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1 21:12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
"驾驭好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作文:需要注意的关键事项"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是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作文,作为语文学习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教学与评价往往紧密围绕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展开。要想写好这类作文,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更要理解其背后的育人目标和评价导向,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一、 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指导意义,把握写作方向"
国家课程计划为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的写作目标、内容、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例如,低年级侧重于写话,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中年级开始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语句通顺”;高年级则要求“能写简单的读后感、观后感,写想象中的事物,内容具体,有合理的想象,语言通顺,书写规范”。因此,写国家课程计划背景下的作文,首先要仔细研读相关学段的标准,明确写作的核心要求是什么,是侧重记实、想象,还是情感表达、信息传递。只有方向明确
来源:羊城晚报
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办法(2024年版)》(以下简称《办法》)。根据《办法》,义务教育阶段每学年共39周,新授课总课时数为9522。其中语文九年总课时占比20%-22%;数学九年总课时占比13%-15%;劳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九年总课时占比14%-18%;体育与健康九年总课时占比10%-11%。
注:周课时数按标准课时,即小学每课时按40分钟计算,初中每课时按45分钟计算。在保证周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县(市、区)可因地制宜制订《 县(市、区)义务教育课程安排指导表》,并指导学校自主确定各科目周课时数,自主确定每节课的具体时长,编制课程实施方案。
《办法》明确,义务教育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拓展补充。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一至二年级每周26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0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34课时。小学每课时按40分钟计算,初中每课时按45分钟计算。学校在保证周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自主确定各科目周课时数,自主确定每节课的具体时长,或根据学科特点、课程实施需要开展长短课、大小课。
一至八年级新授课时间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九年级新授课时间33周,第一学期复习考试时间1周,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3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可用于集中安排劳动、科技文体活动等。需要注意的是,学校要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则上,每门课程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起始年级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一至二年级使用地方课程的课时开设,以听说为主。科学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初中阶段可选择分科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学)。初中阶段若选择开设科学,需统筹科学和地理中自然地理学习内容。信息科技在三至八年级独立开设,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一、二、九年级开设,课时可在校本课程中安排。
艺术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其中一至二年级包括唱游·音乐、造型·美术;三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相关内容;八至九年级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学校至少提供两个项目供学生学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平均每周安排1课时,可与道德与法治、班团队活动、校本课程等统筹安排课时;书法在三至六年级语文课中每周安排1课时,鼓励有条件地区在一至二年级开设书法课,课时可在校本课程中安排;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每周均不少于1课时,综合实践活动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班团队活动原则上每周不少于1课时。
地方课程在三至八年级开设(小学一至二年级开设外语口语除外),每学期不超过一个学科,九年总课时不超过的3%(使用地方课程课时在小学一至二年级开设外语的,不超过4%);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班团队活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课时统筹使用,可分散安排,也可集中安排。
鼓励小学一至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与科学、信息科技、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以及班团队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相关内容整合实施,课时打通使用。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每两周至少安排1课时,同时统筹好和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的关系,避免内容重复,可在校本课程中统筹安排。
来源 | 羊城晚报、金羊网、羊城派
文字 | 记者 孙唯
在我国教育发展的道路上,九年义务教育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过去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许多农村孩子面临着入学难的问题。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然而,近日教育部发布了一项引人瞩目的新规则,据称将于3月1日正式执行。这项规则被认为是对九年义务教育实施的一次重大改革,旨在解决农村户籍学生入学难的问题。家长们因此感到宽慰,对子女上学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教育部明确表示,九年义务教育新规则的实施,将为不迁户籍的孩子提供更多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过去,由于户籍限制,农村户口的孩子往往只能选择就近的城乡学校或支付昂贵的费用就读私立学校。这使得他们没有机会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机会,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发展。然而,新规则的实施将为农村户籍学生打开门槛,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进入优质的学校,并接受良好的教育。
那么,孩子上学户口新规定究竟有哪些内容呢?以下是关键要点的介绍:
1. 就近入学原则:新规定规定适龄儿童或少年可以在户口所在地或监护人工作或居住地实现就近入学的原则。这意味着不再局限于户籍所在地的学校,孩子们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能够更便利地接受教育。
2. 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当地政府有责任为不迁户籍的孩子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这意味着无论是户口所在地还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居住地,都应该为孩子们提供平等的入学机会和教育资源。
3. 入学手续办理:新生报到时,需要向学校招生机关交验录取通知书办理入学手续。同时,将户口迁移证递交到学校户口管理机关进行审查合格后,由学校户口管理单位统一办理入户手续。这一过程确保了学生能顺利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4. 毕业和退学手续办理:毕业学生和退学学生的户口办理也有明确规定。根据学生派遣单位发放的派遣证,学生可以办理户口迁移手续。退学学生可以凭借学校的退学文件,在学生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以防止对孩子未来发展和升学之路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这一系列新规定的实施,教育部希望能够消除农村户籍学生入学难的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并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这也将为农村孩子创造更多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教育部的这一行动必将为千千万万家庭带来福音,为全面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做出积极的贡献。让我们期待着这一新规定的顺利落地,为社会的进步和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共同努力!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