给以美国为首的反共的西方世界看,争取援助;然后将部队沿川藏线,朝山高谷深、地形复杂、民族矛盾深沉的康藏一线撤;并对跟进的解放军作迭次有效打击,以空间换时间——这是蒋介石的如意算盘。
1949年11月8日,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到达湖南常德,指挥进军西南(图片来源:凤凰网)
然而,忽啦啦,在蒋介石的鼻子底下,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在距成都很近的彭县隆兴寺毅然起义,发出全国通电,立刻产生连锁反应,整个西南地区国民党要员起义不断。特别是刘文辉的西康部队在雅安起义,切断了蒋介石的退路,彻底砸碎了蒋介石的如意算盘!
彭州龙兴寺内刘邓潘起义旧址(蓬州闲士 摄)
短短三个月间,风云突变——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不得不带着无尽的惆怅和哀怨,来到成都凤凰山机场,很仓促地上了“中美号”专机逃去台湾。故国西去,沧茫云海间。两个小时后,“中美号”专机飞出了茫茫的中国大陆。从此,蒋介石、蒋经国父子至死也未再踏上中国大陆。
蒋介石的专机机长衣复恩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1949年12月10日,他驾驶着中美号,在成都的凤凰山机场,载着蒋介石离开了大陆美好河山。衣复恩回忆说:这是蒋介石从政生涯中最心酸的一刻,“他坐在飞机上,一言不发。”(图片来自网络)
个中缘由精彩复杂。书中,故事情节环环紧扣、众多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书一点也不想当然、概念化,决非敌人就是纸人纸马,一推就倒,而是有血有肉,有的敌人有时还相当强大。例如,书中的蒋介石,他的失败是必然的,然而,也有他的性格缺陷;而他的性格缺陷又加速失败——这个挖掘、展现,是在别的同类型题材中没有见过的,是很可贵的。
1949年,蒋介石离开大陆前祭拜父亲蒋肇聪之墓(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在这场决定国共两党命运的大决战中,作者的亲属在两个阵营中都有人参加,最后殊途同归,为这场决战作出了不同的努力和贡献。作者本身擅长这方面的写作,加上这样特殊的体验,感受自然不同。细心的读者肯定会在作品中感受到这种种不一般。
该怎样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准确评判《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这里,我想借用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四川文艺出版社原党总支书记、总编辑王火在该书(原名《成都残梦》,1992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在全国第五届书市上销售名列前茅)出版后写给作者的信(该信在《四川日报》发表,最近收入10卷本的《王火文集》第9卷中《致田闻一的两封信》)来表述。信中这样说:
“田闻一同志:
感谢惠赠大作《成都残梦》为我消夏。这部长篇纪实小说可读性强,内容吸引人,有悬念,读来津津有味。全书20多万字,颇像看了一部电视连续剧。
“我在街上书店、报亭及书摊上看到《成都残梦》畅销。目前,正宗文艺书印数都少,《成都残梦》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首印34000册,真不容易。您的书艺术品位是高的,却大众化,我很赞赏。我们很需要有畅销书作家,您颇有成功的条件。”
以上引用的王火言简意赅的一段话,我想,己经很好地揭示了这本书和作家之所以这么多年的创作、作品长盛不衰的奥秘。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